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初入轧钢厂,我是螺丝钉(会偷懒版)-《四合院:我的旁白不正经》

  带着-0.5魅力值的debuff和被系统坑了的怨念,张伟迎来了正式成为红星轧钢厂学徒工的第二天。

  天还没亮透,院里的起床号角(主要是各家各户的动静)就把他吵醒了。啃完最后一个能防身的窝窝头,他怀着上坟般的心情,跟着四合院的上班人流,再次走向那座庞大的工厂。

  这一次,他不是在厂里瞎逛熟悉环境,而是要去第三车间报到,正式开始他的“打螺丝”生涯。

  一路上,傻柱依旧围着秦淮茹打转,只是看张伟的眼神多了点敬畏和困惑(还在消化那些“道理”)。许大茂则离得远远的,用阴恻恻的目光剐他。秦淮茹…直接把他当空气,白眼都懒得给了。

  张伟叹了口气,-0.5的魅力值,效果立竿见影啊。

  进了厂,告别(?)了禽兽邻居们,张伟根据指示牌,找到了第三车间。

  一进车间大门,巨大的噪音就扑面而来!机器的轰鸣、金属的撞击、砂轮的摩擦…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震得人耳膜发麻。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铁锈和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

  车间极大,一眼望不到头。巨大的机床如同钢铁巨兽般排列着,工人们穿着油腻的工装,在机床间忙碌穿梭,或专注操作,或大声交谈(基本靠吼)。

  张伟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工业时代的心脏,渺小又无助。

  “干什么的?”一个穿着蓝色干部服、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管理人员的中年男人拦住了他,语气带着审视。

  “报告领导,我是新来的学徒工,张伟,来第三车间报到!”张伟赶紧拿出介绍信,大声回答(不大声听不见)。

  那男人接过介绍信看了看,又上下打量了他一下,点点头:“我是车间副主任,姓王。跟我来吧。”

  王副主任带着他在巨大的车间里穿行,最终停在一台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车床前。操作机床的是个五十多岁、脸色黝黑、表情严肃的老师傅。

  “老杨,给你分个学徒,张伟。跟着你学。”王副主任冲那老师傅喊道。

  杨师傅停下手里的活,打量了张伟一眼,眉头习惯性地皱着,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算是知道了。那眼神,透着老工人特有的严厉和审视。

  王副主任又对张伟交代了几句“要虚心学习、遵守纪律、注意安全”之类的套话,就背着手走了。

  留下张伟,面对着他未来的师傅——杨师傅,以及那台冰冷的铁疙瘩。

  “以前摸过机床吗?”杨师傅开口了,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口音。

  “报告师傅,没有!”张伟老实回答。

  杨师傅又皱了皱眉,似乎对这个问题答案很不满意。“那就从最简单的开始。看着。”

  他拿起一个毛坯件,夹上卡盘,开始演示如何开机、对刀、进给…动作熟练得如同呼吸。

  张伟瞪大眼睛看着,感觉眼花缭乱。这玩意儿,看起来比对付四合院那帮禽兽难多了!

  演示了一遍,杨师傅就让开位置,示意张伟上来试试。

  张伟战战兢兢地站到操作位,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摇柄和按钮,头皮发麻。他学着杨师傅的样子,试图操作,结果不是进给量太大差点崩刀,就是摇错了方向。

  杨师傅的脸越来越黑,终于忍不住吼了一声:“停!笨手笨脚!一边站着看!”

  张伟如蒙大赦,赶紧退到一边,心里暗自叫苦。这真不是人干的活啊!又累又危险又枯燥!

  【叮!检测到用户正处于高强度、低愉悦度工作环境。生存模式启动…】

  【本系统友情提供‘高效摸鱼’及‘安全划水’小技巧,助您平稳度过学徒期…】

  旁白的声音响起,背景音居然换成了某种舒缓的、与车间噪音格格不入的轻音乐?

  张伟一愣,还有这功能?

  【技巧一:眼神专注法。无论师傅在做什么,保持目光紧随其手部动作,表情要严肃认真,偶尔点头表示领悟,可有效营造‘我在努力学习’的假象。】

  【技巧二:提问干扰法。在师傅可能安排你进行高风险操作前,提出一些看似好学实则无关紧要的问题,如‘师傅,这机油是什么牌子的?’、‘这机床是哪年产的?’,拖延时间。】

  【技巧三:主动承担低风险辅助工作。如递工具、打扫铁屑、帮师傅打水等,展现‘勤快’一面,规避核心技能练习。】

  张伟听得目瞪口呆。系统兄,你是懂摸鱼的!这套路也太熟练了吧!

  虽然有点丢穿越者的脸,但…真的好实用!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伟完美践行了系统的摸鱼指南。

  杨师傅操作时,他瞪大眼睛“认真学习”;杨师傅休息时,他抢着去打扫铁屑(离机床远远的);杨师傅渴了,他立马捧着搪瓷缸子去打水…

  至于实际上手操作?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实在躲不过去了,就磨磨蹭蹭,小心翼翼,恨不得一个动作分解成十分钟来做。

  杨师傅看着他这副“又怂又勤快”的样子,气得吹胡子瞪眼,骂了几次“榆木疙瘩”、“不开窍”,但看他态度“端正”,跑腿“积极”,倒也没真把他怎么样。毕竟这年头,学徒工都这样,能偷懒就偷懒,真正肯下苦功夫的没几个。

  一上午就在这种“紧张忙碌”实则“高效划水”的状态中度过了。

  中午食堂开饭的铃声一响,张伟感觉像是听到了天籁之音!跑得比谁都快!

  冲进食堂,傻柱果然又在给秦淮茹打菜,勺子抖得堪比帕金森,但对秦淮茹那绝对是分量十足,油光锃亮。

  轮到张伟时,傻柱看了他一眼,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抖得太厉害,给了他一份还算正常的学徒工伙食——俩窝头,一勺没什么油水的炒青菜,一碗能照见人影的菜汤。

  “谢谢傻柱哥!”张伟接过饭盒,真心实意地道谢。跟杨师傅那张黑脸比起来,傻柱简直可爱多了!

  找了个角落坐下,啃着窝头,喝着菜汤,张伟感觉这才是人过的日子。虽然饭菜不咋地,但至少不用面对那台可怕的铁疙瘩。

  下午依旧是重复上午的摸鱼流程。期间车间副主任王来巡视过一次,看到张伟正“认真”地拿着扫帚清理铁屑(离他的机床八丈远),还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杨师傅说:“老杨,这新来的学徒看着还挺勤快。”

  杨师傅哼了一声,没说话。

  张伟心里暗笑,摸鱼成功!

  快下班的时候,杨师傅可能是实在看不过去他这么闲,又把他叫到机床前,扔给他一个简单的零件:“把这个外圆车了!尺寸看图纸!再干不好,今晚别下班!”

  张伟心里叫苦,知道这回躲不过去了。他深吸一口气,回忆着早上杨师傅的动作,战战兢兢地开始操作。

  也许是系统加持,也许是生死关头爆发了潜力,这一次,他竟然磕磕绊绊地、没出什么大错地把零件车完了!虽然尺寸可能有点微小的偏差,光洁度也惨不忍睹,但至少没崩刀,没出事故!

  杨师傅拿过零件,用卡尺量了量,又摸了摸粗糙的表面,眉头依旧皱着,但总算没再骂人,只是挥挥手:“行了,下班吧。明天早点来,继续练!”

  张伟如获大赦,差点激动得哭出来!

  终于熬到头了!

  拖着疲惫(主要是精神紧张)的身体,跟着下班的人流走出车间,呼吸到外面新鲜的(相对而言)空气,张伟感觉自己像是重获新生。

  虽然一天没干什么正经活,但应付老师傅、时刻琢磨怎么偷懒,也是极耗心神的。

  回头看了看那座庞大的、依旧轰鸣的车间,张伟心情复杂。

  这地方,既是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个巨大的牢笼。

  想要在这里混下去,光靠摸鱼恐怕不行,还得真学点技术。但让他像老一辈工人那样扑在上面,他又实在做不到。

  “难搞哦…”他叹了口气。

  不过,至少第一天,平安度过。

  还顺便验证了系统提供的“摸鱼大法”确实有效。

  也算是一大收获吧。

  他晃悠着朝四合院走去,心里盘算着:明天,该怎么在杨师傅的黑脸下,继续安全地…摸鱼呢?

  这真是一门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