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审讯与震怒-《双星临世:天命凰妃》

  暮色四合时,将军府后院的暗室里烛火通明。

  玄鹰统领单膝跪地,面前摊着一张染血的供词,声音低沉地向姜临月禀报:“大小姐,两名活口已审出结果。

  他们招认是受‘影卫营’指使,而‘影卫营’正是顾丞相暗中培养的暗势力,平日里由顾丞相的心腹直接调遣。”

  姜临月站在阴影中,指尖轻轻摩挲着袖中的玉佩,目光落在供词上“影卫营”三个字上,眼神冰冷。

  她早从苏玲珑口中得知顾言握有神秘力量,却没想到对方竟如此大胆,光天化日之下在京郊要道截杀朝廷命官之女。

  “他们有没有提到淑妃?”

  “没有。”玄鹰统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凝重,“两人嘴硬得很,只肯承认受顾丞相指使,对淑妃一字不提。

  而且我们在他们身上搜出的令牌,只有‘影卫营’的标识,没有任何能直接关联淑妃的证据。”

  姜临月沉默片刻,心中清楚——顾言是淑妃的兄长,两人一内一外,早已是利益共同体。

  这次刺杀,必然是淑妃与苏芷依暗中授意,顾言出面执行,却故意抹去了所有指向淑妃的痕迹,就是为了避免引火烧身。

  “把供词和令牌收好,送到宸王府,交给萧清霁。”

  “是。”玄鹰统领应声,起身退了出去。

  暗室里只剩下姜临月一人,烛火跳动着,映得她的影子在墙上忽明忽暗。她走到窗边,望着院外的夜色,心中思绪翻涌。

  顾言身为当朝丞相,竟敢私养暗卫,公然刺杀大臣之女,可见其野心之大。

  而皇帝对此事是否知晓?若是知晓,为何一直纵容?若是不知,这次的刺杀事件,或许能成为扳倒顾言与淑妃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宸王府的书房内,萧清霁正拿着玄鹰送来的供词和令牌,眉头紧锁。

  他身着月白锦袍,脸色苍白,却难掩眼中的锐利。

  “影卫营……顾言倒是好大的胆子。”他低声自语,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在天子脚下动姜临月,是觉得陛下老糊涂了,还是觉得自己翅膀硬了?”

  一旁的贴身侍卫低声道:“王爷,要不要现在就把此事禀报陛下?”

  “急不得。”萧清霁摇头,目光落在供词上,“这份供词虽能证明顾言私养暗卫、指使刺杀,却没有任何证据牵连淑妃。

  若是现在禀报,顾言大可以‘手下擅自行动’为由搪塞,陛下即便震怒,也未必会重罚他。

  我们得等一个更好的时机,让他们无法翻身。”

  侍卫点头,又道:“可姜大小姐那边……顾言这次刺杀失败,恐怕还会有下次动作。”

  “我已经加派了玄鹰暗卫,暗中保护姜临月和沈昭阳。”

  萧清霁语气平静,眼中却带着几分担忧,“另外,你去查一下‘影卫营’的据点,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顾言与淑妃勾结的证据。”

  “是。”侍卫应声退下。

  萧清霁拿起供词,仔细看了一遍,又将令牌放在桌上。

  那是一块玄铁令牌,正面刻着“影卫”二字,背面是一朵暗纹莲花,与淑妃宫中常用的莲花纹样有几分相似。

  他心中一动,将令牌收好,起身走向内室。

  他需要亲自入宫,将此事禀报皇帝,但不是现在,而是等到深夜,避开淑妃的眼线。

  深夜的皇宫一片寂静,只有巡逻侍卫的脚步声偶尔响起。

  萧清霁乘坐马车,从皇宫侧门进入,径直来到皇帝的寝殿“养心殿”。

  殿内灯火通明,皇帝正坐在龙椅上,批阅着奏折,脸色带着几分疲惫。

  “臣弟参见皇兄。”萧清霁走进殿内,屈膝行礼。

  皇帝抬起头,看到是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清霁?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身体好些了吗?”

  “劳皇兄挂心,臣弟身体已无大碍。”

  萧清霁起身,走到皇帝面前,将供词和令牌递了过去,“臣弟深夜前来,是有要事禀报皇兄,今日姜将军之女姜临月,陪其母林书澜前往静安寺上香,归途遭遇蒙面杀手伏击,幸得玄鹰暗卫及时赶到,才得以脱险。”

  皇帝接过供词,眉头微微皱起,当看到“影卫营”“顾言”等字眼时,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拿起令牌,指尖摩挲着上面的暗纹,呼吸渐渐变得急促:“顾言……他竟敢私养暗卫,在京郊刺杀朝廷命官之女!他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萧清霁垂首,声音平静:“臣弟已派人审讯,杀手只肯承认受顾丞相指使,对其他事一字不提。

  但据我所知,‘影卫营’的经费,多来自淑妃宫中的赏赐,且令牌上的暗纹,与淑妃宫中的纹样极为相似。”

  皇帝的脸色更加难看,他将供词重重拍在桌上,怒声道:“好!好一个顾言!好一个淑妃!

  一个在朝堂上结党营私,私养暗卫;一个在后宫里兴风作浪,勾结外臣!真当朕老了,看不见他们的小动作吗!”

  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太监和侍卫们都吓得跪在地上,不敢出声。皇帝深呼吸几次,才勉强平复下怒火,看向萧清霁:“此事你怎么看?”

  “臣弟认为,顾言私养暗卫、指使刺杀,证据确凿,理应严惩。”

  萧清霁语气坚定,“但淑妃毕竟是后宫妃嫔,没有直接证据,不宜轻举妄动。

  否则,恐会引起朝堂动荡,让其他皇子有机可乘。”

  皇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你说得对。

  顾言现在身居丞相之位,党羽众多,若是没有确凿证据,贸然动他,只会打草惊蛇。

  而且淑妃是云澈的生母,若是处置了她,云澈那边也不好交代。”

  他沉默片刻,继续道:“这样吧,你暗中派人盯着顾言和‘影卫营’,一旦找到他们勾结淑妃、谋逆作乱的证据,立刻禀报朕。

  另外,姜临月是此次事件的受害者,不能再让她出事。

  你从禁卫军中挑选些可靠的人手,暗中保护她的安全。”

  “臣弟遵旨。”萧清霁屈膝行礼。

  皇帝挥了挥手,语气带着几分倦意:“好了,你退下吧。此事切记保密,不可让任何人知晓。”

  萧清霁应声退下,走出养心殿时,夜色更浓了。

  他抬头望向天空,月亮被乌云遮住,只剩下几颗星星在微弱地闪烁。

  只要再找到一些证据,就能彻底扳倒这对兄妹,还京城一个太平。

  次日清晨,将军府正厅内,姜临月刚陪林书澜用过早膳,便听到丫鬟通报,说宸王府的人来了。

  她心中一动,起身走到门口,只见萧清霁的贴身侍卫站在门外,手中捧着一个锦盒。

  “姜大小姐。”侍卫拱手行礼,将锦盒递了过去,“这是王爷让属下送来的,里面是陛下特意赏赐的护身玉佩,还有一些疗伤的药膏。

  另外,王爷让属下转告大小姐,陛下已知晓昨日刺杀之事,顾言和淑妃短期内不敢再妄动,但大小姐仍需万事小心。”

  姜临月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块暖玉玉佩,上面刻着“平安”二字,还有几瓶包装精美的药膏。

  她心中一暖,对侍卫道:“替我谢谢宸王殿下。另外,烦请转告殿下,若是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属下一定转达。”侍卫应声,转身离开了将军府。

  姜临月拿着锦盒,走进正厅,将玉佩递给林书澜:“母亲,这是陛下赏赐的护身玉佩,您戴着,能保平安。”

  林书澜接过玉佩,入手温润,她看着姜临月,眼中满是欣慰:“陛下能重视此事,还特意赏赐玉佩,看来是对顾言和淑妃有了疑心。

  这样一来,我们就安全多了。”

  “母亲放心,有陛下派来的人保护,还有萧清霁的暗卫,我们暂时不会有事。”

  姜临月笑着安慰,心中却依旧警惕。

  顾言和淑妃绝不会善罢甘休,这次刺杀失败,他们必然会策划更大的阴谋。

  她必须尽快找到先皇后的嫁妆,拿到顾言与淑妃勾结的证据,才能彻底将他们扳倒。

  就在这时,沈昭阳的贴身宫女匆匆赶来,神色慌张地对姜临月道:“姜大小姐,不好了!公主在宫里收到消息,说淑妃近日频繁召见苏芷依,还暗中调动了宫中的侍卫,不知道要做什么!”

  姜临月脸色一变,心中涌起一丝不安。她握紧手中的玉佩,眼神变得锐利:“看来,他们又要开始行动了。我们得加快速度,找到先皇后的嫁妆,不能再给他们机会了。”

  林书澜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心中虽有担忧,却也点了点头:“好,母亲支持你。若是需要帮忙,尽管跟母亲说。”

  姜临月点头,转身对青蝉道:“你立刻去谢家别院,告诉谢流云,让他尽快查清内务府库房的守卫布局,我们要尽快行动。”

  “是,大小姐。”青蝉应声,快步走了出去。

  厅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姜临月看着窗外的阳光,心中清楚。

  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她,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迎接这场关乎生死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