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梦想序章-《小石头成长记》

  辞别了父母和弟弟望祖,王石安踏上了开往潭州的班车。

  车窗外的故乡景致缓缓后退,他心中没有离愁,反而充满了一种久违的清晰感,就像在部队时接到一个目标明确的任务。

  弟弟安全回家,肩头的重担卸下;而前方的大学生活,则是他为自己选择的新征程。

  三月的潭州,阴雨绵绵的初春裹挟着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王石安没有立刻联系学校,打算留几个月的“缓冲期” ,到下学期开学再去报到。

  王石安在大学城附近租了一个简朴的单间。他需要时间从“寻找弟弟的哥哥”和“退伍军人”的身份,逐步过渡到一名普通的大学生。

  每天清晨,他依旧保持着部队的作息,沿着校园外围跑步,熟悉周边的每一条街道。

  下午,他会钻进潭州最大的书城,从高考复习材料到大学公共课教材,他一本一本地“啃” 。

  他深知自己离开校园已久,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跟上进度。这个过程枯燥却让他安心,仿佛在执行一项重要的战前侦察任务,为即将到来的学业攻坚战绘制详尽的“地形图”。

  在一次跑步途中,他注意到一个健身房在招兼职教练。

  凭借在部队打下的扎实体能基础和组训经验,他顺利获得了这份工作。

  在这里,他结识了退伍复学的大学生学长同事李睿。

  李睿比他早一年返校,对退役大学生复学的各项政策了如指掌,成了王石安宝贵的“信息源”。

  从他那里,王石安第一次详细了解到“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以及考研初试加分等具体优待政策。这些信息,为他模糊的大学生涯规划注入了清晰的目标感。

  工作间隙,王石安也给楚薇发了信息,简单告知了近况。

  楚薇的回复是那么让人充满干劲:“一切顺利就好!新的环境,要照顾好自己,希望你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我期待看到一个更优秀的王石安同学!”

  这句话王石安心里感觉甜蜜蜜的,微微一笑,记在了心里。

  同时,他也告诉刘队长,要他联系弟弟王望祖,因为王望祖有记下的关于赵三毛团伙的线索,他在家时已交代,要求王望祖稳妥地转交给了警方。

  处理完这些事,王石安就这样在健身房,踏踏实实的担任健身教练的工作。

  这份健身房的工作,远不止是规律的作息和稳定的收入。

  真正让王石安感到充实的,是每一次具体的教学互动。

  他曾遇到一位因肥胖而极度自卑的年轻学员,王石安没有急于让他进行高强度训练,而是结合部队里带新兵的经验,从最基础的呼吸调整和体能评估开始,为他制定了一份循序渐进的计划。

  他陪着学员一次次重复着枯燥的动作,每当学员想要放弃时,王石安便会语气坚定地鼓励:“在部队时,我们相信,人的意志力总能比体力多坚持一分钟。”

  一个月后,当学员成功减重并真诚地向他道谢时,王石安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同于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这些点点滴滴,让他意识到“教导”与“成长”的力量,也让他对即将到来的师生角色转换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这样的工作环境,让他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的沟通能力和社会认知。

  战友兼同事的李睿,作为先一步返校的退伍大学生,成了王石安了解学业政策、熟悉校园环境的“向导”,两人常在下班后交流复学适应的经验。

  自学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面对高中数学题,他常常一筹莫展,知识断层带来的挫败感如影随形。

  但他拿出了在部队攻坚克难的劲头,将问题逐个拆解。

  他专门准备了几个厚厚的笔记本,将不懂的公式和例题工整地抄录下来,反复演算。

  有些难题实在攻克不下,他便记下来,在健身房工作时向李睿请教。

  李睿总能三言两语点破关键,让王石安茅塞顿开,感叹道:“原来这道题的关键在这里,就像战术演练,找准突破口就能一举拿下。”

  这段默默耕耘的日子,虽然孤独,却让他浮躁的心彻底沉静下来,完成了从士兵到学生的心态过渡。

  时间过得很快,八月底,正式开学前一周,王石安决定走进校园。

  他循着地图,找到了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在图书馆阅览室,他坐下尝试阅读一本《社会学概论》,虽然很多概念略显陌生,但那种沉浸在知识中的静谧感,让他对未来学习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他还特意去了学校的武装部或退役军人事务站咨询。

  值班老师热情地向他介绍了学校为退役复学学生提供的支持,比如学业辅导小组和考研专用自习室等。这让王石安感到,他并非孤身一人奋斗。

  九月,开学日终于到来。

  王石安背着简单的行囊,走进熙熙攘攘的校园。

  看着身边大多稚气未脱、由父母陪伴的新同学,他这位独自前来、气质沉稳的“大龄学生”显得有些特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报到处,他郑重地递交了退役证等相关材料,办理了各项手续。

  当他从老师手中接过那叠厚厚的教材和课表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分量。这不仅是知识的重量,更是他人生新篇章的开启。

  他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仔细地将课程表夹进笔记本的扉页。大学第一课,他告诉自己,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学思维。

  傍晚,学校为照顾退役士兵,为他安排了相对安静的宿舍,他坐在宿舍的书桌前,拿起那部在深港临时买的二手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他告诉父母和弟弟望祖,一切安顿妥当,校园很好,同学友善,让他们放心。

  他又给楚薇发了一条短信:“已报到入学,一切顺利,勿念。”

  片刻,手机一震,楚薇的回复跳了出来:“加油!亲爱的王石安同学!”

  看到“亲爱的”三个字,王石安耳根一热,心跳莫名快了几分。

  他下意识地环顾空无一人的宿舍,仿佛小心思会被旁人看穿,随即嘴角却不受控制地扬起一个弧度。他将这条信息看了又看,才小心地保存下来。

  打完电话,他深吸一口气,走到窗边。

  望着窗外,映入眼帘的,一座伟人的雕像竖立在不远的江中沙洲头,仿佛正遥望着这片灯火,凝神静思,与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平凡的奋斗者遥相呼应。

  潭州的夜空下,校园里灯火通明,每一盏灯下,都可能有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青春身影。

  王石安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一次,他将为梦想和自己的人生,也为所有关心他的人,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