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暗毒初显踪,旧刀藏秘纹-《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

  军工坊内匠人中毒的消息,像一层无形的寒霜,瞬间冻结了制造局内短暂出现的轻松气氛。

  陈启明下达的彻查命令被迅速而隐秘地执行。李总旗调动了最可靠的缇骑,以“排查疫病源头”为名,暗中对军工坊所有人员、物资、饮食饮水进行了极其严格的筛查。

  残存的茶水、水缸、茶壶、甚至取水的水井都被取样秘密检验。所有接触过茶水的匠人、杂役都被逐一询问,行踪被反复核对。

  紧张的气氛在无声中蔓延。工匠们虽不明就里,但也感受到了不寻常,行事更加小心翼翼。

  …

  两日后,初步调查结果呈报至陈启明案头。

  “大人,残茶中确实验出了微量的‘牵机药’粉末。”李总旗面色阴沉,“此毒无色无味,微量可致人呕吐眩晕,量大则顷刻毙命。投毒者手法极为老道,用量控制精准,似乎意在制造混乱和恐慌,而非立刻杀人灭口。”

  “水源、茶具均未发现问题。毒药是被直接投入了那名匠人常用的那个粗瓷茶碗之中。”他补充道,“属下已仔细排查过所有能接触到那茶碗的人,但当日坊内人员往来繁杂,并无线索。”

  陈启明手指敲着桌面,眼神冰冷:“投毒者对我们坊内的人员作息、物品摆放极为熟悉。是内鬼?还是外部之人有办法潜入?”

  “属下更倾向于…有内应。”李总旗低声道,“军工坊戒备森严,外人难以无声无息潜入核心区域并精准投毒。且其目的似是警告恐吓,而非杀人,这更像是对内部人员的敲打或灭口前兆。”

  内鬼…陈启明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出现了。

  “那名中毒的匠人,背景可查清了?”

  “查清了。王老六,世代军匠出身,背景清白,在金陵工坊服役超过二十年,手艺精湛,人缘尚可,并无不良嗜好或与外界的复杂牵连。此次中毒,他也险些丧命,不似苦肉计。”李总旗递上一份简略的档案。

  一个看起来毫无嫌疑的老实匠人,为何会成为被警告的目标?

  “他近日负责什么活计?可与他人有过争执?”陈启明追问。

  “他主要负责佛郎机子铳内膛的镗光。此活要求极高,坊内仅有寥寥数人能胜任。据旁人反映,王老六前两日似乎…似乎私下抱怨过几句,言道新送来的镗刀钢口不佳,磨损太快,耗费工时,不如他旧年用过的一批…”

  镗刀?钢口?

  陈启明脑中灵光一闪:“立刻去查!那批新镗刀的来源!经手人是谁?还有,王老六旧年用的是哪批镗刀?从何处得来?”

  “是!”李总旗眼中精光一闪,立刻领命而去。

  …

  调查的重点悄然转向了看似不起眼的工具物料。

  又过了一日,李总旗带回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

  “大人,查清了。新镗刀是经由工部虞衡清吏司的常例渠道拨付,并无异常。但王老六念念不忘的那批旧镗刀…约是嘉靖二十五年左右,由当时还是书坊的‘墨香斋’通过私人关系,从…从苏州‘汪氏冶坊’定制的一小批精钢刀具中的一部分!”

  “汪氏冶坊?!”陈启明猛地抬起头。

  这个早已被查封、与汪家谋逆案紧密相关的名字,竟然再次出现了!

  “是!当时‘墨香斋’承接了些官府刻书的活计,需要好刀雕刻版,故托关系找了汪家。”李总旗语气凝重,“汪家倒台后,其产业大多抄没,那批刀具也散落各处,王老六当时分得了几把,一直沿用至今,极为顺手。”

  线索,似乎绕了一个大圈,又隐隐约约地指向了那已倒台的汪家,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影海众”!

  是巧合?还是…有人不希望王老六继续使用那批与汪家有关的旧刀?或者,不希望他透露任何与旧刀相关的信息?

  投毒警告,是针对王老六本人?还是针对那批可能隐含某种线索的“旧刀”?

  “那批旧刀,现在何处?”陈启明急问。

  “大部分已磨损废弃,但王老六手中应还有一两把珍藏的。”李总旗道,“属下已暗中命人留意,暂未打草惊蛇。”

  “做得对。”陈启明沉吟片刻,“找个由头,将那把旧镗刀‘征调’上来,就说要仿制其钢口。再让王老六画出口述,那批刀当年具体是何模样,由何人经手交付,汪家冶坊当时还有何特异之处。”

  “是!”

  …

  处理完这突发的中毒事件,陈启明感到一阵疲惫。敌人的触角无孔不入,手段防不胜防。

  他强迫自己暂时抛开这些纷扰,将注意力转回到技术攻关上。军工坊的进展不能因恐惧而停滞。

  他再次沉浸入系统商城,在琳琅满目的技术间搜寻。

  【筛选:火器改良、基础工艺、低成本、高见效…】

  他的目光反复流连在几个关键技术上:

  【燧发枪机结构详解(需文明点数:200点)】 - 太贵,太超前。

  【黑火药颗粒化标准化工艺(需文明点数:80点)】 - 点数接近,但工艺推广需要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简易膛线拉削装置(需文明点数:120点)】 - 核心目标,但点数缺口36点。

  【雷汞击发药基础配方(需文明点数:250点)】 - 遥不可及。

  每一项都至关重要,但每一项都需要他目前无法支付或难以立刻支付的点数。

  就在他权衡之际,一条相对廉价且看似不起眼的技术描述吸引了他的注意:

  【‘标准化量具与公差配合’基础理念及简易样板设计(包括卡尺、规、塞尺雏形)。可大幅提升零件互换性与组装精度,适用于基础工业提升。需文明点数:35点。】

  35点!而他目前有84点!完全可以支付!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看似平凡,却是工业化量产的基础!对于目前严重依赖工匠个人手感、零件无法互换、质量参差不齐的大明军工现状,一旦引入,带来的提升将是革命性的!它能立刻解决佛郎机子铳与母铳闭气不严、铳管壁厚不均、鸟铳口径杂乱等许多棘手问题!

  而且,推广起来相对隐蔽,不易引发过度关注,却能为后续更激进的技术革新打下坚实的地基。

  “就是它了!”陈启明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

  “系统,兑换‘标准化量具与公差配合’基础理念及简易样板设计!”

  【兑换‘标准化量具与公差配合’基础理念及简易样板设计,消耗文明点数35点。当前点数:49。】

  知识流涌入脑海,包含了标准化的概念、公差配合的原理、以及卡尺、规、环规、塞尺等基本量具的设计图和简易制作方法。

  他立刻铺开纸张,凭借系统传输的知识和自己现代人的理解,开始详细绘制“标准化”的概念图,以及几种关键量具(用于校验子铳外径、铳管内径、药池深度等)的草图和工作原理。

  他无法立刻做出精密仪器,但可以先指导工匠做出一套用于校验关键尺寸的“基准样板”。让工匠以此为准绳去加工零件,而非各自为政。

  这将是迈向标准化和工业化微小,却至关重要的一步。

  就在他全神贯注绘制草图时,书房门被轻轻敲响。

  “大人。”是翘儿的声音。

  “进来。”

  翘儿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羹走进来,轻轻放在桌角:“大人夜深了,用些羹汤歇息片刻吧。”

  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桌上那些画着奇怪刻度符号的草图,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但并未多问。

  陈启明正好画得手腕酸麻,便放下笔,揉了揉额角:“有劳你了。”

  他端起碗,尝了一口,清甜软糯,温度适中。

  “近日局中事多,喧扰不堪,倒是冷落你了。”陈启明随口道。

  翘儿微微摇头:“大人为国事操劳,奴家岂敢言冷落。只是…只是望大人善自保重。”她迟疑了一下,低声道:“近日坊间似有些…不好的流言。”

  “哦?什么流言?”陈启明警觉起来。

  “奴家也是偶然听厨下婆子嘀咕,言道…言道制造局近来邪门得紧,又是爆炸,又是中毒,恐是…冲撞了什么,或是有小人作祟…”翘儿声音更低了,“还说…早年这地方,似是前朝一处刑场,怨气重得很…”

  陈启明闻言,心中冷笑。这哪里是什么怪力乱神的流言,分明是有人故意散布恐慌,动摇人心!

  “小人作祟…倒是说得不错。”他冷哼一声,“不必理会这些无稽之谈。”

  翘儿乖巧点头,不再多言。她默默收拾了一下桌角散落的纸张,目光在其中一张绘制着古老刀刻纹样的草稿(王老六口述的旧镗刀样式图)上微微停留了一瞬,眼中似乎闪过一丝极微弱的、难以察觉的疑惑,但随即垂下眼帘,端起空碗。

  “大人若无其他吩咐,奴家告退。”

  “去吧,早些休息。”

  翘儿躬身退了出去。

  陈启明并未留意到她那一瞬间的异常。他的思绪很快又回到了那些量具草图上。

  夜更深了。书房内的灯火,彻夜未熄。他必须尽快将这些“标准化”的理念付诸实践,这不仅能提升军工质量,更是他赚取更多点数,以兑换那120点的【简易膛线拉削装置】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