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暗室微光-《小石头成长记》

  田志勇的威胁像一张不断收紧的网。

  校园里的谣言并未因王石安那次电话里的警告而彻底消散,只是变得更加隐蔽,如同暗流在冰层下涌动。

  他变得更加谨慎,出行路线愈发不规律,甚至开始利用对校园监控死角的了解来规避可能的跟踪。

  压力之下,他深知必须找到更主动的反击方式,被动防御只会让自已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楚薇那边的深度调查需要时间,而“学府广场”项目的招标日期日益临近。

  王石安决定不再坐等,他需要利用手头已有的线索,尝试撬开一道缝隙。

  潭州理工大学老图书馆的密集书库深处,王石安借着手机微弱的光,再次翻开了母亲田玉兰的笔记。

  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混合的、略带霉味的气息,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了。

  他已经将关键证据转移至此,暂时获得了一丝喘息之机,但田志勇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迫使他必须更快地找到突破口。

  他的指尖划过母亲娟秀而略显颤抖的字迹,停留在那一页反复提及的、语气中带着不安的描述上:

  “……明远身边那位李干事,近日越发殷勤,总劝我安心,说陈家态度已有松动。可他看我的眼神,总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审视,令人心慌……”

  “李干事……”

  王石安喃喃自语。

  这个称呼令他猛然想起一个人,在“307档案馆”周唯正要告诉他母亲的下落,却被一个称为“李主任”的神秘人吓得快步离去。

  而母亲笔记里提的“李干事”似乎与“李主任”隐隐重合。

  之前,他只当李主任是校史研究室的普通管理人员,或许因职责所在才对敏感资料格外警惕。

  但此刻,结合田志勇的疯狂反扑和母亲笔记中这份微妙的不安,一个更大胆、更惊人的猜想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这位李主任,恐怕不仅仅是档案管理员,他很可能就是当年陈家安插在父亲陈明远身边的“眼睛”,是导致父母悲剧的直接参与者之一。

  这个想法让他脊背发凉。

  如果猜测属实,那么李主任那天的阻拦,就绝非简单的“恪尽职守”,而是为了掩盖一段他亲身参与、且绝不愿被揭露的往事。

  正当他沉浸在这个令人心惊的推论中时,书库深处传来极其轻微的、翻阅纸张的沙沙声。

  有人!王石安瞬间屏住呼吸,悄无声息地合上笔记,将自己更深地隐入两排高大书架形成的阴影里。

  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一声轻微的咳嗽,一个王石安感觉有点熟悉的声音。

  是李主任!他怎么会在这个时间出现在图书馆最偏僻的密集书库?

  透过书架的缝隙,王石安看到李主任手持一个小手电,正沿着书架缓慢巡视,手指看似随意地拂过一排排书脊,但眼神却锐利如鹰,分明是在搜寻着什么。

  他的动作谨慎而专业,不像普通管理员巡检,更像是在……排查危险或寻找特定目标。

  王石安的心脏猛地收紧。

  是巧合,还是李主任已经察觉到他频繁出入此地?

  难道把证据转移至此没有摆脱监视?他稳住心神,继续观察。

  李主任在距离王石安藏身之处不远的一个书架前停下,那里存放的正是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地方志和部分早期校史档案。

  他抽出一本厚厚的册子,快速翻到某一页,用手电光仔细照射着页面边缘和装订处,甚至轻轻捏了捏书页的厚度,仿佛在检查是否有夹层或篡改的痕迹。

  这个细微的动作,让王石安心头的疑云更重。

  李主任对特定年代、特定区域资料的“关心”,远远超出了一般管理员的范畴。

  这更像是在维护某个特定历史版本的“纯洁性”,防止有人从故纸堆里翻出不利于某些人的证据。

  突然,李主任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猛地抬头,手电光柱警惕地扫过王石安藏身的区域。

  王石安立刻缩回头,紧贴冰冷的书架,连呼吸都几乎停止。

  黑暗中,只能听到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

  几秒钟后,手电光移开,脚步声再次响起,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书库门口。

  王石安这才缓缓松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这次意外的“偶遇”,非但没有打消他的疑虑,反而像一块沉重的砝码,加重了他对李主任就是当年“李干事”的怀疑。

  李主任那种深入骨髓的警惕和搜寻时的专业感,绝不是一个普通文职人员所能具备的。

  他必须验证这个猜想。

  离开图书馆后,王石安没有回出租屋,而是去了学校机房。

  他利用学生身份,尝试检索学校早期的一些人事档案和公开报道。

  在有限的资料中,他费力地搜寻着李主任的踪迹。

  终于,在一份扫描效果不佳、关于八十年代中期某次学术会议的旧报道合影中,他看到了一个站在边缘、面容青涩但眉眼与李主任极为相似的年轻人,图片说明标注为“工作人员李建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建平……”

  王石安默念着这个名字。

  他立刻联想到母亲笔记中提到的“李干事”。这会是同一个人吗?

  如果李建平就是李主任,那么他从那个年代就开始参与陈明远相关的学术活动,其作为陈家“眼线”的嫌疑便大大增加。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震动,吓得他心里一紧,幸亏李主任离开了,不然铁定被发现。

  打开手机一看,是林晓梅发来的短信,约他在学校后门的“时光角落”咖啡馆见面。

  王石安本想拒绝,但转念一想,林晓梅作为校外培训人员,接触面广,或许能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视角。

  他回复应约后,悄悄的离开老图书馆。

  咖啡馆里,林晓梅依旧笑容明媚,分享着培训趣事。

  王石安努力让自己显得轻松,但在闲聊间隙,他装作不经意地提起:

  “最近帮老师整理旧档案,看到一张老照片,有个叫‘李建平’的工作人员,感觉和我们校史馆的李主任有点像,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

  林晓梅歪头想了想:

  “李建平?没太印象。不过你们李主任我见过几次,感觉挺严肃的一个人,好像在学校待了很多年了,资历很老的样子。”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说,“听说他背景挺深的,跟上面关系不错,平时很少人敢招惹他。”

  这番看似平常的闲聊,却从侧面印证了李主任此人不简单。

  王石安心中的猜想又确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