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幽灵潜行-《兵王:开局血战边境,奉命武统全》

  火种已燃,便当燎原。

  秦翊的命令无声地在心底响起,每一个字都化作了不可动摇的行动指令。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特殊感应装置传来的微弱悸动——那是神经末梢与海洋次声波场耦合时特有的刺痛感。

  他闭上眼,感知顺着脊椎蔓延至整片海域。

  这不是单纯的“听”,而是一种跨介质的场域意识:水流拂过礁石的纹理、鱼群尾鳍搅起的涡旋、对方舰船螺旋桨切割海水的金属谐振……一切在意识中具象为流动的数据图谱。

  “韩队,”他的声音冷静得像手术刀,“北侧礁脉,贴底,姿态微调,偏东十五度。”

  韩征瞳孔一缩,手掌拍向控制台:“执行!关闭主推进器,液压姿态组接管,航向3-4-5,下潜三十七米,贴紧礁脉!所有非必要系统休眠!”

  命令迅速执行,“深鲨”号如巨兽蛰伏,喧嚣归于死寂,只剩维生系统的嘶嘶声和船体在水压下的细微声响。

  指挥舱内,幽蓝灯光映着凝重的脸庞,汗珠滑落太阳穴。

  舷窗外是千米深海的纯粹黑暗。

  声呐屏上,红色扫描扇面如钟摆般规律扫过。

  每一次掠过潜艇坐标,空气仿佛被抽空,呼吸停滞。

  韩征盯着屏幕,指尖微颤,冷汗滑入衣领。

  这已不是教科书式潜行,而是在危险边缘穿行。

  秦翊口中的“喘息带”,是前辈用经验摸索出的隐蔽航线。

  时间被水压挤压得粘稠。

  每一秒都沉重而缓慢。

  秦翊双目紧闭,感知通过特殊装置延伸。

  他“听”到暗流撞击礁壁,“触”到水温变化,“嗅”到金属腐蚀的离子气息。

  突然,他默数红扇间隔——18.1秒、17.9秒、17.8秒——第三次出现迟滞。

  他抬手,做出停止手势。

  “停航,悬浮。”韩征立即下令。

  潜艇瞬间静止。

  所有人屏息。

  耳机中,金属嗡鸣清晰起来,带着令人心悸的节律。

  秦翊睁眼,语速快而清晰:“间隔17.8秒,第三波后谐振有0.6秒延迟——声呐校准盲区。就是现在!全功率滑行,三秒!”

  “滑行!”韩征沉声道。

  “深鲨”号猛然窜出。

  就在离位刹那,猩红扫描铺天盖地而来,一道聚焦声波精准锁定原位!

  若晚半秒,便是灭顶之灾。

  寂静过后,舱内响起粗重喘息。

  韩征看着状态灯,又看向秦翊,眼中满是震撼与敬畏。

  这个男人,简直是为特殊任务而生的顶尖人才。

  当“深鲨”号浮出投放区时,距重要活动开始还有120分钟。

  后舱,六名队员身着专业装备,肃立待命。

  秦翊穿上战术背心,胸口缝着一片有特殊意义的布料残片——是同伴亲手所缝。

  布料摩擦皮肤,带来一丝安定。

  “这次不是演练。”他目光锐利,“活动开始时,就是对方最松懈也最警觉的时刻。我们不是去破坏表面节点,那没意义。”

  他伸出手指,划出一条线:“我要找到关键联络链——谁在帮他们监测动向?谁在提供情报?”

  楚瑶递来密封证件包:“‘幻星岛气象局外包维修组’,六人身份已备案三周,经得起盘查。”

  秦翊接过,叮嘱:“目标是布设监测设备,不是正面冲突。除非危及自身安全,否则不许交火。我们是隐蔽力量,悄悄来,悄悄走。”

  两小时后,子夜零时。

  幻星岛西南海岸,礁石林立,海浪轻拍。

  两艘黑色橡皮艇靠岸,六道身影没入密林。

  秦翊带队直扑沿海通信枢纽。

  灰白三层建筑,在夜视仪中被红外感应网笼罩,任何热源靠近都会触发警报。

  “头儿,只能走排污管,或用电磁装置短暂瘫痪三十秒。”队员低声道。

  “动静太大。”秦翊否决,静静观察。

  片刻后,他锁定建筑侧面的中央空调外机:“压缩机每十二分钟满功率运转一次,持续三十秒。我见过这款型号——震动频率与建筑结构共振。”

  队员一愣。

  秦翊取出银灰色金属薄片——“蝉翼”声波共振片,内置压电晶体与记忆合金铰链。

  “赌一把。”

  他算准时机,如猎豹般窜出,在红外网缝隙中闪转腾挪,将六张贴片嵌入窗框伸缩缝与承重柱连接处。

  返回隐蔽点,他打开终端,输入复杂频率——是前辈笔记中记录的特殊代码。

  “反向调频,同频共振……启动。”

  震片发出人耳难辨的嗡鸣,与空调震动叠加,形成定向应力冲击。

  墙体出现细微裂痕,旧缝扩张,露出维修通道盖板边缘——密封胶软化脱落,无声无息。

  无警报,无噪音,仿佛本该如此。

  同一时刻,控制室内,一名工作人员正整理数据。

  屏幕上,数据包正上传:“活动期间环境调度模拟推演最终版”。

  上传完成,他松了口气。

  他不知道,通风管道中,一双眼睛正注视着他。

  秦翊视网膜上,战术目镜解析出传输协议——“风云4b”气象卫星,民用备用信道!

  利用公共资源隐蔽传输,真是隐蔽的手段!

  他压下行动念头。

  解决一个联络员,还会有下一个。

  他要的是完整的联络链。

  他从装备中取出微型存储器,算准风扇间隙,屈指一弹,存储器飞入散热口,吸附在核心设备上。

  音箱忽然响起《月光奏鸣曲》。

  预设程序,伪装成缓解疲劳的背景音乐。

  工作人员一怔,随即继续手头工作。

  他不知,每个音符都嵌入了无法检测的反向定位信号。

  撤离顺利。

  但就在秦翊即将离开时,肩后特殊装置猛地传来刺痛!

  他回头,望向通信塔。

  塔顶监测雷达缓缓转动——竟与《月光奏鸣曲》节拍隐隐同步!

  第二小节强拍时,雷达再次停顿,分毫不差。

  念头闪过:对方启用了动态音频监听协议!

  他们在解析那段“音乐”,试图捕捉异常信号!

  但他们不知道,这首曲子本身就是陷阱。

  旋律中藏着前辈研发的“信号锚点”。

  一旦被完整解析,锚点激活,将反向追踪所有网络跳转路径,穿透层层防护,直指源头!

  秦翊压下心中波澜,低声加密通讯:“通知技术组,计划有变!对方警惕性更高。技术组放弃次要目标,集中算力,盯死‘贝多芬第三乐章’线上所有网络跳转!关键线索,已经找到!”

  他收起通讯器,最后看了一眼通信塔。

  一场无形的追踪与反追踪,已在古典乐章中打响。

  橡皮艇破开黎明前的黑暗,驶向母舰。

  天边泛起鱼肚白。

  秦翊坐于船头,海风吹拂脸庞,咸湿气息灌入口鼻。

  特殊装置的刺痛已平,取而代之的,是冷静而坚定的决心。

  首都那场重要活动,将是揭开真相的关键舞台。

  而他,已落下关键一子。这张追踪之网,终于要收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