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最后布局-《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初冬的第一场雪,悄然降临汴梁。

  细碎的雪沫子,在刺骨的北风中打着旋,沾湿了宫阙的琉璃瓦。

  为这座恢弘的皇城平添了几分肃杀与清冷。

  紫宸殿的地龙烧得比往年更早,也更旺。

  但空气中弥漫的那股浓重药味,却似乎连这暖意都无法驱散。

  陈稳躺在内殿的龙榻上,身上盖着厚重的锦被,脸色是一种近乎透明的苍白。

  呼吸声细弱游丝,每一次轻微的咳嗽,都仿佛耗尽了全身的气力。

  数日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引动了他体内沉积已久的旧伤与痼疾。

  这一次,病势来得尤为凶猛。

  太医院的院正与几位圣手轮番值守,汤药、针灸、艾灸,诸法用尽。

  也仅仅是勉强吊住了那一点元气,却无法阻止生命力的飞速流逝。

  所有人都明白,陛下的大限,恐怕是真的要到了。

  殿内,灯火通明,却静得可怕。

  福全红着眼圈,侍立在榻边,连大气都不敢喘。

  太子陈弘跪在榻前,紧紧握着父亲枯瘦的手,眼圈红肿,脸上泪痕未干。

  “莫哭……”

  陈稳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他努力扯出一个安抚的笑容。

  “人皆有此一遭……朕,也不例外。”

  他费力地转了转头,目光扫过殿内。

  “他们都……来了吗?”

  福全连忙躬身。

  “回大家,张相、王相、石将军、钱指挥使、赵尚书,五位大人已在殿外候旨。”

  “宣……”陈稳闭了闭眼,积蓄着最后的气力。

  片刻后,张诚、王茹、石墩、钱贵、赵老蔫五人,步履沉重地走入内殿。

  他们皆已得到陛下病危的密报,此刻见到榻上形容枯槁、气若游丝的皇帝。

  纵然是见惯了风浪的五位重臣,也不禁悲从中来,齐齐跪倒在地。

  “臣等……叩见陛下!”

  看着这五位从微末时便追随自己,一路历经生死、共同缔造这大陈帝国的老臣。

  陈稳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光芒。

  有欣慰,有不舍,有托付,更有一种深藏眼底、无人能解的决然。

  “都……起来吧。近前……说话。”

  陈稳的声音依旧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五人依言,起身紧紧围拢到榻前。

  “朕……时日无多了。”

  陈稳开门见山,话语如同冰冷的石子投入寂静的湖面,激起众人心中无尽的酸楚。

  “陛下!”石墩虎目含泪,几乎要忍不住哽咽出声。

  陈稳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噤声。

  他的目光,逐一扫过这五张熟悉的面孔。

  “朕走之后……太子,便托付给诸位了。”

  他的语速很慢,几乎是一字一顿,却字字千钧。

  “张诚……你长于经济,明于政务,需……需总揽全局,协调内外,助太子……稳……稳住朝局。”

  张诚老泪纵横,伏地叩首。

  “老臣……纵肝脑涂地,亦不负陛下所托!”

  “王茹……你持身以正,明察秋毫。吏治民心,乃……国本所在。需……需辅佐太子,亲贤臣,远小人,使朝堂……清……清朗。”

  王茹以头触地,声音哽咽却坚定。

  “臣,必竭尽所能,匡正朝纲,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石墩……”陈稳看向这位追随自己最久、战功最为卓着的老将。

  “北疆……防务,关乎国运。伪宋、契丹……皆不可小觑。”

  “军队……乃国之利器,亦需……忠于社稷。你……要替朕,替太子,守好……这江山。”

  石墩重重磕头,额头瞬间一片青红。

  “陛下放心!只要石墩还有一口气在,绝不让外敌踏入我大陈疆土半步!军中儿郎,亦永世忠于陈氏皇统!”

  “钱贵……”陈稳的目光转向这位执掌黑暗力量的靖安司首领。

  “暗处的刀子……最是难防。铁鸦军残部……伪宋细作,乃至……内部宵小,朕……走后,恐有异动。你……需更加警惕,为帝国……扫清阴霾。”

  钱贵深深俯首。

  “臣之耳目,即为陛下之耳目;臣之刀锋,永为太子之前驱!”

  最后,陈稳看向赵老蔫。

  “赵卿……《格物精要》已成,朕心甚慰。工技之学,乃强国之基。”

  “望卿……继续主持格物院,培养后进。那些……对付幽能的器械,也要……不断改进。”

  赵老蔫泣不成声。

  “老臣……定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工部上下,必兢兢业业,不负陛下……开创之基业!”

  交代完这最核心的托孤之任,陈稳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剧烈地咳嗽起来,嘴角甚至渗出了一丝暗红的血丝。

  “父皇!”

  “陛下!”

  陈弘与五臣皆是大惊失色。

  陈稳摆了摆手,示意无妨。

  他喘息了片刻,目光转向陈弘,带着最后的、属于父亲的慈爱。

  “弘儿……你姑姑婉儿……性子软,没什么心机。朕……已令内帑,另拨一份厚产,保她……与她那一双儿女,一世富贵平安。你……日后,要多看顾些。”

  陈弘泪如雨下,紧紧握着父亲的手。

  “儿臣……儿臣记住了!必待姑姑如母,绝不让她受半分委屈!”

  陈稳点了点头,似乎了却了最后一桩俗世牵挂。

  他重新闭上眼,疲惫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殿内,只剩下压抑的啜泣声和炭火偶尔爆开的噼啪轻响。

  “弘儿……”

  陈稳忽然又睁开眼,声音愈发微弱。

  “你……先去外殿等候。朕……还有些话,要单独与你这几位叔伯说。”

  陈弘微微一怔,看着父亲决然的眼神,心中虽万分不舍与担忧,却不敢违逆。

  “是……父皇。儿臣就在外殿,您……您随时唤我。”

  他再次重重磕了三个头,这才在福全的搀扶下,一步三回头、泪眼模糊地退出了内殿。

  厚重的殿门缓缓合拢,将内外隔绝。

  现在,内殿之中,只剩下陈稳,以及侍立在榻前、心情沉重而困惑的五位老臣。

  陛下……还有什么更紧要的交代,是需要避开太子的?

  陈稳的目光缓缓扫过五人,那眼神深处,仿佛有最后一点星火在燃烧。

  “有些话……关乎帝国最深的隐秘,关乎……我们当年一起发现的那些‘异常’……太子……还太年轻,知道太多,反受其累。有些担子,有些秘密,终究……要由我们这些老家伙,来扛,来带进坟墓。”

  他没有具体明说是什么隐秘,但这番话,却让张诚五人瞬间凛然。

  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并肩探索未知、对抗铁鸦军的岁月。

  一种沉重的使命感压过了悲伤。

  “臣等,谨遵陛下之命!”

  五人齐声低语,神情肃穆。

  交代完这最后一句近乎遗言的话,陈稳似乎彻底放松了下来,也耗尽了所有支撑着的精神。

  “好了……朕……乏了。你们……就在这里,陪朕……最后一程吧。”

  说完,他不再看众人,缓缓阖上双眼,呼吸变得越发微弱而绵长,仿佛随时都会停止。

  张诚、王茹、石墩、钱贵、赵老蔫五人,依言默默跪坐在榻前的蒲团上。

  如同五尊沉默的雕像,守护着他们即将逝去的君王,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对未来的沉重忧虑。

  内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陛下那微不可闻的呼吸,证明着生命最后的烛火尚未熄灭。

  他们并不知道,这看似最终告别的一幕,实则是一场惊天巨变的前夜。

  他们更不会知道,他们此刻的留守,并非单纯的送别。

  而是命运在无数偶然中,为他们铺就的一条意想不到的道路。

  异变将至!绝处逢生!

  窗外的风雪声,似乎也变得遥远了。

  夜,深得望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