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三个响头-《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

  李兰也赶忙说道:“大嫂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娘不陪嫁我们陪!怎么也得让你风风光光的出嫁!不能让别人看了笑话。”

  赵兰猛地抬头,看着大嫂、二嫂。眼眶瞬间红了。她自小长这么大,还没人这样护着她。

  “哭啥?”秀玲掏出手帕给她擦了脸,嘴角带着温和的笑意,“到时候嫁衣嫂子给你亲手做,保证让你穿着比买的都体面。”

  赵兰看着两个嫂子真诚的脸,喉头像是被什么堵住了,话都说不出来,只能任由眼泪掉下来。

  李兰家。秀玲和李兰正在商量陪嫁的事。

  “陪嫁的东西暂时不要买,到跟前咱俩去镇上选,东西选好都送到卖家具那里,他们有车,到十六那天一早,跟家具一起送来。我怕提前送来了,东西赵兰根本捞不着!”

  “还是大嫂想的周到!”李兰也同意这个办法。

  日子像指缝里的沙,簌簌地往下掉。离赵兰出嫁的日子越来越近,赵家前院渐渐热闹起来。

  邻居们搬着梯子,踩着凳子,在门框上、窗户上贴起大红的喜字,红得晃眼的颜色,把平日里冷清的院子衬得有了几分喜气。

  转眼到了赵兰出嫁的头一天。一大早,秀玲就和李兰往镇上赶。

  秀玲骑着三轮车,李兰坐在后面,手里还攥着个小本子,是昨晚妯娌俩凑在灯下,一笔一划列好的清单。

  到了镇上,集市早已人声鼎沸。秀玲她们直奔供销社,指着最显眼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这个,要最新款的,红色的。”

  又转头对李兰说,“压箱柜得要樟木的,能防潮,还防虫,大衣柜要带镜子的,赵兰爱美。”

  李兰一边在本子上勾划,一边补充:“还得买两床新被面,要鸳鸯戏水的,再扯几尺好布料,留给赵兰以后做几件换洗衣裳。”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供销社转到百货铺,又从布庄转到杂货铺,手里的清单越划越少。

  “对了,暖水瓶、洗脸盆、盆架、红漆木箱也不能少。”不一会三轮车就被堆满了。

  “走,去看家具。”

  家具行的老板一边记地址,一边笑着打趣:“看你们这架势,是嫁亲妹子呢?比当娘的还上心。”

  秀玲和李兰对视一眼,都笑了,“老板,我们还买了一些零散的小东西,能不放到你这,明天一早您一起给送过去?”

  “这没问题,都拿来吧,我提前装车上。”

  谢过老板后,秀玲又特别交代:“明天一早尽量早点过去,别耽误发嫁!”

  家具店老板呵呵一笑:“这你们放心,顾客就是上帝,你说几点到我准时那个点到。只能提前不会晚,放心吧!”

  此刻的赵家院子,赵老太悠闲地听着收音机。仿佛明天出嫁的闺女,是个无关紧要的街坊。

  二月十六一早,赵兰屋里。

  秀玲把赶制好的嫁衣铺开,水红色的绸缎上,用金丝线绣着缠枝莲,领口和袖口滚着精致的云纹,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试试?”秀玲把嫁衣递过去,眼里满是期待。

  赵兰慢慢穿上,大小刚刚好,仿佛量身定做一般。秀玲站在身后,替她系好盘扣,轻声说:“真好看。”

  李兰则拿着桃木梳,小心翼翼地给赵兰梳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她念着老一辈传下来的歌谣,声音轻轻柔柔的。梳好头发,又从盒子里拿出两支银簪,簪头是小小的凤凰形状。

  “嫂子……”赵兰看着镜中的自己,红嫁衣,银头簪,身后是两个忙前忙后的嫂子,眼眶又湿了。

  “今天可不能哭啊。”秀玲捏了捏她的脸,“得高高兴兴的,以后日子才红火。”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夹杂着鞭炮响。“迎亲的来了!”李兰扒着窗户看了一眼,笑着说,“那小子,看着还挺精神。”

  小伙子进门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点腼腆。他个子不算高,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眉眼周正,一看就是个踏实人。

  进门先给赵老太和和赵老汉磕了头,又掏出烟和糖,给围观的邻居们分了,嘴甜地说着“多谢婶子大爷来捧场”,惹得众人都夸赵兰好福气。

  到了屋里,看见穿着嫁衣的赵兰,小伙的脸“腾”地红了,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

  赵兰也有些不好意思,慌忙给双方介绍:“这是我大嫂秀玲,二嫂李兰。这是我大哥,二哥。”

  “这是潘正。”接着又给平安他们介绍了潘正。

  “大哥好,大嫂好,二哥好,二嫂好。”潘正赶紧拱手,额头都见了汗,“以后叫我小潘就行。”

  秀玲看着他这窘态,心里先有了几分满意,笑着说:“瞧瞧,还挺实在。”

  里屋正说着话,外面的议论声却越来越大。

  “哎,怎么没见陪嫁的东西啊?”

  “是啊,这嫁闺女,哪能空着手走?”“难道赵家老太打算就这么把闺女送出去?”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飘进屋里。

  赵兰的脸白了红,红了白,秀玲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走到院子里,拦住正要往外走的潘正,语气平静地问:“小潘,我问你句实在话,要是今天赵兰没有陪嫁,你还愿意娶她吗?”

  这话一出,院子里瞬间安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潘正身上。

  潘正愣了一下,随即认真地说:“大嫂,我娶的是兰兰这个人,不是图啥东西。就算啥都没有,我也一样娶她,以后好好对她。”他说得斩钉截铁,眼里没有丝毫犹豫。

  秀玲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朗声说道:“说得好!我们赵兰没嫁错人!”

  话音刚落,院外突然传来“嘀嘀”的喇叭声,一辆货车缓缓停在了门口。

  车门打开,师傅探出头喊:“秀玲嫂子在家吗?家具送到了!”

  众人都惊呆了,扒着门缝往外看。只见货车的后斗里,崭新的自行车靠着车厢,樟木压箱柜和带镜子的大衣柜并排立着,旁边还堆着红漆木箱、暖水瓶、花被面……满满当当一整车,看得人眼花缭乱。

  赵老太被惊的张着嘴,半天没合上:“这……这是咋回事?”

  邻居们也炸开了锅:“我的娘哎,这么多陪嫁!”

  “这得花多少钱啊!”

  “原来早就准备好了,是我们瞎操心了!”

  秀玲笑着走出去,指挥着师傅卸车:“劳烦师傅了,就放这儿,等下直接搬到潘家的车上。”

  又转头对众人解释:

  “院里地方小,这几天人多,怕提前送来磕着碰着,就跟师傅约好今天早上送过来,让大家误会了。”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纷纷上前帮忙搬东西,嘴里不停夸着秀玲和李兰会办事,把赵兰当亲妹子待。

  赵老太站在原地,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开口。

  里屋,赵兰看着一件件陪嫁被装上车,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她走到秀玲和李兰面前,又看了看一旁的平安和赵磊,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哥,嫂子,俺这辈子都忘不了你们的情分。”

  平安和赵磊偷偷转过头,眼泪都不争气的流了下来,秀玲和李兰边哭边扶起她:“不早了,该走了,但是你记得,无论啥时候,嫂子们的家就是你的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