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让人欢喜让人忧-《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

  年后的日子仿佛按下了快进键,正月十五的灯笼还没完全收起,生活的节奏就猛地恢复了往常的急促。

  刘明结束了春节假期,回到了县城的单位上班。

  这天下午,刘明被部门领导叫进了办公室。领导笑容满面地给他倒了杯茶,说了几句新年开场的客套话后,话锋一转,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正式的文件,推到他面前。

  “刘明啊,有个好消息要正式通知你。年前总部就在酝酿的人事调整,现在批文下来了。”

  领导指着文件上的几行字,“浙江那个新拓展的重点项目,急需骨干力量。经过班子研究,决定派你过去,担任项目副经理。这可是独当一面的机会,级别上也会相应调整,算是重用了!”

  刘明的心猛地一跳,接过文件。白纸黑字,红头公章,一切都尘埃落定。

  他早就隐隐听到些风声,但当真切地看到调令,尤其是“一周内报到”那几个字时,巨大的喜悦和同样巨大的压力同时袭来。他努力维持着镇定,向领导表达了感谢和保证完成任务的决心。

  下班回家的路上,刘明的心情复杂难言。升职加薪,事业上前进了一大步,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可一想到要远离熟悉的家乡,想到月亮和年幼的儿子,他的心就又沉了下去。如何开口,成了比面对新项目更让他头疼的难题。

  他推开家门,将那份沉甸甸的调令连同公文包一起,有些疲惫地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

  月亮正陪着在地毯上玩积木的小梦圆,看见丈夫回来,随口问道:“今天回来挺准时的嘛,累不累?”她起身走过来,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茶几上那份显眼的红头文件。

  “……调任至浙江分公司……任项目副经理……望一周内报到……”月亮拿起文件,眼睛逐字逐句地扫过那几行关键的信息,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她心上。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房间里气氛骤然沉闷下来。

  “这是高升,我知道……”月亮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发涩,她抬起头,眼圈已经红了,“可是刘明,梦圆才这么点大,我这工作刚稳定下来……你这一下子去那么远,我们怎么办?”

  刘明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在她身边坐下,语气充满了无奈和焦灼:“我知道,月可这是总部的直接调令,领导谈话的意思很明确,这是重用,机会难得。我要是拒绝了,以后……以后在这个系统里,可能就真的到头了。”

  “那我们这个家呢?”月亮的声音带上了哭腔,“你就没想过我们娘俩?要么长期分居,要么我就得辞了工作,带着孩子跟你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的工作怎么办?孩子的教育以后怎么办?爸妈都在这边,我们走了,他们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像石头一样砸向刘明。

  刘明痛苦地抱住头:“我怎么会没想过?我想了一路了!可我能怎么办?拒绝?然后等着被边缘化?月亮,我们还有房贷,有孩子要养……我……”

  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道理都懂,可情感上谁都难以接受。现实的沉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要不……”月亮擦了擦眼泪,声音带着一丝无助,“去跟我爸妈说说吧?我心里乱得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刘明叹了口气,点点头。此刻,他们也确实需要长辈的意见,需要一个能让他们冷静下来商量的地方。

  傍晚的客流高峰已过,秀玲正在擦拭柜台,平安在厨房里清点所剩的食材。

  门被推开,看到女儿女婿抱着外孙进来,秀玲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哟,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还没吃饭吧?让你爸给你们炒两个菜。”秀玲迎上前,顺手就想接过小梦圆。

  但很快,她就察觉到了不对劲。月亮强挤出的笑容比哭还难看,刘明也是一脸凝重。

  “爸,妈,别忙了,我们……有事跟你们商量。”月亮的声音低低的。

  几人围坐在桌旁,刘明把那份调令拿出来,放在了桌子上。秀玲拿起老花镜戴上,平安也擦着手从厨房走了出来。

  “……调任至浙江分公司……项目副经理……”秀玲念着,眉头渐渐拧紧。她放下文件,看了看一声不吭的女儿,又看了看一脸愧疚和为难的女婿,最后目光落在懵懂的外孙脸上。

  “浙江……这么远?”秀玲的心沉了下去,她看向刘明,“这……是非去不可了?”

  刘明沉重地点点头:“妈,通知已经正式下达了。领导谈话的意思很明确,这是重用,不服从安排的话,以后在单位就很难了。”

  “工作是正经事,不能丢。”平安闷声说了一句,算是定了性。但他看着女儿和外孙,眉头也锁成了疙瘩。

  “可是这一家子分在两地,算怎么回事啊!”秀玲的担忧溢于言表,“月亮工作怎么办?孩子这么小,难道让她一个人又上班又带孩子?”

  月亮听到这话,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妈,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想他错过机会,可我也不想一家人分开,更不想辞了工作去那么远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乱着,志远也闻讯赶来了,显然是月亮之前给他发了信息。

  了解情况后,志远沉思了片刻,看向月亮:“妹妹,现在看,只有一个办法能两全。你接着参加每年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就瞄准刘明要去的那个城市报考。只要考上了,工作关系就能过去,孩子上学、户口这些问题都能顺理成章地解决,一家子就能团圆了。”

  月亮抬起头,脸上写满了不自信和抗拒:“哥,考公哪那么容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都放下书本几年了?而且……真考到那么远,爸、妈,你们怎么办?我不想离你们那么远……”她说着,靠在了秀玲肩上。

  秀玲搂着女儿,轻轻拍着她的背,语气却异常坚定:“傻孩子,说什么傻话。爸妈还没老到要你们天天守在跟前的地步。你们年轻人,得往前看,奔自己的前程。刘明有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能拦着。你哥说的法子,是眼下最稳妥的路子了。”

  平安也看着女儿,用他那不太利索的语调,缓慢却清晰地说:“……围着我跟你妈……转……没出息。孩子……大了,要有……自己的日子。”

  刘明感激地看着通情达理的岳父岳母和出主意的大舅哥,对月亮说:“月亮,你要是愿意试试,家里的事我多分担,你安心复习。这是为了我们这个家。”

  在家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解和分析下,月亮混乱的心绪渐渐平复。

  她看着父母兄长关切而坚定的目光,又看看丈夫期待又愧疚的眼神,再低头亲了亲儿子柔软的发顶,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很大的决心,声音还有些颤抖,却坚定了几分:

  “好……我……我试试看。”

  这一刻,平安饭店里弥漫的不再只是饭菜的余香,更添了一份关于责任、成长与远方的沉重。家的意义,在现实的抉择面前,显得愈发深刻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