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在长乐殿的窗棂上凝结成珠,顺着雕花纹路缓缓滑落,滴在窗下的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沈昭阳身着一身月白色素面宫装,褪去了往日明艳的绫罗绸缎,只在发间插了一支温润的羊脂玉簪,正坐在书案前细读《大晟鉴》。
案上的烛火尚未熄灭,跳跃的火光映得她垂眸翻书的侧脸格外沉静,长睫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与从前那个动辄摔砸器物、蛮横骄纵的昭阳公主判若两人。
“公主,御书房的李公公来了,说陛下今日在御花园设了赏梅的小宴,特意邀您过去。”
晚翠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打扰到沈昭阳。
她手中捧着一件藕荷色披风,见沈昭阳衣着单薄,便上前想为她披上。
沈昭阳放下书卷,指尖还停留在“亲贤臣,远小人”的字句上,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元宵宫宴中毒事件后,皇帝对她多了几分愧疚,近来时常借各种由头召见,显然是想弥补。
这正是她扭转形象的绝佳时机。她微微颔首,任由晚翠为自己披上披风,语气平和:“替我取一方素色丝帕,再备一壶刚泡好的雨前龙井,我们这就过去。”
御花园的“揽月亭”内,四周种满了盛放的黄菊,香气清雅,随风飘散。
皇帝正坐在主位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羊脂玉扳指,四皇子萧云逸侍立在侧,身着一身天青色锦袍,气质温润。
几位年纪较小的公主围在亭边的石桌旁,正对着满园菊花叽叽喳喳,手中还拿着小巧的绢扇,不时扇动几下。
沈昭阳走到亭外,没有像从前那样径直闯入,而是停下脚步,微微躬身行礼,声音温和却清晰:“儿臣参见父皇,参见皇兄,见过各位皇妹。”她的动作标准,语气恭敬,没有半分往日的骄纵。
皇帝抬眼看向她,见她衣着素雅、举止得体,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昭阳来了?快过来坐,你最爱吃的桂花糕刚从御膳房送来,还热着呢。”他指了指自己身旁的空位,语气中带着难得的亲昵。
沈昭阳依言走到空位坐下,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亭中的棋盘:黑白棋子交错,皇帝的白棋已陷入黑棋的包围,右上角的棋眼岌岌可危,局势明显不利。
她没有像从前那样随意插话,只是安静地端起晚翠递来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清甜,带着雨前龙井特有的醇厚香气。
“逸儿,你这步棋下得刁钻,朕竟有些难办了。”
皇帝盯着棋盘,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玩笑,手指在棋盘边缘轻轻敲击,显然在思索破局之法。
萧云逸微微一笑,语气谦逊:“父皇是让着儿臣,若是父皇认真起来,儿臣哪里是对手。”
他深知皇帝喜好面子,即便棋艺略逊,也不会当众承认。
几位小公主也凑过来凑热闹,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有的说该往中间落子,有的说该保住右上角的棋眼,却都是些毫无章法的建议,听得皇帝连连摇头。
沈昭阳看了片刻,见皇帝迟迟未落子,指尖在膝上轻轻摩挲,才轻声开口:“父皇,儿臣倒有个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有些意外,抬眼看向她,随即笑道:“哦?你也懂棋艺?尽管说,说错了也无妨。”
在他印象里,沈昭阳从前对棋艺一窍不通,连基本的规则都不懂。
沈昭阳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向棋盘左下角的空位,语气平静:“父皇您看,此处虽看似是黑棋的势力范围,实则是其薄弱之处。
您若在此落一子,既能截断黑棋向左下方延伸的退路,又能护住自身右侧的棋眼,后续再借着右侧白子的势力逐步推进,说不定能反败为胜。”
她刻意放缓语速,将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避免显得过于突兀。
话音刚落,皇帝眼中瞬间闪过惊喜之色,他顺着沈昭阳指的方向仔细思索,手指在棋盘上模拟落子的路线,片刻后拍了拍桌案:“说得好!朕怎么没想到这一步!昭阳,你近来倒是长进不少,不仅性子沉稳了,连棋艺都有了这般见地,看来这书没白读。”
萧云逸也侧过头看向沈昭阳,眼底带着几分欣赏:“皇妹这步棋确实精妙,既顾全了全局,又不失进攻之势,看来近日定是下了不少苦功读书研习。”
他心中暗暗惊讶,沈昭阳的变化实在太大,不仅举止谈吐判若两人,连思维都变得缜密起来。
沈昭阳垂下眼帘,语气谦逊:“皇兄过奖了。
妹妹只是在中毒后想了很多,从前太过任性,总让父皇和皇兄操心,甚至还因为小事与语柔皇姐争执,如今静下心来读书,才明白从前的自己有多荒唐。
往后,儿臣想多学些东西,不再做让父皇失望、让皇兄费心的事。”她特意提到萧语柔,既表现出“悔改”之意,又暗合了皇帝希望兄弟姐妹和睦的心愿。
这番话恰好说到皇帝心坎里,他心中更是欣慰,当即对着身边的太监吩咐:“赏!给昭阳公主赏一对南珠耳环,再把朕珍藏的那套宋代孤本《棋经》送过去,让她好好研习。”
沈昭阳起身谢恩,双手交叠放在身侧,微微躬身:“谢父皇赏赐,儿臣定当好好研读,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她神色平静,没有丝毫得意忘形,这一幕落在皇帝和萧云逸眼中,更觉得她是真的脱胎换骨,而非故作姿态。
宴席过半,皇帝端着酒杯,望着满园菊花,突然想起什么,笑着对众人说:“对了,云澈前两日已从江南回来,此次他去江南处理水灾后续,差事办得不错,不仅安抚了百姓,还查获了三名贪污赈灾款项的官员,朕本就想为他接风洗尘。
如今语柔也刚解除禁足,不如明日在景和宫设个小宴,你们兄弟姐妹也好好聚聚,热闹热闹。”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应和。沈昭阳心中一动。
三皇子萧云澈是淑妃的亲生儿子,此次从江南回来,淑妃必定会借机会为他造势,巩固自身在宫中的地位。
而萧语柔刚解除禁足,与淑妃本就有过节,这场小宴,恐怕不会太平。
萧云逸也察觉到其中的微妙,却只是温和地笑道:“父皇考虑周全,儿臣明日定会准时赴宴,为三弟接风。”他语气平和,没有半分不满,尽显兄长的气度。
宴席结束后,萧云逸主动提出送沈昭阳回长乐殿。
两人沿着御花园的石子路缓缓行走,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菊花的清香。
“皇妹今日在父皇面前的表现,真是让皇兄刮目相看。”
沈昭阳身着一身月白色素面宫装,褪去了往日明艳的绫罗绸缎,只在发间插了一支温润的羊脂玉簪,正坐在书案前细读《大晟鉴》。
案上的烛火尚未熄灭,跳跃的火光映得她垂眸翻书的侧脸格外沉静,长睫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与从前那个动辄摔砸器物、蛮横骄纵的昭阳公主判若两人。
“公主,御书房的李公公来了,说陛下今日在御花园设了赏梅的小宴,特意邀您过去。”
晚翠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打扰到沈昭阳。
她手中捧着一件藕荷色披风,见沈昭阳衣着单薄,便上前想为她披上。
沈昭阳放下书卷,指尖还停留在“亲贤臣,远小人”的字句上,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元宵宫宴中毒事件后,皇帝对她多了几分愧疚,近来时常借各种由头召见,显然是想弥补。
这正是她扭转形象的绝佳时机。她微微颔首,任由晚翠为自己披上披风,语气平和:“替我取一方素色丝帕,再备一壶刚泡好的雨前龙井,我们这就过去。”
御花园的“揽月亭”内,四周种满了盛放的黄菊,香气清雅,随风飘散。
皇帝正坐在主位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羊脂玉扳指,四皇子萧云逸侍立在侧,身着一身天青色锦袍,气质温润。
几位年纪较小的公主围在亭边的石桌旁,正对着满园菊花叽叽喳喳,手中还拿着小巧的绢扇,不时扇动几下。
沈昭阳走到亭外,没有像从前那样径直闯入,而是停下脚步,微微躬身行礼,声音温和却清晰:“儿臣参见父皇,参见皇兄,见过各位皇妹。”她的动作标准,语气恭敬,没有半分往日的骄纵。
皇帝抬眼看向她,见她衣着素雅、举止得体,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昭阳来了?快过来坐,你最爱吃的桂花糕刚从御膳房送来,还热着呢。”他指了指自己身旁的空位,语气中带着难得的亲昵。
沈昭阳依言走到空位坐下,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亭中的棋盘:黑白棋子交错,皇帝的白棋已陷入黑棋的包围,右上角的棋眼岌岌可危,局势明显不利。
她没有像从前那样随意插话,只是安静地端起晚翠递来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清甜,带着雨前龙井特有的醇厚香气。
“逸儿,你这步棋下得刁钻,朕竟有些难办了。”
皇帝盯着棋盘,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玩笑,手指在棋盘边缘轻轻敲击,显然在思索破局之法。
萧云逸微微一笑,语气谦逊:“父皇是让着儿臣,若是父皇认真起来,儿臣哪里是对手。”
他深知皇帝喜好面子,即便棋艺略逊,也不会当众承认。
几位小公主也凑过来凑热闹,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有的说该往中间落子,有的说该保住右上角的棋眼,却都是些毫无章法的建议,听得皇帝连连摇头。
沈昭阳看了片刻,见皇帝迟迟未落子,指尖在膝上轻轻摩挲,才轻声开口:“父皇,儿臣倒有个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有些意外,抬眼看向她,随即笑道:“哦?你也懂棋艺?尽管说,说错了也无妨。”
在他印象里,沈昭阳从前对棋艺一窍不通,连基本的规则都不懂。
沈昭阳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向棋盘左下角的空位,语气平静:“父皇您看,此处虽看似是黑棋的势力范围,实则是其薄弱之处。
您若在此落一子,既能截断黑棋向左下方延伸的退路,又能护住自身右侧的棋眼,后续再借着右侧白子的势力逐步推进,说不定能反败为胜。”
她刻意放缓语速,将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避免显得过于突兀。
话音刚落,皇帝眼中瞬间闪过惊喜之色,他顺着沈昭阳指的方向仔细思索,手指在棋盘上模拟落子的路线,片刻后拍了拍桌案:“说得好!朕怎么没想到这一步!昭阳,你近来倒是长进不少,不仅性子沉稳了,连棋艺都有了这般见地,看来这书没白读。”
萧云逸也侧过头看向沈昭阳,眼底带着几分欣赏:“皇妹这步棋确实精妙,既顾全了全局,又不失进攻之势,看来近日定是下了不少苦功读书研习。”
他心中暗暗惊讶,沈昭阳的变化实在太大,不仅举止谈吐判若两人,连思维都变得缜密起来。
沈昭阳垂下眼帘,语气谦逊:“皇兄过奖了。
妹妹只是在中毒后想了很多,从前太过任性,总让父皇和皇兄操心,甚至还因为小事与语柔皇姐争执,如今静下心来读书,才明白从前的自己有多荒唐。
往后,儿臣想多学些东西,不再做让父皇失望、让皇兄费心的事。”她特意提到萧语柔,既表现出“悔改”之意,又暗合了皇帝希望兄弟姐妹和睦的心愿。
这番话恰好说到皇帝心坎里,他心中更是欣慰,当即对着身边的太监吩咐:“赏!给昭阳公主赏一对南珠耳环,再把朕珍藏的那套宋代孤本《棋经》送过去,让她好好研习。”
沈昭阳起身谢恩,双手交叠放在身侧,微微躬身:“谢父皇赏赐,儿臣定当好好研读,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她神色平静,没有丝毫得意忘形,这一幕落在皇帝和萧云逸眼中,更觉得她是真的脱胎换骨,而非故作姿态。
宴席过半,皇帝端着酒杯,望着满园菊花,突然想起什么,笑着对众人说:“对了,云澈前两日已从江南回来,此次他去江南处理水灾后续,差事办得不错,不仅安抚了百姓,还查获了三名贪污赈灾款项的官员,朕本就想为他接风洗尘。
如今语柔也刚解除禁足,不如明日在景和宫设个小宴,你们兄弟姐妹也好好聚聚,热闹热闹。”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应和。沈昭阳心中一动。
三皇子萧云澈是淑妃的亲生儿子,此次从江南回来,淑妃必定会借机会为他造势,巩固自身在宫中的地位。
而萧语柔刚解除禁足,与淑妃本就有过节,这场小宴,恐怕不会太平。
萧云逸也察觉到其中的微妙,却只是温和地笑道:“父皇考虑周全,儿臣明日定会准时赴宴,为三弟接风。”他语气平和,没有半分不满,尽显兄长的气度。
宴席结束后,萧云逸主动提出送沈昭阳回长乐殿。
两人沿着御花园的石子路缓缓行走,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菊花的清香。
“皇妹今日在父皇面前的表现,真是让皇兄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