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面面相觑,一个挠头一个托腮,两双眼睛里明明白白写着“茫然”二字,显然,他们对眼前的局面毫无头绪,根本不知该从何入手。
也许他们还沉浸在方才那番惊人推断所带来的冲击中,一时难以回神,而章恒只是微微一笑,眼神中透出笃定的光。
如何入手,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接下来,你们照我说的做。”章恒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把我们白云市辖区内,1990年12月22日前半个月内,所有偷盗、抢劫等案件整理出来,汇成一份完整的资料,我需要它们。”
这活儿技术含量不算高,工作量也因时间限定在半個月内而并不算太大。
在那个年代,白云市半个月里发生的盗窃抢劫案件,数量应当有限。
更何况市局已正式下文,要求各分局、派出所全力配合,任务的推进理应更加顺畅。
邓飞亮第一个反应过来,尽管他还不完全明白章恒此举的用意,但他向来习惯先执行、再理解。他朗声应道:“恒哥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把资料汇总出来,送到你桌上。”
“好。”章恒点头,“资料到位后,我再安排下一步工作。”
目送两人离去,章恒目光渐深,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卷宗他已翻阅数遍,以他的记忆力,几乎可以倒背如流,卷宗记载,案发后警方曾对周边十几个行政村进行了数轮摸排,细致得如同用筛子滤过一遍。
但他们似乎忽略了一点:案发前一段时间,白云市范围内发生的其他案件,是否与此案存在某种关联?
如果是外地流窜作案,那这伙人难道一到白云市,就直奔青石镇犯下这起大案吗,在那之前,他们是否曾在其他地方留下痕迹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推测,章恒才决定从汇总分析前期案件入手,凭借自己的直觉,从看似无关的信息中捕捉隐藏的线索。
得益于市局的红头文件,各分局与派出所的配合比较积极,邓飞亮与周康依言整理了大量资料,第二天上午,一沓厚厚的文件已堆在章恒办公桌上。
看着两人眼中密布的血丝,章恒心知他们怕是熬了通宵,他轻轻拍了拍两人的肩,“辛苦了,先去休息吧。”
邓飞亮还想坚持:“没事,我们不累。”
“去睡一觉,”章恒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听他这么说,两人眼睛皆是一亮,周康更是压不住好奇,凑近低声问:“恒哥,能不能透露一下……下一步我们到底要干什么?”
章恒朗声笑了,却并未满足他的好奇心:“先去休息,等我看完这些资料再说。”
两人这才听话离开,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章恒翻动纸页的沙沙声,他读得极仔细,时而凝眉停顿,陷入沉思;时而疾笔标注,在资料上留下记号。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已近正午。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章恒应了声“请进”,抬头一看,眼中顿时漾出惊喜,推门而入的竟是蒋明安。
“师父,您怎么来了。”他连忙起身。
蒋明安笑容慈和,眼中带着关切,“过来看看你,怎么样,压力不小吧。”
他自然清楚,章恒此刻正处在漩涡中心,虽说大多数人竖起拇指,赞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也免不了有些阴阳怪气的声音在暗处流动,多年经验告诉他,自己这爱徒此刻必是如履薄冰,压力重重。
然而章恒的表现却比他预想中轻松许多,脸上瞧不出什么焦虑,只含笑应道:“师父放心,我没事。”
见他神态自若,蒋明安稍稍安心,转而切入正题:“这案子,有头绪了吗?”
章恒并未隐瞒,如实点头:“有一些想法。我是这么推测的……”
他将自己的思路与计划简要道来,蒋明安静静听完,眼中露出赞许:“这个方向确实值得一试,当年我们在这一块……确实有所疏忽,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师徒二人又聊了一阵,见时间已过十二点,便一同去吃了顿便饭。饭后,章恒回到办公室,继续埋首于那堆资料中。
下午两三点光景,厚厚一叠资料终于全部审阅完毕。
案发前半个月内,白云市范围内发生的盗窃、抢劫案件数量超出他的预期,可见当时治安形势之严峻。
若有旁人翻看这些被章恒批注过的文件,会发现大部分案件都被他打上大大的“×”号,予以排除,最终,只有三起案件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
尤其是其中一起,1990年12月17日,即大案发生前五天,发生于白云市望宁区。
资料记载,当时巡逻民警曾发现六名形迹可疑的男子,他们随身携带管制刀具与绳索,虽被带回局里问询调查,但因未查出确凿犯罪事实,最终释放,仅留下身份记录。
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让他们留下指纹,只登记了姓名、年龄,并复印了身份证件。
人数虽对不上——他们是六人,而非犯案的四⼈,但章恒的直觉却强烈地感觉到他们有问题,这几个人,极有可能就是制造那起灭门惨案的元凶。
至于为何少了两⼈,或许是中途发生变故,有两人未参与最终行动。
此外还有两起团伙作案,一为盗窃,一为抢劫,也存有疑点,但直觉的指向性不如前者强烈。
章恒决定:就从这六人入手,彻查他们的底细,至少,要先核对指纹,确认是否与案发现场留下的痕迹相符。
不多时,邓飞亮与周康精神抖擞地推门进来,显然休息得不错,上午的疲惫憔悴已一扫而空。
章恒抬眼看向二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声音清朗而有力:
“来得正好,我们要开始干活了。”
听到要开工干活,俩人眼睛亮了起来,整个人也显得微微振奋。
感受到两人那发亮的眼神,章一笑,还是说着他下一阶段的打算,俩人越听越兴奋。
也许他们还沉浸在方才那番惊人推断所带来的冲击中,一时难以回神,而章恒只是微微一笑,眼神中透出笃定的光。
如何入手,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接下来,你们照我说的做。”章恒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把我们白云市辖区内,1990年12月22日前半个月内,所有偷盗、抢劫等案件整理出来,汇成一份完整的资料,我需要它们。”
这活儿技术含量不算高,工作量也因时间限定在半個月内而并不算太大。
在那个年代,白云市半个月里发生的盗窃抢劫案件,数量应当有限。
更何况市局已正式下文,要求各分局、派出所全力配合,任务的推进理应更加顺畅。
邓飞亮第一个反应过来,尽管他还不完全明白章恒此举的用意,但他向来习惯先执行、再理解。他朗声应道:“恒哥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把资料汇总出来,送到你桌上。”
“好。”章恒点头,“资料到位后,我再安排下一步工作。”
目送两人离去,章恒目光渐深,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卷宗他已翻阅数遍,以他的记忆力,几乎可以倒背如流,卷宗记载,案发后警方曾对周边十几个行政村进行了数轮摸排,细致得如同用筛子滤过一遍。
但他们似乎忽略了一点:案发前一段时间,白云市范围内发生的其他案件,是否与此案存在某种关联?
如果是外地流窜作案,那这伙人难道一到白云市,就直奔青石镇犯下这起大案吗,在那之前,他们是否曾在其他地方留下痕迹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推测,章恒才决定从汇总分析前期案件入手,凭借自己的直觉,从看似无关的信息中捕捉隐藏的线索。
得益于市局的红头文件,各分局与派出所的配合比较积极,邓飞亮与周康依言整理了大量资料,第二天上午,一沓厚厚的文件已堆在章恒办公桌上。
看着两人眼中密布的血丝,章恒心知他们怕是熬了通宵,他轻轻拍了拍两人的肩,“辛苦了,先去休息吧。”
邓飞亮还想坚持:“没事,我们不累。”
“去睡一觉,”章恒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听他这么说,两人眼睛皆是一亮,周康更是压不住好奇,凑近低声问:“恒哥,能不能透露一下……下一步我们到底要干什么?”
章恒朗声笑了,却并未满足他的好奇心:“先去休息,等我看完这些资料再说。”
两人这才听话离开,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章恒翻动纸页的沙沙声,他读得极仔细,时而凝眉停顿,陷入沉思;时而疾笔标注,在资料上留下记号。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已近正午。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章恒应了声“请进”,抬头一看,眼中顿时漾出惊喜,推门而入的竟是蒋明安。
“师父,您怎么来了。”他连忙起身。
蒋明安笑容慈和,眼中带着关切,“过来看看你,怎么样,压力不小吧。”
他自然清楚,章恒此刻正处在漩涡中心,虽说大多数人竖起拇指,赞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也免不了有些阴阳怪气的声音在暗处流动,多年经验告诉他,自己这爱徒此刻必是如履薄冰,压力重重。
然而章恒的表现却比他预想中轻松许多,脸上瞧不出什么焦虑,只含笑应道:“师父放心,我没事。”
见他神态自若,蒋明安稍稍安心,转而切入正题:“这案子,有头绪了吗?”
章恒并未隐瞒,如实点头:“有一些想法。我是这么推测的……”
他将自己的思路与计划简要道来,蒋明安静静听完,眼中露出赞许:“这个方向确实值得一试,当年我们在这一块……确实有所疏忽,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师徒二人又聊了一阵,见时间已过十二点,便一同去吃了顿便饭。饭后,章恒回到办公室,继续埋首于那堆资料中。
下午两三点光景,厚厚一叠资料终于全部审阅完毕。
案发前半个月内,白云市范围内发生的盗窃、抢劫案件数量超出他的预期,可见当时治安形势之严峻。
若有旁人翻看这些被章恒批注过的文件,会发现大部分案件都被他打上大大的“×”号,予以排除,最终,只有三起案件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
尤其是其中一起,1990年12月17日,即大案发生前五天,发生于白云市望宁区。
资料记载,当时巡逻民警曾发现六名形迹可疑的男子,他们随身携带管制刀具与绳索,虽被带回局里问询调查,但因未查出确凿犯罪事实,最终释放,仅留下身份记录。
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让他们留下指纹,只登记了姓名、年龄,并复印了身份证件。
人数虽对不上——他们是六人,而非犯案的四⼈,但章恒的直觉却强烈地感觉到他们有问题,这几个人,极有可能就是制造那起灭门惨案的元凶。
至于为何少了两⼈,或许是中途发生变故,有两人未参与最终行动。
此外还有两起团伙作案,一为盗窃,一为抢劫,也存有疑点,但直觉的指向性不如前者强烈。
章恒决定:就从这六人入手,彻查他们的底细,至少,要先核对指纹,确认是否与案发现场留下的痕迹相符。
不多时,邓飞亮与周康精神抖擞地推门进来,显然休息得不错,上午的疲惫憔悴已一扫而空。
章恒抬眼看向二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声音清朗而有力:
“来得正好,我们要开始干活了。”
听到要开工干活,俩人眼睛亮了起来,整个人也显得微微振奋。
感受到两人那发亮的眼神,章一笑,还是说着他下一阶段的打算,俩人越听越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