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捏着那枚染血的蜡丸,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帐外的号角声透过毡帘刺进来,他却只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段思义上月还在阵前骂他窃国贼子,如今突然请降,连封泥都沾着血,哪有半分诚意?
陛下,苏娘子到了。守卫掀开帐帘,苏慕烟裹着月白斗篷进来,发间一支银簪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她扫了眼李昭手中的蜡丸,便解下腰间的铜匣,取出一方青瓷水盂:松烟墨遇水会浮起松脂油花。
李昭将蜡丸浸入水中,封泥缓缓化开。
果不其然,墨痕晕开时水面浮起几点油星——段家祖训家书写松烟,军报用油烟,这分明是刻意伪造的家信。
拖延。李昭突然开口,声音像淬了冰,前世安重荣守太和城时,段思义曾用假降计拖延过王彦章七日。他转身从书案下抽出个檀木匣,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泛黄的纸页,都是他前世抄录的《五代将臣志》,段家在太和城囤了三个月粮草,他要拖到雨季,等淮河水涨,断我粮道。
苏慕烟将密信对着烛火,火光照出纸背隐约的折痕:信里说三日后开城门,可太和城的吊桥机括在西墙第三块砖下,段思义若真想降,早该附上机括图。她指尖轻点信末的字花押,这花押多了一道钩,是他次子段承业代笔的——段承业最受段夫人疼爱。
李昭瞳孔微缩。
他翻开《将臣志》中一页,泛黄的纸页上赫然写着:段思义惧内,唯妻言是从;其子承业,母族所出,视为命根。
传书史。他提笔在信笺上写了几行字,回书允降,要段承业作质子。墨迹未干,他突然顿住,笔尖在纸上戳出个洞,再加一条:三日内将西墙机括图送抵中军。
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急促得像擂鼓。
苏慕烟手按腰间匕首,却见个灰衣小吏掀帘而入,袖中渗出暗红的血:苏娘子,洛阳城南的福来米行被查了!
李昭眉峰一挑。
福来米行是苏慕烟安在洛阳的情报据点,掌柜的是她当年教坊司的旧识。
苏慕烟褪下斗篷搭在椅上,露出里面紧束的劲装:人呢?
被高从诲的暗卫抓了。小吏从怀里摸出个染血的布包,这是从米行地窖里搜出来的,藏在粮缸底下。
布包展开,是封用火漆密的信笺,火漆印着安重荣的字虎头印。
苏慕烟撕开封口,借着烛火扫过内容,指尖猛地一颤:高从诲已开荆州水门,接应河东军南下......
李昭猛地站起,案上的茶盏被碰得叮当响:安重荣和高从诲勾结!他抓起案上的地图,指尖戳在江陵位置,江陵是长江门户,若被安重荣占了,他的骑兵就能顺江直下,抄我后路!
苏慕烟将密信塞进炭盆,火星噼啪炸响:我这就派的人潜进江陵,策反守军。她解下腕间的翡翠玉镯,掰成两半,拿这个找城防营的张胡子——当年他娘病了,是我送的药。
且慢。裴仲堪掀帘进来,身上还沾着晨露,陛下,臣有一计。他走到地图前,手指从邢州划到江陵,段凝是段思义的族弟,与高从诲有旧。
派他作使者去江陵,名义上是安抚高从诲,实则......他压低声音,刘知远本是高季兴旧部,高从诲上位后一直猜忌他。
若许以荆南节度副使,刘知远必反。
李昭盯着地图上刘知远三个字,前世记忆翻涌——刘知远后来建立后汉,野心勃勃,岂会甘居人下?他拍板,命段凝即刻启程,带十万贯金珠,务必在安重荣军到前说动刘知远。
子夜时分,观星殿的铜炉飘着沉水香。
李昭站在露台中央,仰头望着天际的星轨。
前世他研究过《荆楚水志》,记得乾宁三年长江有场大汛,正是七月初七前后。
陛下。裴仲堪捧着星图上来,钦天监说这几日天枢星偏北,主水患。
李昭闭目凝神,再睁眼时眼底闪着锐光:七日后长江必有大汛。他指向东南方,命工部连夜绘制江陵至汉口的地形图,再调三千民夫准备掘堤工具——若安重荣占了江陵,便决堤淹他!
黎明的军营被朝霞染成血色。
李昭站在将台上,《讨逆第三诏》在手中猎猎作响:安重荣勾结契丹,卖我燕云!
高从诲开城迎敌,毁我江防!台下的士兵们举枪高呼,声浪震得旗杆上的字旗猎猎翻卷。
此战不为朕!他抽出佩剑指向南方,为中原百姓不做胡骑蹄下尘!
为我华夏子孙不穿左衽!
全军齐吼的声浪还未消散,北边突然传来急骤的马蹄声。
一个浑身是血的骑兵撞开营门,滚鞍落马,怀里的战报被血浸透:陛下!
江陵急报——高从诲已开荆州水门,刘知远......刘知远未战先降!
李昭的手猛地收紧,《讨逆第三诏》在掌心皱成一团。
他望着南方翻涌的乌云,突然想起前世史书中那句乾宁三年秋,荆南守将刘知远降河东——原来这一世,历史的齿轮还是转了吗?
传诸将!他的声音像淬了冰,即刻拔营南下!风卷着战旗掠过他的甲胄,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仿佛要吞噬所有的变数。
帐外的号角再次响起,这次的音调比往日更急、更沉。
李昭望着案头那封染血的战报,袖中那方记录着长江汛期的绢帛,突然觉得掌心发烫——刘知远的降书,真如表面所见那么简单吗?
帐外的号角声透过毡帘刺进来,他却只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段思义上月还在阵前骂他窃国贼子,如今突然请降,连封泥都沾着血,哪有半分诚意?
陛下,苏娘子到了。守卫掀开帐帘,苏慕烟裹着月白斗篷进来,发间一支银簪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她扫了眼李昭手中的蜡丸,便解下腰间的铜匣,取出一方青瓷水盂:松烟墨遇水会浮起松脂油花。
李昭将蜡丸浸入水中,封泥缓缓化开。
果不其然,墨痕晕开时水面浮起几点油星——段家祖训家书写松烟,军报用油烟,这分明是刻意伪造的家信。
拖延。李昭突然开口,声音像淬了冰,前世安重荣守太和城时,段思义曾用假降计拖延过王彦章七日。他转身从书案下抽出个檀木匣,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泛黄的纸页,都是他前世抄录的《五代将臣志》,段家在太和城囤了三个月粮草,他要拖到雨季,等淮河水涨,断我粮道。
苏慕烟将密信对着烛火,火光照出纸背隐约的折痕:信里说三日后开城门,可太和城的吊桥机括在西墙第三块砖下,段思义若真想降,早该附上机括图。她指尖轻点信末的字花押,这花押多了一道钩,是他次子段承业代笔的——段承业最受段夫人疼爱。
李昭瞳孔微缩。
他翻开《将臣志》中一页,泛黄的纸页上赫然写着:段思义惧内,唯妻言是从;其子承业,母族所出,视为命根。
传书史。他提笔在信笺上写了几行字,回书允降,要段承业作质子。墨迹未干,他突然顿住,笔尖在纸上戳出个洞,再加一条:三日内将西墙机括图送抵中军。
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急促得像擂鼓。
苏慕烟手按腰间匕首,却见个灰衣小吏掀帘而入,袖中渗出暗红的血:苏娘子,洛阳城南的福来米行被查了!
李昭眉峰一挑。
福来米行是苏慕烟安在洛阳的情报据点,掌柜的是她当年教坊司的旧识。
苏慕烟褪下斗篷搭在椅上,露出里面紧束的劲装:人呢?
被高从诲的暗卫抓了。小吏从怀里摸出个染血的布包,这是从米行地窖里搜出来的,藏在粮缸底下。
布包展开,是封用火漆密的信笺,火漆印着安重荣的字虎头印。
苏慕烟撕开封口,借着烛火扫过内容,指尖猛地一颤:高从诲已开荆州水门,接应河东军南下......
李昭猛地站起,案上的茶盏被碰得叮当响:安重荣和高从诲勾结!他抓起案上的地图,指尖戳在江陵位置,江陵是长江门户,若被安重荣占了,他的骑兵就能顺江直下,抄我后路!
苏慕烟将密信塞进炭盆,火星噼啪炸响:我这就派的人潜进江陵,策反守军。她解下腕间的翡翠玉镯,掰成两半,拿这个找城防营的张胡子——当年他娘病了,是我送的药。
且慢。裴仲堪掀帘进来,身上还沾着晨露,陛下,臣有一计。他走到地图前,手指从邢州划到江陵,段凝是段思义的族弟,与高从诲有旧。
派他作使者去江陵,名义上是安抚高从诲,实则......他压低声音,刘知远本是高季兴旧部,高从诲上位后一直猜忌他。
若许以荆南节度副使,刘知远必反。
李昭盯着地图上刘知远三个字,前世记忆翻涌——刘知远后来建立后汉,野心勃勃,岂会甘居人下?他拍板,命段凝即刻启程,带十万贯金珠,务必在安重荣军到前说动刘知远。
子夜时分,观星殿的铜炉飘着沉水香。
李昭站在露台中央,仰头望着天际的星轨。
前世他研究过《荆楚水志》,记得乾宁三年长江有场大汛,正是七月初七前后。
陛下。裴仲堪捧着星图上来,钦天监说这几日天枢星偏北,主水患。
李昭闭目凝神,再睁眼时眼底闪着锐光:七日后长江必有大汛。他指向东南方,命工部连夜绘制江陵至汉口的地形图,再调三千民夫准备掘堤工具——若安重荣占了江陵,便决堤淹他!
黎明的军营被朝霞染成血色。
李昭站在将台上,《讨逆第三诏》在手中猎猎作响:安重荣勾结契丹,卖我燕云!
高从诲开城迎敌,毁我江防!台下的士兵们举枪高呼,声浪震得旗杆上的字旗猎猎翻卷。
此战不为朕!他抽出佩剑指向南方,为中原百姓不做胡骑蹄下尘!
为我华夏子孙不穿左衽!
全军齐吼的声浪还未消散,北边突然传来急骤的马蹄声。
一个浑身是血的骑兵撞开营门,滚鞍落马,怀里的战报被血浸透:陛下!
江陵急报——高从诲已开荆州水门,刘知远......刘知远未战先降!
李昭的手猛地收紧,《讨逆第三诏》在掌心皱成一团。
他望着南方翻涌的乌云,突然想起前世史书中那句乾宁三年秋,荆南守将刘知远降河东——原来这一世,历史的齿轮还是转了吗?
传诸将!他的声音像淬了冰,即刻拔营南下!风卷着战旗掠过他的甲胄,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仿佛要吞噬所有的变数。
帐外的号角再次响起,这次的音调比往日更急、更沉。
李昭望着案头那封染血的战报,袖中那方记录着长江汛期的绢帛,突然觉得掌心发烫——刘知远的降书,真如表面所见那么简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