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皇帝圣旨-《双星临世:天命凰妃》

  正月十四的姜府,处处浸着新年的暖意。

  廊檐下挂满了朱红宫灯,灯穗垂落,风一吹便轻轻晃动,映得青石板路上的积雪都泛着暖光;

  下人手里提着的食盒里,装着刚出锅的糖瓜、蜜饯,甜香混着松枝燃烧的清冽气息,在府里弥漫开来。

  姜临月刚在院子里练完一套外祖母亲手誊写的养生拳,指尖还带着薄汗,就见管家福伯捧着明黄色的卷轴,身后跟着两个身着石青色锦袍、腰束玉带的太监,脚步匆匆地穿过月亮门,脸色是从未有过的郑重。

  “大小姐!宫里来人传旨了!陛下的圣旨!”福伯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还没等姜临月反应过来,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已经围了过来,连隔壁院子的姜雪薇都掀着帘子探头探脑。

  寻常人家哪能得皇帝亲自下旨,这可是天大的殊荣,整个姜府上下都被这动静惊动了。

  姜临月心头一跳,连忙让青禾取来外衫披上,快步往正厅走。

  刚到廊下,就见母亲林书澜从内院赶来,她穿着一身藕荷色绣暗纹的褙子,鬓边插着一支珍珠簪,平日里温和的脸上此刻满是紧张,看到姜临月,连忙拉着她的手:“临月,别慌,跟着母亲走,接旨的时候仔细些,别失了礼数。”

  母女俩刚走进正厅,祖母王氏也扶着大丫鬟素心的手来了。

  王氏今日穿了件绛红色的织金袄裙,头上戴了支赤金镶翡翠的抹额,往日里总是紧绷的嘴角此刻也抿得更紧,眼神里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期待。

  姜家虽是官宦之家,但安南大将军姜巍常年在外征战,府里在京中贵眷圈里总显得有些“边缘化”,若是能得皇帝垂青,对姜家可是天大的好处。

  两个太监走进正厅,身姿挺拔,其中一个年长些的太监展开明黄色的圣旨,卷轴上绣着的龙纹在灯光下闪着光泽,他清了清嗓子,尖细却威严的声音在厅中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月十五元宵宫宴,特邀安南大将军夫人林书澜、嫡女姜临月入宫赴宴,共享佳节。席间另有西域歌舞、奇珍展示,望届时准时前往,莫负良辰。钦此!”

  圣旨读罢,厅中先是一阵寂静,随后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姜临月身上。皇帝宫宴邀请的多是王公贵族、朝廷重臣的家眷,且多是夫人级别,未出阁的姑娘被点名邀请,本就少见;

  更何况姜临月此前从未在京中贵女圈里露过面,这次竟能得皇帝亲自点名,这份殊荣,连二房、三房的人都羡慕得眼睛发红。

  林书澜最先反应过来,拉着姜临月“扑通”一声跪下,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却格外清晰:“臣妇林书澜(臣女姜临月)接旨,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身时,林书澜的手还在微微发抖,她看着姜临月,眼眶有些发红,语气里满是激动:“临月,陛下竟如此看重你,娘真为你高兴。”

  王氏也走上前,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温和,甚至带着几分亲近:“临月,好样的!陛下能点名邀你入宫,可见是记着你父亲的功劳,也认可你的品性。明日宫宴,你可要好好打扮,言行举止都要得体,别丢了姜府的脸面,也别辜负了陛下的心意。”

  一旁的姜雪薇脸色却难看到了极点。她穿着一身粉色的罗裙,头上插着支珊瑚簪,本是想趁着宫里来人的机会好好露个脸,没想到风头全被姜临月抢了去。

  她攥紧了手里的素色丝帕,指甲深深掐进帕子里,几乎要把帕子绞碎,指节都泛了白,嘴里却只能挤出一句带着酸意的话:“姐姐真是好福气,能得陛下亲自邀请,明日宫宴定要好好表现,可别让陛下失望才是。”

  姜临月看了她一眼,淡淡笑了笑,没有接话。

  她心里清楚,这份“殊荣”或许不止是因为父亲的功劳。前几日她在府里展现金疮药的事,说不定已经传到了宫里。

  毕竟宫里人多,难免有个磕磕碰碰,医术好的人总是受欢迎的。但不管怎样,这是她入宫的机会,是她寻找沈昭阳的最好时机!一想到这里,她的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阵激动,指尖都微微有些发颤。

  回到院子里,林书澜亲自陪着姜临月挑选明日宫宴的衣裳。晚翠把衣箱搬到梳妆台前,打开盖子,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华服:有绣着孔雀开屏的云锦裙,孔雀的羽毛用金线勾勒,在灯光下闪着光泽;

  有缀着细小珍珠的月白色罗裙,珍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灵动又雅致;还有一件绣着红梅的袄裙,红梅开得热烈,衬得人格外明艳。

  林书澜拿起那件水绿色的云锦裙,在姜临月身上比划着,眼神里满是满意:“这件最好看,水绿色衬得你肤色白,上面的缠枝莲纹样是苏州最好的绣娘绣的,细腻又精致。明日穿这件去,定能让京里的贵女们都眼前一亮。”

  姜临月接过裙子,指尖拂过上面细腻的绣线,触感柔软顺滑。

  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忽然想起在现代时,她和沈昭阳一起参加学术会议,沈昭阳总说她穿绿色好看,显得有精神。心里一阵暖意翻涌,她轻轻点头:“娘,就听您的,穿这件。”

  林书澜又从首饰盒里拿出一支赤金镶红宝石的步摇,插在姜临月的发髻上,笑着说:“这支步摇是你外祖母给我的陪嫁,红宝石成色极好,明日戴着它,既体面又吉祥。”

  姜临月摸了摸步摇上的红宝石,温温的触感传来。

  她想起自己放在梳妆盒里的那支白玉簪,那是外祖母于婉清留下的遗物,簪子上刻着细小的“清”字,是外祖母的名字。她把白玉簪取出来,递给林书澜:“娘,明日我想戴这支白玉簪,外祖母的东西,我戴着心里踏实,也能给我带来好运。”

  林书澜看着那支白玉簪,眼神柔和了几分,接过簪子,小心翼翼地插在姜临月的发髻上:“好,听你的。你外祖母要是知道你现在这么懂事,肯定也会高兴的。”

  青禾在一旁兴奋地收拾着东西,嘴里叽叽喳喳地说:“小姐,明日宫宴肯定特别热闹!我听厨房的张妈说,宫里会摆一百多桌宴席,还有西域来的舞姬跳舞,听说她们跳的舞可好看了,身上的铃铛一响,整个人都像在飞一样!还有皮影戏,说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肯定特别精彩!说不定还能见到公主和皇子们呢!”

  姜临月听着青禾的话,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想象着宫宴的场景,心里满是期待。

  明日入宫,她一定要好好找找,不管是公主还是贵女,只要有机会,她就要看看,沈昭阳到底在不在宫里,是不是也在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