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高长河到了青阳区分局(4700字大章)-《破案,我的直觉强得可怕》

  DNA片段信息的比对是一个庞大而精细的工程,如同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捕捞一枚特定且模糊的鱼钩,要最终锁定凶手所属的家族或姓氏,绝非一蹴而就之事。

  实验室里的技术人员需要将那份从陈旧证物上艰难提取的、或许已然降解的遗传密码,与庞大数据库中的海量样本进行无数次的交叉比对、分析和排除。

  这背后是枯燥的数据、复杂的算法和不容丝毫差错的严谨。章恒深谙此道,他心中虽有破案的急切,却更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他强迫自己按下心头的躁动,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在陷阱布好后,需要的是耐心潜伏,等待猎物自己触动那根敏感的弦。

  他告诉自己,也给专案组的同事们打气:“给技术部门时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梳理好一切外围准备,一旦方向明确,立刻就能扑上去。”

  时间在一种混合着期待与焦灼的气氛中,悄然滑到了第二天。

  办公室的窗户刚刚透进清晨灰白的光线,章恒就已经坐在了办公桌前,再次翻阅起那厚厚一摞、边角都已磨损的卷宗。

  每一个受害女童的照片都刺痛着他的眼睛,那些天真无邪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了惨案发生之前。

  她们未能绽放的人生,如同沉重的枷锁,拷问着他作为警察的良知和职责。

  老陶那边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来,省厅的鉴定中心有着严格的流程,他知道催也无用,只能等待。

  然而,平静被一个突如其来的通知打破了。

  分局办公室的电话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平静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通知内容让叶青山等几位局领导先是愕然,随即一种难以置信的狂喜涌上心头——省委常委,白云市市委书记高长河,竟然要求青阳区分局视察!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飞遍了分局的每一个角落。

  高长河!那可是在省、市新闻里才能看到的大人物,是执掌白云市千万人口命运的核心决策者之一。

  这样一位封疆大吏级别的领导,怎么会突然莅临他们这个区级分局?

  在惊愕之余,叶青山、胡志康等人心中如同点燃了一团火。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视察,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能近距离接触最高领导、或许还能在其面前留下印象的巨大机遇。

  分局上下立刻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高速运转起来。

  叶青山亲自部署,胡志康更是精神抖擞,仿佛年轻了十岁。

  他对着办公室的镜子,反复整理着自己那身已经熨烫得笔挺的警服,调整着帽檐的角度,确保每一颗扣子都系得一丝不苟,连皮鞋都擦得能照出人影。

  他腰杆挺得笔直,试图将最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内心深处,一个声音在呐喊: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

  他在分局政委这个位置上已经待了好几年,资历足够,缺的就是一个在更高层领导面前露脸、被赏识的契机。

  他甚至在脑海中预演了与高书记握手、汇报工作的场景,幻想着能得到一句“不错,志康同志很有干劲”之类的评语,那对他未来的仕途,无疑将是巨大的推力。

  领导们在分局大门口列队迎接,消息也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波纹,迅速在整个分局扩散开来。

  各科室、大队,但凡手头没有紧急任务的,都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不少人更是按捺不住好奇心,一次次假装路过,或者偷偷透过窗户玻璃,朝着大院门口和大楼入口处张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兴奋、紧张和好奇的情绪。

  “听说了吗?高书记才四十出头,是全省最年轻的省委常委呢!真想不到这么年轻!”

  “是啊,电视上看着就很有气势,不知道真人怎么样。”

  “你们说,高书记日理万机,怎么会突然来我们这儿?太奇怪了!”

  “我猜……会不会跟刑侦大队那边重启的那个旧案子有关?就是那个……六年前的三女童案?”

  “嘘……小声点!不过你这么一说,还真有可能!最近不就他们在搞大动作吗?”

  “章队这次要是能在高书记面前露脸,那可真是……”有人话没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

  各种猜测和议论在走廊、办公室的角落里悄悄流淌,连带着,不少人看向章恒和他手下队员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有羡慕,有期待,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上午十点整,阳光驱散了晨雾,将分局大院照得透亮。

  没有预想中的警车开道,没有前呼后拥的车队,更没有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随行,仅仅是一前一后两辆黑色的轿车,沉稳地驶入了青阳区分局的大门。

  车辆甚至没有在列队欢迎的领导们面前停留,只是略微减缓了车速,便径直驶向了分局办公楼的正门。

  这略显“反常”的轻车简行,让原本准备了一套热情洋溢欢迎词的叶青山、胡志康等人微微一愣。

  他们想象中的隆重场面没有出现,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但仅仅一秒的迟疑,叶青山立刻反应过来,低喝一声“快!”,带领着一众分局领导小跑着追向那两辆已经停稳的轿车。

  车门打开,首先下来的是市局局长黄建喜等几位市局领导。

  接着,另一辆车的车门打开,一个身材挺拔、穿着深色行政夹克的中年男子迈步下车。

  他面容沉静,目光锐利如鹰,虽然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一种不怒自威的强大气场瞬间笼罩了现场,让原本有些喧闹的四周立刻安静下来。

  正是市委书记高长河。

  叶青山连忙小跑上前,身体微微前倾,脸上堆满了恭敬甚至带着几分紧张的笑容,声音都比平时提高了些许:“高书记,欢迎您!热烈欢迎您到我们青阳区分局莅临指导工作!”

  黄建喜迅速侧身,向高长河介绍道:“高书记,这位是青阳分局局长叶青山同志。”

  “这是分局政委胡志康同志!”

  “这位是副局长……”

  随着黄建喜的介绍,被点到名字的人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与高长河握手。

  每个人的动作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和紧张。

  胡志康在握手时,更是用力摇了摇,试图传递出自己的热情和忠诚,嘴里连连说着:“高书记好,欢迎高书记!”

  高长河与众人简单地一握手,他的手掌宽厚有力,目光在每个人脸上短暂停留,仿佛能穿透表象,直抵内心。

  他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工作汇报就先免了,你们按程序向黄局汇报就可以,我这次来,主要是想具体了解一下那桩沉积了六年的女童案。”

  一句话,明确了此行的焦点。

  叶青山等人连忙称是,簇拥着高长河走向早已布置好的会议室。原本按照常规视察流程准备的汇报材料被迅速撤下,会议的重点瞬间转移。

  “章恒呢,章恒同志在哪里?”一进会议室,黄建喜目光扫视一圈,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立刻提高了声音问道。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显然明白今天谁才是主角。

  很快,一阵急促而稳健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章恒快步走进了会议室。

  他显然刚从工作现场赶来,身上还带着一丝风尘仆仆的气息,但眼神清澈而镇定。

  面对满室的高级领导和聚焦而来的各种目光,他脸上看不出丝毫的紧张与局促,那份沉稳的气度,与他相对年轻的年纪有些不相称,却又奇异地让人感到安心。

  “高书记好!黄局好!各位领导上午好!”章恒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警礼,声音洪亮清晰,如同撞钟,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黄建喜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不少:“小章,到这边来坐,高书记这次来,就是想亲自听你汇报一下三女童案的进展情况。”

  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章恒大大方方地走到黄建喜身旁预留的空位坐下,腰背挺直,双手平放在会议桌上,他没有携带厚厚的文件,显然对案情的每一个细节都已烂熟于心。

  “高书记,黄局,各位领导。”章恒开门见山,声音依旧洪亮,语速平稳,“关于六年前的‘三女童案’,我们专案组在重新梳理所有卷宗和物证后,做出了一个关键性判断:凶手极大概率是案发地五公里范围内的本地人。”

  他略微停顿,让这个核心判断在与会者心中留下印象,然后继续道:“做出这个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作案现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但凶手对周边环境极为熟悉,选择的作案时间和地点都巧妙地避开了主要人流和监控。”

  “第二......”

  他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每一个判断背后都有坚实的依据支撑,让在座的不少人,包括市局领导,都微微颔首。

  然而,就在章恒准备进一步汇报最新的DNA比对工作进展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兀地响了起来。

  “高书记,黄局,我认为章恒同志的这个判断未免太过草率,也太过冒险了!”

  众人循声望去,发言的正是分局政委胡志康。

  他似乎觉得这是一个展现自己“深思熟虑”、“顾全大局”的好机会,急于在高层领导面前表达不同观点,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当年为了侦破此案,我们动员了全市乃至部分邻市的警力,前后排查了超过十万人,光是DNA鉴定费用就高达数百万元!投入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都未能锁定真凶。”

  “现在仅凭一些间接证据和推测,就如此武断地将范围缩小到区区五公里内的本地人,这……这岂不是将破案的希望寄托于运气之上?万一判断失误,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警力资源,更可能让真正的凶手永远逍遥法外啊!”

  胡志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带着一种“老成持重”的担忧。

  但他选择在这个时机,以这种直接否定专案组组长的方式发言,其动机在场不少人都心知肚明。

  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和紧张。

  叶青山在一旁暗暗着急,不停地给胡志康使眼色,但后者似乎并未察觉,或者察觉了却依旧选择坚持。

  章恒眉头微蹙,但没有立刻反驳,只是平静地看着胡志康,等待他把话说完。

  就在这时,端坐主位的高长河开口了,他甚至没有看胡志康,目光依旧停留在章恒身上,但声音却沉了下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打破了会议室内的微妙平衡:

  “这位同志是谁?”

  平淡的一句话,却让胡志康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了一些。

  黄建喜连忙欠身,小心地回答:“高书记,他是青阳分局的政委,胡志康同志。”

  高长河的目光依旧没有转向胡志康,仿佛他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插曲,转而提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这起案子重启侦破,上级是否正式任命了专案组组长?”

  黄建喜立刻回答:“是的,高书记。经过市局党委研究决定,正式任命章恒同志担任‘三女童案’重启侦查专案组组长,全权负责此案的侦破工作。”

  听到这话,高长河微微颔首,然后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定格在脸色已然发白的胡志康身上,语气变得异常严肃,甚至带着几分批评的意味:

  “既然成立了专案组,并且正式任命了专案组组长,我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八个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尤其是胡志康。

  “专案组组长肩负破案重任,拥有最高的指挥权和决策权,其他人。”高长河特意加重了这三个字的语气,“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与配合,而不是在缺乏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妄加质疑,横加干涉!这会扰乱侦查思路,打击办案人员的积极性!”

  这话说得极其严重!几乎是毫不留情地当面批评了胡志康的越权和短视。

  傻子都听得出来,高书记这不仅是在维护章恒,更是对胡志康这种不顾大局、急于表现的行为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刹那间,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胡志康身上,那目光中有怜悯,有不满,有警示,甚至有幸灾乐祸。

  胡志康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额头和鼻尖瞬间沁出了细密的冷汗,他连忙低下头,不敢与任何人对视,拿着纸巾不停地擦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之前所有的幻想和雄心,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再也不敢发出半点异议。

  高长河没有再看胡志康,他将目光重新投向章恒,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强大的支持和信任:“我听章恒同志刚才的汇报,思路清晰,判断依据充分,侦破方向我认为是明确的,也是目前最可行的。”

  “那么,我们就应该放手让专业的、负责的同志去干!我相信,在章恒同志和专案组全体干警的努力下,这个沉积六年、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案子,一定能破!也必须破!”

  “高书记指示得非常正确!”黄建喜第一个高声表态,语气坚定,“我们市局坚决支持章恒同志的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保障!我们相信,在章恒同志的带领下,专案组一定能够克服万难,再创造一个奇迹,告慰受害者家属,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

  会议室内立刻响起了一片附和的表态声。

  经此一事,章恒在专案组内的权威,以及他肩上背负的期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此刻的章恒,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一种被信任、被托付的沉重责任。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更加扎实,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