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工匠坊的奇迹-《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庄稼在田野里沐浴着阳光雨露,疯狂生长。

  而焦土镇的工坊区,也同样迎来了一场静默的革命。

  陈稳深知,优质的铁料和盐一样,是文明的火种,必须让这火种燃起更旺的火焰。

  铁匠铺成了他第一个重点关注的“技术攻坚”点。

  炉火终日不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成了焦土镇最振奋人心的乐章之一。

  但陈稳观察几天后,发现效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石墩师傅手艺是好,但几乎全凭个人经验和感觉。

  打造一件农具或武器,从烧铁、锻打、淬火到打磨,全部一人包办。

  耗时良久,且尺寸、重量难免有细微差异。

  这天,陈稳拿着两把几乎同时打造出来。

  但刃口角度和重量明显不同的柴刀,找到了刚歇下来喝水的石墩。

  “石师傅,辛苦了。”

  陈稳将柴刀递过去。

  “你看这两把刀,若是打仗或砍硬木,用起来感觉会一样吗?”

  石墩黝黑的脸上看不出表情,只是闷声道:

  “手工打的,难免有点出入,不影响用。”

  “如果我们可以让打出来的每一把刀,都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呢?”

  陈稳抛出了他的想法。

  “不仅一样,还能打得更快。”

  石墩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和不信。

  陈稳不再多说,而是拿起一根木炭,在平整的石板上画了起来。

  他画的是分解图:刀身、刀柄、以及几个关键部位的“卡板”模具。

  “我们不求一次成型。”

  “可以先集中烧炼铁料,由力气大的学徒负责反复锻打,去除杂质,制成规格统一的铁条。”

  “然后,用硬木做出模具,锻打刀胚时,用模具卡住关键尺寸,确保雏形一致。”

  “开刃、淬火、安装木柄,这些步骤也可以分开,由专人负责。”

  “比如,专门有人负责烧火控温,有人专精锻打粗胚,有人负责精细开刃,有人擅长淬火把握火候……”

  8倍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竟然让他产生了现代化流水线的生产理念。

  并且能够用这个时代工匠能够理解的方式拆解、阐述。

  他讲得细致,甚至亲自拿起锤头演示如何利用模具进行限制性锻打。

  以确保基本形状的标准化。

  石墩起初听得眉头紧锁,觉得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打铁是门手艺,哪能像切菜分肉一样分开干?

  但看着陈稳画出的清晰图纸,听着那一步步环环相扣的流程。

  再联想到新农具带来的好处,他沉默良久,瓮声瓮气地说:

  “……可以试试。”

  变革是艰难的。

  最初的几天,铁匠铺里一片混乱。

  习惯了单打独斗的工匠和学徒们互相磕绊,效率不升反降。

  有人抱怨,有人怀疑。

  陈稳也不着急,就守在铁匠铺里。

  8倍的观察力让他能迅速发现问题所在——或许是工序衔接不畅。

  或许是某个模具尺寸需要微调。

  他及时指出,耐心协调。

  渐渐地,混乱平息,一种新的节奏开始形成。

  当第一批完全按照新流程打造出来的十把柴刀摆在一起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它们几乎一模一样,长度、宽度、刃口弧度、甚至重量都相差无几!

  而且,打造这批刀所用的时间,比石墩一个人打造五把还要短!

  石墩拿起两把刀,左右手各挥动一下。

  感受着那惊人的一致性,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震撼的神色。

  他看向陈稳的目光,彻底变了!

  从之前的客气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敬佩。

  “头领……这法子,神了!”

  一个年轻学徒兴奋地喊道。

  【成功推行标准化、初步流水线生产方式,极大提升铁器生产效率与质量,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8倍加成)!勤勉点(wp) 200!】

  【当前wp:4831】

  铁匠铺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其他人。

  木工组的工匠们主动找上门来。

  之前陈稳提过的水车,他们照着模糊的描述做了几个模型。

  但总是不转,或者转几下就散架。

  陈稳对水车的具体结构其实也知之不详。

  但他拥有8倍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解构能力。

  他让木工们把失败的模型拿来,一个个零件拆解,反复观察、琢磨。

  “这里,榫卯结构强度不够,承受不住水流的冲击力。”

  “这个叶片的角度不对,吃不上力,反而增加阻力。”

  “主轴和支撑架的连接点,需要加固……”

  他一边分析,一边用木炭重新绘制草图。

  将水车分解为底座、主轴、叶片、传动装置等几个大模块,再对每个模块进行细化设计。

  他强调结构的稳定性和力的有效传递,而不是追求复杂的造型。

  木工们围着他,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从未想过,一个看似复杂的器械,可以这样一步步拆解开、分析透。

  在陈稳的指导下,新的水车模型开始制作。

  这一次,每一步都有清晰的目标和标准。

  几天后,一个尺许高的水车模型在小溪边架了起来。

  当溪水冲刷到精心调整过角度的叶片上时,水车缓缓开始转动。

  并且越来越稳,越来越快,通过简单的传动机构,带动了一个小石磨的模型!

  “转了!真的转了!”

  木工们欢呼雀跃,如同孩子般兴奋。

  这意味着,他们有可能制造出真正的!

  能为焦土镇带来动力的水利器械,用于灌溉甚至粮食加工!

  【指导研发初级水利器械,解决技术难题,知识应用与启发能力提升(8倍加成)!勤勉点(wp) 180!】

  【当前wp:5011】

  焦土镇的工坊区,气氛彻底变了。

  不再仅仅是重复的体力劳动,而是充满了探讨、尝试和创新的活力。

  铁匠铺里传出的是有节奏的、高效的协作打击声;

  木工棚里,工匠们围着图纸和模型激烈讨论。

  陈稳穿梭其间,他或许不是技艺最精湛的那个。

  但他却是那个能点燃灵感、指明方向、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的人。

  8倍能力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眼界和方法论。

  工匠们的奇迹,正在他的手中,一点点变为现实。

  为焦土镇的未来,铸造着更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