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府的书房内,烛火摇曳,将李昭的身影拉得颀长而孤寂。
他单手负后,静立窗前,目光仿佛能穿透重重宫阙,望向那片深不可测的夜空。
沈彬躬身立于他身后,大气也不敢出。
他刚刚结束了在边境的述职,本该是衣锦还乡、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却因夜观天象时的一个惊人发现,马不停蹄地奔赴王府。
那“金星逆行,荧惑守心”的凶险天象,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对于一个观星官而言,这是足以颠覆国祚的预兆。
良久,李昭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沈彬预想中的惊骇或忧虑,反而是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
他的眸子在烛光下闪烁着,像是淬了火的寒铁。
“金星逆行……”他低声重复着,嘴角竟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此非凶兆,乃是良机。天意助我。”
沈彬猛地抬起头,满眼皆是困惑。
帝星黯淡,主君有危,怎会是良机?
李昭踱步至他面前,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徐温权倾朝野,党羽遍布,我若强行削其权,必遭反噬,朝局动荡。然,天象示警,则师出有名。人心,有时候比刀剑更好用。”他凝视着沈彬,眼中透出一种洞悉一切的锐利,“我要你做的,不是辟谣,而是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些。”
沈彬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李昭的意图。
这是要借天意之名,行雷霆手段。
“王爷的意思是……”
“从明日起,你便在观星院‘无意’中泄露此事。”李昭的语气不带一丝波澜,“就说‘金星逆行,帝星黯淡,恐有权臣犯上’。记住,要说得模棱两可,引人猜测。你要让这则谶语,像风一样,吹遍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吹进每一个朝臣的耳朵里。”
沈彬的后背渗出了一层冷汗。
这已不是观星,而是诛心。
他叩首领命,声音因紧张而微微发颤:“臣,遵命。”
接下来的数日,一则令人心悸的流言,自观星院而始,如瘟疫般在京城中蔓延开来。
起初只是几个观星郎和低阶官员间的窃窃私语,他们对着星图指指点点,面露忧色。
很快,这股风声便被有心人带进了高官府邸的宴席上,飘进了人声鼎沸的茶楼酒肆中。
“听说了吗?观星院的沈大人夜观天象,发现帝星光芒黯淡,怕是要出大事了!”
“何止啊,我听说还有一句,叫什么‘权臣犯上’,这指的还能有谁?”
“噤声!想掉脑袋不成?徐太傅的威势,你我能议论的?”
议论声虽被刻意压低,却如地下的暗流,汹涌不息。
早朝之上,气氛变得异常诡谲。
文武百官垂首肃立,眼神却在暗中交汇,交换着彼此的惊疑与揣测。
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掠过站在百官之首的那个身影——太傅徐温。
徐温仿佛置身事外,面色沉静如水,对周遭的暗流涌动恍若未闻。
他依旧如往常一般,手持玉笏,眼观鼻,鼻观心,像一尊纹丝不动的石像。
然而,那双微闭的眼眸之下,却隐藏着一头被惊扰的猛虎。
退朝之后,他一言不发地回到太傅府。
书房的门被重重关上,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窥探。
“查。”徐温只说了一个字,声音冰冷。
一名身着黑衣的亲信悄然现身,跪地领命:“主公,是查流言源头?”
“源头?源头就是李昭!”徐温猛地睁开眼,精光一闪而过,“我要你查的,是李昭最近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还有那个观星郎沈彬,把他祖上三代都给我翻出来!我倒要看看,这出‘天人感应’的戏,他李昭要怎么唱下去!”
亲信领命而去。
徐温在书房中负手而立,心中冷笑。
他戎马一生,什么风浪没见过?
区区一个天象之说,就想动摇他的根基?
痴人说梦。
但他同样清楚,流言可畏,尤其是当这流言迎合了某些人潜藏的野心时。
他必须做出应对。
夜深人静之时,几匹快马悄悄驶出太傅府,奔向城中几处隐秘的宅邸。
那是旧吴遗族的聚居地。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些前朝贵胄,一直是他暗中豢养的力量,是他手中一张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用的底牌。
而现在,他感到了一丝威胁,需要确认这张底牌的忠诚与锋利。
京城的风云变幻,似乎并未影响到江南的烟雨朦胧。
一艘雅致的画舫,正缓缓行驶在秦淮河上。
船舱内,苏慕烟亲手为一位须发半白的老将军斟满了一杯碧螺春。
这位老将军,名叫魏通,曾是徐温麾下最勇猛的战将之一,后因伤告老还乡,在江南一带威望极高。
“魏将军,江南春色,可还看得惯?”苏慕烟的声音柔和动听,仿佛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
魏通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摩挲着杯壁,叹了口气:“苏姑娘有话不妨直说。老夫虽退隐,耳朵却还不聋。京城里的风声,已经传到江南了。”
苏慕烟微微一笑,并不意外:“将军是聪明人。既然如此,慕烟也就不绕圈子了。王爷此次命我南下,一是巡访民情,二来,便是想问问将军,以及江南诸位将领,一句话。”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徐太傅功高盖主,野心昭然若揭。一旦事发,便是从龙之功与谋逆之罪的天壤之别。将军戎马一生,挣下的这份家业,难道要为徐太傅一个人的野心,尽数陪葬吗?”
魏通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苏姑娘这是在策反老夫?”
“不。”苏慕烟轻轻摇头,语气诚恳,“我是在为将军指一条活路。王爷仁厚,他要的,是朝局的安稳,而非赶尽杀绝。他敬重将军这般为国征战的功臣,不愿看到你们的家族,因为站错了队,而落得凄惨下场。”
她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册,轻轻推到魏通面前:“王爷承诺,凡是名册上的人,只要在关键时刻,能明辨是非,守住自己的兵马,不听从任何人的私自调遣,事后,不仅既往不咎,其家族地位、田产财富,一概保全,甚至另有封赏。”
魏通的目光落在名册上,瞳孔猛地一缩。
那上面,赫然是他几个最亲密的部将,也是徐温在江南最倚仗的几股军事力量。
李昭的条件,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开了他们与徐温之间最脆弱的利益连接点。
忠诚在家族存续的巨大诱惑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茶水都已冰凉。
最终,他缓缓拿起那份名册,沉声道:“王爷的恩义,老夫……记下了。”
苏慕烟起身,盈盈一拜:“将军深明大义,慕烟代王爷谢过。”
画舫靠岸,苏慕烟的身影消失在蒙蒙细雨中。
魏通独自坐在船舱,看着窗外风雨飘摇的秦淮河景,心中却是惊涛骇浪。
徐温的时代,或许真的要过去了。
与此同时,京城摄政王府。
李昭与郭崇韬正在密室中对弈。棋盘之上,黑白两子绞杀正酣。
“苏慕烟的信鸽已经到了,江南之事,已成七八。”郭崇韬落下一子,沉声说道。
李昭拈起一枚白子,稳稳地放在棋盘中央,瞬间盘活了一大片棋局。
他抬起眼,看向郭崇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让沈彬放出的风声,已经把徐温这头老狐狸逼得坐不住了。他越是心慌,就越会联络旧部,试图稳固势力。他越是动作,留下的破绽就越多。”
郭崇韬点了点头,先以天象动摇人心,再由苏姑娘釜底抽薪,断其羽翼。
如今朝堂之上,人人自危,都在猜测徐温何时会有异动。
只待朝会之日,王爷振臂一呼,想必应者云集。”
“还不够。”李昭摇了摇头,“人心善变,没有真凭实据,那些墙头草是不会轻易倒向我的。我需要一份能让他万劫不复的铁证。”他的目光落在棋盘上,仿佛在看一场已经预知了结局的厮杀,“我料定,他会与旧吴遗族通信,以做最坏的打算。我已经布下了网,就等他自投罗网。”
郭崇韬会意:“王爷放心,届时只需一封密信,便可让他在朝堂之上,百口莫辩!”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扳倒徐温这棵盘根错节的大树,似乎只剩下时间问题。
夜,愈发深沉。
李昭处理完最后的公务,正准备歇息,书房外却传来了侍卫的通报。
“王爷,观星院沈彬大人求见,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李昭心中一动,沈彬这个时辰前来,绝非小事。
他沉声道:“让他进来。”
片刻后,沈彬快步走进书房,与数日前那个惶恐不安的观星郎判若两人。
他的脸上没有了惊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激动与决绝的神色。
他没有行礼,而是直接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卷轴,双手呈上。
“王爷,您要的东西,臣……拿到了。”
李昭的眉毛猛地一挑。
他原本的计划,是等待徐温的信使出城时,再由郭崇韬的人马截获。
可现在,沈彬居然直接将东西送了过来?
他迅速接过卷轴,解开油布,里面是一份用火漆封口的信函。
他撕开封口,抽出信纸。
烛光下,那熟悉的、苍劲有力的笔迹,正是出自徐温之手!
信中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详细叙述了联络旧吴贵族,约定起事时间,甚至包括了事成之后如何瓜分权力的种种细节。
这已经不是谋逆的意图,而是谋逆的实证!
李昭拿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
他抬起头,震惊地看着沈彬:“这……你是如何得到的?”这封信,几乎等同于徐温的催命符。
沈彬的他的族兄,在太傅府担任……笔墨书吏。”
李昭瞬间明白了。
这是一份副本!
徐温的亲信书吏,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抄录了这份致命的书信!
巨大的惊喜冲击着李昭的内心。
他原本以为自己是猎人,耐心布置着陷阱,等待猎物犯错。
却没想到,猎物最信任的家犬,早已将獠牙对准了它的主人。
他手中的这份证据,比任何截获的信件都更具毁灭性。
胜利,来得如此突然,如此彻底。
他紧紧攥着那份书信,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徐温,这只盘踞朝堂多年的老虎,终于露出了他致命的咽喉。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冰冷的夜风灌了进来,让他灼热的头脑冷静了些许。
他望向城中徐温府邸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一如往常。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巅峰,一股莫名的寒意却悄然爬上他的心头。
徐温是何等人物?
精明、谨慎、多疑,几乎从不犯错。
他会如此轻易地将这等致命的把柄,交由一个普通的书吏抄录吗?
这不合常理。
除非……
李昭的目光骤然变得深邃。
他想到了徐温那个素来被他忽视的儿子,那个以骄横跋扈闻名于京城的徐知训。
一个念头,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了他胜利的喜悦。
一头经验丰富的老虎,在明知周围布满陷阱时,绝不会轻易踏错一步。
但如果,将它推入陷阱的,不是外面的猎人,而是它身后那只急于抢班夺权、却又愚蠢鲁莽的幼崽呢?
李昭手中的书信,忽然变得无比滚烫。
他扳倒了徐温,但那个被压抑已久、渴望证明自己的年轻人,此刻恐怕正躲在暗处,兴奋地看着这一切。
老狼被困,意味着狼群将迎来新的头领。
而一头饥饿、狂妄、不受任何规则束缚的孤狼,远比一头深谋远虑的老狼,要危险得多。
府外的夜,依旧静谧,但李昭知道,一场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
他单手负后,静立窗前,目光仿佛能穿透重重宫阙,望向那片深不可测的夜空。
沈彬躬身立于他身后,大气也不敢出。
他刚刚结束了在边境的述职,本该是衣锦还乡、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却因夜观天象时的一个惊人发现,马不停蹄地奔赴王府。
那“金星逆行,荧惑守心”的凶险天象,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对于一个观星官而言,这是足以颠覆国祚的预兆。
良久,李昭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沈彬预想中的惊骇或忧虑,反而是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
他的眸子在烛光下闪烁着,像是淬了火的寒铁。
“金星逆行……”他低声重复着,嘴角竟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此非凶兆,乃是良机。天意助我。”
沈彬猛地抬起头,满眼皆是困惑。
帝星黯淡,主君有危,怎会是良机?
李昭踱步至他面前,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徐温权倾朝野,党羽遍布,我若强行削其权,必遭反噬,朝局动荡。然,天象示警,则师出有名。人心,有时候比刀剑更好用。”他凝视着沈彬,眼中透出一种洞悉一切的锐利,“我要你做的,不是辟谣,而是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些。”
沈彬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李昭的意图。
这是要借天意之名,行雷霆手段。
“王爷的意思是……”
“从明日起,你便在观星院‘无意’中泄露此事。”李昭的语气不带一丝波澜,“就说‘金星逆行,帝星黯淡,恐有权臣犯上’。记住,要说得模棱两可,引人猜测。你要让这则谶语,像风一样,吹遍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吹进每一个朝臣的耳朵里。”
沈彬的后背渗出了一层冷汗。
这已不是观星,而是诛心。
他叩首领命,声音因紧张而微微发颤:“臣,遵命。”
接下来的数日,一则令人心悸的流言,自观星院而始,如瘟疫般在京城中蔓延开来。
起初只是几个观星郎和低阶官员间的窃窃私语,他们对着星图指指点点,面露忧色。
很快,这股风声便被有心人带进了高官府邸的宴席上,飘进了人声鼎沸的茶楼酒肆中。
“听说了吗?观星院的沈大人夜观天象,发现帝星光芒黯淡,怕是要出大事了!”
“何止啊,我听说还有一句,叫什么‘权臣犯上’,这指的还能有谁?”
“噤声!想掉脑袋不成?徐太傅的威势,你我能议论的?”
议论声虽被刻意压低,却如地下的暗流,汹涌不息。
早朝之上,气氛变得异常诡谲。
文武百官垂首肃立,眼神却在暗中交汇,交换着彼此的惊疑与揣测。
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掠过站在百官之首的那个身影——太傅徐温。
徐温仿佛置身事外,面色沉静如水,对周遭的暗流涌动恍若未闻。
他依旧如往常一般,手持玉笏,眼观鼻,鼻观心,像一尊纹丝不动的石像。
然而,那双微闭的眼眸之下,却隐藏着一头被惊扰的猛虎。
退朝之后,他一言不发地回到太傅府。
书房的门被重重关上,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窥探。
“查。”徐温只说了一个字,声音冰冷。
一名身着黑衣的亲信悄然现身,跪地领命:“主公,是查流言源头?”
“源头?源头就是李昭!”徐温猛地睁开眼,精光一闪而过,“我要你查的,是李昭最近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还有那个观星郎沈彬,把他祖上三代都给我翻出来!我倒要看看,这出‘天人感应’的戏,他李昭要怎么唱下去!”
亲信领命而去。
徐温在书房中负手而立,心中冷笑。
他戎马一生,什么风浪没见过?
区区一个天象之说,就想动摇他的根基?
痴人说梦。
但他同样清楚,流言可畏,尤其是当这流言迎合了某些人潜藏的野心时。
他必须做出应对。
夜深人静之时,几匹快马悄悄驶出太傅府,奔向城中几处隐秘的宅邸。
那是旧吴遗族的聚居地。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些前朝贵胄,一直是他暗中豢养的力量,是他手中一张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用的底牌。
而现在,他感到了一丝威胁,需要确认这张底牌的忠诚与锋利。
京城的风云变幻,似乎并未影响到江南的烟雨朦胧。
一艘雅致的画舫,正缓缓行驶在秦淮河上。
船舱内,苏慕烟亲手为一位须发半白的老将军斟满了一杯碧螺春。
这位老将军,名叫魏通,曾是徐温麾下最勇猛的战将之一,后因伤告老还乡,在江南一带威望极高。
“魏将军,江南春色,可还看得惯?”苏慕烟的声音柔和动听,仿佛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
魏通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摩挲着杯壁,叹了口气:“苏姑娘有话不妨直说。老夫虽退隐,耳朵却还不聋。京城里的风声,已经传到江南了。”
苏慕烟微微一笑,并不意外:“将军是聪明人。既然如此,慕烟也就不绕圈子了。王爷此次命我南下,一是巡访民情,二来,便是想问问将军,以及江南诸位将领,一句话。”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徐太傅功高盖主,野心昭然若揭。一旦事发,便是从龙之功与谋逆之罪的天壤之别。将军戎马一生,挣下的这份家业,难道要为徐太傅一个人的野心,尽数陪葬吗?”
魏通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苏姑娘这是在策反老夫?”
“不。”苏慕烟轻轻摇头,语气诚恳,“我是在为将军指一条活路。王爷仁厚,他要的,是朝局的安稳,而非赶尽杀绝。他敬重将军这般为国征战的功臣,不愿看到你们的家族,因为站错了队,而落得凄惨下场。”
她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册,轻轻推到魏通面前:“王爷承诺,凡是名册上的人,只要在关键时刻,能明辨是非,守住自己的兵马,不听从任何人的私自调遣,事后,不仅既往不咎,其家族地位、田产财富,一概保全,甚至另有封赏。”
魏通的目光落在名册上,瞳孔猛地一缩。
那上面,赫然是他几个最亲密的部将,也是徐温在江南最倚仗的几股军事力量。
李昭的条件,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开了他们与徐温之间最脆弱的利益连接点。
忠诚在家族存续的巨大诱惑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茶水都已冰凉。
最终,他缓缓拿起那份名册,沉声道:“王爷的恩义,老夫……记下了。”
苏慕烟起身,盈盈一拜:“将军深明大义,慕烟代王爷谢过。”
画舫靠岸,苏慕烟的身影消失在蒙蒙细雨中。
魏通独自坐在船舱,看着窗外风雨飘摇的秦淮河景,心中却是惊涛骇浪。
徐温的时代,或许真的要过去了。
与此同时,京城摄政王府。
李昭与郭崇韬正在密室中对弈。棋盘之上,黑白两子绞杀正酣。
“苏慕烟的信鸽已经到了,江南之事,已成七八。”郭崇韬落下一子,沉声说道。
李昭拈起一枚白子,稳稳地放在棋盘中央,瞬间盘活了一大片棋局。
他抬起眼,看向郭崇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让沈彬放出的风声,已经把徐温这头老狐狸逼得坐不住了。他越是心慌,就越会联络旧部,试图稳固势力。他越是动作,留下的破绽就越多。”
郭崇韬点了点头,先以天象动摇人心,再由苏姑娘釜底抽薪,断其羽翼。
如今朝堂之上,人人自危,都在猜测徐温何时会有异动。
只待朝会之日,王爷振臂一呼,想必应者云集。”
“还不够。”李昭摇了摇头,“人心善变,没有真凭实据,那些墙头草是不会轻易倒向我的。我需要一份能让他万劫不复的铁证。”他的目光落在棋盘上,仿佛在看一场已经预知了结局的厮杀,“我料定,他会与旧吴遗族通信,以做最坏的打算。我已经布下了网,就等他自投罗网。”
郭崇韬会意:“王爷放心,届时只需一封密信,便可让他在朝堂之上,百口莫辩!”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扳倒徐温这棵盘根错节的大树,似乎只剩下时间问题。
夜,愈发深沉。
李昭处理完最后的公务,正准备歇息,书房外却传来了侍卫的通报。
“王爷,观星院沈彬大人求见,说有十万火急之事。”
李昭心中一动,沈彬这个时辰前来,绝非小事。
他沉声道:“让他进来。”
片刻后,沈彬快步走进书房,与数日前那个惶恐不安的观星郎判若两人。
他的脸上没有了惊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激动与决绝的神色。
他没有行礼,而是直接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卷轴,双手呈上。
“王爷,您要的东西,臣……拿到了。”
李昭的眉毛猛地一挑。
他原本的计划,是等待徐温的信使出城时,再由郭崇韬的人马截获。
可现在,沈彬居然直接将东西送了过来?
他迅速接过卷轴,解开油布,里面是一份用火漆封口的信函。
他撕开封口,抽出信纸。
烛光下,那熟悉的、苍劲有力的笔迹,正是出自徐温之手!
信中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详细叙述了联络旧吴贵族,约定起事时间,甚至包括了事成之后如何瓜分权力的种种细节。
这已经不是谋逆的意图,而是谋逆的实证!
李昭拿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
他抬起头,震惊地看着沈彬:“这……你是如何得到的?”这封信,几乎等同于徐温的催命符。
沈彬的他的族兄,在太傅府担任……笔墨书吏。”
李昭瞬间明白了。
这是一份副本!
徐温的亲信书吏,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抄录了这份致命的书信!
巨大的惊喜冲击着李昭的内心。
他原本以为自己是猎人,耐心布置着陷阱,等待猎物犯错。
却没想到,猎物最信任的家犬,早已将獠牙对准了它的主人。
他手中的这份证据,比任何截获的信件都更具毁灭性。
胜利,来得如此突然,如此彻底。
他紧紧攥着那份书信,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徐温,这只盘踞朝堂多年的老虎,终于露出了他致命的咽喉。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冰冷的夜风灌了进来,让他灼热的头脑冷静了些许。
他望向城中徐温府邸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一如往常。
然而,就在这胜利的巅峰,一股莫名的寒意却悄然爬上他的心头。
徐温是何等人物?
精明、谨慎、多疑,几乎从不犯错。
他会如此轻易地将这等致命的把柄,交由一个普通的书吏抄录吗?
这不合常理。
除非……
李昭的目光骤然变得深邃。
他想到了徐温那个素来被他忽视的儿子,那个以骄横跋扈闻名于京城的徐知训。
一个念头,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了他胜利的喜悦。
一头经验丰富的老虎,在明知周围布满陷阱时,绝不会轻易踏错一步。
但如果,将它推入陷阱的,不是外面的猎人,而是它身后那只急于抢班夺权、却又愚蠢鲁莽的幼崽呢?
李昭手中的书信,忽然变得无比滚烫。
他扳倒了徐温,但那个被压抑已久、渴望证明自己的年轻人,此刻恐怕正躲在暗处,兴奋地看着这一切。
老狼被困,意味着狼群将迎来新的头领。
而一头饥饿、狂妄、不受任何规则束缚的孤狼,远比一头深谋远虑的老狼,要危险得多。
府外的夜,依旧静谧,但李昭知道,一场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