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沉默-《开局被电死,穿越后用电称霸世界》

  演示大厅内,落针可闻。

  所有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和高管们,都将目光聚焦在了大厅中央。他们期待着“幽灵”会拿出怎样惊世骇俗的设备,来证明他那番“伊卡洛斯之翼”的豪言壮语。

  然而,刘一丘的举动,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没有去碰任何大型设备,只是让工作人员,将大厅的中央清空,然后,请自己的两位团队成员——卡罗尔和科普兰教授,分别站在了大厅的两端,相距足有五十米。

  “先生们,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实验设备。”刘一丘指着自己的两位同伴,微笑着说道。

  观众席上,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带着嘲弄的低笑声。

  “他在干什么?演舞台剧吗?”

  “让一个女人和一个老头站在那儿?这就是他的‘翅膀’?”

  马丁教授更是毫不客气地冷哼一声:“肖克利,这就是你推崇的‘未来’?简直是荒谬!这是对科学的侮辱!”

  肖克利没有说话,但他眼中也充满了疑惑。他看不懂刘一丘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刘一丘对周围的议论声充耳不闻。他走到科普兰教授身边,将一个看起来很简陋的装置,交到了他的手上。那是一个由抛物面铜网和一些线圈组成的、像个小雷达接收器的东西,装置的末端,连接着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钨丝灯泡。

  “教授,准备好了吗?”

  “随时可以,老板。”科普兰教授扶了扶眼镜,眼神里充满了对自己理论即将被验证的兴奋。

  刘一丘又走到了卡罗尔面前,对她点了点头。

  卡罗尔深吸一口气,缓缓地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在全场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一道耀眼的、蓝白色的电弧,从卡罗尔的掌心,凭空出现!那电弧没有像闪电一样瞬间消失,而是稳定地、持续地燃烧着,像一柄由纯粹能量构成的、华丽的光剑!电弧周围的空气,因为高温和电离,发出了“滋滋”的、令人敬畏的声响。

  整个大厅,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之前的低笑和嘲讽,全部被这神迹般的一幕,堵回了喉咙里。所有科学家都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我的上帝……那是什么?!”

  “人体放电?不……这不可能是静电!能量级别太高了!”

  “她是……魔鬼吗?”

  生物物理学部的那些科学家,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们仪器上那微弱的探测波,和眼前这狂暴而又稳定的能量实体化相比,简直就像萤火与皓月!

  马丁教授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他死死地盯着那道电弧,感觉自己一生建立起来的物理学世界观,正在一寸寸地崩塌。

  “先生们,请安静。”刘一丘的声音,打破了这片死寂,“你们看到的,并非魔法,而是我团队的首席安全官,卡罗尔小姐。她的身体,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生物超导体’,能将自身的生物电能,进行高度的转化和实体化。”

  他转向另一端的科普兰教授:“而接下来,将由我的首席科学家,科普兰教授,为我们展示‘环流’的第一定律——能量,可以在空间中,以一种你们尚未理解的方式,进行传递。”

  科普兰教授高高举起了手中的“接收器”,将其对准了五十米外,卡罗尔手中的那道电弧。

  他没有去接触电弧,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物理上的连接。

  然而,就在他将接收器对准电弧的瞬间,他手中那个连接着接收器的、没有任何电源的灯泡,“啪”的一声,亮了起来!

  明亮、稳定,毫无悬念!

  如果说,卡罗尔的徒手放电是“神迹”,那么,这隔空五十米的“无线输电”,就是足以颠覆整个电力时代的“神谕”!

  “不……不可能!”马丁教授失声尖叫起来,“没有介质!没有导线!能量怎么可能凭空传递?这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这是骗术!一定是骗术!”

  “不,教授,它没有违背任何定律。”刘一丘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每个人的耳边响起,“它只是遵循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定律。”

  他转向科普兰教授,科普兰会意,用他那特有的、充满激情的学者声音,向全场解释道:

  “各位!卡罗尔小姐释放出的,不仅仅是你们看到的电弧,更在她周围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我们称之为‘亚空间能量场’的区域!而我手中的‘谐振汲取器’,通过与这个场的特定频率产生共振,就能从中‘汲取’逸散的能量!我们没有传递能量,我们只是在同一个‘能量池’里,打开了另一个‘水龙头’!”

  这番理论,比眼前的景象更加石破天惊!

  整个大厅,再次陷入了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这一次,沉默中不再有质疑和嘲讽,只有纯粹的、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撼。

  他们看着台上的三个人——一个能徒手释放雷电的女人,一个提出了颠覆性理论的“疯子”教授,以及一个将这一切整合起来、如同神明般俯瞰众生的东方青年。

  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今天见证的,或许不是一场简单的技术演示。

  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刘一丘看着台下那些呆若木鸡的、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们,心中那股“再闻已是曲中人”的尴尬感,早已被一种豪迈的、身为“技术布道者”的自豪感所取代。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再也没有人敢轻视他和他的“环流实验室”。

  他没有去理会那些兀自处于震惊中的人,而是径直走到了威廉·肖克利的面前。

  肖克利的脸上,早已没有了初见时的不羁和从容。他的眼神无比复杂,有震惊,有困惑,但更多的,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以及一丝……深深的嫉妒。

  “‘幽灵’先生……”肖克利的声音有些干涩,“我承认,我输了。你的‘翅膀’,比我想象的……更接近太阳。”

  “不,肖克利先生,我们才刚刚起飞。”刘一丘看着他,别有深意地说道,“我这次来,除了接受你们的邀请,还想……挖一个人。”

  肖克利的瞳孔一缩。

  刘一-丘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让肖克利意想不到,也让整个贝尔实验室在未来数十年都追悔莫及的名字。

  “你们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叫‘约翰·巴丁’的物理学家?我对他很感兴趣。”

  约翰·巴丁,那个在真实历史中,与肖克利一同发明晶体管,并且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传奇人物。

  刘一丘知道,他无法凭空造出晶体管,但他可以……提前将那位能造出晶体管的、真正的天才,招募到自己的麾下。

  至于肖克利?就让他,继续在他那条充满嫉妒和野心的道路上,慢慢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