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众志成城兴水利-《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清剿黑风寨的计划已定,但箭在弦上,却并未立刻发出。

  陈稳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在发动致命一击前,必须确保后方稳固。

  而眼下焦土镇最紧迫的内部问题,除了粮食,便是水。

  夏季的雨水并不总是可靠,仅靠镇边那条水量不大的溪流,灌溉新开垦的田地尚且勉强。

  若要支撑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未来可能的手工业发展,无异于杯水车薪。

  修建一座能够蓄水、调节水量的水库或水塘,并开挖引水渠,已成为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于是,在紧张备战的气氛中,焦土镇另一项宏大的工程

  ——水利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这一次,陈稳将8倍能力的重心,放在了技术攻关和组织协调上。

  选址是之前就勘察好的,在镇子上游一处地势相对低洼、两侧有山脊环抱的谷地。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

  工程初期,凭借人多势众和一股子热情,清理植被、划定坝基进展顺利。

  但到了最关键的核心环节——修筑夯土坝体时,问题接踵而至。

  首先是夯土效率低下。

  传统的木杵夯土,全靠人力反复捶打,进度缓慢。

  而且夯出的土层密实度不均,这样的坝体根本经不起雨水浸泡和冲刷。

  “头儿,这样不行啊!”

  负责这段工程的赵老蔫。

  也就是之前小河村那个老猎人,因做事踏实被提拔为小队头目。

  此刻,他正抹着汗。

  愁眉苦脸地对前来巡视的陈稳说。

  “兄弟们手都震麻了,一天也夯不了多高,眼看雨季快来了,这坝……”

  陈稳看着眼前进展缓慢的堤坝,眉头微锁。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夯过的土,在手中捻了捻。

  8倍的触感让他立刻察觉到土质和密实度的问题。

  “工具和方法都得改。”

  陈稳站起身,目光投向工坊方向。

  “石墩!”

  铁匠石墩小跑过来,他身上也沾满了泥土。

  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铁制工具,他的工坊几乎是连轴转。

  “石墩,我们需要更重的夯具。”

  “用整块巨石,中间凿孔,穿上粗木杠,做成需要四人甚至八人抬动的石夯!”

  “重量上去,夯击的效果才能出来!”

  陈稳快速说道,脑海中已经浮现出简易杠杆石夯的构造图。

  石墩眼睛一亮: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还是头儿你有办法!我这就带人去选石头!”

  【洞察工程瓶颈,提出有效工具改良方案,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提升(8倍加成)!勤勉点(wp) 100!】

  【当前wp:6541】

  工具的问题初步解决,但另一个难题随之浮现:渗漏。

  初步垒起的坝基,在试验性蓄水后,出现了明显的渗水现象。

  这意味着夯土的密实度和坝基的处理仍然不过关。

  “水是留不住的,这坝修了也白修啊!”

  一些参与工程的流民开始泄气,议论纷纷。

  陈稳没有责怪任何人,他再次沉浸到8倍的分析状态中。

  他仔细检查渗水点,观察土壤成分,甚至亲自下到泥泞的基坑里。

  用手触摸、用脚踩踏每一寸土层。

  “不仅仅是夯实的问题。”

  陈稳得出结论。

  “这里的土质偏沙性,黏性不足。”

  “需要掺入黏土,并且要在坝体中央加入一层‘防渗心墙’。”

  “用更细腻、黏性更强的泥土层层夯实。”

  这个要求无疑大大增加了工程量和难度。

  去哪里找大量的黏土?

  如何确保心墙的施工质量?

  “头儿,我知道有个地方!”

  一个原本小河村的少年怯生生地举手。

  “我们村西头有个洼地,那里的土又红又黏,以前俺娘用来补锅灶都不漏!”

  “好!立刻组织人手去取黏土!”

  陈稳当即下令,然后转向众人。

  “至于心墙的夯实,我来示范!”

  说罢!

  陈稳脱掉上衣,露出精壮的上身。

  直接跳进了需要夯实心墙的基槽里。

  他并没有使用笨重的石夯,而是运足气力,双脚交替。

  以一种独特的韵律和极强的力道,重重踩踏在泥土上。

  8倍的力量和控制力,使得他每一步都如同小型夯机,泥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紧密、平整。

  “看清楚了吗?不是用死力气乱踩,要讲究节奏和覆盖!”

  “每踩实一层,铺上一层新土,再踩实!”

  陈稳一边示范,一边高声讲解。

  汗水顺着他的脊背流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看到头领身先士卒,原本有些气馁的工匠和流民们备受鼓舞。

  “头儿都亲自上了,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干!”

  赵老蔫大吼一声,带着人也跳了下去,学着陈稳的样子奋力夯实。

  工地上顿时号子震天,热火朝天。

  【身先士卒,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极大鼓舞士气,领导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提升(8倍加成)!勤勉点(wp) 160!】

  【当前wp:6701】

  解决了夯土和防渗的核心难题,后续的引水渠开挖相对顺利。

  陈稳利用8倍的空间想象力和测量能力,规划出了最优的引水路线,尽可能利用自然坡度,减少工程量。

  整个水利工程,成了焦土镇凝聚力的最好体现。

  新加入的小河村村民和老镇民并肩劳作,民兵们在训练间隙也来帮忙,妇孺们则负责送水送饭。

  工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熔炉,将所有人的心紧紧熔铸在一起。

  十几天后!

  当最后一段水渠接通,清澈的溪水顺着新修的渠道哗啦啦地流入刚刚建成、波光粼粼的小水库时,整个焦土镇沸腾了!

  人们围着水库和水渠欢呼雀跃,孩子们兴奋地用手撩起水花。

  王婶看着这片人工湖,眼中充满了希望:

  “有了它,咱们的庄稼就不怕旱了,以后说不定还能养鱼……”

  张诚则更关注战略价值:

  “这水库居高临下,也是个天然的防御屏障。”

  陈稳站在坝顶,看着脚下荡漾的碧波,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焦土镇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它证明,只要团结一心,加上那么一点“非常规”的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水利工程的胜利完工,如同给焦土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后勤保障更加稳固,人心更加凝聚。

  陈稳的目光再次投向西方。

  后顾之忧已解,是时候,亮出锋利的獠牙,去铲除那个盘踞在山中的毒瘤了。

  剿灭黑风寨的最终作战会议,在水利工程成功的当晚,于议事木屋内悄然召开。

  战争的阴云,伴随着水库的清新的水汽,缓缓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