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京城撑起一片天-《双星临世:天命凰妃》

  京郊隔离营的晨光中,沈昭阳正蹲在病患帐篷前,亲自为一位年幼的孩童调整药碗角度。

  孩童因感染瘟疫虚弱得无法起身,她便耐心地一勺一勺喂药,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珍宝。

  帐篷外,几个曾散播“公主沽名钓誉”谣言的流民远远看着,眼神从最初的怀疑,渐渐转为愧疚。

  这几日,他们亲眼看到沈昭阳日夜守在隔离营,

  不仅改良药方救治重症患者,还亲自协调粮草、搭建保暖帐篷,

  甚至为病逝的流民亲手裹上草席,哪有半分“作秀”的模样?

  “公主,您都熬了两夜了,歇会儿吧,剩下的交给我们就行。”

  志愿者红着眼眶劝道。

  沈昭阳却只是摇了摇头,擦了擦额角的薄汗:

  “再等等,把这最后几个孩子的药喂完。”

  她从不屑于用言语反驳谣言,在她看来,再多的辩解,都不如实实在在的行动。

  那些被救治成功的病患、逐渐恢复秩序的营地、百姓脸上重新燃起的希望,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与此同时,皇宫的御书房内,四皇子萧云逸正手持一叠奏折,与几位质疑沈昭阳的官员据理力争:

  “诸位大人,昭阳公主自疫情爆发以来,日夜操劳,改良药方救治万民,城外隔离营的流民无不感念其恩!

  如今仅凭几句无凭无据的谣言,就质疑公主的用心,岂不是寒了忠良之心?”

  他将一份记录着“救治成功案例”的册子递到皇帝面前,声音铿锵:

  “父皇请看,这是近十日的救治记录,已有三千余名轻症患者康复,五百余名重症患者病情好转。

  这些活生生的人命,难道还抵不过几句谣言?”

  皇帝翻看着眼下的册子,又看了看殿中沉默的官员,心中已有定论。

  他早已通过暗卫得知,那些散播谣言的人,多是惠贵妃的亲信与瑶光阁的爪牙,目的就是为了打压沈昭阳,动摇抗疫大局。

  萧云逸的据理力争,恰好给了他一个平息争议的契机:

  “四皇子所言极是。

  昭阳公主抗疫有功,朕心甚慰。

  今后若再有人无故散播谣言,动摇民心,严惩不贷!”

  朝堂上的风波刚平,谢流云的动作已悄然展开。

  听风阁的暗卫如同暗夜中的影子,潜入京城的各个角落。

  在城南的茶馆里,将散播“公主与瑶光阁勾结”谣言的茶博士当场抓获,

  从其家中搜出惠贵妃亲信所赠的银两;

  在城西的赌坊内,控制住替苏芷依“造势”的瑶光阁暗探,逼问出他们伪造“百姓请愿书”的真相;

  甚至连宫中为惠贵妃传递消息的小太监,也被暗卫截获,搜出了记录着“如何抹黑沈昭阳”的密信。

  谢流云坐在听风阁的密室中,看着暗卫呈上的证据,眼神冰冷。

  他没有将这些人直接交给官府,而是选择了更隐蔽的处理方式。

  将伪造的请愿书与银两送给御史台,让其“偶然”发现;

  将密信的内容透露给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借皇帝之手敲打惠贵妃。

  他知道,对付这些躲在暗处的爪牙,无需大张旗鼓,只需精准打击,就能让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

  苏府内,苏玲珑正陪着父亲苏鸿在花园中散步。

  她看似无意地提起:

  “父亲,昨日我去太医院送药材,听周院判说,

  芷依妹妹的‘古籍’似乎有些问题,上面的墨迹看着像新的,不像是前朝的旧物。”

  苏鸿脚步一顿,眉头微蹙。

  他本就对苏芷依“突然醒悟”心存疑虑,只是碍于瑶光阁的威胁,才不敢深究。

  如今听苏玲珑这么说,心中的怀疑更甚:

  “哦?竟有此事?”

  “我也只是随口一听,或许是周院判看错了。”

  苏玲珑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担忧,

  “只是……前日我听说,芷依妹妹私下与淑妃娘娘的人接触频繁,还收了淑妃送来的云锦。

  父亲您也知道,淑妃与昭阳公主素来不和,芷依妹妹夹在中间,怕是会惹上麻烦。”

  这番话像一根刺,扎进苏鸿的心里。

  他最担心的就是苏芷依被卷入后宫争斗,连累整个苏家。

  送走苏玲珑后,他立刻让人去查苏芷依与淑妃的往来,以及那本“古籍”的来历。

  虽未查到实据,却也让他对苏芷依多了几分戒备,不再像之前那样对她言听计从。

  这一切的背后,宸王萧清霁虽未亲自出面,却始终是最坚实的后盾。

  他虽因旧伤未愈,暂居府中休养,却通过暗卫密切关注着京城的动向。

  每当有官员想借“苏芷依之事”打压沈昭阳时,总会“偶然”得知宸王近日正在府中翻阅“抗疫功绩册”,

  重点标注了沈昭阳的贡献;每当瑶光阁的暗探想在城外制造混乱时,

  总会“恰好”遇到巡逻的禁军,而这些禁军,正是萧清霁之前调遣来守护京城的。

  萧清霁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满朝文武都知道,他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手握兵权,更与沈昭阳、姜临月交好。

  若是有人敢动沈昭阳,或是破坏抗疫大局,无疑是在挑衅他的底线。

  那些宵小之辈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冒着得罪宸王的风险,再肆意妄为。

  短短几日,京中的局势便彻底扭转。

  朝堂上,再无人敢公开质疑沈昭阳;

  民间,随着越来越多的病患康复,百姓对沈昭阳的信任愈发深厚,之前的谣言渐渐被淡忘;

  苏府内,苏鸿对苏芷依的戒备加深,让她行事愈发束手束脚;

  瑶光阁的爪牙被清除,惠贵妃也因皇帝的敲打,暂时收敛了锋芒。

  城外的隔离营中,流民们自发地为沈昭阳立了一块“功德碑”,上面刻着“爱民如子,救世公主”八个大字。

  沈昭阳看着石碑,只是淡淡一笑,转身又投入到救治病患的工作中。

  谢流云、苏玲珑、萧云逸、萧清霁……他们或许身处不同的位置,用着不同的方式,

  却都在为守护京城、控制疫情而努力,像一道道微光,汇聚成照亮黑暗的火炬。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京城的城墙上,也洒在隔离营的每一个角落。

  沈昭阳站在帐篷前,望着渐渐恢复生机的营地,心中充满了坚定。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只要守住这份初心,就能撑起京城的一片天,让瘟疫的阴霾,彻底消散。

  在多方努力下,京中的不利舆论被逐渐压制,抗疫大局稳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