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崇元殿。
烛火在巨大的铜鹤烛台上摇曳,将朱友贞的影子拉扯得扭曲不定,如同一个挣扎的鬼魅。
他手中的那份捷报,薄薄几页纸,却重逾千斤。
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发颤。
李昭,又是李昭。
那个昔日被他视为癣疥之疾的淮南节度使,如今已经成了扼住后梁咽喉的铁钳。
攻灭前蜀,吞并两川,这已经不是蚕食,而是鲸吞。
从淮南到西蜀,一条横贯南方的巨大弧线已然成型,将后梁的腹地死死包裹。
李昭的疆域,已然不输于后梁。
“砰!”
朱友贞猛地将捷报砸在御案上,上好的端砚被震得跳起,墨汁飞溅,在他明黄色的龙袍上留下几点刺眼的污迹。
他却浑然不觉,双目赤红,胸膛剧烈起伏。
“召敬翔、康怀英!立刻!马上!”他的声音嘶哑,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惊惧与狂怒。
内侍连滚滚爬地奔了出去。
夜色深沉,皇城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没过多久,首辅大学士敬翔与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康怀英便一前一后,步履匆匆地赶到了崇元殿。
“陛下,深夜急召,所为何事?”敬翔须发微乱,显然是从睡梦中被惊醒,但神色依旧沉稳。
康怀英则是一身甲胄未卸,身上还带着夜巡的寒气,他目光锐利,扫了一眼御案上的狼藉,心中便有了几分猜测。
朱友贞没有回答,只是用手指着那份捷报,指尖因为用力而显得惨白。
“你们自己看。”
敬翔上前一步,拿起捷报,一目十行地扫过。
他的脸色,随着每一个字的阅读,变得愈发凝重。
当他看到“王衍出降,前蜀亡”这几个字时,饶是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此刻瞳孔也骤然一缩。
一旁的康怀英也凑过来看完,这位铁血将领的脸上满是不可思议,随即化为一股凛然的战意。
“陛下!李昭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臣请即刻点兵,趁其新得蜀地,人心未附,立足未稳,发兵攻打淮南!直捣寿州!”
“糊涂!”敬翔猛地呵斥道,完全不顾君臣之别,“此时出兵,正中李昭下怀!他吞并西蜀,实力大增,但我军主力尽在北方,防备晋王李存勖。若此刻南下,一旦战事不利,李存勖趁虚而入,我大梁将陷于两面夹击之境,国之危矣!”
康怀英脖子一梗,怒道:“敬相此言差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李昭坐大吗?今日他能吞蜀,明日就能窥伺中原!等到他整合两川与淮南的钱粮兵马,再想打,就晚了!”
“所以更不能轻举妄动!”敬翔寸步不让,他转向朱友贞,躬身一揖到底,“陛下,李昭之患,已成心腹大患。然当务之急,非是与其决战,而是要先行牵制。臣以为,当遣使北上,联络契丹。许以重利,请耶律阿保机出兵,南下侵扰晋地。只要能拖住李存勖,我大梁便可腾出手来,集结重兵,一举荡平淮南!”
联合契丹?
朱友贞的眼神闪烁起来。
这确是一条毒计。
契丹人贪婪,只要给足好处,他们绝不会介意在李存勖背后捅上一刀。
可“引狼入室”四个字,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
契丹人是比李存勖更难预测的饿狼,一旦让他们尝到了南下的甜头,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掉头反咬一口?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
殿内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康怀英粗重的呼吸声和敬翔冷静而坚定的眼神在无声地对峙。
“此事……容朕再想想。”良久,朱友贞疲惫地挥了挥手,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他怕,他怕做错任何一个决定,将祖宗基业葬送在自己手里。
敬翔看着他犹豫不决的模样,心中暗叹一声,却也不敢再逼迫。
君臣三人,最终在这沉沉的夜色中不欢而散。
然而,他们谁也不知道,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从千里之外的寿州,悄然向汴京罩来。
寿州城,节度使府。
李昭站在沙盘前,手中把玩着一枚代表西蜀成都的黑色棋子。
他的身边,长史徐温正襟危坐,神情专注地研着墨。
“朱友贞现在,想必正为如何对付我而头疼吧。”李昭轻笑一声,将那枚棋子轻轻放在沙盘上,“一个优柔寡断的君主,最怕的就是选择。我们得帮他一把。”
徐温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主公的意思是?”
“敬翔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会建议朱友贞联合契丹来牵制我们。”李昭的目光落在沙盘的北疆区域,嘴角勾起一抹冷意,“但朱友贞生性多疑,必然会犹豫。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盆火烧得更旺一些,让他君臣之间的那点信任,彻底化为灰烬。”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质地极佳的澄心堂纸,这本是南唐贡品,珍贵无比,如今却成了他计谋的道具。
“你来执笔,模仿朱友贞的笔迹,写一封密信给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机。”李昭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清晰,“信中就说,朕……也就是朱友贞,愿意割让河北镇州、定州之地,换取契丹铁骑南下,与大梁合兵一处,共灭晋王。事成之后,黄河以北,皆可为契丹牧场。”
徐温闻言,倒吸一口凉气。
割让河北,这是何等丧心病狂的条件!
这封信若是真的,朱友贞便是千古罪人。
而模仿御笔,伪造国书,更是抄家灭族的滔天大罪。
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只是沉声问道:“主公,此信如何能送到敬翔手中,并让他深信不疑?”
“这便是关键。”李昭眼中精光一闪,“这封信,不能由我们的人送去。我要你派人,用重金买通御书房的一个小太监。让他趁夜,将这封信藏在敬翔需要批阅的奏章夹层里。记住,一定要做得天衣无缝,让敬翔以为,这是他无意中从宫里发现的绝密信函。”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信的末尾,要盖上伪造的御印。朱友贞的私印样式,我们早已弄到手。务必让敬翔看不出任何破绽。”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敬翔对朱友贞忠心耿耿,但也正因如此,他绝不容许君主做出卖国之举。这封信,就是一根扎进他们君臣心里的毒刺。”
徐温心领神会,立刻躬身应诺:“主公深谋远虑,属下这就去办。”
数日后,汴京,首辅府邸。
夜已三更,敬翔依旧在书房的灯下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拿起一本来自御书房的加急奏章。
当他翻开夹层时,一封没有封口的信笺,悄然滑落。
信笺的材质,是宫中御用的澄心堂纸。
敬翔心中一凛,疑惑地捡了起来。
展开一看,只扫了几行,他的脸色便瞬间变得煞白,握着信纸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
“割让河北……黄河以北,皆为牧场……”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字迹是如此熟悉,正是他看了十几年的,朱友贞的笔迹!
信末那方鲜红的私印,更是他绝不会认错的样式!
这……这怎么可能?
陛下疯了吗?
为了牵制李存勖,竟要行此石敬瑭之举,自掘坟墓?!
他前几日还在犹豫是否要联络契丹,难道背地里,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敬翔只觉得天旋地转,支撑他一生的信念,在这一刻轰然倒塌。
他踉跄几步,扶住书案,才没有倒下。
不,一定有什么误会。他要亲自去问个清楚!
第二天天还未亮,敬翔便手持密信,不顾一切地闯入宫中,在朱友贞的寝殿外跪地求见。
朱友贞被吵醒,本是极为恼怒,但听闻是敬翔,还是强压着火气召他入内。
“敬爱卿,如此清早,是又有什么军国大事?”朱友贞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
敬翔双目通红,高高举起手中的信纸,声音沙哑地质问道:“陛下!臣只想问一句,这封信,可是您亲笔所书?”
朱友贞接过信纸,只看了一眼,便如遭雷击。
他勃然大怒,一把将信撕得粉碎,厉声喝道:“一派胡言!朕何时写过这种通敌卖国的东西!敬翔,你是老糊涂了吗?竟拿这种伪造之物来质问朕!”
“伪造?”敬翔惨然一笑,指着地上的碎片,“陛下,这澄心堂纸,这笔迹,这御印,难道都是伪造的吗?此信乃是臣从御书房发来的奏章夹层中发现,若非陛下所为,它又是如何出现在宫中的?”
朱友贞语塞了。
他根本无法解释。
御书房戒备森严,若非他身边出了内鬼,外人如何能将东西神不知鬼不觉地放进去?
可他若承认有内鬼,岂不更显得他连自己的宫闱都掌控不住?
“放肆!”朱友贞恼羞成怒,所有的惊惧和无力都化作了对眼前这位老臣的愤怒,“你在怀疑朕?你竟敢怀疑朕!”
“臣不敢怀疑陛下,臣只是不敢相信,我大梁的君主,会做出这等自毁长城之事!”敬翔老泪纵横,他缓缓叩首,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金砖上,“陛下若真要如此,恕老臣无能,不能再为陛下效力了!”
君臣之间的信任,在这一刻彻底破裂,化为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朱友贞看着跪在地上须发皆白的老臣,心中闪过的不是愧疚,而是一种被背叛的屈辱和愤怒。
他胸口起伏,最终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好……好!你既如此想,便给朕滚回去!朕没有你,一样能坐稳这江山!”
敬翔缓缓起身,佝偻的背影显得无比萧索。
他没有再多说一句话,转身,一步步地走出了大殿。
从那天起,首辅大学士敬翔便称病在家,再不上朝。
朝堂的顶梁柱,塌了。
就在汴京城内暗流汹涌,人心惶惶之际,一队来自南方的使团,敲响了朱梁的国门。
李昭的使者到了。
使团没有带来任何挑衅,反而显得极为恭顺。
他们在殿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呈上了两个黑漆木盒。
木盒打开,赫然是前蜀国主王衍,以及其宠臣张格的首级!
一时间,朝堂哗然。
使者随即高声宣读李昭的亲笔信。
信中言辞恳切,措辞谦卑,通篇只讲了一件事:他李昭攻蜀,是因王衍无道,蜀中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大功告成,他绝无意与大梁争霸中原,只愿固守淮南与西川,保境安民,与大梁永结兄弟之好。
这番操作,直接把朱友贞和满朝文武都给整不会了。
前脚,他们还在为李昭吞并西蜀而惊惧,甚至怀疑他要北上争雄。
后脚,人家就把战败国君的首级送来以示臣服,还写信说自己没野心,只想当个安分守己的藩镇。
这到底演的是哪一出?
康怀英等主战派将领面面相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而那些本就畏战的文臣,则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出言附和,称李昭尚知礼数,不如就此顺水推舟,暂时安抚。
朱友贞坐在龙椅上,只觉得头痛欲裂。
李昭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夜里,他再次召来康怀英。
“陛下,李昭此举,分明是缓兵之计!”康怀英依旧坚持己见,“他献上王衍首级,摆出和平姿态,就是为了麻痹我们,好让他有时间整合两川。我们绝不能上当!请陛下给臣一支精兵,臣愿即刻南下,讨伐淮南!”
朱友贞看着他,出兵?
拿什么出兵?
敬翔称病不出,朝中再无人能为他统筹全局。
朝臣们意见不一,人心浮动。
那封该死的伪造信件,就像一根毒刺,让他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怀疑。
内忧外患,让他寸步难行。
“再等等……”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再等等……若非敬翔他……他不再理政……朕该如何是好?”
康怀英看着君主失魂落魄的样子,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他知道,最佳的战机,正在这一点一滴的犹豫中,悄然流逝。
大梁的朝堂,已是风雨飘摇。
同一片月光下,寿州城头。
李昭负手而立,遥望着沉沉的北方夜空,嘴角噙着一抹洞悉一切的微笑。
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朱友贞越是迟疑,便越容易倒下。”他淡淡地开口,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
身后,徐温躬身而立,眼中满是敬畏。
这一套连环计,环环相扣,精准地打击在朱友贞君臣最脆弱的地方,让他们自乱阵脚,不战而溃。
李昭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徐温身上:“汴京的戏看完了,你也该准备上路,去金陵了。”
徐温心头一震,金陵?
那是南唐的国都。
主公的棋局,已然落向了东方。
“属下遵命。”
李昭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他重新望向那片深邃的夜空,星河璀璨,亘古不变。
然而,就在他目光的尽头,那片遥远的西方天际,夜色似乎比别处更加浓郁,仿佛有什么未知的阴影,正在悄然凝聚。
他微微蹙起了眉,心中没来由地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仿佛风中传来了一声极其细微的、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裂帛之音。
与此同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城头的宁静。
一名背负着令旗的传令兵,正从西边的大道上策马狂奔而来,神色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急切与……迷惑。
那不是来自战场斥候的方向,而是来自蜀中,来自成都。
烛火在巨大的铜鹤烛台上摇曳,将朱友贞的影子拉扯得扭曲不定,如同一个挣扎的鬼魅。
他手中的那份捷报,薄薄几页纸,却重逾千斤。
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发颤。
李昭,又是李昭。
那个昔日被他视为癣疥之疾的淮南节度使,如今已经成了扼住后梁咽喉的铁钳。
攻灭前蜀,吞并两川,这已经不是蚕食,而是鲸吞。
从淮南到西蜀,一条横贯南方的巨大弧线已然成型,将后梁的腹地死死包裹。
李昭的疆域,已然不输于后梁。
“砰!”
朱友贞猛地将捷报砸在御案上,上好的端砚被震得跳起,墨汁飞溅,在他明黄色的龙袍上留下几点刺眼的污迹。
他却浑然不觉,双目赤红,胸膛剧烈起伏。
“召敬翔、康怀英!立刻!马上!”他的声音嘶哑,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惊惧与狂怒。
内侍连滚滚爬地奔了出去。
夜色深沉,皇城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没过多久,首辅大学士敬翔与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康怀英便一前一后,步履匆匆地赶到了崇元殿。
“陛下,深夜急召,所为何事?”敬翔须发微乱,显然是从睡梦中被惊醒,但神色依旧沉稳。
康怀英则是一身甲胄未卸,身上还带着夜巡的寒气,他目光锐利,扫了一眼御案上的狼藉,心中便有了几分猜测。
朱友贞没有回答,只是用手指着那份捷报,指尖因为用力而显得惨白。
“你们自己看。”
敬翔上前一步,拿起捷报,一目十行地扫过。
他的脸色,随着每一个字的阅读,变得愈发凝重。
当他看到“王衍出降,前蜀亡”这几个字时,饶是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此刻瞳孔也骤然一缩。
一旁的康怀英也凑过来看完,这位铁血将领的脸上满是不可思议,随即化为一股凛然的战意。
“陛下!李昭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臣请即刻点兵,趁其新得蜀地,人心未附,立足未稳,发兵攻打淮南!直捣寿州!”
“糊涂!”敬翔猛地呵斥道,完全不顾君臣之别,“此时出兵,正中李昭下怀!他吞并西蜀,实力大增,但我军主力尽在北方,防备晋王李存勖。若此刻南下,一旦战事不利,李存勖趁虚而入,我大梁将陷于两面夹击之境,国之危矣!”
康怀英脖子一梗,怒道:“敬相此言差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李昭坐大吗?今日他能吞蜀,明日就能窥伺中原!等到他整合两川与淮南的钱粮兵马,再想打,就晚了!”
“所以更不能轻举妄动!”敬翔寸步不让,他转向朱友贞,躬身一揖到底,“陛下,李昭之患,已成心腹大患。然当务之急,非是与其决战,而是要先行牵制。臣以为,当遣使北上,联络契丹。许以重利,请耶律阿保机出兵,南下侵扰晋地。只要能拖住李存勖,我大梁便可腾出手来,集结重兵,一举荡平淮南!”
联合契丹?
朱友贞的眼神闪烁起来。
这确是一条毒计。
契丹人贪婪,只要给足好处,他们绝不会介意在李存勖背后捅上一刀。
可“引狼入室”四个字,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
契丹人是比李存勖更难预测的饿狼,一旦让他们尝到了南下的甜头,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掉头反咬一口?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
殿内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康怀英粗重的呼吸声和敬翔冷静而坚定的眼神在无声地对峙。
“此事……容朕再想想。”良久,朱友贞疲惫地挥了挥手,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他怕,他怕做错任何一个决定,将祖宗基业葬送在自己手里。
敬翔看着他犹豫不决的模样,心中暗叹一声,却也不敢再逼迫。
君臣三人,最终在这沉沉的夜色中不欢而散。
然而,他们谁也不知道,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从千里之外的寿州,悄然向汴京罩来。
寿州城,节度使府。
李昭站在沙盘前,手中把玩着一枚代表西蜀成都的黑色棋子。
他的身边,长史徐温正襟危坐,神情专注地研着墨。
“朱友贞现在,想必正为如何对付我而头疼吧。”李昭轻笑一声,将那枚棋子轻轻放在沙盘上,“一个优柔寡断的君主,最怕的就是选择。我们得帮他一把。”
徐温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主公的意思是?”
“敬翔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会建议朱友贞联合契丹来牵制我们。”李昭的目光落在沙盘的北疆区域,嘴角勾起一抹冷意,“但朱友贞生性多疑,必然会犹豫。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盆火烧得更旺一些,让他君臣之间的那点信任,彻底化为灰烬。”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质地极佳的澄心堂纸,这本是南唐贡品,珍贵无比,如今却成了他计谋的道具。
“你来执笔,模仿朱友贞的笔迹,写一封密信给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机。”李昭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清晰,“信中就说,朕……也就是朱友贞,愿意割让河北镇州、定州之地,换取契丹铁骑南下,与大梁合兵一处,共灭晋王。事成之后,黄河以北,皆可为契丹牧场。”
徐温闻言,倒吸一口凉气。
割让河北,这是何等丧心病狂的条件!
这封信若是真的,朱友贞便是千古罪人。
而模仿御笔,伪造国书,更是抄家灭族的滔天大罪。
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只是沉声问道:“主公,此信如何能送到敬翔手中,并让他深信不疑?”
“这便是关键。”李昭眼中精光一闪,“这封信,不能由我们的人送去。我要你派人,用重金买通御书房的一个小太监。让他趁夜,将这封信藏在敬翔需要批阅的奏章夹层里。记住,一定要做得天衣无缝,让敬翔以为,这是他无意中从宫里发现的绝密信函。”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信的末尾,要盖上伪造的御印。朱友贞的私印样式,我们早已弄到手。务必让敬翔看不出任何破绽。”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敬翔对朱友贞忠心耿耿,但也正因如此,他绝不容许君主做出卖国之举。这封信,就是一根扎进他们君臣心里的毒刺。”
徐温心领神会,立刻躬身应诺:“主公深谋远虑,属下这就去办。”
数日后,汴京,首辅府邸。
夜已三更,敬翔依旧在书房的灯下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拿起一本来自御书房的加急奏章。
当他翻开夹层时,一封没有封口的信笺,悄然滑落。
信笺的材质,是宫中御用的澄心堂纸。
敬翔心中一凛,疑惑地捡了起来。
展开一看,只扫了几行,他的脸色便瞬间变得煞白,握着信纸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
“割让河北……黄河以北,皆为牧场……”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字迹是如此熟悉,正是他看了十几年的,朱友贞的笔迹!
信末那方鲜红的私印,更是他绝不会认错的样式!
这……这怎么可能?
陛下疯了吗?
为了牵制李存勖,竟要行此石敬瑭之举,自掘坟墓?!
他前几日还在犹豫是否要联络契丹,难道背地里,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敬翔只觉得天旋地转,支撑他一生的信念,在这一刻轰然倒塌。
他踉跄几步,扶住书案,才没有倒下。
不,一定有什么误会。他要亲自去问个清楚!
第二天天还未亮,敬翔便手持密信,不顾一切地闯入宫中,在朱友贞的寝殿外跪地求见。
朱友贞被吵醒,本是极为恼怒,但听闻是敬翔,还是强压着火气召他入内。
“敬爱卿,如此清早,是又有什么军国大事?”朱友贞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
敬翔双目通红,高高举起手中的信纸,声音沙哑地质问道:“陛下!臣只想问一句,这封信,可是您亲笔所书?”
朱友贞接过信纸,只看了一眼,便如遭雷击。
他勃然大怒,一把将信撕得粉碎,厉声喝道:“一派胡言!朕何时写过这种通敌卖国的东西!敬翔,你是老糊涂了吗?竟拿这种伪造之物来质问朕!”
“伪造?”敬翔惨然一笑,指着地上的碎片,“陛下,这澄心堂纸,这笔迹,这御印,难道都是伪造的吗?此信乃是臣从御书房发来的奏章夹层中发现,若非陛下所为,它又是如何出现在宫中的?”
朱友贞语塞了。
他根本无法解释。
御书房戒备森严,若非他身边出了内鬼,外人如何能将东西神不知鬼不觉地放进去?
可他若承认有内鬼,岂不更显得他连自己的宫闱都掌控不住?
“放肆!”朱友贞恼羞成怒,所有的惊惧和无力都化作了对眼前这位老臣的愤怒,“你在怀疑朕?你竟敢怀疑朕!”
“臣不敢怀疑陛下,臣只是不敢相信,我大梁的君主,会做出这等自毁长城之事!”敬翔老泪纵横,他缓缓叩首,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金砖上,“陛下若真要如此,恕老臣无能,不能再为陛下效力了!”
君臣之间的信任,在这一刻彻底破裂,化为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朱友贞看着跪在地上须发皆白的老臣,心中闪过的不是愧疚,而是一种被背叛的屈辱和愤怒。
他胸口起伏,最终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好……好!你既如此想,便给朕滚回去!朕没有你,一样能坐稳这江山!”
敬翔缓缓起身,佝偻的背影显得无比萧索。
他没有再多说一句话,转身,一步步地走出了大殿。
从那天起,首辅大学士敬翔便称病在家,再不上朝。
朝堂的顶梁柱,塌了。
就在汴京城内暗流汹涌,人心惶惶之际,一队来自南方的使团,敲响了朱梁的国门。
李昭的使者到了。
使团没有带来任何挑衅,反而显得极为恭顺。
他们在殿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呈上了两个黑漆木盒。
木盒打开,赫然是前蜀国主王衍,以及其宠臣张格的首级!
一时间,朝堂哗然。
使者随即高声宣读李昭的亲笔信。
信中言辞恳切,措辞谦卑,通篇只讲了一件事:他李昭攻蜀,是因王衍无道,蜀中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大功告成,他绝无意与大梁争霸中原,只愿固守淮南与西川,保境安民,与大梁永结兄弟之好。
这番操作,直接把朱友贞和满朝文武都给整不会了。
前脚,他们还在为李昭吞并西蜀而惊惧,甚至怀疑他要北上争雄。
后脚,人家就把战败国君的首级送来以示臣服,还写信说自己没野心,只想当个安分守己的藩镇。
这到底演的是哪一出?
康怀英等主战派将领面面相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而那些本就畏战的文臣,则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出言附和,称李昭尚知礼数,不如就此顺水推舟,暂时安抚。
朱友贞坐在龙椅上,只觉得头痛欲裂。
李昭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夜里,他再次召来康怀英。
“陛下,李昭此举,分明是缓兵之计!”康怀英依旧坚持己见,“他献上王衍首级,摆出和平姿态,就是为了麻痹我们,好让他有时间整合两川。我们绝不能上当!请陛下给臣一支精兵,臣愿即刻南下,讨伐淮南!”
朱友贞看着他,出兵?
拿什么出兵?
敬翔称病不出,朝中再无人能为他统筹全局。
朝臣们意见不一,人心浮动。
那封该死的伪造信件,就像一根毒刺,让他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怀疑。
内忧外患,让他寸步难行。
“再等等……”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再等等……若非敬翔他……他不再理政……朕该如何是好?”
康怀英看着君主失魂落魄的样子,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他知道,最佳的战机,正在这一点一滴的犹豫中,悄然流逝。
大梁的朝堂,已是风雨飘摇。
同一片月光下,寿州城头。
李昭负手而立,遥望着沉沉的北方夜空,嘴角噙着一抹洞悉一切的微笑。
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朱友贞越是迟疑,便越容易倒下。”他淡淡地开口,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
身后,徐温躬身而立,眼中满是敬畏。
这一套连环计,环环相扣,精准地打击在朱友贞君臣最脆弱的地方,让他们自乱阵脚,不战而溃。
李昭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徐温身上:“汴京的戏看完了,你也该准备上路,去金陵了。”
徐温心头一震,金陵?
那是南唐的国都。
主公的棋局,已然落向了东方。
“属下遵命。”
李昭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他重新望向那片深邃的夜空,星河璀璨,亘古不变。
然而,就在他目光的尽头,那片遥远的西方天际,夜色似乎比别处更加浓郁,仿佛有什么未知的阴影,正在悄然凝聚。
他微微蹙起了眉,心中没来由地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仿佛风中传来了一声极其细微的、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裂帛之音。
与此同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城头的宁静。
一名背负着令旗的传令兵,正从西边的大道上策马狂奔而来,神色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急切与……迷惑。
那不是来自战场斥候的方向,而是来自蜀中,来自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