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短暂的宁静-《双星临世:天命凰妃》

  姜临月坐在书房的花梨木桌前,指尖捏着一枚泛着暗紫光泽的陨铁碎片。

  碎片贴在掌心,能清晰感受到一股微弱却持续的震颤。

  这是她昨日在府中古籍《异宝考》里找到的关键线索,书中记载“紫纹铁石,触之有振,伴月则强”,与她穿越时感受到的空间波动如出一辙。

  桌案上摊开的宣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陨铁能量可穿透木石,遇玄铁则显微光”

  “与空间波动频率重合度约七成”……这些都是她近半月来反复实验的结果。

  自掌控姜府庶务后,她不仅清理了二房安插在库房的眼线,还从尘封的杂物中翻出了外祖家留下的几箱古籍。

  其中不少都提及“天外奇石”,为她研究陨石能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大小姐,二公子回府了!国子监的马车刚到侧门!”青禾的声音隔着窗纸传来,带着几分雀跃。

  姜临月立刻把陨铁收进空间里。

  这碎片是她目前唯一的研究样本,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她快步走出书房,刚转过回廊,就看到身着青布长衫的姜临舟提着半旧的书箱,站在庭院中。

  他身姿挺拔,眉眼间带着国子监学子特有的儒雅,袖口沾着淡淡的墨香,显然是刚从课业中抽身。

  作为首次参加春闱的考生,他特意提前半月从国子监搬回府,想借家中的安静环境做最后冲刺。

  “小妹,一月不见,你倒沉稳多了。”

  姜临舟看到她,眼中露出温笑,快步走上前,“国子监的先生常说,春闱不仅考学识,更考心性。

  我回来这些日子,有你帮衬着府中事务,我才能安心备考。”

  两人正说着,廊下忽然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姜庭提着一个素色布包,从月亮门走了进来。

  他是姜雪薇的亲哥哥,一直在白鹿书院求学,此次也是第一次参加春闱,几日前刚从书院赶回京城。

  “二哥!”姜庭脸上带着少年人的爽朗,快步上前,将布包递到姜临舟面前,“这是白鹿书院先生给的备考讲义,里面有不少历年考题的解析,我想着咱们兄弟俩一起看,说不定能互相启发。”

  姜临舟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厚厚一叠手抄的讲义,字迹工整,还标注着重点。

  他连忙道谢:“多谢三弟费心,这份讲义来得正是时候。我在国子监也整理了些经义注解,回头咱们一起探讨。”

  姜临月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姜庭,见他眼神澄澈,语气真诚,倒不像是藏着坏心,或许只是想借兄弟情谊,在春闱前多些助力。

  “三哥刚回府,一路辛苦,不如先歇会儿?”姜临月笑着开口,“我让人备了冰镇的酸梅汤,解暑又提神,正好给你们润润嗓子,再聊学业也不迟。”

  姜庭欣然应下:“还是临月妹妹想得周到,那我就不客气了。”

  三人一同走到前厅,丫鬟很快端来酸梅汤。

  王氏得知姜庭回府,早已在正厅等候。

  见了姜临舟也在,她脸上虽没说什么,语气却明显更偏向姜庭:“庭儿,你在白鹿书院的课业重,备考期间就别管府中琐事,你只管专心读书。

  李夫子是我托了不少关系才请来的,你要好好把握机会。”

  李氏随后也赶了过来,听到王氏的话,立刻笑着接话:“母亲说得是,庭儿有出息,咱们姜府脸上也有光。

  咱们姜府若能出两个举人,那才是天大的喜事呢。”

  姜临月心中清楚,王氏虽偏心姜庭,却也不愿驳了大房的面子。

  同一时刻,公主府的偏厅内,烛火跳动,映得墙上的地图忽明忽暗。

  沈昭阳身着素色宫装,指尖落在地图上“普照寺”的红点处,眉头紧蹙。

  这是谢流云昨日刚绘制的京城隐秘据点图,红点标注的都是瑶光阁近期活动频繁的区域,而普照寺,正是先皇后生前最常去礼佛的地方。

  “淑妃昨日又去了普照寺,带着三个上锁的樟木箱,从后门进入,直到天黑才离开,箱子却没带出来。”

  谢流云站在一旁,手中捧着一卷密报,声音压得很低,“我派去的暗卫查到,寺里的僧人近期都被换成了生面孔,后院还新挖了一条通往山脚的密道,夜里常有马车从密道进出。”

  沈昭阳指尖用力,几乎要将地图戳破:“母后失踪的凤纹佩,当年就是在普照寺附近丢失的。

  淑妃频繁去那里,定是在藏什么东西,或是在提炼陨石能量。

  临月说过,陨石能量需要特定的容器储存,那些樟木箱,说不定装的就是提炼好的能量块。”

  她想起前日姜临月送来的陨铁样本,指尖触到碎片时那股奇异的震颤,至今仍记忆犹新。

  谢流云将密报递到她面前,补充道:“还有京郊的铁矿,瑶光阁的人以‘采矿’为由,占了矿场最深处的矿洞,禁止任何人靠近。

  暗卫偷偷探查时,闻到洞里有类似硫磺的怪味,还看到夜里有红光从洞口透出,与临月描述的‘陨铁提炼时的异象’完全吻合。”

  沈昭阳深吸一口气,将地图卷起:“再等等,下月初就是月圆之夜,临月说陨铁能量在月圆时会达到顶峰,到时我们带着玄铁令牌去探查。

  玄铁遇陨铁会发光,定能找到他们的能量核心。

  另外,你联系忠于母后的老臣,让他们在朝堂上留意顾丞相的动向,春闱在即,我怕他们会借着科举安插自己的人。”

  “我已经安排好了。”谢流云点头,“吏部的张大人、户部的李大人都答应帮忙,若顾丞相敢在春闱中动手脚,他们会立刻联名弹劾。”

  而此时的宸王府,书房内的气氛却多了几分温软。

  萧清霁坐在棋盘前,手中捏着一枚白玉棋子,手腕不再像从前那般剧烈颤抖。

  在姜临月用汤药调理下,他体内紊乱的能量渐渐平复,连多年的旧伤也有了明显好转,如今已能正常握笔、下棋。

  “你看这步‘飞象’,是不是能破了我这局困局?”姜临月指着棋盘一角,语气带着几分试探。

  她今日来送药,顺便陪萧清霁对弈,两人对弈时,总在不经意间聊起陨铁研究。

  萧清霁凭着皇室秘闻,补充了不少古籍上没有的信息,比如“先皇曾藏有一块‘紫纹石’,后赠予先皇后”;

  而姜临月则结合现代物理知识,提出“能量共振”的猜想,两人的思路在碰撞中愈发清晰。

  萧清霁顺着她指的方向落子,眼底带着暖意:“你这思路倒是新颖,从前没人敢这么破局。

  对了,你要的皇室星图,我让人从秘库中找到了。”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卷泛黄的星图,展开在桌案上,“你看这几处‘紫微星异动点’,标注的位置正好与你查到的陨铁碎片落点重合,或许能帮你找到其他碎片的位置。”

  姜临月俯身细看,星图上用朱砂标注的红点,与她在古籍中查到的“天外奇石坠落处”一一对应。

  她指尖沿着红点划过,不小心碰到萧清霁的指尖,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又默契地移开目光。

  “多谢王爷。”姜临月轻声道谢,将星图小心收好,“有了这星图,我就能更精准地定位陨石碎片,避免落入瑶光阁手中。”

  萧清霁看着她认真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温柔:“你的安全最重要,探查时务必小心,若需要人手,随时跟我说。”

  第二日清晨,李夫子如期到府。

  姜临舟和姜庭早已在西跨院的静室等候,姜临月特意让人将静室收拾得格外整洁,靠窗的位置摆了两张书桌,一张给姜临舟,一张给姜庭,中间隔着半人高的书架,既能互相请教,又不会轻易分心。

  李夫子是个年近花甲的老者,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

  他坐下后,先考了两人几道经义题,姜临舟回答得条理清晰,引经据典恰到好处;姜庭虽也答得不错,却在细节处略显生疏。

  “临舟的基础很扎实,只需在论述的深度上多下功夫。”

  李夫子捻着胡须,目光落在姜临舟身上,“春闱的策论讲究‘针砭时弊’,你在国子监接触过朝堂公文,这是你的优势,要好好利用。”

  随后,他又看向姜庭:“你的学识也不差,只是不够灵活。

  白鹿书院的教学偏重于经典注解,却少了些对时事的关注。接下来的日子,你要多看看《时政要论》,了解近年的朝堂动向,策论才能有新意。”

  姜庭闻言,连忙点头记下,只是看向姜临舟的眼神中,多了几分羡慕与急切。他知道,自己在国子监资源和时事见解上,远不如姜临舟,若想在春闱中脱颖而出,必须更加努力。

  课间休息时,姜庭主动走到姜临舟身边,请教策论的写作技巧。

  姜临舟耐心讲解,还把自己整理的时政笔记借给了他。姜临月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心中稍稍松了口气——或许是自己多心了,姜庭只是单纯地想在春闱中取得好成绩,并无其他算计。

  可这份平静没持续多久,当日傍晚,李氏就找到了姜临月。

  她手里拿着一叠银票,笑着递过来:“临月啊,你看庭儿跟着李夫子学习,也给你添了不少麻烦。

  这五百两银子,你拿着,给静室添些好茶好点心,也让夫子和临舟、庭儿能学得更舒心些。”

  姜临月看着那叠银票,心中了然。

  李氏这是想借着“添补物资”的由头,让姜庭在学习中多些便利,甚至可能想让李夫子多关照姜庭。

  她没有接银票,而是笑着道:“三婶客气了,府中本就有备好的茶水点心,足够夫子和二哥、三弟用。若是真需要添补,我会从府中账上支取,不必劳烦三婶费心。”

  李氏见她态度坚决,知道再多说也没用,只能悻悻地收回银票,转身离开。

  姜临月看着她的背影,眉头微蹙。

  李氏的心思从未变过,即便姜庭没有坏心,李氏也绝不会甘心让姜临舟独占优势,后续怕是还会有其他动作。

  她立刻让人去查李氏近日的行踪,果然发现李氏昨日去了顾丞相府,还带了不少贵重的礼品。

  姜临月心中一凛。

  顾丞相是淑妃一党,与瑶光阁关系密切,李氏突然去拜访顾丞相,难道是想借助顾丞相的势力,为姜庭的春闱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