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城的飞檐在雪夜里泛着冷光,李昭攥着蜀地密信的手背上青筋凸起,鎏金烛台的火苗被穿堂风扯得东倒西歪,将他的影子在青砖地上拉得老长。
传裴学士、苏内史、高将军即刻来明堂议事。他的声音比殿外的雪更冷,小黄门刚应了声,人还没挪步,又被他叫住,再加一句——着甲而来。
当值的宦官跑得鞋底生风,不多时,明堂的朱漆大门被叩得山响。
最先进来的是裴仲堪,这位素日里总把朝服打理得一丝不苟的谋臣,此刻外袍下摆还沾着未拍净的雪渣,腰间玉牌撞出细碎的响。
紧随其后的苏慕烟,月白锦袍外罩着玄色披风,发间金步摇随着急行轻颤,眉峰紧蹙如剑。
最后进门的高行周,甲叶在烛火下泛着冷光,靴底踩得青石板咚咚响,未及行礼便抱拳道:陛下,可是北边出了变故?
李昭将蜀地密信往案上一掷,信笺在裴仲堪跟前展开,孟知祥反了。
裴仲堪的指尖刚触到那封用蜀锦裹着的密信,便像被烫了似的缩回。
他迅速扫过信中内容,喉结滚动两下,陛下,契丹三十万大军压在雁门,孟知祥若据蜀道天险,我军怕是要......
两线作战。苏慕烟接过话头,她的指尖轻轻叩着案几,臣昨日刚收到幽州密报,契丹粮草被焚后,耶律德光已率轻骑直扑雁门。
此时西南生变,若不速决其一......
恐两线皆溃。裴仲堪的声音低了下去。
殿内一时静得能听见雪落瓦檐的轻响。
李昭望着案头那柄未及带走的鎏金剑,剑穗上的红绒在风里晃,像极了北方将士即将洒下的血。
他闭了闭眼,前世记忆如潮水涌来——历史上孟知祥正是在此时割据西川,可他原以为自己早该将这变数扼杀在襁褓里。
是哪里疏漏了?
是对蜀地旧部的安抚不够,还是孟知祥的野心比他想象中更炽?
北线由高行周镇守雁门关。他突然开口,声音沉稳得像是定海神针,你带五万精锐,即刻启程。
高行周的甲叶发出轻响,单膝跪地:末将定当与雁门共存亡!
不必说死。李昭俯身亲手将他扶起,指尖触到冰冷的甲片,朕要你活着守住雁门。他解下腰间玄铁虎符拍在高行周掌心,雁门守军、河东团练,皆听你调遣。
高行周攥紧虎符,眼底泛起热意:末将明白。他退下时,甲胄相撞的声音在殿内回响,像极了战鼓的前奏。
苏内史。李昭转向身侧的女子,成都动向,需得比朕更快一步。
苏慕烟从袖中取出三枚雕着云纹的青铜令牌,臣已命内卫府最精锐的小队出发。
这三人分别是前蜀旧臣之子、剑南道盐商之女、孟知祥帐下偏将的故交。她的指尖划过令牌上的纹路,今夜子时前必入剑门。
臣已叮嘱他们,首要查探孟知祥是否与契丹有密约。
李昭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她鬓角新添的银丝上——这三年为了内卫府的事,她熬白了多少青丝?若有需要,朕调三千暗卫随你调度。
不必。苏慕烟摇头,眼尾扬起一抹锐光,暗卫目标太大。
云雀小队轻车熟路,比千军万马更有用。她行了个礼,转身时披风带起一阵风,将烛火扑灭了两盏。
裴卿。李昭转向最后留下的谋臣,拟诏。
裴仲堪立刻铺开纸墨,狼毫在砚中蘸得饱满:陛下要宣什么?
《安南诏》。李昭的手指在案上轻点,对西南诸镇,既往不咎。
归附者,减免三年赋税;献孟知祥首级者,封南平郡王。他顿了顿,再加一句——朕不日将亲赴汴州。
裴仲堪的笔尖一顿:陛下要亲征?
震慑。李昭望着殿外翻涌的阴云,巴蜀虽险,但若让天下人以为朕被契丹拖住手脚,只会有更多人效仿孟知祥。他伸手接住从檐角落下的雪,掌心的温度让雪花迅速融化,朕去汴州,既堵南边的野心,也断北边的妄想。
夜更深时,李昭独自登上观星台。
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他裹紧玄色龙袍,望着东南方的星象——原本该是紫微垣旁的辅星,此刻竟隐隐有离位之势。
国运......他闭目合十,前世作为历史教授时背诵的星图在脑海中流转,西南气运紊乱,孟知祥......
陛下!一声急促的呼喊打断了他的测算。
观星台下,一名斥候浑身是雪地冲上来,成都方向传来急报——孟知祥今日正午已在成都城头竖起旗帜,改元明德!
李昭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
他早该想到,孟知祥不会给朝廷留半点缓冲时间。
传朕口谕——他的声音里裹着冰碴,汴州行营提前三日启程。
话音未落,一名内卫捧着密封的檀木匣匆匆跑来:陛下,幽州急件。
李昭接过匣子,打开的瞬间,一张染着狼毫墨香的纸笺滑落。
他扫了一眼,瞳孔骤然紧缩——那是耶律德光的密信残页,虽只言片语,却足够让他血液凝固:......与蜀主共分中原......
雪下得更大了,观星台上的铜壶滴漏发出空洞的声响。
李昭将残页攥成一团,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望着北方阴云密布的天空,又转向南方隐在雪幕中的蜀道,嘴角扯出一抹冷硬的笑——
耶律德光,孟知祥,你们以为朕会顾此失彼?
他将残页投入铜炉,火星噼啪作响,将共分中原四个字烧得卷曲成灰。
去请苏内史。他对侍从说,声音轻得像叹息,告诉她......幽州需要她。
传裴学士、苏内史、高将军即刻来明堂议事。他的声音比殿外的雪更冷,小黄门刚应了声,人还没挪步,又被他叫住,再加一句——着甲而来。
当值的宦官跑得鞋底生风,不多时,明堂的朱漆大门被叩得山响。
最先进来的是裴仲堪,这位素日里总把朝服打理得一丝不苟的谋臣,此刻外袍下摆还沾着未拍净的雪渣,腰间玉牌撞出细碎的响。
紧随其后的苏慕烟,月白锦袍外罩着玄色披风,发间金步摇随着急行轻颤,眉峰紧蹙如剑。
最后进门的高行周,甲叶在烛火下泛着冷光,靴底踩得青石板咚咚响,未及行礼便抱拳道:陛下,可是北边出了变故?
李昭将蜀地密信往案上一掷,信笺在裴仲堪跟前展开,孟知祥反了。
裴仲堪的指尖刚触到那封用蜀锦裹着的密信,便像被烫了似的缩回。
他迅速扫过信中内容,喉结滚动两下,陛下,契丹三十万大军压在雁门,孟知祥若据蜀道天险,我军怕是要......
两线作战。苏慕烟接过话头,她的指尖轻轻叩着案几,臣昨日刚收到幽州密报,契丹粮草被焚后,耶律德光已率轻骑直扑雁门。
此时西南生变,若不速决其一......
恐两线皆溃。裴仲堪的声音低了下去。
殿内一时静得能听见雪落瓦檐的轻响。
李昭望着案头那柄未及带走的鎏金剑,剑穗上的红绒在风里晃,像极了北方将士即将洒下的血。
他闭了闭眼,前世记忆如潮水涌来——历史上孟知祥正是在此时割据西川,可他原以为自己早该将这变数扼杀在襁褓里。
是哪里疏漏了?
是对蜀地旧部的安抚不够,还是孟知祥的野心比他想象中更炽?
北线由高行周镇守雁门关。他突然开口,声音沉稳得像是定海神针,你带五万精锐,即刻启程。
高行周的甲叶发出轻响,单膝跪地:末将定当与雁门共存亡!
不必说死。李昭俯身亲手将他扶起,指尖触到冰冷的甲片,朕要你活着守住雁门。他解下腰间玄铁虎符拍在高行周掌心,雁门守军、河东团练,皆听你调遣。
高行周攥紧虎符,眼底泛起热意:末将明白。他退下时,甲胄相撞的声音在殿内回响,像极了战鼓的前奏。
苏内史。李昭转向身侧的女子,成都动向,需得比朕更快一步。
苏慕烟从袖中取出三枚雕着云纹的青铜令牌,臣已命内卫府最精锐的小队出发。
这三人分别是前蜀旧臣之子、剑南道盐商之女、孟知祥帐下偏将的故交。她的指尖划过令牌上的纹路,今夜子时前必入剑门。
臣已叮嘱他们,首要查探孟知祥是否与契丹有密约。
李昭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她鬓角新添的银丝上——这三年为了内卫府的事,她熬白了多少青丝?若有需要,朕调三千暗卫随你调度。
不必。苏慕烟摇头,眼尾扬起一抹锐光,暗卫目标太大。
云雀小队轻车熟路,比千军万马更有用。她行了个礼,转身时披风带起一阵风,将烛火扑灭了两盏。
裴卿。李昭转向最后留下的谋臣,拟诏。
裴仲堪立刻铺开纸墨,狼毫在砚中蘸得饱满:陛下要宣什么?
《安南诏》。李昭的手指在案上轻点,对西南诸镇,既往不咎。
归附者,减免三年赋税;献孟知祥首级者,封南平郡王。他顿了顿,再加一句——朕不日将亲赴汴州。
裴仲堪的笔尖一顿:陛下要亲征?
震慑。李昭望着殿外翻涌的阴云,巴蜀虽险,但若让天下人以为朕被契丹拖住手脚,只会有更多人效仿孟知祥。他伸手接住从檐角落下的雪,掌心的温度让雪花迅速融化,朕去汴州,既堵南边的野心,也断北边的妄想。
夜更深时,李昭独自登上观星台。
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他裹紧玄色龙袍,望着东南方的星象——原本该是紫微垣旁的辅星,此刻竟隐隐有离位之势。
国运......他闭目合十,前世作为历史教授时背诵的星图在脑海中流转,西南气运紊乱,孟知祥......
陛下!一声急促的呼喊打断了他的测算。
观星台下,一名斥候浑身是雪地冲上来,成都方向传来急报——孟知祥今日正午已在成都城头竖起旗帜,改元明德!
李昭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
他早该想到,孟知祥不会给朝廷留半点缓冲时间。
传朕口谕——他的声音里裹着冰碴,汴州行营提前三日启程。
话音未落,一名内卫捧着密封的檀木匣匆匆跑来:陛下,幽州急件。
李昭接过匣子,打开的瞬间,一张染着狼毫墨香的纸笺滑落。
他扫了一眼,瞳孔骤然紧缩——那是耶律德光的密信残页,虽只言片语,却足够让他血液凝固:......与蜀主共分中原......
雪下得更大了,观星台上的铜壶滴漏发出空洞的声响。
李昭将残页攥成一团,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望着北方阴云密布的天空,又转向南方隐在雪幕中的蜀道,嘴角扯出一抹冷硬的笑——
耶律德光,孟知祥,你们以为朕会顾此失彼?
他将残页投入铜炉,火星噼啪作响,将共分中原四个字烧得卷曲成灰。
去请苏内史。他对侍从说,声音轻得像叹息,告诉她......幽州需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