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镍源迷踪-《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

  赵德海送来的那块“劣铜”锭被证实有效,让陈启明看到了解决材料困境的一线曙光。

  但这块金属锭的来源太过模糊,吕宋商队更是如同镜花水月,难以追寻。

  他必须抓住“百宝阁”这条线索,但绝不能打草惊蛇。

  李总旗的暗中调查需要时间,陈启明决定双管齐下。

  他再次将李总旗唤至书房。

  “李总旗,对‘百宝阁’和赵德海的调查要加快,但要更隐蔽。”陈启明低声吩咐,“重点查清,赵德海与哪些海商有私交,近期是否有来自吕宋或更遥远西番的船队入港,那支抵押货物的商队如今又在何处。”

  “是,大人!属下已有些眉目,正在核实,一有消息立刻回报!”李总旗领命而去。

  陈启明沉吟片刻,铺开纸笔,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函,用火漆封好。

  “来人。”

  一名值守的缇骑应声而入。

  “将此信,送至徐光启徐大人府上,务必亲手交到徐大人手中。”陈启明将信递过去,神色郑重。

  缇骑双手接过,躬身退下。

  徐光启身为礼部侍郎,又精通西学,与不少西洋传教士和海商有往来,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提供关于海外奇矿的线索。

  这是目前最可靠且不会引起过多注意的途径。

  做完这些,陈启明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转回迫在眉睫的燧发枪量产难题上。

  镍钢的突破固然可喜,但产量极低,良品率也不稳定,远水难解近渴。

  燧发枪的量产,必须立刻找到现阶段更可行的方案。

  他再次沉浸意识,看向系统界面。

  【文明点数:41点】

  点数严重不足,无法兑换大型技术。

  他必须精打细算。

  燧发枪量产的核心瓶颈在于枪机内那几个需要精密配合的零件:击锤、燧石夹、阻铁、主弹簧。

  机床和镍钢是长远解决方案,但眼下需要一种更简单、更快速的方法来保证这些关键零件的短期供应和基本可靠性。

  他的目光在技术树的枝杈间快速扫过,最终锁定了一项廉价但或许能解燃眉之急的技术。

  【初级失蜡铸造法精要(改良版)(需40点):包含适用于小型复杂金属零件的失蜡铸造工艺流程、蜡模制作、型壳制备、熔炼浇铸及后续清理要点。注:此法铸造的零件韧性较差,需配合严格的热处理(退火/正火)改善性能。】

  失蜡法!这是古代就能实现复杂零件成型的技术!

  虽然铸造出的零件性能不如锻造,但通过热处理改善,足以应对初期的量产压力!

  最关键的是,它只需要40点!几乎花光他所有的点数,但值得一搏!

  “兑换!”

  【兑换成功。消耗文明点数40点。当前点数:1点。】

  关于如何制作蜡模、配制耐火涂料、制作型壳、控制熔炼和浇铸温度,以及后续热处理工艺的海量知识涌入脑海。

  虽然这些知识同样需要本土化改良,但无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陈启明立刻起身,再次扎进工坊。

  他召集了工匠中手艺最精细的几位老师傅。

  他没有直接解释原理,而是拿起一块蜂蜡,用小刀飞快地削刻起来。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他很快削出了一个简易的击锤蜡模。

  “此法,名为‘熔模铸造’。”陈启明举起那枚蜡模,“用蜂蜡精确雕刻出我们需要的零件模样,称为‘蜡模’。”

  “然后在蜡模表面反复涂挂特制的细泥浆和耐火砂,阴干,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称为‘型壳’。”

  “再将型壳放入热水中,蜡遇热熔化流出,便得到一个中空的、与零件形状一模一样的型腔。”

  “最后将铁水浇入型腔,冷却后打碎外壳,便可得到与蜡模形状完全一致的金属零件!”

  工匠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听说过如此奇妙的铸造方法!

  “大人…这…这法子真能成?”一位老工匠颤声问道,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跃跃欲试的光芒。

  “理论可行,但需反复试验!”陈启明肯定道,“关键在于蜡模的精度、泥浆的配方、熔炼的温度!只要我们攻克这些,便可快速、大量地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无需完全依赖手工一点点锉磨!”

  “王师傅,你带人负责调制泥浆和耐火砂,要极细,附着性要强!”

  “李师傅,你带手艺最好的几个徒弟,负责雕刻蜡模,务必精准!”

  “赵师傅,熔炼和浇铸还是你来,温度控制是关键!”

  任务迅速分配下去。

  新的希望激励着工匠们,他们立刻投入到这项新奇技术的试验中。

  雕刻蜡模、调配涂料、制作型壳、熔炼浇铸……

  过程同样艰难。

  最初的试验品惨不忍睹:蜡模变形、型壳开裂、铁水浇不足或冷隔、零件充满气孔……

  但没有人气馁。

  每一次失败都积累了经验,每一次调整都更接近成功。

  陈启明同样日夜守在炉前,根据系统知识指导着每一个环节的改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天后,经历了数十次失败,第一枚通过失蜡铸造法成功出炉并经过退火处理的燧发枪击锤,摆在了众人面前。

  虽然表面粗糙,还带着毛刺,但其复杂的形状已然成型,与手工锻造的零件相差无几!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工匠们捧着那枚还有些烫手的击锤,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意味着,他们找到了一条能量产复杂零件的捷径!

  虽然性能可能稍差,但通过热处理和后续精选,足以满足初期装备的需求!

  陈启明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虽然镍钢和机床代表了未来,但这古老的失蜡法,却解了当下的燃眉之急!

  “立刻扩大规模!优先铸造燧发枪机关键零件!热处理工艺必须严格执行!”

  制造局的生产节奏再次加快。

  然而,就在陈启明稍稍松了口气时,李总旗带来了调查的消息。

  他的脸色并不好看。

  “大人,查到了些线索,但…情况有些复杂。”

  “说。”陈启明心中一凛。

  “那‘百宝阁’的赵德海,表面上是个普通商人,但暗地里与几家福建海商关系密切,尤其是一家姓‘郑’的商行。据查,那支抵押‘劣铜’的吕宋商队,离京后并未南返,而是…在天津卫改换了船只,似乎奔着登莱方向去了,线索就断了。”

  “此外…”李总旗压低了声音,“属下还查到,赵德海与宫里的一位管事牌子(中级太监)有远亲关系,偶尔会帮忙采买些宫外稀罕物。”

  “而最奇怪的是…”他顿了顿,神色更加凝重,“属下派去暗中监视‘百宝阁’的弟兄回报,这两天,似乎还有另一伙人,也在暗中盯着那铺子。那伙人行事极为老练隐蔽,不像寻常人,倒像是…江湖人,或者…厂卫的人。”

  陈启明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福建海商?郑姓?登莱方向?宫里的太监?还有另一伙神秘人?

  一条简单的寻矿线索,竟然牵扯出如此多复杂的势力!

  这潭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那赵德海的到来,果然不是简单的巧合!

  他背后到底站着谁?是友是敌?

  那另一伙监视者,又是什么来头?

  陈启明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错综复杂的棋局中心,各方落子无声,却步步惊心。

  技术之争,已然演变成了更深层次的势力博弈。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锐利。

  “继续查!但务必更加小心!重点查那家‘郑’姓海商和登莱方向的线索。至于另一伙人…先不要惊动,摸清他们的来历和目的再说。”

  “是!”

  李总旗领命退下。

  陈启明独自站在书房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山雨欲来风满楼。

  镍源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但他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