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安泰家回来,秀玲心里像是压了块大石头,沉甸甸的。
平安看着妻子愁眉不展的样子,宽慰道:“别急,这事儿得慢火炖汤,急不来。大姐夫那人,重情义,又倔,咱们得换个法子。”
秀玲叹道:“啥法子?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这么消沉下去。”
平安想了想,说道:“咱家以前最难的时候,大姐和大姐夫对咱们的这份情,咱不能忘。现在,咱帮不了他抹掉心里的伤,但我总能多去陪陪他,让他觉得不是一个人。”
秀玲听了,眼圈微红,点了点头:“是啊,人要懂得感恩。”
于是,平安便隔三差五地往杜安泰那儿跑。
有时拎一瓶酒,带点秀玲做好的下酒菜,有时啥也不带,就揣包烟,去跟他坐坐。
去了也不多劝,更多的是陪着他。两人常常就在那棵半枯的石榴树下,摆个小桌,平安默默地给杜安泰倒上酒,自己也陪着喝一点。
话不多,杜安泰大多时候是沉默地听着,偶尔抿一口酒,目光依旧空洞。
就在这种不温不火的陪伴中,又过了一段时日。
一天晚上,杜安泰竟然主动来到了平安家,这让秀玲和平安都有些意外,赶忙把他迎进屋。
灯光下,杜安泰的气色似乎比之前好了一点点,但身形依旧消瘦。
他坐下后,寒暄了两句,便从怀里掏出一个旧手帕包成的小包裹,放在了桌上,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厚厚一沓钱。
“秀玲,平安,”杜安泰的声音低沉却清晰,“这是之前……给秀芝看病时,你们垫的转院费的钱。我……我算了算,应该差不多,你们点点。”
秀玲和平安对视一眼,心里都咯噔一下。
秀玲立刻把钱推了回去,语气坚决:“大姐夫!你这是干啥!这钱我们不要!给大姐治病,是我们应该出的!”
平安也赶紧说:“是啊,姐夫,这钱你拿回去!你现在一个人,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们这日子还过得去,这钱说啥也不能要!”
杜安泰却执拗地又把钱推了回来,眼神里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坚持:“不行!这钱必须还!秀芝看病,花了那么多,你们已经帮了大忙了,我杜安泰不能……不能欠着债过日子。这钱你们不收,我心里不踏实,觉都睡不好。”
他的手指按在那沓钱上:“秀芝走了,我一个人花不了什么钱。你们的情,我记在心里,比山还重,但这钱,得还。”
看着他眼底的执拗和那不容置疑的神色,秀玲和平安都知道,这钱,今天是非收下不可了。
这不是简单的还钱,这是杜安泰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维护着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和原则,也是在试图割断一些与过去紧密相连、让他痛苦不堪的纽带。
秀玲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不再推辞,颤抖着手接过那沉甸甸的钱,哽咽道:“好……好,大姐夫,这钱……我们收下。可你得答应我们,往后有啥难处,一定得跟我们说,不能再自己硬扛着!”
杜安泰见他们收了钱,紧绷的肩膀似乎松弛了一点,轻轻点了点头:“嗯。”
钱是还了,但志远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另一件事。
他心里一直想着大姨夫那辆为了给大姨治病而卖掉的帕萨特,那是大姨夫辛苦半辈子挣来的“面子”和“腿脚”,卖车时,他心里该有多痛啊。
一个念头在志远心里慢慢成型,并且越来越强烈。他跟媳妇大丽商量,大丽通情达理,非常支持。他又跟父母秀玲、平安说了自己的想法。
秀玲听后,沉默了片刻,然后肯定地说:“志远,你想得对,该送!人不能忘本。没有你大姨和大姨夫当初那么实心实意地帮衬,咱们家不可能有今天。你记得你小时候,你大姨夫每次来,车把上、后座上,哪次不是挂得满满当当?吃的、用的,有点好的就想着咱们。这情分,一辆车算啥?”
平安也点头:“是该这样。你大姨夫心里苦,有辆车,他出门方便点,心情或许也能散开些。”
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志远便开始悄悄物色车辆。他让自己店里收,也托做二手车的朋友留意,特意要找同款、同颜色、甚至配置也尽量相近的帕萨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一辆成色相当不错,保养得比杜安泰原来那辆还好的。
一切准备就绪,志远便找了个由头,给杜安泰打电话:“大姨夫,你在家没事吧??今天我外出有点事,你能不能来店里帮我看着点?”
杜安泰对志远这个外甥一向疼爱,也没多想,以为是真有事,便答应了下来。
到了车行,志远先带着杜安泰在车行转悠,认真地介绍自己怎么收来的,什么价格收的。
然后,他貌似不经意地带着杜安泰走到那辆早已选好的帕萨特旁边,说道:“大姨夫,我记得您之前那辆就是帕萨特吧?是这种吗?您帮我看看这辆,和你之前卖的那辆哪辆感觉好点?”
杜安泰站在那辆车前,他顿住了。
一样的黑色漆面,一样稳重的外形,连轮毂的样式都几乎一样。他眼神有些恍惚,仿佛透过这辆车,看到了过去那些载着秀芝的日子。
他喃喃道:“是……是这个样子的,也是高配的。”
志远趁机把钥匙递过去:“大姨夫,您开开试试?感受一下,是这个好开,还是您原来那个好开?”
杜安泰犹豫了一下,接过钥匙,坐进了驾驶室。
车内熟悉的气息和布局,瞬间将他包裹。他发动车子,缓缓开出院子,在附近道路上转了一圈。
回来后,他下车,眼神复杂,说道:“这个……感觉更有劲点,机器保养得不错。我那个……后来疏于打理了。坐在这里面,感觉……一下子好像回到了过去。”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怅惘。
志远看着大姨夫的神情,知道这车是送到他心里了。
他不再绕圈子,直接说道:“大姨夫,喜欢就行!中午我请您吃饭,下午咱就去办过户手续!”
杜安泰一时没反应过来:“过户??”
志远笑了,笑容温暖而真诚:“大姨夫,这车,是我和大丽,还有我爸妈,我们一家人送给您的!”
杜安泰猛地愣住了,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连摆手:“不行!这绝对不行!志远,这可不是个小物件,这是一辆车!怎么能要!这像什么话!”
志远上前一步,紧紧握住大姨夫的手,语气恳切:“大姨夫!您听我说!这车不值什么钱,就是个代步工具。您出门没个车不方便!以前您帮了我们家多少忙?风里雨里,随叫随到。现在,这就是我做小辈的一点心意,您必须收下!您要是不收,就是跟我见外!”
看着志远诚恳急切的眼神,杜安泰喉头滚动,想说些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别过头去,用力眨了眨有些湿润的眼睛,最终,重重地叹了口气,拍了拍志远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下午,手续顺利办完。拿着新的行驶证,杜安泰的手有些颤抖。
大姨夫走后,志远也回了家,一进门,他就喊着秀玲,说道:“妈,车给大姨夫了,手续都办利索了。”
秀玲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送得对!送得好!人啊,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别人的好,都不能忘了感恩。”
她想起杜安泰以前,但凡家里有点好吃的,或者得了什么稀罕东西,总是第一时间给他们送来,逢年过节更是大包小包,从未间断过。
那些看似平常的米面粮油,鸡鸭鱼肉,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都是雪中送炭的深情厚谊。
平安看着妻子愁眉不展的样子,宽慰道:“别急,这事儿得慢火炖汤,急不来。大姐夫那人,重情义,又倔,咱们得换个法子。”
秀玲叹道:“啥法子?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这么消沉下去。”
平安想了想,说道:“咱家以前最难的时候,大姐和大姐夫对咱们的这份情,咱不能忘。现在,咱帮不了他抹掉心里的伤,但我总能多去陪陪他,让他觉得不是一个人。”
秀玲听了,眼圈微红,点了点头:“是啊,人要懂得感恩。”
于是,平安便隔三差五地往杜安泰那儿跑。
有时拎一瓶酒,带点秀玲做好的下酒菜,有时啥也不带,就揣包烟,去跟他坐坐。
去了也不多劝,更多的是陪着他。两人常常就在那棵半枯的石榴树下,摆个小桌,平安默默地给杜安泰倒上酒,自己也陪着喝一点。
话不多,杜安泰大多时候是沉默地听着,偶尔抿一口酒,目光依旧空洞。
就在这种不温不火的陪伴中,又过了一段时日。
一天晚上,杜安泰竟然主动来到了平安家,这让秀玲和平安都有些意外,赶忙把他迎进屋。
灯光下,杜安泰的气色似乎比之前好了一点点,但身形依旧消瘦。
他坐下后,寒暄了两句,便从怀里掏出一个旧手帕包成的小包裹,放在了桌上,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厚厚一沓钱。
“秀玲,平安,”杜安泰的声音低沉却清晰,“这是之前……给秀芝看病时,你们垫的转院费的钱。我……我算了算,应该差不多,你们点点。”
秀玲和平安对视一眼,心里都咯噔一下。
秀玲立刻把钱推了回去,语气坚决:“大姐夫!你这是干啥!这钱我们不要!给大姐治病,是我们应该出的!”
平安也赶紧说:“是啊,姐夫,这钱你拿回去!你现在一个人,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们这日子还过得去,这钱说啥也不能要!”
杜安泰却执拗地又把钱推了回来,眼神里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坚持:“不行!这钱必须还!秀芝看病,花了那么多,你们已经帮了大忙了,我杜安泰不能……不能欠着债过日子。这钱你们不收,我心里不踏实,觉都睡不好。”
他的手指按在那沓钱上:“秀芝走了,我一个人花不了什么钱。你们的情,我记在心里,比山还重,但这钱,得还。”
看着他眼底的执拗和那不容置疑的神色,秀玲和平安都知道,这钱,今天是非收下不可了。
这不是简单的还钱,这是杜安泰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维护着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和原则,也是在试图割断一些与过去紧密相连、让他痛苦不堪的纽带。
秀玲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不再推辞,颤抖着手接过那沉甸甸的钱,哽咽道:“好……好,大姐夫,这钱……我们收下。可你得答应我们,往后有啥难处,一定得跟我们说,不能再自己硬扛着!”
杜安泰见他们收了钱,紧绷的肩膀似乎松弛了一点,轻轻点了点头:“嗯。”
钱是还了,但志远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另一件事。
他心里一直想着大姨夫那辆为了给大姨治病而卖掉的帕萨特,那是大姨夫辛苦半辈子挣来的“面子”和“腿脚”,卖车时,他心里该有多痛啊。
一个念头在志远心里慢慢成型,并且越来越强烈。他跟媳妇大丽商量,大丽通情达理,非常支持。他又跟父母秀玲、平安说了自己的想法。
秀玲听后,沉默了片刻,然后肯定地说:“志远,你想得对,该送!人不能忘本。没有你大姨和大姨夫当初那么实心实意地帮衬,咱们家不可能有今天。你记得你小时候,你大姨夫每次来,车把上、后座上,哪次不是挂得满满当当?吃的、用的,有点好的就想着咱们。这情分,一辆车算啥?”
平安也点头:“是该这样。你大姨夫心里苦,有辆车,他出门方便点,心情或许也能散开些。”
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志远便开始悄悄物色车辆。他让自己店里收,也托做二手车的朋友留意,特意要找同款、同颜色、甚至配置也尽量相近的帕萨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一辆成色相当不错,保养得比杜安泰原来那辆还好的。
一切准备就绪,志远便找了个由头,给杜安泰打电话:“大姨夫,你在家没事吧??今天我外出有点事,你能不能来店里帮我看着点?”
杜安泰对志远这个外甥一向疼爱,也没多想,以为是真有事,便答应了下来。
到了车行,志远先带着杜安泰在车行转悠,认真地介绍自己怎么收来的,什么价格收的。
然后,他貌似不经意地带着杜安泰走到那辆早已选好的帕萨特旁边,说道:“大姨夫,我记得您之前那辆就是帕萨特吧?是这种吗?您帮我看看这辆,和你之前卖的那辆哪辆感觉好点?”
杜安泰站在那辆车前,他顿住了。
一样的黑色漆面,一样稳重的外形,连轮毂的样式都几乎一样。他眼神有些恍惚,仿佛透过这辆车,看到了过去那些载着秀芝的日子。
他喃喃道:“是……是这个样子的,也是高配的。”
志远趁机把钥匙递过去:“大姨夫,您开开试试?感受一下,是这个好开,还是您原来那个好开?”
杜安泰犹豫了一下,接过钥匙,坐进了驾驶室。
车内熟悉的气息和布局,瞬间将他包裹。他发动车子,缓缓开出院子,在附近道路上转了一圈。
回来后,他下车,眼神复杂,说道:“这个……感觉更有劲点,机器保养得不错。我那个……后来疏于打理了。坐在这里面,感觉……一下子好像回到了过去。”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怅惘。
志远看着大姨夫的神情,知道这车是送到他心里了。
他不再绕圈子,直接说道:“大姨夫,喜欢就行!中午我请您吃饭,下午咱就去办过户手续!”
杜安泰一时没反应过来:“过户??”
志远笑了,笑容温暖而真诚:“大姨夫,这车,是我和大丽,还有我爸妈,我们一家人送给您的!”
杜安泰猛地愣住了,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连摆手:“不行!这绝对不行!志远,这可不是个小物件,这是一辆车!怎么能要!这像什么话!”
志远上前一步,紧紧握住大姨夫的手,语气恳切:“大姨夫!您听我说!这车不值什么钱,就是个代步工具。您出门没个车不方便!以前您帮了我们家多少忙?风里雨里,随叫随到。现在,这就是我做小辈的一点心意,您必须收下!您要是不收,就是跟我见外!”
看着志远诚恳急切的眼神,杜安泰喉头滚动,想说些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别过头去,用力眨了眨有些湿润的眼睛,最终,重重地叹了口气,拍了拍志远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下午,手续顺利办完。拿着新的行驶证,杜安泰的手有些颤抖。
大姨夫走后,志远也回了家,一进门,他就喊着秀玲,说道:“妈,车给大姨夫了,手续都办利索了。”
秀玲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送得对!送得好!人啊,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别人的好,都不能忘了感恩。”
她想起杜安泰以前,但凡家里有点好吃的,或者得了什么稀罕东西,总是第一时间给他们送来,逢年过节更是大包小包,从未间断过。
那些看似平常的米面粮油,鸡鸭鱼肉,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都是雪中送炭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