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安听着母亲对陈家人物的讲述,露出一种恍然的神情。
“可以这么说。”
田玉兰赞许地看了儿子一眼。
“更重要的是,你父亲在潭州理工的那些年,是他学术成果最丰硕,也是…最接近实现他那个宏大梦想的时期。
我记得他提过一个叫‘新型复合材料’的项目,据说应用前景极广,甚至可能改变某个重要领域的格局。
当时,陈国华曾多次想插手这个项目,都被你父亲坚决拒绝了。”
她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
“石安,如果你怀疑陈国华此次回来别有目的,那这个‘项目’,或者你父亲在潭州理工留下的其他‘遗产’,很可能就是关键。
陈国华不会做无意义的事,他觊觎的,一定是当年没能得手、但价值巨大的东西。”
王石安的目光骤然亮起。
母亲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迷雾。他之前的直觉被证实了,陈国华的目标,或许从来就不只是他们母子,而是他父亲多年前埋下的、连他们都尚未知晓的种子。
“妈,谢谢您。”
这一次,他的感谢充满了真挚。
他不仅得到了至关重要的线索,更感受到了母亲与他并肩作战的智慧和决心。
田玉兰拍了拍他的手,眼神坚定:
“傻孩子,跟妈还说什么谢。你想知道的,妈都会告诉你。
我们母子的根,都系在过去的恩怨里。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才能真正地向前走。”
此刻,母子间的对话已超越了简单的亲情倾诉,升华为一场针对共同敌人的战前情报分析。
“孩子,不过我想了很久,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根本没办法跟陈家这样的庞然大物对抗,你要继续调查陈家,最好还是好好斟酌斟酌。
我听你父亲陈明远曾经说过,他的大哥,也就是你的大伯,在体制内也握有很大的权利,听说他除了他自己该做的事情,原则上都是以家族利益为重的。”
王石安的目光与母亲在空中交汇,那里面有一种相似的、被残酷现实淬炼过的清醒。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肩膀微微下沉,不是松懈,而是一种将重担真正扛上肩的沉稳。
“妈,我明白了。”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却没了之前的急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平静。
“硬碰硬,无异于是以卵击石。我们手里的这点东西,在陈国华经营了几十年的势力面前,可能连浪花都掀不起来,反而会招来灭顶之灾。”
田玉兰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又夹杂着欣慰。
儿子终于跳出了热血冲动的阶段,开始用成年人的眼光审视这场不对等的较量。
她轻轻握住儿子的手,那双手不再冰凉,反而传递着一种共担风雨的温暖力量。
“是的,孩子。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冲锋,而是蛰伏。”
她的语气坚定起来,像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
“陈国华这次来潭州,是冲着‘项目’来的,也是冲着我们来的。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反应,评估威胁。我们越是表现得急于反击,就越容易暴露弱点,被他抓住把柄。”
“所以,我们反而要静下来。”
王石安接过母亲的话,思路变得异常清晰。
“他看我们,我们就让他看。我继续回学校上课,您打理您的生活,我们就像普通母子一样,过最平常的日子。
让他摸不清我们的底细,猜不透我们到底知道了多少,手里又握了多少牌。”
“对!”
田玉兰赞许地点头,眼神锐利。
“我们要把‘不动’当作最好的‘动’。但同时,暗地里我们不能停。
你父亲留下的线索,尤其是那个‘新型复合材料’项目,是重中之重。
我们需要弄清楚,它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能让陈国华如此念念不忘。这可能是我们未来唯一的筹码。”
王石安沉吟片刻,说道:
“项目具体的核心技术资料,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但当年参与过项目的人,或许还有线索。妈,您还记得爸当年在理工大,有没有特别信任的同事或学生吗?”
田玉兰陷入回忆,眉头微蹙:
“有一个叫周海安的副教授,和你父亲关系莫逆,当年也是这个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
你父亲走后,听说他受到些排挤,后来也渐渐边缘化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在学校,或者能否联系上。”
“周海安……”
王石安默默记下这个名字,这像黑暗中的又一丝微光。
“我会想办法去查。
另外,楚薇在媒体和调查方面有人脉,或许可以请她帮忙,从外围了解一下这个项目当年停摆的真正原因,以及陈国华旗下的产业,是否在后来涉足了相关领域。
这能帮我们判断陈国华的真实意图。”
“可以,但一定要格外小心。”
田玉兰郑重叮嘱:
“所有调查必须在暗中进行,绝不能引起陈国华的警觉。
楚记者那边,也要提醒她注意安全,陈国华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母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将纷乱的线索和汹涌的情绪,逐渐梳理成一条清晰却隐秘的行动路线。
恐惧并未消失,但它被更强大的东西压制了下去,那是源于血脉亲情的绝对信任,以及为了守护彼此而生的、冷静到极致的勇气。
窗外,夜色渐深。
但屋内的灯光下,母子二人的身影却显得格外坚定。
他们决定,将这场暴风雨般的恩怨,暂时埋藏在看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之下,像深海中的潜流,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真正可以破浪而出的那一天。
“可以这么说。”
田玉兰赞许地看了儿子一眼。
“更重要的是,你父亲在潭州理工的那些年,是他学术成果最丰硕,也是…最接近实现他那个宏大梦想的时期。
我记得他提过一个叫‘新型复合材料’的项目,据说应用前景极广,甚至可能改变某个重要领域的格局。
当时,陈国华曾多次想插手这个项目,都被你父亲坚决拒绝了。”
她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
“石安,如果你怀疑陈国华此次回来别有目的,那这个‘项目’,或者你父亲在潭州理工留下的其他‘遗产’,很可能就是关键。
陈国华不会做无意义的事,他觊觎的,一定是当年没能得手、但价值巨大的东西。”
王石安的目光骤然亮起。
母亲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迷雾。他之前的直觉被证实了,陈国华的目标,或许从来就不只是他们母子,而是他父亲多年前埋下的、连他们都尚未知晓的种子。
“妈,谢谢您。”
这一次,他的感谢充满了真挚。
他不仅得到了至关重要的线索,更感受到了母亲与他并肩作战的智慧和决心。
田玉兰拍了拍他的手,眼神坚定:
“傻孩子,跟妈还说什么谢。你想知道的,妈都会告诉你。
我们母子的根,都系在过去的恩怨里。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才能真正地向前走。”
此刻,母子间的对话已超越了简单的亲情倾诉,升华为一场针对共同敌人的战前情报分析。
“孩子,不过我想了很久,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根本没办法跟陈家这样的庞然大物对抗,你要继续调查陈家,最好还是好好斟酌斟酌。
我听你父亲陈明远曾经说过,他的大哥,也就是你的大伯,在体制内也握有很大的权利,听说他除了他自己该做的事情,原则上都是以家族利益为重的。”
王石安的目光与母亲在空中交汇,那里面有一种相似的、被残酷现实淬炼过的清醒。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肩膀微微下沉,不是松懈,而是一种将重担真正扛上肩的沉稳。
“妈,我明白了。”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却没了之前的急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平静。
“硬碰硬,无异于是以卵击石。我们手里的这点东西,在陈国华经营了几十年的势力面前,可能连浪花都掀不起来,反而会招来灭顶之灾。”
田玉兰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又夹杂着欣慰。
儿子终于跳出了热血冲动的阶段,开始用成年人的眼光审视这场不对等的较量。
她轻轻握住儿子的手,那双手不再冰凉,反而传递着一种共担风雨的温暖力量。
“是的,孩子。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冲锋,而是蛰伏。”
她的语气坚定起来,像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
“陈国华这次来潭州,是冲着‘项目’来的,也是冲着我们来的。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反应,评估威胁。我们越是表现得急于反击,就越容易暴露弱点,被他抓住把柄。”
“所以,我们反而要静下来。”
王石安接过母亲的话,思路变得异常清晰。
“他看我们,我们就让他看。我继续回学校上课,您打理您的生活,我们就像普通母子一样,过最平常的日子。
让他摸不清我们的底细,猜不透我们到底知道了多少,手里又握了多少牌。”
“对!”
田玉兰赞许地点头,眼神锐利。
“我们要把‘不动’当作最好的‘动’。但同时,暗地里我们不能停。
你父亲留下的线索,尤其是那个‘新型复合材料’项目,是重中之重。
我们需要弄清楚,它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能让陈国华如此念念不忘。这可能是我们未来唯一的筹码。”
王石安沉吟片刻,说道:
“项目具体的核心技术资料,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但当年参与过项目的人,或许还有线索。妈,您还记得爸当年在理工大,有没有特别信任的同事或学生吗?”
田玉兰陷入回忆,眉头微蹙:
“有一个叫周海安的副教授,和你父亲关系莫逆,当年也是这个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
你父亲走后,听说他受到些排挤,后来也渐渐边缘化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在学校,或者能否联系上。”
“周海安……”
王石安默默记下这个名字,这像黑暗中的又一丝微光。
“我会想办法去查。
另外,楚薇在媒体和调查方面有人脉,或许可以请她帮忙,从外围了解一下这个项目当年停摆的真正原因,以及陈国华旗下的产业,是否在后来涉足了相关领域。
这能帮我们判断陈国华的真实意图。”
“可以,但一定要格外小心。”
田玉兰郑重叮嘱:
“所有调查必须在暗中进行,绝不能引起陈国华的警觉。
楚记者那边,也要提醒她注意安全,陈国华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母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将纷乱的线索和汹涌的情绪,逐渐梳理成一条清晰却隐秘的行动路线。
恐惧并未消失,但它被更强大的东西压制了下去,那是源于血脉亲情的绝对信任,以及为了守护彼此而生的、冷静到极致的勇气。
窗外,夜色渐深。
但屋内的灯光下,母子二人的身影却显得格外坚定。
他们决定,将这场暴风雨般的恩怨,暂时埋藏在看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之下,像深海中的潜流,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真正可以破浪而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