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定策-《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伪宋,汴京。

  新帝登基带来的喧嚣逐渐沉淀,咸平元年的春日,将一种更为持久的活力注入这座帝都。

  太学内书声琅琅,贡院门前车马络绎,新任的、升迁的官员们穿着崭新的袍服,行走在皇城与各部衙之间,脸上带着新朝伊始特有的振奋与审慎。

  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文治气象之下,一股无形的力量正悄然收紧它对关键节点的掌控。

  陈朝,别苑地下密室。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更为凝练的气氛。

  张诚与王茹肃立在一张铺开的大幅汴京城区图前,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与注释。

  陈稳负手立于一旁,目光沉静地扫过图纸。

  “目标人物,基本可以锁定。”

  张诚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他伸手指向图中靠近皇城的一处宅邸标记。

  “李沅,字希圣,年三十有七,瀛州河间人。咸平元年正月,因‘性缜密,晓民政,有器识’,由权知开封府判官擢升为工部郎中,判吏部南曹。”

  “此人性情简重,不喜交游,历任地方皆有善政,尤擅梳理繁杂政务,精于考课之法。不好华侈,唯嗜读书、品茶,与同僚往来甚寡,常独来独往。”

  王茹冷冽的声音接着响起,补充着安全层面的评估。

  “据‘南风记’多方查探,其宅邸周边,及每日上值路径,均有铁鸦军暗哨监视,密度高于寻常官员。”

  “其人际网络相对简单,师承明确,无复杂派系背景,目前看,尚未被任何一方势力完全拉拢。”

  “正因其低调、务实且初入中枢,铁鸦军对其监控虽严,但相较于那些身处风口浪尖的重臣,或有不察之隙。”

  陈稳微微颔首,目光依旧停留在李沅宅邸的位置。

  “工部郎中,判吏部南曹……职位不高,却掌考课选人,位置关键,正合其‘缜密晓民政’之能。”

  “擢升于新朝伊始,亦是新帝欲用其才,整顿吏治之信号。”

  他抬起头,看向张诚。

  “接触策略,可有雏形?”

  张诚从袖中取出一份薄册,双手呈上。

  “臣与王大人反复推演,以为强求结识,易惹怀疑。不若因势利导,制造一场‘偶遇’。”

  “李沅嗜茶,尤好闽中建溪之龙凤团茶。每逢旬休,若无要事,必会微服至城南‘清风楼’独酌片刻,此为其少数固定行止之一。”

  “清风楼并非顶尖茶肆,胜在清静雅致。其东家与‘南风记’略有往来。”

  “臣之策是:由我方精心挑选一人,扮作游学江南、精于茶道的落魄士子,于李沅常去之日,亦至清风楼。”

  “择一相邻雅座,不主动攀谈,只在其品茶遇疑或需人鉴赏时,以恰如其分的学识‘偶然’解惑,引其兴趣。初次接触,点到即止,留下印象即可。”

  陈稳接过册子,并未立刻翻阅,而是问道。

  “人选?”

  王茹接口。

  “已初步选定三人,皆为‘南风记’早年布下、身份清白的暗桩,背景经得起查验。其中一人名唤‘陆明’,年二十五,江宁府人氏,父母早亡,家道中落,自幼随商队游历,确通茶道,性情沉稳,机敏善言,最是合适。”

  “此三人目前皆处于静默状态,与‘南风记’主干情报网无直接关联。即便暴露,追溯根源亦需时日,可为我等争取反应之机。”

  陈稳沉吟片刻。

  “时机?”

  “下个旬休日,五日后。”

  张诚答道。

  “地点可控,人员可靠,时机恰当。”

  陈稳缓缓踱步,思虑着此策的每一个环节。

  风险在于,李沅身为吏官,本就警惕,铁鸦军暗哨环伺,任何不自然的举动都可能引发关注。

  但优势在于,目标人物的习惯提供了难得的切入点,人选与方式都力求自然,最大程度降低了主动接触的嫌疑。

  “可。”

  他终于停下脚步,做出了决断。

  “便依此策行事。以‘陆明’为首选。”

  “张诚,你负责完善接触细节,包括陆明当日衣着、谈吐、乃至所携书籍、茶具,皆需符合其伪装身份,无一丝破绽。”

  “王茹,你亲自负责陆明等人的最后甄别与紧急预案执行。确保万无一失。”

  “钱贵那边,继续加强对李沅及其周边动态的监控,若有任何异常,计划即刻中止。”

  “臣等领命!”

  张诚与王茹齐声应道,神色肃然。

  新的指令迅速化作无声的行动。

  “南风记”内部,数条沉寂已久的线被悄然激活,开始为五日后的“偶遇”铺路。

  陆明接到了唤醒指令,开始重温早已烂熟于心的背景资料与茶道知识。

  监视李沅与清风楼的暗桩,提高了警惕等级。

  一张无形的网,开始向着那位尚不知情的工部郎中,悄然撒下。

  密室中,陈稳再次将目光投向那幅汴京地图。

  李沅的名字与宅邸,在他眼中仿佛与感知中那个青碧色的文治光点缓缓重合。

  “李沅……希圣……”

  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

  “但愿你这‘简重缜密’之名非虚,方能接下这来自光幕之外的……‘缘分’。”

  棋局已布,只待落子。

  这场指向伪宋朝堂文官体系的暗战,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