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恒这个名字,在青阳分局乃至市局部分领导耳中,确实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个人一等功的光环,加上屡破数起要案的成绩,足以让他在一定范围内声名鹊起。
然而,名声的传播总有它的边界。
这里是青山分局,不是章恒的主场,除了少数消息灵通、或对业内动态格外关注的人,隐约听说过“青阳分局有个章恒很厉害”之外,对于分局内大部分埋头于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干警们而言,“章恒”这两个字,暂时还只是一个略显陌生的符号。
会议在沉重压抑的气氛中结束,领导们面色凝重地鱼贯而出。
但会议室内的低气压并未完全散去,一部分并未直接参与核心侦查、或是手头暂时没有紧急任务的警员们并未立刻散去,而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好奇与“吃瓜”心态,低声热议起来。
“章恒吗,这名字有点耳生啊,谁知道是哪路神仙?”一个年轻警员挠着头,一脸困惑。
“肯定不是咱们市局机关的,那几个有名的刑侦专家、各支队头头,名字我都门儿清,没这号人。”一个中年警员语气肯定,随即猜测道,“莫非是省厅派下来的专家?要不黄局能这么看重,一来就空降当副组长?”
“我知道!我知道他!”一个略显激动的声音插了进来,是刑警队里号称“包打听”的小王。
他刻意压低了些声音,却难掩分享秘辛的兴奋,“章恒是青阳分局刑侦三中队的!年纪轻得很,但本事大得吓人!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那起十二年都没破的灭门悬案,就是他给啃下来的!因为这个,上面直接给他记了个个人一等功!”
“我的天!一等功!”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这得是多大的功劳啊!我入行这么多年,就没亲眼见过活的一等功功臣!”
“你这么一说,我好像也有点印象了,是有这么个报道,原来他就是章恒本尊啊!”
“看样子黄局是请来了真佛,指望他打破现在的僵局呢,就是不知道这位‘高手’能不能创造奇迹,把这铁板一块的案子给撬开。”
“我看悬……”也有人持悲观态度,摇了摇头,压着嗓子道,“不是质疑他的能力,关键是这案子太邪乎了,线索比头发丝还细,时间又过去那么久,人都成白骨了,从哪儿下手嘛!一个月?除非他能通灵……”
“……”
各种议论、猜测、期待与怀疑,在青山分局的各个角落悄然弥漫、发酵。
而此时,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章恒,对这一切还毫不知情。
将他调入专案组并委以副组长之职,是黄建喜在巨大压力下临机决断,事先根本无人与他通气。
当他口袋里的手机急促响起时,他正驾驶着那辆风尘仆仆的三菱警车,穿行在城乡结合部狭窄颠簸的街巷里。
他此行的目的,依旧是为了理清苏汐身世那团乱麻般的线索,进行着又一次深入而细致的走访。
阳光透过沾满灰尘的车窗,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到目前为止,关于苏汐的身世,虽有一些零星的、指向模糊的进展,但距离找到她的亲生父母,依旧隔着重重迷雾,前路漫漫。
他靠边停车,掏出手机,看到是市局一个不常联系的号码,眉头微蹙,按下了接听键。
“什么!”
“将我调入专案组?还担任副组长?!”
听着电话那头清晰而正式的指令,章恒足足愣了好几秒,脸上写满了错愕。这个突如其来的调令,完全在他的计划之外。
然而,短暂的错愕之后,一股久违的、混合着挑战欲与兴奋感的情绪,如同被点燃的引信,在他心底“嗤”地一声窜起,迅速驱散了之前的意外。
这一段时间,处理的都是些邻里纠纷、小偷小摸之类的鸡毛蒜皮,对他而言实在有些提不起劲,骨子里那份渴望挑战大案要案的刑警热血,早已躁动不安。
可是,他也明白,惊天大案并非家常便饭。
他甚至已经盘算好了,在尽力帮苏汐寻找亲生父母之后,如果还没有大案发生,就主动去翻查那些积压多年、落满灰尘的悬案卷宗。
白云市范围内,未破的悬案总有那么一些,他相信自己那双善于发现细节的眼睛,再加上强大的直觉,或许能从中找到被遗漏的蛛丝马迹,万一又能侦破一起呢?
现在,机会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主动找上门来了。
章恒没有犹豫,立刻暂时中止了手头的寻亲调查,调转车头,警车发出一声低吼,朝着青山分局的方向疾驰而去。
抵达青山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邓磊早已接到通知,在办公室等候。
见到章恒,他立刻起身,脸上挤出热情却难掩疲惫的笑容,大步迎了上来,一双手紧紧握住了章恒的手,用力晃了晃。
“章恒同志!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今天总算见到你本人了,真是……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还要精神!”邓磊的话语带着官场上常见的客套,但眼神深处那份急于寻求突破的焦灼,却是实实在在的。
“邓队,您太客气了。”章恒不动声色地回应,他能感受到对方手掌的力度和微微的潮湿,那是压力之下不自觉的生理反应。
两人握手,简单寒暄几句,便在会客区的沙发上落座。
茶水刚沏上,袅袅热气还未散开,话题便不可避免地、迅速地切入正题——那起令人头疼的青山湖白骨案。
邓磊主动且详细地向章恒介绍了案件的全部情况,从发现过程、法医检验结果、物证状态,到目前投入的警力、摸排走访的范围以及陷入的困境。
他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显然对案子的每一个细节都烂熟于心。
介绍完毕,他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杯,却没有喝,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眉宇间那抹化不开的愁容愈发明显,身上那股无形的、仿佛源自骨髓的疲惫与压力,又开始丝丝缕缕地弥漫开来。
“章恒同志,不瞒你说,这起案子……目前非常棘手。”
他放下茶杯,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沙发扶手,“我们几乎把能派的人都撒下去了,以发现地为中心,辐射了周边好几个乡镇,重点排查近十年内的失踪人口,连续奋战了好几天,可……有用的线索,一条也没有摸到,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啊!”
章恒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偶尔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在认真跟随他的思路。
直到邓磊说完,他才沉吟着开口,声音平稳而冷静:“邓队,当务之急,也是破案的第一关键,必须要确认死者的身份。只要能搞清楚‘他是谁’,弄清楚他的社会关系、人际恩怨,这个案子,基本上就相当于破了一大半。”
“对!太对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邓磊仿佛找到了知音,身体不自觉地前倾,语气带着遇到同道中人的激动,“法医推断死亡时间在1到10年之间,这个范围太宽泛了。我们目前主要精力就放在排查这个时间段的失踪人员上,尤其是符合死者年龄、体貌特征的。”
道理谁都懂,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死者被杀害后沉尸湖底,多年无人发现,其家人很可能在失踪初期就报过案,理论上应该留有记录。
两人就着清茶,针对已知线索和排查方向,又进行了一番初步的分析和交流。办公室内的气氛,因为专业层面的探讨,暂时驱散了一些之前的客套与沉闷。
“咚、咚、咚!”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声音不轻不重,带着一丝克制下的急促。
“请进。”邓磊扬声道。
门被推开,重案中队中队长孙全快步走了进来。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混合着疲惫与希望的振奋,目光先是在邓磊脸上停留了一下,随即有些好奇地落在了陌生的章恒身上。
“邓队,我们派下去的侦查员刚反馈回来一条重要信息!”孙全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提高,“又摸排到一个高度吻合的失踪人口!”
“哦?!快,详细说说情况!”邓磊“唰”地一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语气急切,眼中瞬间燃起了光亮。
孙全的目光再次瞟向章恒,带着询问的意味。
邓磊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光顾着高兴,忘了介绍,连忙拍了拍额头:“你看我,一着急就忘了。这位是章恒同志,市局刚指派到我们专案组的副组长!章恒,这位是我们重案中队的孙全,孙队长。”
原来他就是章恒!果然好年轻!孙全心中闪过这个念头,但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向前紧走两步,主动伸出右手:“章组长,您好!久仰您的大名,我是孙全!”
“孙队,你好。”章恒起身,与孙全用力握了握手,触手感觉对方掌心有不少老茧,是个实干的人,“不必客气,直接说情况吧。”
“好!”孙全不再耽搁,语速加快汇报道,“我们的人在青山湖西边的柳林镇摸排时,发现了一名失踪人员记录。男性,失踪时正好45岁,与法医推断的年龄完全一致!已经失踪8年多,家属当年报过案,但一直没找到人……”
他简明扼要地将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包括失踪者的姓名、家庭情况、失踪前的大致活动范围等。
邓磊听完,脸上振奋之色更浓,仿佛在黑暗的隧道里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他大手一挥,声音洪亮地命令道:“好!太好了!孙全,你马上安排人,立刻联系这名失踪人员的直系家属,最好是子女,请他们尽快过来一趟,配合我们做DNA鉴定和比对!”
青山区分局的技术人员早已从死者骸骨中成功提取了DNA样本,只要找到其直系血亲进行比对,身份确认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一旦确认了死者身份,就如同握住了打开迷宫大门的钥匙,接下来的侦查方向将豁然开朗。
也难怪邓磊会如此激动,这确实是案件陷入僵局以来,出现的第一个看起来最具可能性的突破口。
与邓磊的振奋相比,章恒则显得冷静得多。
他脸上没有任何欣喜的神色,反而微微蹙起了眉头。
在孙全汇报的过程中,他又追问了几个细节问题,比如失踪者的具体职业、失踪前的精神状态、有无与人结怨、家属描述其体貌特征与法医推断是否存在细微差异等等。
孙全一一作答,但随着章恒问得越深入,他最初的兴奋也渐渐平复了一些,意识到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核实和推敲的地方。
听完孙全的补充回答,章恒心中的某种直觉变得更加强烈。
他隐隐觉得,邓队长这次,恐怕要空欢喜一场了。这名失踪者,与湖底沉尸的死者,大概率并非同一人。
果然,现实很快印证了章恒的预感。
DNA比对结果在焦急的等待后终于出炉——不匹配。
当技术中队的民警将那份冰冷的鉴定报告送到邓磊办公室时,邓磊脸上的光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更深沉的失望与挫败感。
他拿着报告,反复看了好几遍,最终无力地将其放在桌上,发出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
他仿佛一瞬间又被拉回了沉重的现实,恢复了之前那种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状态。
那股无形的压力再次笼罩了他,甚至比之前更加浓重。
他默默地从上衣口袋里摸出烟盒,抽出一支,先是习惯性地向章恒示意了一下。
“谢谢邓队,我不抽烟。”章恒轻轻摆手。
邓磊也没再客气,将香烟叼在嘴上,“啪”一声按动打火机,橘黄色的火苗蹿起,点燃了烟丝。
他深深地、贪婪地吸了一大口,仿佛要将所有的焦虑和疲惫都随着烟雾吸入肺中,再缓缓吐出。
缭绕的青色烟雾模糊了他略显憔悴的脸庞。
“章恒同志,你也看到了……”他的声音带着吸烟后的微哑,更添了几分沧桑感,“上面的命令是一个月内破案,黄局亲自立的军令状。这压力,层层传导下来,最后都压在我们这些人身上啊。”
章恒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他,目光中带着理解,也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他不需要说什么安慰的空话,此刻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支持。
邓磊又狠狠抽了一口烟,继续道:“下面的兄弟们真的很辛苦,没日没夜地摸排走访,失踪人员是摸排出好几个了,这个是目前看来条件最接近的……可结果,还是让人失望。线索……线索到底在哪里呢?”他的语气中,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邓队,破案急不得,越急越容易乱。”章恒开口,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人心的力量,“一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要我们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未必不够用。”
邓磊抬起头,透过烟雾看向章恒,眼神中带着一丝希冀:“章恒同志,那你……现在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和打算吗?我们都听你想法。”
章恒略一思索,条理清晰地回答道:“大规模的摸排走访不能放松,这是基础工作,甚至可以考虑再投入一些力量,将范围再扩大一些,不能局限于青山湖周边,要考虑水流、抛尸便利性等因素,将邻近区县符合条件的失踪人口也纳入排查范围。”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继续道:“另外,我想亲自去看一看死者的骸骨,还有那些打捞上来的衣物和其他遗物。有些线索,可能隐藏在肉眼难以察觉的细节里,需要亲手触摸,近距离观察,才能有所发现。”
邓磊闻言,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立刻将手中才抽了半截的烟,用力在烟灰缸里摁灭,霍然起身,干脆利落地一挥手:
“走!我现在就带你过去!技术中队和物证室那边,我已经打好招呼了!”
…………
各位童靴,10000字送上,能炸一波吗?
个人一等功的光环,加上屡破数起要案的成绩,足以让他在一定范围内声名鹊起。
然而,名声的传播总有它的边界。
这里是青山分局,不是章恒的主场,除了少数消息灵通、或对业内动态格外关注的人,隐约听说过“青阳分局有个章恒很厉害”之外,对于分局内大部分埋头于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干警们而言,“章恒”这两个字,暂时还只是一个略显陌生的符号。
会议在沉重压抑的气氛中结束,领导们面色凝重地鱼贯而出。
但会议室内的低气压并未完全散去,一部分并未直接参与核心侦查、或是手头暂时没有紧急任务的警员们并未立刻散去,而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好奇与“吃瓜”心态,低声热议起来。
“章恒吗,这名字有点耳生啊,谁知道是哪路神仙?”一个年轻警员挠着头,一脸困惑。
“肯定不是咱们市局机关的,那几个有名的刑侦专家、各支队头头,名字我都门儿清,没这号人。”一个中年警员语气肯定,随即猜测道,“莫非是省厅派下来的专家?要不黄局能这么看重,一来就空降当副组长?”
“我知道!我知道他!”一个略显激动的声音插了进来,是刑警队里号称“包打听”的小王。
他刻意压低了些声音,却难掩分享秘辛的兴奋,“章恒是青阳分局刑侦三中队的!年纪轻得很,但本事大得吓人!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那起十二年都没破的灭门悬案,就是他给啃下来的!因为这个,上面直接给他记了个个人一等功!”
“我的天!一等功!”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这得是多大的功劳啊!我入行这么多年,就没亲眼见过活的一等功功臣!”
“你这么一说,我好像也有点印象了,是有这么个报道,原来他就是章恒本尊啊!”
“看样子黄局是请来了真佛,指望他打破现在的僵局呢,就是不知道这位‘高手’能不能创造奇迹,把这铁板一块的案子给撬开。”
“我看悬……”也有人持悲观态度,摇了摇头,压着嗓子道,“不是质疑他的能力,关键是这案子太邪乎了,线索比头发丝还细,时间又过去那么久,人都成白骨了,从哪儿下手嘛!一个月?除非他能通灵……”
“……”
各种议论、猜测、期待与怀疑,在青山分局的各个角落悄然弥漫、发酵。
而此时,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章恒,对这一切还毫不知情。
将他调入专案组并委以副组长之职,是黄建喜在巨大压力下临机决断,事先根本无人与他通气。
当他口袋里的手机急促响起时,他正驾驶着那辆风尘仆仆的三菱警车,穿行在城乡结合部狭窄颠簸的街巷里。
他此行的目的,依旧是为了理清苏汐身世那团乱麻般的线索,进行着又一次深入而细致的走访。
阳光透过沾满灰尘的车窗,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到目前为止,关于苏汐的身世,虽有一些零星的、指向模糊的进展,但距离找到她的亲生父母,依旧隔着重重迷雾,前路漫漫。
他靠边停车,掏出手机,看到是市局一个不常联系的号码,眉头微蹙,按下了接听键。
“什么!”
“将我调入专案组?还担任副组长?!”
听着电话那头清晰而正式的指令,章恒足足愣了好几秒,脸上写满了错愕。这个突如其来的调令,完全在他的计划之外。
然而,短暂的错愕之后,一股久违的、混合着挑战欲与兴奋感的情绪,如同被点燃的引信,在他心底“嗤”地一声窜起,迅速驱散了之前的意外。
这一段时间,处理的都是些邻里纠纷、小偷小摸之类的鸡毛蒜皮,对他而言实在有些提不起劲,骨子里那份渴望挑战大案要案的刑警热血,早已躁动不安。
可是,他也明白,惊天大案并非家常便饭。
他甚至已经盘算好了,在尽力帮苏汐寻找亲生父母之后,如果还没有大案发生,就主动去翻查那些积压多年、落满灰尘的悬案卷宗。
白云市范围内,未破的悬案总有那么一些,他相信自己那双善于发现细节的眼睛,再加上强大的直觉,或许能从中找到被遗漏的蛛丝马迹,万一又能侦破一起呢?
现在,机会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主动找上门来了。
章恒没有犹豫,立刻暂时中止了手头的寻亲调查,调转车头,警车发出一声低吼,朝着青山分局的方向疾驰而去。
抵达青山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邓磊早已接到通知,在办公室等候。
见到章恒,他立刻起身,脸上挤出热情却难掩疲惫的笑容,大步迎了上来,一双手紧紧握住了章恒的手,用力晃了晃。
“章恒同志!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今天总算见到你本人了,真是……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还要精神!”邓磊的话语带着官场上常见的客套,但眼神深处那份急于寻求突破的焦灼,却是实实在在的。
“邓队,您太客气了。”章恒不动声色地回应,他能感受到对方手掌的力度和微微的潮湿,那是压力之下不自觉的生理反应。
两人握手,简单寒暄几句,便在会客区的沙发上落座。
茶水刚沏上,袅袅热气还未散开,话题便不可避免地、迅速地切入正题——那起令人头疼的青山湖白骨案。
邓磊主动且详细地向章恒介绍了案件的全部情况,从发现过程、法医检验结果、物证状态,到目前投入的警力、摸排走访的范围以及陷入的困境。
他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显然对案子的每一个细节都烂熟于心。
介绍完毕,他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杯,却没有喝,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眉宇间那抹化不开的愁容愈发明显,身上那股无形的、仿佛源自骨髓的疲惫与压力,又开始丝丝缕缕地弥漫开来。
“章恒同志,不瞒你说,这起案子……目前非常棘手。”
他放下茶杯,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沙发扶手,“我们几乎把能派的人都撒下去了,以发现地为中心,辐射了周边好几个乡镇,重点排查近十年内的失踪人口,连续奋战了好几天,可……有用的线索,一条也没有摸到,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啊!”
章恒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偶尔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在认真跟随他的思路。
直到邓磊说完,他才沉吟着开口,声音平稳而冷静:“邓队,当务之急,也是破案的第一关键,必须要确认死者的身份。只要能搞清楚‘他是谁’,弄清楚他的社会关系、人际恩怨,这个案子,基本上就相当于破了一大半。”
“对!太对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邓磊仿佛找到了知音,身体不自觉地前倾,语气带着遇到同道中人的激动,“法医推断死亡时间在1到10年之间,这个范围太宽泛了。我们目前主要精力就放在排查这个时间段的失踪人员上,尤其是符合死者年龄、体貌特征的。”
道理谁都懂,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死者被杀害后沉尸湖底,多年无人发现,其家人很可能在失踪初期就报过案,理论上应该留有记录。
两人就着清茶,针对已知线索和排查方向,又进行了一番初步的分析和交流。办公室内的气氛,因为专业层面的探讨,暂时驱散了一些之前的客套与沉闷。
“咚、咚、咚!”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声音不轻不重,带着一丝克制下的急促。
“请进。”邓磊扬声道。
门被推开,重案中队中队长孙全快步走了进来。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混合着疲惫与希望的振奋,目光先是在邓磊脸上停留了一下,随即有些好奇地落在了陌生的章恒身上。
“邓队,我们派下去的侦查员刚反馈回来一条重要信息!”孙全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提高,“又摸排到一个高度吻合的失踪人口!”
“哦?!快,详细说说情况!”邓磊“唰”地一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语气急切,眼中瞬间燃起了光亮。
孙全的目光再次瞟向章恒,带着询问的意味。
邓磊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光顾着高兴,忘了介绍,连忙拍了拍额头:“你看我,一着急就忘了。这位是章恒同志,市局刚指派到我们专案组的副组长!章恒,这位是我们重案中队的孙全,孙队长。”
原来他就是章恒!果然好年轻!孙全心中闪过这个念头,但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向前紧走两步,主动伸出右手:“章组长,您好!久仰您的大名,我是孙全!”
“孙队,你好。”章恒起身,与孙全用力握了握手,触手感觉对方掌心有不少老茧,是个实干的人,“不必客气,直接说情况吧。”
“好!”孙全不再耽搁,语速加快汇报道,“我们的人在青山湖西边的柳林镇摸排时,发现了一名失踪人员记录。男性,失踪时正好45岁,与法医推断的年龄完全一致!已经失踪8年多,家属当年报过案,但一直没找到人……”
他简明扼要地将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包括失踪者的姓名、家庭情况、失踪前的大致活动范围等。
邓磊听完,脸上振奋之色更浓,仿佛在黑暗的隧道里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他大手一挥,声音洪亮地命令道:“好!太好了!孙全,你马上安排人,立刻联系这名失踪人员的直系家属,最好是子女,请他们尽快过来一趟,配合我们做DNA鉴定和比对!”
青山区分局的技术人员早已从死者骸骨中成功提取了DNA样本,只要找到其直系血亲进行比对,身份确认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一旦确认了死者身份,就如同握住了打开迷宫大门的钥匙,接下来的侦查方向将豁然开朗。
也难怪邓磊会如此激动,这确实是案件陷入僵局以来,出现的第一个看起来最具可能性的突破口。
与邓磊的振奋相比,章恒则显得冷静得多。
他脸上没有任何欣喜的神色,反而微微蹙起了眉头。
在孙全汇报的过程中,他又追问了几个细节问题,比如失踪者的具体职业、失踪前的精神状态、有无与人结怨、家属描述其体貌特征与法医推断是否存在细微差异等等。
孙全一一作答,但随着章恒问得越深入,他最初的兴奋也渐渐平复了一些,意识到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核实和推敲的地方。
听完孙全的补充回答,章恒心中的某种直觉变得更加强烈。
他隐隐觉得,邓队长这次,恐怕要空欢喜一场了。这名失踪者,与湖底沉尸的死者,大概率并非同一人。
果然,现实很快印证了章恒的预感。
DNA比对结果在焦急的等待后终于出炉——不匹配。
当技术中队的民警将那份冰冷的鉴定报告送到邓磊办公室时,邓磊脸上的光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更深沉的失望与挫败感。
他拿着报告,反复看了好几遍,最终无力地将其放在桌上,发出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
他仿佛一瞬间又被拉回了沉重的现实,恢复了之前那种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状态。
那股无形的压力再次笼罩了他,甚至比之前更加浓重。
他默默地从上衣口袋里摸出烟盒,抽出一支,先是习惯性地向章恒示意了一下。
“谢谢邓队,我不抽烟。”章恒轻轻摆手。
邓磊也没再客气,将香烟叼在嘴上,“啪”一声按动打火机,橘黄色的火苗蹿起,点燃了烟丝。
他深深地、贪婪地吸了一大口,仿佛要将所有的焦虑和疲惫都随着烟雾吸入肺中,再缓缓吐出。
缭绕的青色烟雾模糊了他略显憔悴的脸庞。
“章恒同志,你也看到了……”他的声音带着吸烟后的微哑,更添了几分沧桑感,“上面的命令是一个月内破案,黄局亲自立的军令状。这压力,层层传导下来,最后都压在我们这些人身上啊。”
章恒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他,目光中带着理解,也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他不需要说什么安慰的空话,此刻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支持。
邓磊又狠狠抽了一口烟,继续道:“下面的兄弟们真的很辛苦,没日没夜地摸排走访,失踪人员是摸排出好几个了,这个是目前看来条件最接近的……可结果,还是让人失望。线索……线索到底在哪里呢?”他的语气中,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邓队,破案急不得,越急越容易乱。”章恒开口,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人心的力量,“一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要我们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未必不够用。”
邓磊抬起头,透过烟雾看向章恒,眼神中带着一丝希冀:“章恒同志,那你……现在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和打算吗?我们都听你想法。”
章恒略一思索,条理清晰地回答道:“大规模的摸排走访不能放松,这是基础工作,甚至可以考虑再投入一些力量,将范围再扩大一些,不能局限于青山湖周边,要考虑水流、抛尸便利性等因素,将邻近区县符合条件的失踪人口也纳入排查范围。”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继续道:“另外,我想亲自去看一看死者的骸骨,还有那些打捞上来的衣物和其他遗物。有些线索,可能隐藏在肉眼难以察觉的细节里,需要亲手触摸,近距离观察,才能有所发现。”
邓磊闻言,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立刻将手中才抽了半截的烟,用力在烟灰缸里摁灭,霍然起身,干脆利落地一挥手:
“走!我现在就带你过去!技术中队和物证室那边,我已经打好招呼了!”
…………
各位童靴,10000字送上,能炸一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