第210章 砺剑待敌-《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

  “海东青”带来的紧急军情,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让整个“磐石港”瞬间炸开了锅。

  紧张、凝重、乃至一丝不安的气氛,随着夜幕弥漫开来。

  但在这不安之下,更有一股被强敌激起的昂扬斗志在迅速凝聚。

  陈启明在“镇海号”议事厅内下达的一系列命令,被迅速、坚决地执行下去。

  急促的哨声、奔跑的脚步声、军官的号令声,取代了夜晚的宁静。

  “磐石港”这部战争机器,以最高效率开始运转。

  雷震与阿彪领命后,连夜便率领主力舰队悄然驶出泻湖,消失在黑暗的海面上。

  他们的任务并非与即将到来的荷兰舰队硬碰硬,而是利用对周边海域日益增长的熟悉,进行高强度的游击演练,并伺机前出侦察。

  港口内的建设重点,一夜之间从长期规划转向了战时应急。

  所有资源向防御工事倾斜。

  工匠和劳工们点起火把,在“镇海崖”及泻湖入口另一侧的高地上彻夜施工。

  炮位被进一步加固,射界内的障碍物被清除,运送炮弹的滑轨和防护墙以最快的速度搭建起来。

  赵德海亲自蹲在炮台上,指挥着炮手们调试新安装的重炮,反复测算炮口高低和方位刻度,精心校准射角射界,确保火力能覆盖关键水道。

  港口内的临时工坊炉火彻夜不熄,铁匠们奋力敲打,修复战舰在上一战中轻伤的部位,并优先赶制更多的实心弹和霰弹。

  至于工艺复杂的爆破弹,因产能有限,仅能确保现有库存完好,作为关键时刻的杀手锏。

  围绕着港口简易的木质围墙,壕沟被挖得更深,削尖的木桩被密密麻麻地插入土中,形成了简易的拒马。

  了望塔被加高,上面配备了视力最好的哨兵和最好的望远镜,日夜不停地监视着海天交界处。

  陈启明几乎是不眠不休,巡视着每一处关键岗位。

  他登上炮台,检查火炮的固定和弹药储备。

  他走进工坊,询问武器修复的进度。

  他甚至在黎明时分,乘小艇亲自勘测了泻湖入口的水文情况,寻找可能被敌军利用的薄弱点。

  他的镇定和专注,极大地稳定了军心。

  恐慌情绪被有条不紊的战备工作所取代,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数日后,雷震派出的快艇传回第一波侦察消息。

  他们在东南方向约五日航程处,确认发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的先锋——两艘大型巡航舰。

  它们航向明确,正朝着“磐石港”方向而来,但航速不快,似乎在等待主力汇合,或进行战术侦察。

  消息证实了“海东青”情报的准确性,也意味着战争进入了倒计时。

  陈启明下令,全军进入最高警戒状态,同时派出更多的小型快船,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撒向外海,严密监控荷兰舰队的一举一动。

  又过了几日,关于“翻海蛟”司徒彪疍家海枭势力的动向也有了更确切的消息。

  他们的船队确实在婆罗洲以北海域集结,但行动诡秘,暂时无法判断其确切意图和进攻时间。

  潜在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第二把利剑。

  军事会议上,陈启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不能坐等两把剑同时落下。必须在荷兰人主力到达之前,尽可能消除后顾之忧!我意,主动出击,对‘翻海蛟’势力进行一次有限的威慑性打击,至少要打乱其部署,让其不敢轻易与荷兰人配合!”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首领,此事风险极大!”赵德海率先表示担忧,“荷兰先锋已近在咫尺,主力随时可能压境。此时分兵远击,若阿彪将军未能及时回援,而我主力已与荷兰人接战,港口危矣!”

  “末将以为可行!”雷震却支持道,“正因为荷兰人将至,才要先敲山震虎,打掉‘翻海蛟’趁火打劫的妄想!阿彪兄弟做事有分寸,定能速战速决!”

  陈启明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赵先生所虑,正是关键。然,据‘海东青’最新密报,‘翻海蛟’船队已开始向北移动,其意图已昭然若揭。若待其与荷兰人会师,我将两面受敌,局势更为险恶。此刻出击,正在其意料之外,可收奇效!阿彪所率皆为快船,行动迅捷,我等在此坚守,必能支撑到其回师!”

  他力排众议,做出了决断。

  执行这个危险任务的人选,落在了以勇猛和果断着称的阿彪身上。

  阿彪没有丝毫犹豫,亲自挑选了四艘速度最快、火力最强的战舰,组成一支精锐的突击分队。

  在一个乌云密布的夜晚,突击分队悄然驶离“磐石港”,向着西南方向,朝着“翻海蛟”势力活动的海域潜行而去。

  他们的任务不是决战,而是像一柄锋利的匕首,进行一次精准的突袭,然后迅速撤回。

  送走阿彪的突击分队,港口内的气氛更加紧张。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大战前最后的主动出击。

  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主战场的态势。

  时间一天天过去,外海的荷兰先锋舰队越来越近,最近时其桅杆已能在了望塔上隐约望见。

  港口内的战备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炮台完全准备就绪,黑洞洞的炮口森然指向外海。

  所有战舰都完成了出航前的最后检修和物资装载,水兵们枕戈待旦。

  每个人都像一张拉满的弓,弦绷得紧紧的,只等那石破天惊的一刻。

  陈启明再次登上了“镇海崖”。

  他望着脚下严阵以待的港口,望着远处那片即将被战火笼罩的海域,目光沉静如水。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磐石港”这块初生的基石,能否经受住惊涛骇浪的冲击,很快就将见分晓。

  砺剑已久,只待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