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河北工坊-《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河北道,邢州。

  官营铁器作坊所在的区域,炉火终日不熄,黑烟缭绕。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与鼓风囊的呼哧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片喧嚣而充满活力的景象。

  这里是大陈北方重要的军械与农具制造基地之一。

  此刻。

  作坊大院内,上百名赤着上身、汗流浃背的匠户,正围绕着数十座大小不一的炼铁炉和锻打台忙碌着。

  空气中弥漫着煤烟、汗水与金属混合的独特气味。

  工头老周头嗓门洪亮,不时呼喝着,督促着进度。

  “都快着点!这批腰刀和犁铧,兵部和户部都催得紧!”

  “别偷懒!耽误了工期,大伙儿都没好果子吃!”

  匠户们不敢怠慢,手下动作更快了几分。

  但人力有时而穷。

  鼓风囊需要人力踩动,铁坯需要反复锻打去除杂质,每一道工序都依赖匠人的体力与经验。

  效率的提升,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

  老周头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眉头却并未舒展。

  他知道,就算匠户们拼尽全力,要按时完成这批数量庞大的订单,也极为困难。

  就在这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悄然笼罩了整个工坊大院。

  并非声音,也非气味,更像是一种……氛围的改变。

  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温和却磅礴的力量,如同春日的暖流,无声无息地浸润了此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工具。

  老周头只觉得精神微微一振,连日督工的疲惫似乎减轻了些许,思路也清晰了不少。

  他并未多想,只当是自己歇了口气缓过来了。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和所有匠户都瞠目结舌。

  负责踩动鼓风囊的几名壮汉,忽然觉得脚下轻松了许多。

  那原本需要使出吃奶力气才能维持足够风力的皮囊。

  此刻仿佛变得“听话”起来,只需耗费之前七八分的力气,便能鼓出更强劲、更稳定的风流!

  炉中的火焰,肉眼可见地变得更为炽白、旺盛,温度骤然提升!

  负责锻打的匠户们,举起沉重铁锤的手臂,感觉不再那么酸麻沉重。

  一锤下去,火星四溅,那烧红的铁坯似乎也变得“柔顺”了些。

  杂质在富有节奏的敲击下更快地被剥离出来,铁器的雏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规整、坚实。

  甚至连那些负责搬运铁料、清理煤渣的杂役,也感觉肩上的担子轻了,脚步快了,干活利索了许多。

  整个工坊的效率,在不知不觉中,陡然提升了一个档次!

  “怪……怪事……”

  一个年轻匠户停下锤子,看着自己手下那柄迅速成型的腰刀,喃喃自语。

  “今天这铁,怎地这般好打?”

  旁边一个老师傅抹了把汗,浑浊的眼睛里也满是惊异。

  “是啊,炉火也旺得邪乎……老头子我干了四十年,没见过火头这么稳、这么猛的……”

  老周头也察觉到了这异常的变化。

  他快步走到一座炼铁炉旁,伸手感受着那灼人的热浪,又看了看旁边锻打台上那效率惊人的场景。

  这不是个例!

  是整个工坊都在发生变化!

  “莫不是……祖师爷显灵了?”有匠户低声猜测,带着敬畏。

  “胡说什么!”老周头呵斥了一声,但他心里也直打鼓。

  这绝非寻常!

  他猛地想起前几日,州府衙门派人来传达过朝廷旨意,说陛下关注各地工坊生产,或会有……“天助”?

  当时他只以为是上官鼓励之词,未曾深想。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天助”?

  老周头不敢怠慢,立刻命人严格记录今日各项工序的耗时与产出。

  结果令人震惊。

  锻打一把合格腰刀的时间,缩短了近三成!

  炼制一炉熟铁的效率,提升了近四成!

  整体工坊的日产出,预计将比平日高出三分之一还多!

  消息传出,整个邢州工坊都轰动了。

  匠户们议论纷纷,既惊且喜。

  虽然不明白缘由,但效率提升是实打实的。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能按时完成订单,或许还能多得些赏钱。

  与此同时,汴梁皇城,武德殿内。

  陈稳缓缓睁开了眼睛,额角有细微的汗珠。

  他刚刚远程发动了【广泛赋予8倍】的效果,目标直指河北道邢州的那座官营工坊。

  覆盖上百匠户和数十座炉台,持续了近一个时辰。

  这对他的精神是不小的负担。

  但感受着体内势运气旋那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一丝波动,他心中更多的是明悟。

  果然,即便是用于生产建设,这种超越常规的加速,依然会引动势运,需要支付微小的“代价”。

  只是相比于之前在通济渠上那次范围更广的赋予,这次的消耗似乎要小一些。

  或许与覆盖目标的“重要性”或“规模”有关?

  具体规律,还需更多尝试才能摸清。

  内侍轻手轻脚地送上一碗温热的参茶。

  陈稳接过,慢慢啜饮着,恢复着消耗的精神。

  他在权衡。

  动用能力加速生产,固然会消耗势运,可能引发一些“不顺”。

  但眼下,伪宋经济攻势凶猛,大陈急需提升自身产能,稳定市场,巩固内部。

  工部的新技术研发需要时间。

  那么,在这段空窗期内,适当地、有选择地动用能力,在一些关键节点进行加速,以应对危机,或许是值得的。

  毕竟,若内部经济崩溃,民心涣散,对势运的打击恐怕更大。

  这其中的“度”,需要他谨慎把握。

  “传朕口谕给张诚,”陈稳放下茶碗,对内侍道,“河北邢州工坊近日或有增产,令其关注后续影响,妥善安排产出,莫要造成积压或冲击市价。”

  他需要观察,这次加速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引发的“代价”,究竟孰轻孰重。

  “遵旨。”内侍躬身退下。

  陈稳再次闭上眼,心神沉入体内。

  那浑厚的势运气旋缓缓流转,方才那细微的消耗,似乎正在被王朝正常运转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生机之力缓慢补充着。

  他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的邢州工坊内,炉火正旺,匠人们干劲十足,一件件优质的铁器正在快速成型。

  这些铁器,将有一部分化为锋利的兵刃,武装大陈的军队;另一部分则将化为坚韧的农具,开辟出更多肥沃的田地。

  而这,正是国运昌隆的基石。

  动用能力虽有代价,但若运用得当,加速这基石的铸造,其长远收益,或许远大于那点微不足道的消耗。

  关键在于——平衡。

  陈稳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

  与那镜中伪朝及其幕后黑手的较量,无处不在。

  而这工坊之中的炉火与铁锤之声,亦是这宏大战争中的一个重要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