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家宴闲谈-《双星临世:天命凰妃》

  镇国公府,庭院里的梧桐叶刚染上浅黄,风里还带着几分夏末的余温。

  正厅的雕花窗敞开着,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餐桌上,将一碟碟精致的菜肴映得格外诱人。

  清炖鲈鱼鲜白细嫩,凉拌秋葵清爽开胃,还有刚出炉的桂花糕,甜香混着秋风,飘满了整个屋子。

  林书澜坐在主位,看着儿女们陆续入座,指尖轻轻摩挲着青瓷茶杯,眼中满是笑意:

  “临舟今日倒是早,往常这个时辰,你不是还在户部核对账目吗?”

  姜临舟刚换下青色官袍,一身素色锦袍衬得他温文尔雅。

  他拿起公筷给母亲夹了一块鲈鱼,笑着回话:

  “今日把要紧的差事提前处理完了,想着好久没陪娘和妹妹吃饭,便早些回来了。”

  说着,他又转向姜临月,语气带着几分赞许。

  “昨日听说明慧学堂的学员开始给周边村民义诊了?连李太医都夸她们诊断得精准,妹妹教得好。”

  姜临月舀了一勺秋葵,脆嫩的口感带着微辣,格外爽口。

  她抬眼看向二哥,眼底满是笑意:

  “都是学员们肯下苦功,我不过是把该教的医术、药理都讲清楚了。

  倒是二哥,前几日厘清了漕运的陈年旧账,父皇在朝堂上特意点名表扬,如今京里的官员提起你,都得竖个大拇指。”

  兄妹俩相视一笑,林书澜看着两人和睦的模样,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家宴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姜临舟说起朝堂上的趣事。

  有老臣为了争修河堤的拨款,在御书房外据理力争,最后还是陛下拍板,让户部与工部联手督办;

  也有新科进士初入官场,把“户科”错说成“工科”,闹得满朝文武忍俊不禁。

  姜临月则分享着学堂的日常:

  “有个叫芳华的学员,之前是个丫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如今不仅能熟练背出《本草纲目》的节选,还能给村民号脉开方。

  上次义诊,她给一个老奶奶诊断出风寒,开的药方又便宜又有效,老奶奶特意提着一篮鸡蛋来谢她,芳华激动得眼圈都红了。”

  “这才是办学堂的意义啊。”

  林书澜听得动容,轻轻点头。

  “让这些苦命的姑娘们有一技之长,能自己养活自己,比什么都强。”

  说着,林书澜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语气多了几分无奈:

  “对了,临月,前几日你二婶派人来了,说雪薇近来日子不太顺,想跟咱们借些银子周转。”

  姜临月夹菜的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姜雪薇?她嫁去张家也有大半年了,之前不是说张家虽不算富贵,但公婆还算和善吗?怎么会需要借钱?”

  “还不是她婆母变了脸色。”

  林书澜叹了口气,放下茶杯。

  “雪薇嫁过去后,一直没怀上孩子,她婆母便渐渐没了好脸色,平日里总说她‘好吃懒做’‘不会持家’,连月例银子都克扣了大半。

  雪薇性子你是知道的,外强中干,不敢跟婆母争辩,只能自己偷偷委屈。”

  姜临舟也补充道:

  “我前几日在吏部碰到张谦,他私下跟我说,姜雪薇近来总失眠,人都瘦了一圈。

  他想护着妻子,可又碍于‘孝道’,不敢跟母亲硬刚,只能私下给雪薇塞些碎银子,可这点钱哪够花?

  姜雪薇的嫁妆早就被她自己挥霍得差不多了,如今连买胭脂水粉的钱都没有。”

  姜临月沉默片刻,心中五味杂陈。姜雪薇和姜雪妍是堂姐妹,性子却截然不同。

  姜雪妍野心勃勃,一门心思想攀附权贵,最后落得贬为平民的下场;

  姜雪薇则总想着靠别人,却连经营自己的小家庭都做不到。

  “那二婶来借钱,娘是怎么回复的?”姜临月问道。

  “我没借。”

  林书澜语气坚定,却带着几分不忍。

  “不是我狠心,是我知道,这银子借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

  雪薇若是不改改她那依赖性,就算我们帮她一次,下次她还会来借。

  我只让人给她送了两匹细布和一盒滋补的阿胶,算是尽了亲戚情分,银子是一分没给。”

  “娘做得对。”

  姜临月点头赞同。

  “银子只能解一时之困,却改不了她的性子。

  她若想在张家立足,要么学着硬气些,跟婆母好好沟通;

  要么让张谦拿出态度,明确护着她。

  否则就算我们帮再多,她也过不好自己的日子。”

  “说起来,雪薇这阵子还总想来府里‘走动’,说是想看看你,其实就是想来打秋风。”

  林书澜想起这事,又添了几分无奈。

  “我怕她来了又提借钱的事,每次都找借口说你在学堂忙,或是我身子不舒服,把她挡回去了。”

  姜临月听着这些家长里短,没有丝毫厌烦,反而觉得心里暖暖的。

  前世的她,常年泡在实验室里,身边只有冰冷的仪器和数据,从未体验过这样的家庭氛围。

  有母亲的絮叨,有二哥的关心,有一桌子热气腾腾的家常菜,还有这些琐碎却真实的“家长里短”。

  这种归属感,是她前世从未拥有过的。

  “其实雪薇也不是坏孩子,就是被宠坏了,总想着靠别人。”

  姜临月轻声说道,语气带着几分释然。

  “或许等她吃够了苦,自然会明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我们做亲戚的,能帮的只有这么多,剩下的路,终究要她自己走。”

  林书澜看着女儿眼中的通透,心中满是欣慰:

  “你能这么想,娘就放心了。

  咱们家虽算不上顶级权贵,但也不愁吃穿,做人做事只求问心无愧。

  雪薇有她的日子要过,咱们也有咱们的生活,只要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比什么都强。”

  姜临舟也笑着附和:

  “娘说得对。

  如今朝堂安稳,学堂也越来越好,咱们一家人能时常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就是最大的幸福。”

  饭后,姜临月陪着母亲在庭院里散步。

  秋风拂过,梧桐叶轻轻飘落,落在两人的肩头。

  姜临月看着母亲温柔的侧脸,轻声笑道:

  “娘,您看这秋景多好。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已经很幸福了。”

  林书澜握住女儿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眼中满是慈爱:

  “是啊,过好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强。”

  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将母女俩的身影拉得很长。

  这份平淡却真实的温馨,像初秋的风一样,轻轻拂过心头,留下满溢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