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总在不经意间降临。
镇上的大集,总是热闹非凡。
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马永贵提着篮子,想去买点种子和日用品。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看到一个卖土布鞋垫的老太太,正费力地想将摊开的摊子卷起来,似乎是要收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马永贵是个热心肠,见状便上前搭了把手:“大妹子,我帮你。”
那老太太抬起头,连声道谢。
她看起来比马永贵稍小几岁,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穿着素净但很干净,眉眼间带着一种经历过风霜后的平和。
她摊子上的鞋垫纳得密实,花样也朴实好看。
两人一边收着摊,一边随口聊了几句。
马永贵夸她鞋垫做得好,老太太笑着说:“自己瞎琢磨的,闲着也是闲着,换几个零花钱。”
聊天中马永贵得知她姓何,叫何玉芬,是隔壁镇张家庄的,老伴走了十几年了,孩子都在外地,也是一个人过。
简单的交谈,却让两个孤独的老人莫名感到一丝亲切。
回去后,马永贵和桂兰说到了此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桂兰又把这事告诉了杜安泰,杜安泰也不傻,自然明白马永贵说这话的意思。
这种事他只能“找秀玲”!
晚上,他来到秀玲家,表现得神神秘秘,秀玲问道:“大姐夫,你这是咋了,这么神秘?有什么事赶紧说。”
杜安泰似笑非笑的,想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这可把平安和秀玲急坏了。
过了半天,杜安泰才调整过来:“我跟你们说啊,永贵哥早上去镇上赶集遇到了位老太太,听他跟桂兰说,好像对那老太太有好感。”
“啊?”秀玲和平安都惊了。
“真的,我也是不知道怎么办,这不才来找你俩,你俩在这方面可是有两下子的!”
“哪个村的?知道吗?”
“隔壁镇张家庄的,赶集卖手工鞋垫的,听说老伴早去世了,孩子们都在外地,家里就她一个人了。”
“张家庄?”秀玲一愣。
“我们餐厅里有个同事倒是张家庄的,我明天上班去打听打听,看她认识这个卖鞋垫的吗。”
说来也巧,何玉芬,竟然真的和秀玲在学校的同事有点关系。而且还是她一家子的婶子。
秀玲听同事说起这位婶子,人勤快,性子好,就是一个人孤单。
秀玲心里一动,她没有直接出面,而是先跟马桂兰和杜安泰透了透气。
马桂兰一听,很是上心:“我大哥苦了半辈子,要是真能找个知冷知热的人,那敢情好!”杜安泰也支持:“永贵哥人是真好,值得有个好伴儿。”
于是,趁着周末,恰巧又逢集,在秀玲和她同事“不经意”的安排下,马永贵和何玉芬再一次“偶遇”了。
秀玲的同事假装惊讶:“婶子,你咋在这赶集啊”?
何玉芬答道:“在家没事做了点鞋垫,附近哪里有集就往哪去。在家也没事,就当出来散散心了。”
“对了,婶子,我给您介绍下,这是我同事秀玲,这是马大哥,他们人都可实在了。秀玲、马大哥,这是我婶子,她做的鞋垫那是一绝!”
马永贵尴尬的一笑:“上次赶集见过......见过。”
有了中间人牵线,两人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生分,聊得自然了些。
马永贵想起何玉芬收摊费劲的样子,这次特意帮她收了摊,还帮她推着车子。
何玉芬很是过意不去,连连道谢,临走时,硬是塞了两双纳得最厚实的鞋垫给马永贵,说是谢礼。
这之后,马永贵去集上,总会下意识地在何玉芬的摊子前停留一会儿,有时买双鞋垫,有时就是聊几句家常。
何玉芬也会关心地问问他的腿恢复得怎么样,提醒他变天注意保暖。
马永贵发现,何玉芬不仅手巧,心也善。
她摊子旁边有个卖菜的老太太,生意不好,何玉芬常常自己买上一些,还帮着她吆喝。这让马永贵对她更添了几分好感。
何玉芬也觉得马永贵这人可靠,实在。
他不像有些人那样油嘴滑舌,帮了忙也不图回报,就是真心实意地对人好。她孤身久了,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不带目的的关怀了。
两人的接触渐渐多了起来。
马永贵种的新鲜蔬菜下来了,会挑些好的给何玉芬送来,何玉芬做了些酱菜、腌了点咸鸭蛋,也会给马永贵带去一点。
没有轰轰烈烈的追求,只有细水长流的关心和陪伴,像两颗缓缓靠近的星星,散发着温暖平和的光芒。
杜安泰和马桂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他们找机会邀请何玉芬来家里做客,何玉芬起初有些不好意思,在马桂兰的热情邀请下还是来了。
一顿家常便饭,气氛融洽。
马桂兰和何玉芬很能聊到一起,杜安泰和马永贵陪着说话,小小的屋子里充满了久违的、完整的家的温馨。
饭后,马桂兰拉着何玉芬的手,真诚地说:“何大姐,我哥这人,你也接触了,没啥大本事,就是心实。我们就盼着他晚年能有个伴,互相照应着,我们也放心。”
何玉芬看着马桂兰真诚的眼睛,又看看旁边憨厚笑着、眼神里带着期盼的马永贵,心里最后一点顾虑也消散了。她红着脸,轻轻点了点头。
马永贵和何玉芬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他们和马桂兰他们一样,没有大张旗鼓,只是请了秀玲、平安、杜安泰、马桂兰这些最亲近的家人朋友,简单吃了一顿饭,算是见证了他们的结合。
两对历经半生坎坷的老人,先后在温暖的夕阳阶段,找到了可以互相搀扶、共度余生的伴侣。
杜安泰和马桂兰,马永贵和何玉芬,他们的故事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人们都说,这是好心有好报,是老天爷终于睁开了眼,让善良的人们,最终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安稳与幸福。
秀玲和平安看着这两对和美的新人,心里满是欣慰和祝福,只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有盼头了。
镇上的大集,总是热闹非凡。
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马永贵提着篮子,想去买点种子和日用品。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看到一个卖土布鞋垫的老太太,正费力地想将摊开的摊子卷起来,似乎是要收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马永贵是个热心肠,见状便上前搭了把手:“大妹子,我帮你。”
那老太太抬起头,连声道谢。
她看起来比马永贵稍小几岁,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穿着素净但很干净,眉眼间带着一种经历过风霜后的平和。
她摊子上的鞋垫纳得密实,花样也朴实好看。
两人一边收着摊,一边随口聊了几句。
马永贵夸她鞋垫做得好,老太太笑着说:“自己瞎琢磨的,闲着也是闲着,换几个零花钱。”
聊天中马永贵得知她姓何,叫何玉芬,是隔壁镇张家庄的,老伴走了十几年了,孩子都在外地,也是一个人过。
简单的交谈,却让两个孤独的老人莫名感到一丝亲切。
回去后,马永贵和桂兰说到了此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桂兰又把这事告诉了杜安泰,杜安泰也不傻,自然明白马永贵说这话的意思。
这种事他只能“找秀玲”!
晚上,他来到秀玲家,表现得神神秘秘,秀玲问道:“大姐夫,你这是咋了,这么神秘?有什么事赶紧说。”
杜安泰似笑非笑的,想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这可把平安和秀玲急坏了。
过了半天,杜安泰才调整过来:“我跟你们说啊,永贵哥早上去镇上赶集遇到了位老太太,听他跟桂兰说,好像对那老太太有好感。”
“啊?”秀玲和平安都惊了。
“真的,我也是不知道怎么办,这不才来找你俩,你俩在这方面可是有两下子的!”
“哪个村的?知道吗?”
“隔壁镇张家庄的,赶集卖手工鞋垫的,听说老伴早去世了,孩子们都在外地,家里就她一个人了。”
“张家庄?”秀玲一愣。
“我们餐厅里有个同事倒是张家庄的,我明天上班去打听打听,看她认识这个卖鞋垫的吗。”
说来也巧,何玉芬,竟然真的和秀玲在学校的同事有点关系。而且还是她一家子的婶子。
秀玲听同事说起这位婶子,人勤快,性子好,就是一个人孤单。
秀玲心里一动,她没有直接出面,而是先跟马桂兰和杜安泰透了透气。
马桂兰一听,很是上心:“我大哥苦了半辈子,要是真能找个知冷知热的人,那敢情好!”杜安泰也支持:“永贵哥人是真好,值得有个好伴儿。”
于是,趁着周末,恰巧又逢集,在秀玲和她同事“不经意”的安排下,马永贵和何玉芬再一次“偶遇”了。
秀玲的同事假装惊讶:“婶子,你咋在这赶集啊”?
何玉芬答道:“在家没事做了点鞋垫,附近哪里有集就往哪去。在家也没事,就当出来散散心了。”
“对了,婶子,我给您介绍下,这是我同事秀玲,这是马大哥,他们人都可实在了。秀玲、马大哥,这是我婶子,她做的鞋垫那是一绝!”
马永贵尴尬的一笑:“上次赶集见过......见过。”
有了中间人牵线,两人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生分,聊得自然了些。
马永贵想起何玉芬收摊费劲的样子,这次特意帮她收了摊,还帮她推着车子。
何玉芬很是过意不去,连连道谢,临走时,硬是塞了两双纳得最厚实的鞋垫给马永贵,说是谢礼。
这之后,马永贵去集上,总会下意识地在何玉芬的摊子前停留一会儿,有时买双鞋垫,有时就是聊几句家常。
何玉芬也会关心地问问他的腿恢复得怎么样,提醒他变天注意保暖。
马永贵发现,何玉芬不仅手巧,心也善。
她摊子旁边有个卖菜的老太太,生意不好,何玉芬常常自己买上一些,还帮着她吆喝。这让马永贵对她更添了几分好感。
何玉芬也觉得马永贵这人可靠,实在。
他不像有些人那样油嘴滑舌,帮了忙也不图回报,就是真心实意地对人好。她孤身久了,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不带目的的关怀了。
两人的接触渐渐多了起来。
马永贵种的新鲜蔬菜下来了,会挑些好的给何玉芬送来,何玉芬做了些酱菜、腌了点咸鸭蛋,也会给马永贵带去一点。
没有轰轰烈烈的追求,只有细水长流的关心和陪伴,像两颗缓缓靠近的星星,散发着温暖平和的光芒。
杜安泰和马桂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他们找机会邀请何玉芬来家里做客,何玉芬起初有些不好意思,在马桂兰的热情邀请下还是来了。
一顿家常便饭,气氛融洽。
马桂兰和何玉芬很能聊到一起,杜安泰和马永贵陪着说话,小小的屋子里充满了久违的、完整的家的温馨。
饭后,马桂兰拉着何玉芬的手,真诚地说:“何大姐,我哥这人,你也接触了,没啥大本事,就是心实。我们就盼着他晚年能有个伴,互相照应着,我们也放心。”
何玉芬看着马桂兰真诚的眼睛,又看看旁边憨厚笑着、眼神里带着期盼的马永贵,心里最后一点顾虑也消散了。她红着脸,轻轻点了点头。
马永贵和何玉芬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他们和马桂兰他们一样,没有大张旗鼓,只是请了秀玲、平安、杜安泰、马桂兰这些最亲近的家人朋友,简单吃了一顿饭,算是见证了他们的结合。
两对历经半生坎坷的老人,先后在温暖的夕阳阶段,找到了可以互相搀扶、共度余生的伴侣。
杜安泰和马桂兰,马永贵和何玉芬,他们的故事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人们都说,这是好心有好报,是老天爷终于睁开了眼,让善良的人们,最终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安稳与幸福。
秀玲和平安看着这两对和美的新人,心里满是欣慰和祝福,只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