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幕裹着山风,将五岭的褶皱灌得透湿。
徐温先锋营的三百轻骑卡在峡谷里,马蹄陷进泥里拔不出来,马背上的士兵腰都直不起来——他们已经在雨里泡了三天三夜,铠甲缝里爬满了潮虫,喉咙干得像火烧,可水壶里的水早发了馊味。
军侯!队长王铁牛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铁枪杆在泥里杵出个深洞,三队的老张头昏过去了,军医说...说这是瘴气。
徐温攥着缰绳的手紧了紧。
他能看见前面二十步外的山崖,崖壁上的青苔滑得像涂了油,两个士兵正拽着绳索往上攀,可刚爬到一半就滑下来,重重摔在泥水里。
雨幕里飘着股腐叶混着血腥的怪味,他突然想起老家淮南的芦苇荡,发大水时也是这样的气味,然后就会有人开始发烧,说胡话,最后直挺挺地躺着,连呻吟都没力气。
传我命令,他扯着嗓子喊,声音被雨声撕成碎片,所有伤号集中到崖下石缝里!
火头军烧姜汤,加...加半把盐!话没说完,后颈突然被雨水灌进去,凉得他打了个寒颤。
与此同时,中军大帐里的李昭正捏着徐温送来的急报。
烛芯在风里跳了跳,把瘴气染营,折损三十几个字映得忽明忽暗。
他指尖抵着太阳穴——前世的《岭表录异》里写过,五岭的瘴雨最是狠毒,沾了山雾的水不能喝,腐草下的虫不能碰,可这些道理,他的士兵此刻才懂。
备马。他突然站起来,玄色披风扫过案几,茶盏叮当响。
大王!郭知谦从帐外冲进来,雨水顺着斗笠檐儿往下淌,前军山谷窄,您这金鞍马进不去!
李昭已经把铁盔扣在头上:我骑青骓。青骓是他从塞北带回来的劣马,四蹄如铁,最擅走险路。
当李昭踩着泥水踏进前军营帐时,正撞见军医掀开草席。
草席下躺着个年轻士兵,脸肿得像发面馒头,嘴唇乌青,手指还攥着半块硬饼——那是今早分发的军粮。
瘴毒入血了。老军医抹了把泪,我用了薄荷、苍术,可这雨...这雨把药气都冲散了。
李昭蹲下身,伸手摸了摸士兵的额头。
滚烫,像块烧红的炭。
他喉结动了动,想起前世在图书馆翻到的《岭南防疫录》,里面写:瘴雨之毒,须以姜桂驱之,更要断湿源。可现在军中哪来的姜桂?
传令下去,他站起来,声音比雨声还沉,暂停三日。
所有营帐移到高处,挖排水沟;火头军把马料里的黄豆磨成浆,加艾叶煮——一人一碗,必须喝光。
帐外突然传来骚动。
几个士兵举着火把,照着个裹着青布的身影。
那人身量不高,腰间挂着个竹篓,发梢滴着水,却站得笔直,像根立在雨里的青竹。
大王,卫兵抱拳,她说自己是瑶山的侬金花,要见您。
李昭眯起眼。
竹篓里飘出股清苦的药香,是金银花、菖蒲,还有他熟悉的——山慈菇,专治瘴毒。
侬首领深夜来此,所为何事?他没坐,也没请她坐。
侬金花掀开青布,露出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药包:我阿爹说,汉人的王师是来杀刘龑那暴君的。她抬起头,眼睛亮得像雨夜里的星子,这些药能解瘴毒。
还有这个——她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展开是张泛黄的皮纸,我祖上传下的密道图,能绕过官道,从大庾岭的背阴坡翻过去,直插韶关背后。
李昭的手指轻轻抚过地图上的褶皱。
前世他研究过五岭的古道,大庾岭背阴坡...他记得《南汉书》里提过,刘龑为防北军,把所有明路都设了关卡,可没提过背阴坡——看来这图是真的。
为何帮我?他问。
侬金花的指甲掐进掌心:刘龑杀了我阿弟。
他说瑶人是,要烧了我们的寨子。她的声音突然哽住,王师若能杀了他,瑶山的猎手都愿给您带路。
李昭盯着她的眼睛看了三息。三息足够他判断:这姑娘没撒谎。
郭知谦,他转身,把军医叫来,按侬首领的方子配药。又对侬金花点头,明日辰时,我要见二十个熟悉山路的猎手。
深夜的中军帐里,烛火映着七张紧绷的脸。
徐温的铠甲还滴着水,李昪的靴底沾着船坞的桐油,谭全播的短刀在案上闪着冷光——他刚收到连州的捷报。
改道大庾岭。李昭用剑尖点着地图,徐温率轻骑为先,每人只带三日干粮,马驮药包;李昪的水军加快推进,务必要在五日内打通珠江口;谭全播...他抬头看向谭全播,连州已经拿下,接下来你带义军去断韶关的粮道。
大王,徐温皱起眉,大庾岭背阴坡我听说过,那路窄得只能过单骑,万一有埋伏...
刘龑的兵都在官道守着。李昭打断他,他以为我们只能走大路,可侬金花的图上标着,背阴坡有处老藤桥,三十年没修过——正因为没人走,才是最好的路。
帐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个浑身是血的斥候撞开帐帘,膝盖一软跪在地上,怀里的竹筒滚出老远。
虎门...虎门打通了!他喘着气,李将军用火船烧了南汉的楼船,现在珠江口的礁石上都飘着他们的旗子!
李昭笑了,这是他进五岭后第一次笑。
他刚要说话,又一阵马蹄声传来。
这次的马蹄声很慢,像拖着什么重物。
报——另一个斥候被卫兵架着进来,他的左肩插着支箭,血把半幅衣襟都浸透了,韶关...韶关方向,曹...曹光实的人...他突然剧烈咳嗽,血沫溅在李昭的靴面上,他们说...说要投降...
帐里的烛火地爆了个灯花。
李昭弯腰捡起斥候怀里的信,封泥上的虎纹还新鲜。
他没拆,只是盯着封泥上的纹路看了很久。
雨还在下,可风里似乎有了点暖意。
徐温先锋营的三百轻骑卡在峡谷里,马蹄陷进泥里拔不出来,马背上的士兵腰都直不起来——他们已经在雨里泡了三天三夜,铠甲缝里爬满了潮虫,喉咙干得像火烧,可水壶里的水早发了馊味。
军侯!队长王铁牛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铁枪杆在泥里杵出个深洞,三队的老张头昏过去了,军医说...说这是瘴气。
徐温攥着缰绳的手紧了紧。
他能看见前面二十步外的山崖,崖壁上的青苔滑得像涂了油,两个士兵正拽着绳索往上攀,可刚爬到一半就滑下来,重重摔在泥水里。
雨幕里飘着股腐叶混着血腥的怪味,他突然想起老家淮南的芦苇荡,发大水时也是这样的气味,然后就会有人开始发烧,说胡话,最后直挺挺地躺着,连呻吟都没力气。
传我命令,他扯着嗓子喊,声音被雨声撕成碎片,所有伤号集中到崖下石缝里!
火头军烧姜汤,加...加半把盐!话没说完,后颈突然被雨水灌进去,凉得他打了个寒颤。
与此同时,中军大帐里的李昭正捏着徐温送来的急报。
烛芯在风里跳了跳,把瘴气染营,折损三十几个字映得忽明忽暗。
他指尖抵着太阳穴——前世的《岭表录异》里写过,五岭的瘴雨最是狠毒,沾了山雾的水不能喝,腐草下的虫不能碰,可这些道理,他的士兵此刻才懂。
备马。他突然站起来,玄色披风扫过案几,茶盏叮当响。
大王!郭知谦从帐外冲进来,雨水顺着斗笠檐儿往下淌,前军山谷窄,您这金鞍马进不去!
李昭已经把铁盔扣在头上:我骑青骓。青骓是他从塞北带回来的劣马,四蹄如铁,最擅走险路。
当李昭踩着泥水踏进前军营帐时,正撞见军医掀开草席。
草席下躺着个年轻士兵,脸肿得像发面馒头,嘴唇乌青,手指还攥着半块硬饼——那是今早分发的军粮。
瘴毒入血了。老军医抹了把泪,我用了薄荷、苍术,可这雨...这雨把药气都冲散了。
李昭蹲下身,伸手摸了摸士兵的额头。
滚烫,像块烧红的炭。
他喉结动了动,想起前世在图书馆翻到的《岭南防疫录》,里面写:瘴雨之毒,须以姜桂驱之,更要断湿源。可现在军中哪来的姜桂?
传令下去,他站起来,声音比雨声还沉,暂停三日。
所有营帐移到高处,挖排水沟;火头军把马料里的黄豆磨成浆,加艾叶煮——一人一碗,必须喝光。
帐外突然传来骚动。
几个士兵举着火把,照着个裹着青布的身影。
那人身量不高,腰间挂着个竹篓,发梢滴着水,却站得笔直,像根立在雨里的青竹。
大王,卫兵抱拳,她说自己是瑶山的侬金花,要见您。
李昭眯起眼。
竹篓里飘出股清苦的药香,是金银花、菖蒲,还有他熟悉的——山慈菇,专治瘴毒。
侬首领深夜来此,所为何事?他没坐,也没请她坐。
侬金花掀开青布,露出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药包:我阿爹说,汉人的王师是来杀刘龑那暴君的。她抬起头,眼睛亮得像雨夜里的星子,这些药能解瘴毒。
还有这个——她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展开是张泛黄的皮纸,我祖上传下的密道图,能绕过官道,从大庾岭的背阴坡翻过去,直插韶关背后。
李昭的手指轻轻抚过地图上的褶皱。
前世他研究过五岭的古道,大庾岭背阴坡...他记得《南汉书》里提过,刘龑为防北军,把所有明路都设了关卡,可没提过背阴坡——看来这图是真的。
为何帮我?他问。
侬金花的指甲掐进掌心:刘龑杀了我阿弟。
他说瑶人是,要烧了我们的寨子。她的声音突然哽住,王师若能杀了他,瑶山的猎手都愿给您带路。
李昭盯着她的眼睛看了三息。三息足够他判断:这姑娘没撒谎。
郭知谦,他转身,把军医叫来,按侬首领的方子配药。又对侬金花点头,明日辰时,我要见二十个熟悉山路的猎手。
深夜的中军帐里,烛火映着七张紧绷的脸。
徐温的铠甲还滴着水,李昪的靴底沾着船坞的桐油,谭全播的短刀在案上闪着冷光——他刚收到连州的捷报。
改道大庾岭。李昭用剑尖点着地图,徐温率轻骑为先,每人只带三日干粮,马驮药包;李昪的水军加快推进,务必要在五日内打通珠江口;谭全播...他抬头看向谭全播,连州已经拿下,接下来你带义军去断韶关的粮道。
大王,徐温皱起眉,大庾岭背阴坡我听说过,那路窄得只能过单骑,万一有埋伏...
刘龑的兵都在官道守着。李昭打断他,他以为我们只能走大路,可侬金花的图上标着,背阴坡有处老藤桥,三十年没修过——正因为没人走,才是最好的路。
帐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个浑身是血的斥候撞开帐帘,膝盖一软跪在地上,怀里的竹筒滚出老远。
虎门...虎门打通了!他喘着气,李将军用火船烧了南汉的楼船,现在珠江口的礁石上都飘着他们的旗子!
李昭笑了,这是他进五岭后第一次笑。
他刚要说话,又一阵马蹄声传来。
这次的马蹄声很慢,像拖着什么重物。
报——另一个斥候被卫兵架着进来,他的左肩插着支箭,血把半幅衣襟都浸透了,韶关...韶关方向,曹...曹光实的人...他突然剧烈咳嗽,血沫溅在李昭的靴面上,他们说...说要投降...
帐里的烛火地爆了个灯花。
李昭弯腰捡起斥候怀里的信,封泥上的虎纹还新鲜。
他没拆,只是盯着封泥上的纹路看了很久。
雨还在下,可风里似乎有了点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