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外的马蹄声撞碎寒夜,浑身是泥的信使撞进来时,李昭正盯着案上沙漏里流淌的细沙。
雪水顺着信使的甲叶滴滴答答砸在地上,混着他急促的喘息:陛下!
滑州急报——渤海余党联合地方豪强,占了白马津!
他们举着大祚荣复国的旗子,砍了巡检使的头挂在城门上!
李昭的手指在案上叩了两下,指节泛着青白。
烛火在他眼底晃了晃,映出深处翻涌的暗潮——前世资料里的记忆突然清晰起来:渤海国灭于契丹不过十年,余党蛰伏已久,选在此时起事,定是探到了河北战场吃紧的风声。
他抬眼扫过帐中众人:苏慕烟的短刀已压在袖底,刀鞘蹭着锦缎发出细微的沙沙声;裴仲堪的食指正沿着地图上的滑州线滑动,指腹在白马津三个字上重重一按;高行周攥着玄甲令箭的手背上青筋凸起,像要把铁箭捏碎;陈彦威的刀尖还抵着涞水的位置,冰碴从他斗篷上簌簌落在地。
传王彦章。李昭的声音像淬了冰的剑,现在。
帐外的号角刚响第二声,王彦章就掀帘进来了。
他的铁枪斜扛在肩,甲叶相撞的脆响震得帐内烛火乱颤:陛下!
你带飞骑军回滑州。李昭抽出支朱笔,在地图上滑州位置画了个圈,七日之内,平了叛乱。
王彦章的浓眉拧成疙瘩:末将的飞骑军本是预备着冲契丹后阵的......
我知道。李昭打断他,指节敲了敲案上的军报,渤海余党选白马津,图的是截断黄河南北。
若让他们卡住渡口,河北的粮道就断了——比契丹的马刀更要命。他突然笑了,当年在寿州,三千流民我都平了淮西军,现在的飞骑军,比那时候强十倍。
王彦章的喉结动了动,铁枪往地上一杵:末将七日不克,提头来见!他转身要走,又顿住,若契丹趁虚......
我亲自坐镇河北。李昭抽出腰间玉牌拍在案上,耶律德光想南下,得先过易水。
王彦章的甲叶声渐远,苏慕烟已凑到李昭身边。
她身上带着点沉水香,混着帐外的雪气:陛下,奴想派个人去幽州。她从袖中摸出个蜡丸,指腹抹过封口的朱砂,张允那老匹夫虽贪,但更怕死。
契丹若倾巢南下,他定会怕幽州空了被耶律德光屠城......
李昭接过蜡丸,指甲挑开蜡封,里面是张薄如蝉翼的绢帛。
苏慕烟的字迹秀挺如竹:若契丹主力南下,可在城中烧粮仓、断吊桥,拖他们三日。他抬眼时,正撞进她眼底的星火,准了。
苏慕烟转身唤来个穿青布短打的小厮,低声交代几句。
那小厮把蜡丸塞进鞋底夹层,出门时踩碎了脚边的冰碴——混在帐外的马蹄声里,倒像极了雪落的轻响。
陛下。裴仲堪捧着一卷竹简过来,竹简上还沾着墨香,河北战事吃紧,滑州又乱,得防着流民被叛军裹挟。他展开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归降免罪几个大字,末将建议,河北诸州每日发救济粮,凡主动归降的叛民,既往不咎。
李昭拿过竹简,指尖划过归降免罪四个字。
前世他看过太多战乱中的百姓,为一口粮就跟着反,为一条命又跪着求降——这八个字,能省多少血。他抽出佩刀,刀尖在竹简空白处添了句首恶必诛,胁从不问立刻发八百里加急,让各州县刻在城门上。
帐外突然响起马嘶,高行周掀帘的动作太急,门帘上的冰棱劈里啪啦砸在地上。
他铠甲上还沾着易水的冰碴,声音里烧着团火:陛下!
契丹前锋到涞水了!
末将愿带三千轻骑佯败,引他们进山谷!
李昭盯着他泛红的眼尾——这员虎将,怕是在易水边守了整夜。
他抓起案上的涞水地形图,手指点在山谷位置:你拖他们三日。
三日后,左右两军从东西包抄,我带玄甲军断后。
高行周的铁手套攥得咔咔响:三日!
末将就算拼到只剩百人,也把契丹人钉在涞水!他转身时,铠甲上的冰碴簌簌落在地,像撒了把碎玉。
夜更深了。
陈彦威回来时,斗篷上的泥已经结成硬块,发梢滴着血水——不知是他的,还是契丹人的。
他摊开块染血的羊皮,上面用炭块画着歪歪扭扭的路线:契丹前锋目标是定州,夜里扎营只设了前哨,后营防备松得很。他指尖戳在地图上某个点,这里是他们的粮车停放处,全是毛毡盖着,一烧一个准。
李昭盯着那处标记,嘴角慢慢扬起来。
烛火映得他眼底发亮,像藏了把淬了火的刀:很好。
他们要来,我们就让他们来得彻底。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小宦官捧着个漆盒进来,盒盖掀开,里面躺着封密信,火漆上盖着二字。
李昭拆开信笺,烛火地爆了个灯花——信上只有八个字:三百守军,待唐旗起。
他抬头时,窗外的雪又下起来了。
大团大团的雪片砸在帐幕上,模糊了远处的号角声。
李昭把信笺拢在掌心,直到被体温焐得发软。
他想起白日里高行周说的玄甲军从未输过,想起王彦章铁枪上的寒光,想起苏慕烟递来蜡丸时眼底的星火——这些人,正跟着他把乱世砸个稀巴烂。
备马。李昭突然开口,声音裹在风雪里,去雁门。
小宦官愣住:陛下,雁门在北边......
我知道。李昭披上皮裘,腰间的玉牌撞在案角,发出清越的响。
他掀帘而出,风雪立刻灌进领口,冻得他打了个寒颤。
远处的烽火台亮着幽红的光,像极了某种预兆。
他望着雁门方向,那里的山影在雪幕里若隐若现,仿佛藏着什么东西,正等着他去揭开。
雪水顺着信使的甲叶滴滴答答砸在地上,混着他急促的喘息:陛下!
滑州急报——渤海余党联合地方豪强,占了白马津!
他们举着大祚荣复国的旗子,砍了巡检使的头挂在城门上!
李昭的手指在案上叩了两下,指节泛着青白。
烛火在他眼底晃了晃,映出深处翻涌的暗潮——前世资料里的记忆突然清晰起来:渤海国灭于契丹不过十年,余党蛰伏已久,选在此时起事,定是探到了河北战场吃紧的风声。
他抬眼扫过帐中众人:苏慕烟的短刀已压在袖底,刀鞘蹭着锦缎发出细微的沙沙声;裴仲堪的食指正沿着地图上的滑州线滑动,指腹在白马津三个字上重重一按;高行周攥着玄甲令箭的手背上青筋凸起,像要把铁箭捏碎;陈彦威的刀尖还抵着涞水的位置,冰碴从他斗篷上簌簌落在地。
传王彦章。李昭的声音像淬了冰的剑,现在。
帐外的号角刚响第二声,王彦章就掀帘进来了。
他的铁枪斜扛在肩,甲叶相撞的脆响震得帐内烛火乱颤:陛下!
你带飞骑军回滑州。李昭抽出支朱笔,在地图上滑州位置画了个圈,七日之内,平了叛乱。
王彦章的浓眉拧成疙瘩:末将的飞骑军本是预备着冲契丹后阵的......
我知道。李昭打断他,指节敲了敲案上的军报,渤海余党选白马津,图的是截断黄河南北。
若让他们卡住渡口,河北的粮道就断了——比契丹的马刀更要命。他突然笑了,当年在寿州,三千流民我都平了淮西军,现在的飞骑军,比那时候强十倍。
王彦章的喉结动了动,铁枪往地上一杵:末将七日不克,提头来见!他转身要走,又顿住,若契丹趁虚......
我亲自坐镇河北。李昭抽出腰间玉牌拍在案上,耶律德光想南下,得先过易水。
王彦章的甲叶声渐远,苏慕烟已凑到李昭身边。
她身上带着点沉水香,混着帐外的雪气:陛下,奴想派个人去幽州。她从袖中摸出个蜡丸,指腹抹过封口的朱砂,张允那老匹夫虽贪,但更怕死。
契丹若倾巢南下,他定会怕幽州空了被耶律德光屠城......
李昭接过蜡丸,指甲挑开蜡封,里面是张薄如蝉翼的绢帛。
苏慕烟的字迹秀挺如竹:若契丹主力南下,可在城中烧粮仓、断吊桥,拖他们三日。他抬眼时,正撞进她眼底的星火,准了。
苏慕烟转身唤来个穿青布短打的小厮,低声交代几句。
那小厮把蜡丸塞进鞋底夹层,出门时踩碎了脚边的冰碴——混在帐外的马蹄声里,倒像极了雪落的轻响。
陛下。裴仲堪捧着一卷竹简过来,竹简上还沾着墨香,河北战事吃紧,滑州又乱,得防着流民被叛军裹挟。他展开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归降免罪几个大字,末将建议,河北诸州每日发救济粮,凡主动归降的叛民,既往不咎。
李昭拿过竹简,指尖划过归降免罪四个字。
前世他看过太多战乱中的百姓,为一口粮就跟着反,为一条命又跪着求降——这八个字,能省多少血。他抽出佩刀,刀尖在竹简空白处添了句首恶必诛,胁从不问立刻发八百里加急,让各州县刻在城门上。
帐外突然响起马嘶,高行周掀帘的动作太急,门帘上的冰棱劈里啪啦砸在地上。
他铠甲上还沾着易水的冰碴,声音里烧着团火:陛下!
契丹前锋到涞水了!
末将愿带三千轻骑佯败,引他们进山谷!
李昭盯着他泛红的眼尾——这员虎将,怕是在易水边守了整夜。
他抓起案上的涞水地形图,手指点在山谷位置:你拖他们三日。
三日后,左右两军从东西包抄,我带玄甲军断后。
高行周的铁手套攥得咔咔响:三日!
末将就算拼到只剩百人,也把契丹人钉在涞水!他转身时,铠甲上的冰碴簌簌落在地,像撒了把碎玉。
夜更深了。
陈彦威回来时,斗篷上的泥已经结成硬块,发梢滴着血水——不知是他的,还是契丹人的。
他摊开块染血的羊皮,上面用炭块画着歪歪扭扭的路线:契丹前锋目标是定州,夜里扎营只设了前哨,后营防备松得很。他指尖戳在地图上某个点,这里是他们的粮车停放处,全是毛毡盖着,一烧一个准。
李昭盯着那处标记,嘴角慢慢扬起来。
烛火映得他眼底发亮,像藏了把淬了火的刀:很好。
他们要来,我们就让他们来得彻底。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小宦官捧着个漆盒进来,盒盖掀开,里面躺着封密信,火漆上盖着二字。
李昭拆开信笺,烛火地爆了个灯花——信上只有八个字:三百守军,待唐旗起。
他抬头时,窗外的雪又下起来了。
大团大团的雪片砸在帐幕上,模糊了远处的号角声。
李昭把信笺拢在掌心,直到被体温焐得发软。
他想起白日里高行周说的玄甲军从未输过,想起王彦章铁枪上的寒光,想起苏慕烟递来蜡丸时眼底的星火——这些人,正跟着他把乱世砸个稀巴烂。
备马。李昭突然开口,声音裹在风雪里,去雁门。
小宦官愣住:陛下,雁门在北边......
我知道。李昭披上皮裘,腰间的玉牌撞在案角,发出清越的响。
他掀帘而出,风雪立刻灌进领口,冻得他打了个寒颤。
远处的烽火台亮着幽红的光,像极了某种预兆。
他望着雁门方向,那里的山影在雪幕里若隐若现,仿佛藏着什么东西,正等着他去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