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诏狱,大周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所在,此刻正上演着一场意志力的角逐。
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血腥与霉烂的混合气味,墙壁上斑驳的血迹在跳动的火光下,仿佛活物般蠕动。
被铁链悬吊在刑架上的黑衣人,早已不成人形。
烙铁在他胸前留下了焦黑的印记,十指的指甲被尽数拔去,浑身上下几乎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肉。
然而,任凭狱卒用尽了各种酷刑,他始终紧咬牙关,那双在乱发下依旧锐利的眼睛,充满了死寂般的嘲弄。
郭崇韬负手立在刑讯室的阴影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戎马半生,见过无数硬骨头,但像眼前这般,仿佛感觉不到痛苦的死士,还是头一次遇到。
狱卒们已经黔驴技穷,每一次鞭笞和烙烫,换来的都只是对方喉咙里压抑的闷哼和愈发轻蔑的眼神。
“停手。”郭崇韬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两名气喘吁吁的狱卒如蒙大赦,躬身退到一旁。
郭崇韬缓步上前,靴底踩在湿滑的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他居高临下地审视着那张血肉模糊的脸,试图从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
“你的骨头很硬,我佩服。但再硬的骨头,也熬不过无休无止的折磨。你死了,一了百了,可你的家人呢?”
黑衣人的眼皮微微一颤,但依旧没有开口。
郭崇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变化,继续施压:“告诉我,是谁派你来的?徐知训?他给了你什么好处,值得你把命搭上,还可能连累妻儿老小?”他故意抛出徐知训的名字,这是目前最大的嫌疑人,也是一记直白的试探。
然而,黑衣人听完,嘴角竟咧开一个诡异的弧度,混着血沫的唾液从齿缝间挤出,他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嘶哑而短促的冷笑,笑声中充满了对郭崇韬的鄙夷。
这反应,并非被说中心事的惊慌,而是看穿了对手计谋的不屑。
郭崇韬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他知道,常规的审讯对此人已经无效。
这不仅仅是个死士,更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并且对他们了如指掌的敌人。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温和而沉稳的声音:“郭将军,可否让在下试一试?”
郭崇韬回头,只见严可求一袭青衫,站在门口,神色平静,仿佛这人间地狱的景象并未对他造成任何影响。
郭崇韬有些意外,严可求是王爷的首席谋士,向来运筹帷幄,极少亲自涉足这等污秽之地。
他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严可求缓步走入,对满室的血腥味恍若未闻。
他没有立刻走向黑衣人,而是让狱卒搬来一张椅子,就坐在距离刑架不远不近的地方。
他既不看刑具,也不看伤口,只是静静地盯着黑衣人的眼睛,那目光深邃如潭,不起一丝波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刑讯室内陷入了诡异的寂静,只剩下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黑衣人粗重的呼吸声。
郭崇韬站在一旁,看着严可求这种“静默审讯”的方式,心中愈发不解。
半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严可求也要无功而返时,他终于开口了,声音压得很低,却清晰地传到在场每个人的耳中:“阁下这身硬骨头,倒让我想起了一些故人。当年先王徐温平定浙东之乱,麾下有一支秘而不宣的亲卫,人人以一当十,悍不畏死,号称‘影子’。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唯一的使命就是为徐家扫清一切障碍。”
严可求顿了顿,目光如锥,死死锁住对方的眼神:“我记得,其中有一位‘影子’,最擅长隐匿潜行,左肩有一道旧伤,是当年在明州城下被流矢所伤。阁下……莫非就是其中之一?”
话音落下的瞬间,那一直如磐石般纹丝不动的黑衣人,身体猛地一僵!
他那双死寂的眼睛里,第一次迸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惊骇,瞳孔剧烈收缩,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得一干二净,甚至连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那是一种身份被彻底洞穿,所有伪装和防备被瞬间剥离的赤裸裸的恐惧。
郭崇韬在一旁看得心头巨震,他这才明白,严可求根本不是在审讯,而是在诛心!
严可求知道,他赌对了。
他站起身,挥了挥手,示意郭崇韬和狱卒们都退下。
“我想与他单独谈谈。”
郭崇韬深深地看了严可求一眼,点了点头,带着所有人退出了刑讯室,并亲自将沉重的铁门关上。
室内只剩下严可求与黑衣人两人。
严可求走到他面前,声音恢复了温和,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压迫感:“你的伪装很成功,连郭将军都被你骗过去了。但你瞒不过我。我知道你们‘影子’的规矩,任务失败,家人亦在劫难逃,这是徐温为确保你们忠诚而设下的枷锁。”
黑衣人紧闭着嘴,身体却在微微发抖。
“现在,徐温死了,徐知诰……不,如今的李昭王爷,并非你们旧主那般刻薄寡恩。”严可求的语气放得更缓,仿佛不是在审问,而是在与故人叙旧,“你的身份一旦暴露,徐知训为了自保,第一个要灭口的就是你在江都的老母和幼子。这一点,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他凑近了一些,声音低沉得如同耳语,每一个字都像一柄重锤,敲在黑衣人最脆弱的心防上:“你若愿意说出幕后真正的主使和他们的全盘计划,我以我严可求的名誉担保,即刻派人将令尊母子接到金陵城最安全的地方,保他们此生衣食无忧。你,也可以留下一条命,隐姓埋名,了此余生。但你若继续顽抗下去,等到王爷失去耐心,亲自来审……我怕你连一具完整的尸首都保不住,而你的家人,也只会成为那些人消除后患的牺牲品。”
一番话说完,严可求便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黑衣人低垂着头,乱发遮住了他的表情,但从他肩膀剧烈的颤抖和铁链发出的“哗啦”轻响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正在进行着何等天人交战的挣扎。
忠诚与亲情,死亡与苟活,在他脑中反复撕扯。
良久,良久,一滴混浊的液体从他眼角滑落,滴在肮脏的地面上。
最终,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极其缓慢地,点了一下头。
半个时辰后,李昭王......(以确保逻辑合理,将“王府”改为“王府书房”,符合人物身份)王府书房内,灯火通明。
听完严可求的汇报,李昭的脸色铁青,手中的狼毫笔被他捏得咯吱作响。
他原以为徐知训的威胁只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却没想到,父亲徐温留下的这股潜藏势力,竟如此盘根错节,而且心狠手辣。
“江南……据点……秋猎刺杀……”李昭缓缓吐出这几个词,眼中寒光迸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权力斗争,而是赤裸裸的谋逆!
他们不仅要他的命,更要在他精心营造的稳定局面下,撕开一道血口,让整个江淮再次动荡。
“王爷,”严可求躬身道,“此人已尽数招供。徐温旧部以其心腹大将周本之子周弘为首,在江南一带秘密联络,集结了近百名死士,其中不乏当年‘影子’部队的成员。他们计划在年底的秋猎仪式上,趁王爷离开金陵城防卫圈时,发动雷霆一击。”
站在一旁的郭崇韬和沈彬闻言,皆是面露惊骇与怒容。
秋猎是每年一度的重要仪式,届时王爷会率文武百官前往郊外围场,既是彰显武功,也是与民同乐,防卫上确实会比固若金汤的金陵城要分散。
敌人选择这个时机,可谓是处心积虑。
李昭猛地站起身,在书房内踱了几步,原本温文尔雅的气质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居上位者的杀伐果决。
他停下脚步,冷声道:“他们想在秋猎时动手,那我们就给他们这个机会。但不是他们猎我,而是我猎他们!”
他转向郭崇韬:“郭将军,从今日起,王府内外守卫明松暗紧,再增三成锦衣卫便衣暗桩,所有出入人员,严加盘查!绝不能让金陵城内再出任何纰漏。”
“遵命!”郭崇韬抱拳领命。
李昭的目光又转向沈彬:“沈彬,你即刻从虎卫中挑选三百精锐,换上锦衣卫的服饰,由你亲自带队,即刻秘密南下。严先生会把据点的具体位置和人员名单给你。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在秋猎之前,不动声色地渗透、包围,待我号令,将江南这群叛贼的老巢,给我连根拔起,一举端掉!”
“末将领命!”沈彬眼中闪烁着兴奋与狠厉的光芒,这正是他最擅长的雷霆行动。
一场针对叛逆精心的反制与围剿,就在这间书房内悄然展开。
郭崇掏与沈彬分头离去,迅速执行命令,整个王府的权力中枢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高效而冷酷地运转起来。
书房内重归寂静,只剩下李昭和严可求二人。
李昭坐回案后,脸上的怒气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他赢得了一次情报战的胜利,掌握了主动权,但这似乎只是冰山一角。
夜色渐深,处理完所有紧急部署,严可求也告退了。
偌大的书房里,只剩下李昭一人。
他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脑中反复推演着整个计划的每一个细节。
就在这时,一阵微不可察的夜风从半开的窗棂吹入,拂动了桌案上的烛火。
烛光摇曳了一下,恢复了平静。
李昭猛地睁开双眼,目光锐利如鹰。
他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他的目光扫过书案,瞳孔骤然一缩。
就在他刚刚批阅过的奏疏旁边,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封信。
一封没有任何信封,只是一张折叠起来的素白信笺。
信笺的折口处,盖着一个殷红的印鉴,火光下,那个字迹清晰无比——“徐”。
李昭的心脏猛地一沉。
他的书房守卫森严,更有锦衣卫暗中护卫,能无声无息地将一封信放在他的案头,这份功力,简直骇人听闻。
他伸出手,指尖微微有些冰凉,缓缓展开了那张信纸。
纸上只有一行字,笔力雄健,锋芒毕露。
“王爷英明,然天下人心未必尽归。”
落款处,空无一字。
李昭手握着信纸,久久没有动弹。
窗外的夜,愈发深沉,仿佛一张无边无际的巨网,正缓缓张开。
他刚刚布下天罗地网,准备狩猎敌人,却在这一刻惊觉,自己似乎也早已是别人网中的猎物。
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血腥与霉烂的混合气味,墙壁上斑驳的血迹在跳动的火光下,仿佛活物般蠕动。
被铁链悬吊在刑架上的黑衣人,早已不成人形。
烙铁在他胸前留下了焦黑的印记,十指的指甲被尽数拔去,浑身上下几乎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肉。
然而,任凭狱卒用尽了各种酷刑,他始终紧咬牙关,那双在乱发下依旧锐利的眼睛,充满了死寂般的嘲弄。
郭崇韬负手立在刑讯室的阴影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戎马半生,见过无数硬骨头,但像眼前这般,仿佛感觉不到痛苦的死士,还是头一次遇到。
狱卒们已经黔驴技穷,每一次鞭笞和烙烫,换来的都只是对方喉咙里压抑的闷哼和愈发轻蔑的眼神。
“停手。”郭崇韬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两名气喘吁吁的狱卒如蒙大赦,躬身退到一旁。
郭崇韬缓步上前,靴底踩在湿滑的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他居高临下地审视着那张血肉模糊的脸,试图从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
“你的骨头很硬,我佩服。但再硬的骨头,也熬不过无休无止的折磨。你死了,一了百了,可你的家人呢?”
黑衣人的眼皮微微一颤,但依旧没有开口。
郭崇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变化,继续施压:“告诉我,是谁派你来的?徐知训?他给了你什么好处,值得你把命搭上,还可能连累妻儿老小?”他故意抛出徐知训的名字,这是目前最大的嫌疑人,也是一记直白的试探。
然而,黑衣人听完,嘴角竟咧开一个诡异的弧度,混着血沫的唾液从齿缝间挤出,他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嘶哑而短促的冷笑,笑声中充满了对郭崇韬的鄙夷。
这反应,并非被说中心事的惊慌,而是看穿了对手计谋的不屑。
郭崇韬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他知道,常规的审讯对此人已经无效。
这不仅仅是个死士,更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并且对他们了如指掌的敌人。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温和而沉稳的声音:“郭将军,可否让在下试一试?”
郭崇韬回头,只见严可求一袭青衫,站在门口,神色平静,仿佛这人间地狱的景象并未对他造成任何影响。
郭崇韬有些意外,严可求是王爷的首席谋士,向来运筹帷幄,极少亲自涉足这等污秽之地。
他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严可求缓步走入,对满室的血腥味恍若未闻。
他没有立刻走向黑衣人,而是让狱卒搬来一张椅子,就坐在距离刑架不远不近的地方。
他既不看刑具,也不看伤口,只是静静地盯着黑衣人的眼睛,那目光深邃如潭,不起一丝波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刑讯室内陷入了诡异的寂静,只剩下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黑衣人粗重的呼吸声。
郭崇韬站在一旁,看着严可求这种“静默审讯”的方式,心中愈发不解。
半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严可求也要无功而返时,他终于开口了,声音压得很低,却清晰地传到在场每个人的耳中:“阁下这身硬骨头,倒让我想起了一些故人。当年先王徐温平定浙东之乱,麾下有一支秘而不宣的亲卫,人人以一当十,悍不畏死,号称‘影子’。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唯一的使命就是为徐家扫清一切障碍。”
严可求顿了顿,目光如锥,死死锁住对方的眼神:“我记得,其中有一位‘影子’,最擅长隐匿潜行,左肩有一道旧伤,是当年在明州城下被流矢所伤。阁下……莫非就是其中之一?”
话音落下的瞬间,那一直如磐石般纹丝不动的黑衣人,身体猛地一僵!
他那双死寂的眼睛里,第一次迸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惊骇,瞳孔剧烈收缩,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得一干二净,甚至连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那是一种身份被彻底洞穿,所有伪装和防备被瞬间剥离的赤裸裸的恐惧。
郭崇韬在一旁看得心头巨震,他这才明白,严可求根本不是在审讯,而是在诛心!
严可求知道,他赌对了。
他站起身,挥了挥手,示意郭崇韬和狱卒们都退下。
“我想与他单独谈谈。”
郭崇韬深深地看了严可求一眼,点了点头,带着所有人退出了刑讯室,并亲自将沉重的铁门关上。
室内只剩下严可求与黑衣人两人。
严可求走到他面前,声音恢复了温和,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压迫感:“你的伪装很成功,连郭将军都被你骗过去了。但你瞒不过我。我知道你们‘影子’的规矩,任务失败,家人亦在劫难逃,这是徐温为确保你们忠诚而设下的枷锁。”
黑衣人紧闭着嘴,身体却在微微发抖。
“现在,徐温死了,徐知诰……不,如今的李昭王爷,并非你们旧主那般刻薄寡恩。”严可求的语气放得更缓,仿佛不是在审问,而是在与故人叙旧,“你的身份一旦暴露,徐知训为了自保,第一个要灭口的就是你在江都的老母和幼子。这一点,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他凑近了一些,声音低沉得如同耳语,每一个字都像一柄重锤,敲在黑衣人最脆弱的心防上:“你若愿意说出幕后真正的主使和他们的全盘计划,我以我严可求的名誉担保,即刻派人将令尊母子接到金陵城最安全的地方,保他们此生衣食无忧。你,也可以留下一条命,隐姓埋名,了此余生。但你若继续顽抗下去,等到王爷失去耐心,亲自来审……我怕你连一具完整的尸首都保不住,而你的家人,也只会成为那些人消除后患的牺牲品。”
一番话说完,严可求便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黑衣人低垂着头,乱发遮住了他的表情,但从他肩膀剧烈的颤抖和铁链发出的“哗啦”轻响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正在进行着何等天人交战的挣扎。
忠诚与亲情,死亡与苟活,在他脑中反复撕扯。
良久,良久,一滴混浊的液体从他眼角滑落,滴在肮脏的地面上。
最终,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极其缓慢地,点了一下头。
半个时辰后,李昭王......(以确保逻辑合理,将“王府”改为“王府书房”,符合人物身份)王府书房内,灯火通明。
听完严可求的汇报,李昭的脸色铁青,手中的狼毫笔被他捏得咯吱作响。
他原以为徐知训的威胁只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却没想到,父亲徐温留下的这股潜藏势力,竟如此盘根错节,而且心狠手辣。
“江南……据点……秋猎刺杀……”李昭缓缓吐出这几个词,眼中寒光迸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权力斗争,而是赤裸裸的谋逆!
他们不仅要他的命,更要在他精心营造的稳定局面下,撕开一道血口,让整个江淮再次动荡。
“王爷,”严可求躬身道,“此人已尽数招供。徐温旧部以其心腹大将周本之子周弘为首,在江南一带秘密联络,集结了近百名死士,其中不乏当年‘影子’部队的成员。他们计划在年底的秋猎仪式上,趁王爷离开金陵城防卫圈时,发动雷霆一击。”
站在一旁的郭崇韬和沈彬闻言,皆是面露惊骇与怒容。
秋猎是每年一度的重要仪式,届时王爷会率文武百官前往郊外围场,既是彰显武功,也是与民同乐,防卫上确实会比固若金汤的金陵城要分散。
敌人选择这个时机,可谓是处心积虑。
李昭猛地站起身,在书房内踱了几步,原本温文尔雅的气质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居上位者的杀伐果决。
他停下脚步,冷声道:“他们想在秋猎时动手,那我们就给他们这个机会。但不是他们猎我,而是我猎他们!”
他转向郭崇韬:“郭将军,从今日起,王府内外守卫明松暗紧,再增三成锦衣卫便衣暗桩,所有出入人员,严加盘查!绝不能让金陵城内再出任何纰漏。”
“遵命!”郭崇韬抱拳领命。
李昭的目光又转向沈彬:“沈彬,你即刻从虎卫中挑选三百精锐,换上锦衣卫的服饰,由你亲自带队,即刻秘密南下。严先生会把据点的具体位置和人员名单给你。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在秋猎之前,不动声色地渗透、包围,待我号令,将江南这群叛贼的老巢,给我连根拔起,一举端掉!”
“末将领命!”沈彬眼中闪烁着兴奋与狠厉的光芒,这正是他最擅长的雷霆行动。
一场针对叛逆精心的反制与围剿,就在这间书房内悄然展开。
郭崇掏与沈彬分头离去,迅速执行命令,整个王府的权力中枢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高效而冷酷地运转起来。
书房内重归寂静,只剩下李昭和严可求二人。
李昭坐回案后,脸上的怒气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他赢得了一次情报战的胜利,掌握了主动权,但这似乎只是冰山一角。
夜色渐深,处理完所有紧急部署,严可求也告退了。
偌大的书房里,只剩下李昭一人。
他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脑中反复推演着整个计划的每一个细节。
就在这时,一阵微不可察的夜风从半开的窗棂吹入,拂动了桌案上的烛火。
烛光摇曳了一下,恢复了平静。
李昭猛地睁开双眼,目光锐利如鹰。
他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他的目光扫过书案,瞳孔骤然一缩。
就在他刚刚批阅过的奏疏旁边,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封信。
一封没有任何信封,只是一张折叠起来的素白信笺。
信笺的折口处,盖着一个殷红的印鉴,火光下,那个字迹清晰无比——“徐”。
李昭的心脏猛地一沉。
他的书房守卫森严,更有锦衣卫暗中护卫,能无声无息地将一封信放在他的案头,这份功力,简直骇人听闻。
他伸出手,指尖微微有些冰凉,缓缓展开了那张信纸。
纸上只有一行字,笔力雄健,锋芒毕露。
“王爷英明,然天下人心未必尽归。”
落款处,空无一字。
李昭手握着信纸,久久没有动弹。
窗外的夜,愈发深沉,仿佛一张无边无际的巨网,正缓缓张开。
他刚刚布下天罗地网,准备狩猎敌人,却在这一刻惊觉,自己似乎也早已是别人网中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