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北伐受挫-《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阴沉的天空下,伪宋北伐大军,兵临镜像北汉的核心重镇——太原府城下。

  这座雄城,与真实世界的太原几乎别无二致,城墙高厚,依山傍水,易守难攻。

  只是此刻,城头飘扬的,是北汉的旗帜,守军眼中闪烁的,是背水一战的决绝。

  赵匡胤身着金甲,立马于中军大纛之下,眺望着这座阻挡他脚步的坚城,脸色铁青。

  连日来的进攻,极其不顺。

  原本以为,凭借大宋禁军之锐,拿下这孤城太原,应当如探囊取物。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守军的抵抗,异常顽强。

  更让他心头滴血的是,攻城伊始,他便下令动用了那批视若珍宝的幽能箭矢,企图以此邪异之力,摧垮守军意志,速战速决。

  起初,效果确实骇人。

  数十支泛着幽蓝光芒的箭矢,如同来自九幽的毒蛇,射上城头。

  寒气肆虐,蓝光爆闪,中箭者非死即残,伤口处迅速冻结、蔓延,甚至波及身旁袍泽,引得城头一片混乱与恐慌。

  守军显然从未见过如此诡异恐怖的武器,一时间士气大跌。

  赵匡胤见状,心中刚升起一丝快意。

  但下一刻,乐极生悲。

  己方军阵中,那些使用幽能箭矢的弓手,接二连三地出现了问题。

  弓弦崩断声,箭矢不稳定嗡鸣声,乃至猝不及防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惨叫声中,不断有弓手被自己手中或箭囊中失控的幽能武器所伤,非死即残。

  更有甚者,一处堆积了部分备用幽能箭矢的辎重点,因一枚箭矢的意外爆炸而引发殉爆,虽然规模不大,却也在军中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乱,烧毁了部分粮草。

  这突如其来的、来自背后的打击,比城头守军的反击更让宋军士卒心惊胆战。

  他们看向那些幽蓝箭矢的眼神,从最初的敬畏,变成了深深的恐惧。

  谁也不知道,下一刻这邪门的东西,会不会在自己身边炸开。

  “废物!一群废物!”赵匡胤在中军帐内,得知具体损失后,气得几乎将牙咬碎,一把将面前的帅案掀翻。

  “胡德才(胡督造)误朕!误朕大军!”

  他心痛的不是那几个弓手的伤亡,而是幽能箭矢的可靠性竟如此低劣,不仅未能竟全功,反而动摇了己方军心!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军心浮动之际,更坏的消息传来。

  因东线需防备陈朝大军演习,被迫分兵五千回防,导致攻打太原的兵力本就不如预期。

  此刻,北汉守军似乎窥破了宋军底气不足、军械不稳的弱点,竟趁夜派出小股精锐,袭扰宋军营地,焚烧攻城器械。

  虽未造成太大损失,却让连日攻城疲惫不堪的宋军,更加风声鹤唳,士气低迷。

  而原本预计可能会南下干涉的契丹,虽然暂时没有大规模调动的迹象,但其游骑在边境的活动明显加剧,如同秃鹫般,盘旋在侧,冷冷地注视着这场厮杀,随时可能扑下来啄食。

  内忧外患,军心不稳,攻城器械损毁部分,幽能武器不敢再大规模使用……

  种种不利因素叠加之下,北伐大军对太原府的攻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僵局。

  连续猛攻数日,除了在城墙下堆积了更多的尸体和残破的军械,未能取得任何突破性的进展。

  反而因为伤亡日增,粮草消耗巨大,以及那无处不在的、来自东面光幕之后的压力,让军中开始弥漫起一股厌战和悲观的情绪。

  “陛下,军中粮草,只够半月之用……”

  “陛下,伤员众多,药材短缺……”

  “陛下,士卒疲惫,是否暂缓攻势,休整数日……”

  一封封不利的军报,如同雪片般飞到赵匡胤的案头。

  御帐之内,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赵匡胤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灯火下,原本挺拔的身躯,此刻竟显得有些佝偻。

  他双手死死攥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关于东线陈朝军队演习依旧如火如荼的密报,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

  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陈稳那张平静却仿佛洞察一切的脸。

  仿佛能听到对方那无声的嘲讽。

  “是你……都是你!”赵匡胤猛地将密报揉成一团,狠狠砸在地上,胸膛剧烈起伏,眼中布满了血丝。

  “若非你陈稳在东侧牵制,朕何至于分兵!”

  “若非你这变数存在,搅乱天数,朕北伐岂会如此艰难!”

  “这坚城,这顽敌,这该死的契丹游骑……统统都该被朕踏在脚下!”

  无尽的恨意,如同毒火,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

  他将所有的挫败与怒火,都归咎于那个光幕对面的宿敌。

  若非陈稳,他本该顺风顺水,黄袍加身,平定四方,开创不世伟业!

  是陈稳夺走了他的一切,现在,又成了他完成使命、走回“正轨”的最大绊脚石!

  这仇恨,已然深入骨髓,成了他活下去、战斗下去的唯一动力。

  良久,他缓缓抬起头,眼中只剩下一片冰冷的偏执和疯狂。

  “陈稳……你休想得意!”

  “这北伐,朕绝不会放弃!”

  “今日之耻,他日必百倍奉还!”

  “待朕……待朕攻下此城,整合北疆,定要你伪陈,灰飞烟灭!”

  他几乎是咬着牙,从齿缝里挤出这几句话。

  然而,现实的困境,并不会因他的仇恨而有丝毫改变。

  在僵持了十余日后,眼见军中士气日益低落,粮草渐竭,而太原城依旧巍然屹立,赵匡胤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

  继续强攻,已无胜算,反而可能酿成更大败绩。

  他阴沉着脸,下达了命令:

  “传令三军……暂退三十里下寨,休整待机。”

  这道命令,如同抽空了他全身的力气。

  当“撤退”的号角声,低沉而无奈地在宋军大营中响起时,无数士兵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屈辱的复杂表情。

  北伐的锋芒,受挫于太原城下。

  第一次大规模的“节点”推进行动,以一种近乎狼狈的方式,暂告一段落。

  消息传回伪宋东京,朝野暗流涌动,主和派的声音再次抬头。

  而通过特殊渠道,几乎在同时获悉此消息的陈稳,在汴梁皇城的武德殿内,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体内那浑厚的势运气旋,似乎比之前更加活跃、凝实了一分。

  仿佛某种无形的压制和冲击,被成功抵御、削弱了一般。

  “节点受挫,其势自衰么……”陈稳轻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看来,这条路,走对了。”

  他望向西方,目光仿佛穿透了宫墙,落在了那遥远的光幕之上。

  赵匡胤的这次受挫,不仅延缓了铁鸦军力量恢复的进程,更让陈稳验证了干扰“节点”对己方势运的积极影响。

  这为他未来的战略,指明了又一个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