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府的清晨,原本该是伴着药香与书卷气的宁静。
姜临月刚将新熬好的温补汤药端给母亲林书澜,就见青萝神色慌张地冲进内院,连行礼都忘了,声音带着颤抖:
“郡主!宫里来人了!说是……说是北境有八百里加急战报,让您立刻进宫!”
“战报?”
姜临月手中的药碗晃了晃,温热的药汁溅在手背上,她却浑然不觉。
昨日与萧清霁谈论北境异动时的不安,此刻像潮水般涌上心头,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林书澜也变了脸色,握着帕子的手微微发颤:
“是不是你父亲和大哥出事了?”
“娘您别慌,或许只是寻常军情。”
姜临月强压下心慌,扶住母亲的肩膀。
“我先去宫里看看,一有消息就立刻回来。”
她匆匆换上朝服,连外袍都没来得及系紧,便跟着宫里来的太监快步出门。
马车在宫道上疾驰,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像重锤般砸在姜临月心上。
她反复摩挲着袖中父亲的家书,信纸的褶皱被指尖捻得发白。
信里那句“暂无大碍”,此刻竟成了最锋利的刀,割得她心口生疼。
抵达太和殿时,殿内的气氛早已凝重到极致。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个个面色惨白,连平日里最敢直言的老臣,此刻也垂着头,一言不发。
皇帝萧天胤坐在御座上,手中紧攥着一份染血的战报,脸色铁青,眼底布满血丝。
“陛下!”
姜临月快步走进殿内,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北境战报……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父亲和大哥呢?”
萧天胤抬起头,看着她焦急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不忍,却还是将战报递了过来,声音沙哑:
“你自己看吧……北诏突然集结二十万大军,昨夜对我北境发动全面进攻,黑石关、清风堡等数个城镇已经失守,北境军损失惨重。”
姜临月颤抖着接过战报,染血的信纸边缘还带着未干的血迹,仿佛能闻到北境战场上的硝烟味。
她逐字逐句地读着,指尖越来越凉,直到看到“先锋将军姜临风,率部断后,为掩护主力后撤,陷入北诏大军重围,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这一行时,眼前突然一黑,手中的战报“啪”地掉落在地。
“不可能……”
她喃喃自语,声音细若蚊蚋。
“大哥他武功高强,用兵谨慎,怎么会……怎么会下落不明?”
她猛地抬头看向兵部尚书,眼中满是血丝。
“你们查清楚了吗?是不是弄错了?或许大哥只是暂时失联,并没有……”
兵部尚书叹了口气,上前一步,语气沉重:
“郡主,战报是姜将军亲笔所写,派亲信拼死送回京城的。
姜临风将军断后的那支队伍,据逃回来的士兵说,被北诏五万大军团团围住,箭矢如雨,最后……最后连营地的火光都熄灭了。”
“火光熄灭了……”
姜临月重复着这句话,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大哥姜临风的模样。
每次回家时,他总会笑着揉她的头发,说北境的雪原有多辽阔;
练兵归来时,他胳膊上带着伤,却还逞强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那个护着她、笑着的大哥,怎么会就这样消失在战场上?
“朕已经下令,让宸王萧清霁即刻调集京郊大营的十万骑兵,驰援北境。”
萧天胤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同时命听风阁暗卫潜入北诏军营,探查姜临风的下落。
姜临月,你是镇国公府的女儿,此刻要稳住,不仅为了你自己,更为了北境的将士,为了大晟的河山!”
姜临月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眼中的泪水,躬身行礼:
“臣女遵旨!”
可心底的恐慌,却像藤蔓般疯狂生长。
大哥生死未卜,父亲要面对二十万敌军,北境危在旦夕,她该怎么办?她能做什么?
离开皇宫时,天阴沉得可怕,仿佛随时会落下暴雨。
姜临月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脑海中一片混乱。
她不敢想象,若是母亲知道大哥失踪的消息,会是怎样的崩溃;
更不敢想象,父亲在北境面对如此困境,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马车刚驶进镇国公府的大门,就见侍女哭着跑出来:
“郡主!不好了!夫人听说您从宫里回来,追问北境的消息,我没拦住……夫人她……她听到‘姜小将军下落不明’,当场就晕厥过去了!”
姜临月心中一紧,快步冲进内院。
只见林书澜躺在软榻上,脸色惨白如纸,嘴唇毫无血色,太医正跪在床边,紧张地为她施针。
“娘!”
姜临月扑到床边,握住母亲冰冷的手。
“您醒醒!您别吓我!大哥一定会没事的,父亲也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太医拔出银针,摇了摇头,语气凝重:
“夫人是急火攻心,加上本就体弱,一时承受不住才晕厥过去。
能不能醒过来,还要看她自己的意志。
郡主,您要稳住,若是连您都乱了,夫人醒来后,怕是更难承受。”
姜临月点了点头,用帕子擦干眼泪,紧紧握住母亲的手。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母亲苍白的脸上,却没有带来丝毫暖意。
整个镇国公府,都被巨大的担忧和恐慌笼罩着。
往日里的欢声笑语消失不见,下人们走路都轻手轻脚,连庭院里的鸟儿,都像是感受到了压抑的气氛,不再鸣叫。
姜临月坐在母亲床边,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她都要找到大哥,都要让父亲平安归来。
她取出袖中的黑曜石项链,指尖传来项链的温热,仿佛能感受到一丝力量。
她知道,此刻的她不能倒下,她要撑起这个家,要为北境的父兄,守住这最后的后方。
姜临月刚将新熬好的温补汤药端给母亲林书澜,就见青萝神色慌张地冲进内院,连行礼都忘了,声音带着颤抖:
“郡主!宫里来人了!说是……说是北境有八百里加急战报,让您立刻进宫!”
“战报?”
姜临月手中的药碗晃了晃,温热的药汁溅在手背上,她却浑然不觉。
昨日与萧清霁谈论北境异动时的不安,此刻像潮水般涌上心头,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林书澜也变了脸色,握着帕子的手微微发颤:
“是不是你父亲和大哥出事了?”
“娘您别慌,或许只是寻常军情。”
姜临月强压下心慌,扶住母亲的肩膀。
“我先去宫里看看,一有消息就立刻回来。”
她匆匆换上朝服,连外袍都没来得及系紧,便跟着宫里来的太监快步出门。
马车在宫道上疾驰,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像重锤般砸在姜临月心上。
她反复摩挲着袖中父亲的家书,信纸的褶皱被指尖捻得发白。
信里那句“暂无大碍”,此刻竟成了最锋利的刀,割得她心口生疼。
抵达太和殿时,殿内的气氛早已凝重到极致。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个个面色惨白,连平日里最敢直言的老臣,此刻也垂着头,一言不发。
皇帝萧天胤坐在御座上,手中紧攥着一份染血的战报,脸色铁青,眼底布满血丝。
“陛下!”
姜临月快步走进殿内,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北境战报……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父亲和大哥呢?”
萧天胤抬起头,看着她焦急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不忍,却还是将战报递了过来,声音沙哑:
“你自己看吧……北诏突然集结二十万大军,昨夜对我北境发动全面进攻,黑石关、清风堡等数个城镇已经失守,北境军损失惨重。”
姜临月颤抖着接过战报,染血的信纸边缘还带着未干的血迹,仿佛能闻到北境战场上的硝烟味。
她逐字逐句地读着,指尖越来越凉,直到看到“先锋将军姜临风,率部断后,为掩护主力后撤,陷入北诏大军重围,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这一行时,眼前突然一黑,手中的战报“啪”地掉落在地。
“不可能……”
她喃喃自语,声音细若蚊蚋。
“大哥他武功高强,用兵谨慎,怎么会……怎么会下落不明?”
她猛地抬头看向兵部尚书,眼中满是血丝。
“你们查清楚了吗?是不是弄错了?或许大哥只是暂时失联,并没有……”
兵部尚书叹了口气,上前一步,语气沉重:
“郡主,战报是姜将军亲笔所写,派亲信拼死送回京城的。
姜临风将军断后的那支队伍,据逃回来的士兵说,被北诏五万大军团团围住,箭矢如雨,最后……最后连营地的火光都熄灭了。”
“火光熄灭了……”
姜临月重复着这句话,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大哥姜临风的模样。
每次回家时,他总会笑着揉她的头发,说北境的雪原有多辽阔;
练兵归来时,他胳膊上带着伤,却还逞强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那个护着她、笑着的大哥,怎么会就这样消失在战场上?
“朕已经下令,让宸王萧清霁即刻调集京郊大营的十万骑兵,驰援北境。”
萧天胤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同时命听风阁暗卫潜入北诏军营,探查姜临风的下落。
姜临月,你是镇国公府的女儿,此刻要稳住,不仅为了你自己,更为了北境的将士,为了大晟的河山!”
姜临月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眼中的泪水,躬身行礼:
“臣女遵旨!”
可心底的恐慌,却像藤蔓般疯狂生长。
大哥生死未卜,父亲要面对二十万敌军,北境危在旦夕,她该怎么办?她能做什么?
离开皇宫时,天阴沉得可怕,仿佛随时会落下暴雨。
姜临月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脑海中一片混乱。
她不敢想象,若是母亲知道大哥失踪的消息,会是怎样的崩溃;
更不敢想象,父亲在北境面对如此困境,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马车刚驶进镇国公府的大门,就见侍女哭着跑出来:
“郡主!不好了!夫人听说您从宫里回来,追问北境的消息,我没拦住……夫人她……她听到‘姜小将军下落不明’,当场就晕厥过去了!”
姜临月心中一紧,快步冲进内院。
只见林书澜躺在软榻上,脸色惨白如纸,嘴唇毫无血色,太医正跪在床边,紧张地为她施针。
“娘!”
姜临月扑到床边,握住母亲冰冷的手。
“您醒醒!您别吓我!大哥一定会没事的,父亲也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太医拔出银针,摇了摇头,语气凝重:
“夫人是急火攻心,加上本就体弱,一时承受不住才晕厥过去。
能不能醒过来,还要看她自己的意志。
郡主,您要稳住,若是连您都乱了,夫人醒来后,怕是更难承受。”
姜临月点了点头,用帕子擦干眼泪,紧紧握住母亲的手。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母亲苍白的脸上,却没有带来丝毫暖意。
整个镇国公府,都被巨大的担忧和恐慌笼罩着。
往日里的欢声笑语消失不见,下人们走路都轻手轻脚,连庭院里的鸟儿,都像是感受到了压抑的气氛,不再鸣叫。
姜临月坐在母亲床边,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她都要找到大哥,都要让父亲平安归来。
她取出袖中的黑曜石项链,指尖传来项链的温热,仿佛能感受到一丝力量。
她知道,此刻的她不能倒下,她要撑起这个家,要为北境的父兄,守住这最后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