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天伦之乐-《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汴梁皇城,慈宁宫。

  此处的气氛,与紫宸殿的庄严肃穆、垂拱殿的政务繁忙截然不同。

  宫苑内花木扶疏,几株晚开的玉兰点缀枝头,散发出清雅的香气。

  殿内熏着安神的淡香,陈设典雅而温馨,少了几分帝王家的威仪,多了几分寻常人家的暖意。

  陈稳褪去了沉重的朝服,换上一身宽松的常服,坐在铺着软垫的檀木扶手椅上。

  他眉宇间那常年凝聚的威严与疲惫,在此刻似乎也淡化了些许。

  他的母亲,被尊为太后的刘氏,穿着一身绛紫色的常服,坐在他对面的榻上。

  虽已年近花甲,鬓角斑白,脸上也爬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精神看起来颇为健旺,眼神慈和而清亮。

  她正拉着一个约莫五六岁、虎头虎脑男孩的手,往他手里塞着精致的糕点。

  那男孩是陈稳妹妹陈婉的次子,名唤虎头,此刻正有些拘谨,又忍不住盯着那诱人的糕点。

  “多吃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刘氏的声音温和,带着老人特有的絮叨。

  “在宫里不必拘束,跟你自己家一样。”

  陈婉坐在稍下首的绣墩上,看着儿子,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从魔窟中救出时,瘦弱惊恐的十二岁少女。

  如今已嫁作人妇多年,生活富足安宁,眉眼间一派平和,只是偶尔看向兄长陈稳时,眼中仍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与崇敬。

  她身旁还坐着她的夫君,现任果毅都尉的张骁。

  张骁出身将门,为人沉稳干练,在军中口碑不错。

  此刻在皇帝兼大舅哥面前,他正襟危坐,神态恭敬,偶尔回应着太后的问话。

  “虎头,还不快谢谢外婆。”

  陈婉轻声提醒儿子。

  虎头这才反应过来,小手攥着糕点,笨拙地就要跪下磕头。

  “免了免了。”

  陈稳摆了摆手,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

  “在祖母这里,没那么多规矩。”

  他看着虎头,仿佛看到了许多年前,自己和妹妹在焦土镇挣扎求生的影子。

  那时的他们,何曾想过能有今日这般光景?

  能安稳地坐在这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享受着天伦之乐。

  “兄长近日操劳,瞧着又清减了些。”

  陈婉关切地说道,目光落在陈稳比上次见面时似乎更显深刻的眼角纹路上。

  “政务虽重,也当珍重圣体才是。”

  刘氏闻言,也立刻看向儿子,眼中满是心疼。

  “是啊,文仲。”

  她依旧习惯叫着儿子的本名。

  “娘知道你肩上担子重,可这身子骨是根本。”

  “听说前些日子你又咳得厉害?太医开的药可都按时吃了?”

  “莫要像先前在雄州那般,不顾惜自己……”

  提起雄州旧事,老人家的语气里便带上了几分后怕与埋怨。

  陈稳心中微暖,耐心应道:

  “娘,婉儿,不必担心。”

  “不过是偶感风寒,早已无碍了。”

  “太医署调理得很尽心,朕……我心里有数。”

  他自然不能将动用能力引发反噬、损耗寿元的真相告知家人,徒增她们烦恼。

  “有数有数,你每次都这么说。”

  刘氏叹了口气,不再深究,转而将目光投向安静坐在陈稳下首位置的太子陈弘。

  “弘儿近来倒是长高了不少,听说跟着张相去河工上,很是学了些东西?”

  陈弘今日穿着便服,显得比在正式场合放松些。

  听到祖母问话,他立刻站起身,恭敬地回答:

  “回祖母的话,孙儿随张师傅去了汴河工地,见识了清淤固堤,还看了工部新造的‘搅龙船’,甚是奇妙。”

  “张师傅教导孙儿,治国需知民生多艰,需晓钱粮不易。”

  他说话条理清晰,态度恭谨,虽带着童音,却已初具储君风范。

  刘氏看着孙儿,眼中满是慈爱和欣慰。

  “好,好,知道用功就好。”

  她招手让陈弘近前,拉着他的手细细端详。

  “你父皇像你这么大时,还在……唉,不提那些旧事了。”

  “你们现在赶上好时候了,更要好好读书,明事理,将来替你父皇分忧。”

  “孙儿谨记祖母教诲。”陈弘乖巧应道。

  陈婉也笑着对陈弘说:

  “太子殿下愈发稳重了,姑姑瞧着心里也欢喜。”

  她又转头对陈稳道:

  “兄长,虎头他爹前些时日随军巡边回来,说起北疆如今防务严密,石墩将军治军有方,百姓安居,这都是兄长励精图治之功。”

  陈稳微微颔首,看向张骁。

  “北疆能得暂安,将士用命,亦有张卿等一份功劳。”

  “如今契丹内部不稳,萧后掌权,边境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尔等戍边将领,尤需谨慎,不可懈怠。”

  张骁连忙起身,肃容应道:

  “臣谨遵陛下教诲,必当恪尽职守,绝不敢有负圣恩!”

  “坐吧,今日家宴,不必如此拘礼。”陈稳示意他坐下。

  话题渐渐从国事转向家常。

  刘氏问起陈婉家中琐事,虎头启蒙读书的情况;

  陈婉则说着市井间的趣闻,哪家铺子出了新花样的绸缎,哪处的蜜饯果子滋味好……

  陈稳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上一两句话,享受着这难得的、不带任何政务色彩的温馨时光。

  他看着母亲慈祥的侧脸,妹妹满足的笑容,外甥天真懵懂的眼神,还有太子日渐沉稳的模样。

  这一切,都是他拼尽全力,想要守护的东西。

  这人间烟火,这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或许才是他所有征伐、所有筹谋最终的意义所在。

  然而,在这温馨的氛围之下,一丝淡淡的惆怅与紧迫感,始终萦绕在他心头。

  母亲年事已高,虽精神尚可,但岁月不饶人;

  太子虽在成长,但距离真正担起江山重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而他自己……雄州之战的反噬,以及自然规律的侵蚀,都让他清晰地感觉到,精力正不可避免地流逝。

  他能守护这份安宁的时间,还有多久?

  “文仲啊,”

  刘氏似乎看出了儿子一瞬间的走神,轻声唤道。

  “娘知道你不易。”

  “这江山社稷,万千黎民,都系于你一身。”

  “娘帮不上你什么,只盼着你……凡事想开些,别太逼着自己。”

  “有些事,该交给下面人做的,就交给他们;”

  “该让弘儿历练的,就多让他历练。”

  她话未说尽,但意思已然明了,是在提醒陈稳,早定国本,并逐步放权,为将来做准备。

  陈稳握住母亲有些干瘦的手,点了点头。

  “娘,儿子晓得。”

  他何尝不知?

  只是,这艘帝国的巨轮刚刚驶入相对平稳的水域,四面仍是潜流暗礁。

  他这个掌舵人,又如何能轻易放松?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殿内,将每个人的身影都拉得很长。

  家宴的气氛依旧和睦。

  虎头终于不再拘谨,在殿内跑来跑去;

  陈婉笑着嗔怪;

  刘氏看着孙儿和外孙,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陈弘也难得地露出了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笑容。

  陈稳将这一切收入眼底,心中那份因政务和身体带来的沉重,似乎也被这暖意融化了些许。

  这片刻的天伦之乐,如同沙漠中的甘泉,滋养着他疲惫的身心。

  让他得以喘息,也让他更加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他都必须为这个家,为这万千个家,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直到……他再也撑不动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