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儿如同暗夜中的灵猫,将密信安全送出。
陈启明在刑部值房内焦急等待。
每一刻都如同一年般漫长。
系统的计划大胆而冒险,但这是唯一能扭转乾坤的机会。
成败在此一举!
…
次日清晨,徐光启终于带来了回音。
他设法打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的门路,将陈启明的“军器演示”之请,以“献俘献捷、展示海外剿获之奇技军械”的名义,上达天听。
皇帝正值盛怒,本不欲理会。
但听闻是展示从“海外反贼”处缴获的“远超我朝之精良火器”,又涉及边防大事,终于勾起了一丝兴趣。
加之徐光启、孙传庭等少数大臣在旁力谏,言称“或可窥敌之虚实,壮我之军威”。
皇帝最终勉强同意,旨意下达:
“准奏。着制造局于三日后,西苑演武场,当朕面,演示所谓‘海外利器’。一应物证,暂解封调用。若实有其能,或可酌情;若乃夸大其词,欺君罔上,二罪并罚!”
机会来了!
但也是最后的悬崖!
演示成功,或可逆转败局。
演示失败,便是万劫不复!
…
陈启明立刻被暂时解除软禁,返回制造局,筹备演示。
时间只有三天!
他争分夺秒,立刻投入工作。
李总旗早已按照密信指示,秘密召集了最可靠的十余名老工匠,备好了最好的材料。
陈启明将系统兑换的【燧发枪机结构详解】、【黑火药颗粒化工艺】、【瞄准具校准精通】等知识,结合实物,倾囊相授。
工匠们虽不明原理,但经验丰富,在他的指导下,立刻理解了要领。
“妙啊!这撞针结构竟如此精巧!”
“这火药颗粒化后,燃速快了不少,烟也小了!”
“照门准星这般调整,确能打得更加精准!”
工匠们惊叹不已,全力开工。
…
三天时间,不眠不休。
陈启明亲自督阵,与工匠们同吃同住。
他们以那几支缴获的燧发火铳为蓝本,选用最好的钢材,手工打磨最精密的零件。
采用颗粒化火药,精心调配装药量。
加装了可调节的简易照门和准星。
最终,成功仿制并改进了三支性能更加稳定、精准度更高的燧发样板枪。
同时,还利用缴获的奇异矿石熔炼出的金属,尝试打造了几枚更加坚硬的锥形铅弹。
…
第三日清晨,西苑演武场。
旌旗招展,戒备森严。
皇帝高坐于阅兵台上,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两旁陪着内阁辅臣、兵部尚书、锦衣卫指挥使、以及都察院御史等一众高官。
徐光启、孙传庭站在后排,神色紧张。
台下,刑部、都察院的官员则冷眼旁观,等着看笑话。
陈启明一身干净官服,亲自带着一队缇骑,抬着演示用的火铳、弹药、靶具,肃立台下。
空气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
“开始吧。”皇帝淡淡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
“臣,遵旨!”
陈启明深吸一口气,走到场中。
他先命人抬上那几支缴获的原始燧发火铳,以及那些奇异矿石。
“陛下,诸位大人,此乃臣率部出海剿匪时,自贼巢缴获之敌械与矿料。”
“经初步查验,此铳结构之精巧,发射之迅捷,远胜我军现役之火绳枪。”
“此矿料冶炼之金属,坚韧异常,非中土常见。”
刑部官员冷笑插话:“即便如此,亦可能是尔等私造,伪称缴获,以为贪功之证!”
陈启明不慌不忙,躬身道:“大人明鉴,私造与否,一试便知。”
他话锋一转:“然,贼械虽精,终有瑕疵。臣不才,率制造局工匠,依此铳为蓝本,略作改进,请陛下御览。”
他一挥手。
李总旗立刻将一支新仿制的燧发样板枪呈上。
只见此铳做工更加精良,枪机动作顺滑,还加装了奇怪的照门准星。
“此铳仍沿用贼铳之燧发机理,然臣改进了其击发结构,使其更不易失灵。”
“火药采用颗粒化工艺,燃烧更充分,威力增三成,烟雾减五成。”
“加装简易瞄准具,百步之内,精度大幅提升。”
众臣闻言,皆露怀疑之色。
吹得天花乱坠,谁知是真是假?
“口说无凭。”皇帝终于开口,“演来看看。”
“是!”
陈启明亲自操铳。
一名缇骑在八十步外立起一个人形木靶。
装药、装弹、压实…动作流畅。
举铳、瞄准…照门、准星、靶心三点一线。
砰!
一声清脆的爆响!白烟甚少!
远处木靶应声而裂!胸口处被打出一个大洞!
好快的射速!好大的威力!好高的精度!
阅兵台上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
以往明军火绳枪,五十步外就已准头大失,且装填缓慢,烟雾弥漫。
此铳性能,远超想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启明不停,命令换靶。
一百步!一百二十步!
连续射击!
虽然精度随距离下降,但依然远超传统火绳枪!
尤其装填速度,快了近一倍!
…
最后,他换上了新打造的锥形铅弹。
一百步外,放置一件从贼巢缴获的轻型铁甲。
砰!
一声闷响!
弹丸竟然直接洞穿了铁甲!
“嘶——!”
台上众臣,包括兵部尚书,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破甲能力竟如此强悍?!
…
演示完毕,场中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远超时代的火器性能震撼了。
皇帝的目光也终于变得锐利起来,身体微微前倾。
陈启明放下火铳,跪地叩首。
“陛下!此等利器,若非臣等拼死缴获、逆向仿制,他日出现于敌军之手,或为海盗所持,我大明海防、乃至京畿重地,将面临何等威胁?!”
“臣私自出海,擅动刀兵,确有罪过。然,此举缴获敌械,窥得敌情,挫敌阴谋,使我大明得以先知此等杀器,未雨绸缪!”
“臣之心,可昭日月!臣之所为,皆为社稷!”
他声音铿锵,掷地有声。
…
刑部官员脸色发白,还想强辩:“陛下!此铳虽利,然其来源…”
“够了!”皇帝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他站起身,走到台前,目光扫过那几支威力惊人的火铳,又看向跪在地上的陈启明。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陈卿。”
“臣在。”
“此铳…确乃缴获?非尔等私造?”
“千真万确!缴获之原始贼械在此,陛下可命人比对查验!其工艺、材质,皆与我大明制式迥异!”
皇帝缓缓点头。
“海外宵小,竟已掌握如此利器…其心可诛!”
他目光转向刑部和都察院官员,语气转冷。
“弹劾之事,或有蹊跷。三司会审,需重新核查。不得有枉,不得有纵。”
“至于陈卿…虽有擅专之过,然缴获敌械、仿制有功,于国有大用。功过相抵,暂不追究。着其继续主持制造局,全力钻研此铳,尽快量产,装备京营!”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陈启明重重叩首,心中巨石终于落地!
逆转了!
…
退场时,徐光启、孙传庭看向陈启明,眼中满是欣慰和激赏。
而刑部、都察院的几位官员,则面色铁青,灰溜溜地快步离去。
…
危机暂解。
但陈启明知道,斗争远未结束。
演示成功只是赢得了喘息之机。
朝中的黑手并未揪出,黑焰岛的威胁依然存在。
而量产燧发枪…更是漫漫长征的第一步。
他抬起头,望向远方,目光坚定。
脚下的路,还很长。
陈启明在刑部值房内焦急等待。
每一刻都如同一年般漫长。
系统的计划大胆而冒险,但这是唯一能扭转乾坤的机会。
成败在此一举!
…
次日清晨,徐光启终于带来了回音。
他设法打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的门路,将陈启明的“军器演示”之请,以“献俘献捷、展示海外剿获之奇技军械”的名义,上达天听。
皇帝正值盛怒,本不欲理会。
但听闻是展示从“海外反贼”处缴获的“远超我朝之精良火器”,又涉及边防大事,终于勾起了一丝兴趣。
加之徐光启、孙传庭等少数大臣在旁力谏,言称“或可窥敌之虚实,壮我之军威”。
皇帝最终勉强同意,旨意下达:
“准奏。着制造局于三日后,西苑演武场,当朕面,演示所谓‘海外利器’。一应物证,暂解封调用。若实有其能,或可酌情;若乃夸大其词,欺君罔上,二罪并罚!”
机会来了!
但也是最后的悬崖!
演示成功,或可逆转败局。
演示失败,便是万劫不复!
…
陈启明立刻被暂时解除软禁,返回制造局,筹备演示。
时间只有三天!
他争分夺秒,立刻投入工作。
李总旗早已按照密信指示,秘密召集了最可靠的十余名老工匠,备好了最好的材料。
陈启明将系统兑换的【燧发枪机结构详解】、【黑火药颗粒化工艺】、【瞄准具校准精通】等知识,结合实物,倾囊相授。
工匠们虽不明原理,但经验丰富,在他的指导下,立刻理解了要领。
“妙啊!这撞针结构竟如此精巧!”
“这火药颗粒化后,燃速快了不少,烟也小了!”
“照门准星这般调整,确能打得更加精准!”
工匠们惊叹不已,全力开工。
…
三天时间,不眠不休。
陈启明亲自督阵,与工匠们同吃同住。
他们以那几支缴获的燧发火铳为蓝本,选用最好的钢材,手工打磨最精密的零件。
采用颗粒化火药,精心调配装药量。
加装了可调节的简易照门和准星。
最终,成功仿制并改进了三支性能更加稳定、精准度更高的燧发样板枪。
同时,还利用缴获的奇异矿石熔炼出的金属,尝试打造了几枚更加坚硬的锥形铅弹。
…
第三日清晨,西苑演武场。
旌旗招展,戒备森严。
皇帝高坐于阅兵台上,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两旁陪着内阁辅臣、兵部尚书、锦衣卫指挥使、以及都察院御史等一众高官。
徐光启、孙传庭站在后排,神色紧张。
台下,刑部、都察院的官员则冷眼旁观,等着看笑话。
陈启明一身干净官服,亲自带着一队缇骑,抬着演示用的火铳、弹药、靶具,肃立台下。
空气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
“开始吧。”皇帝淡淡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
“臣,遵旨!”
陈启明深吸一口气,走到场中。
他先命人抬上那几支缴获的原始燧发火铳,以及那些奇异矿石。
“陛下,诸位大人,此乃臣率部出海剿匪时,自贼巢缴获之敌械与矿料。”
“经初步查验,此铳结构之精巧,发射之迅捷,远胜我军现役之火绳枪。”
“此矿料冶炼之金属,坚韧异常,非中土常见。”
刑部官员冷笑插话:“即便如此,亦可能是尔等私造,伪称缴获,以为贪功之证!”
陈启明不慌不忙,躬身道:“大人明鉴,私造与否,一试便知。”
他话锋一转:“然,贼械虽精,终有瑕疵。臣不才,率制造局工匠,依此铳为蓝本,略作改进,请陛下御览。”
他一挥手。
李总旗立刻将一支新仿制的燧发样板枪呈上。
只见此铳做工更加精良,枪机动作顺滑,还加装了奇怪的照门准星。
“此铳仍沿用贼铳之燧发机理,然臣改进了其击发结构,使其更不易失灵。”
“火药采用颗粒化工艺,燃烧更充分,威力增三成,烟雾减五成。”
“加装简易瞄准具,百步之内,精度大幅提升。”
众臣闻言,皆露怀疑之色。
吹得天花乱坠,谁知是真是假?
“口说无凭。”皇帝终于开口,“演来看看。”
“是!”
陈启明亲自操铳。
一名缇骑在八十步外立起一个人形木靶。
装药、装弹、压实…动作流畅。
举铳、瞄准…照门、准星、靶心三点一线。
砰!
一声清脆的爆响!白烟甚少!
远处木靶应声而裂!胸口处被打出一个大洞!
好快的射速!好大的威力!好高的精度!
阅兵台上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
以往明军火绳枪,五十步外就已准头大失,且装填缓慢,烟雾弥漫。
此铳性能,远超想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启明不停,命令换靶。
一百步!一百二十步!
连续射击!
虽然精度随距离下降,但依然远超传统火绳枪!
尤其装填速度,快了近一倍!
…
最后,他换上了新打造的锥形铅弹。
一百步外,放置一件从贼巢缴获的轻型铁甲。
砰!
一声闷响!
弹丸竟然直接洞穿了铁甲!
“嘶——!”
台上众臣,包括兵部尚书,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破甲能力竟如此强悍?!
…
演示完毕,场中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远超时代的火器性能震撼了。
皇帝的目光也终于变得锐利起来,身体微微前倾。
陈启明放下火铳,跪地叩首。
“陛下!此等利器,若非臣等拼死缴获、逆向仿制,他日出现于敌军之手,或为海盗所持,我大明海防、乃至京畿重地,将面临何等威胁?!”
“臣私自出海,擅动刀兵,确有罪过。然,此举缴获敌械,窥得敌情,挫敌阴谋,使我大明得以先知此等杀器,未雨绸缪!”
“臣之心,可昭日月!臣之所为,皆为社稷!”
他声音铿锵,掷地有声。
…
刑部官员脸色发白,还想强辩:“陛下!此铳虽利,然其来源…”
“够了!”皇帝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他站起身,走到台前,目光扫过那几支威力惊人的火铳,又看向跪在地上的陈启明。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陈卿。”
“臣在。”
“此铳…确乃缴获?非尔等私造?”
“千真万确!缴获之原始贼械在此,陛下可命人比对查验!其工艺、材质,皆与我大明制式迥异!”
皇帝缓缓点头。
“海外宵小,竟已掌握如此利器…其心可诛!”
他目光转向刑部和都察院官员,语气转冷。
“弹劾之事,或有蹊跷。三司会审,需重新核查。不得有枉,不得有纵。”
“至于陈卿…虽有擅专之过,然缴获敌械、仿制有功,于国有大用。功过相抵,暂不追究。着其继续主持制造局,全力钻研此铳,尽快量产,装备京营!”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陈启明重重叩首,心中巨石终于落地!
逆转了!
…
退场时,徐光启、孙传庭看向陈启明,眼中满是欣慰和激赏。
而刑部、都察院的几位官员,则面色铁青,灰溜溜地快步离去。
…
危机暂解。
但陈启明知道,斗争远未结束。
演示成功只是赢得了喘息之机。
朝中的黑手并未揪出,黑焰岛的威胁依然存在。
而量产燧发枪…更是漫漫长征的第一步。
他抬起头,望向远方,目光坚定。
脚下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