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一套组合拳,把二大爷忽悠上了‘质量\’之路-《四合院:我的旁白不正经》

  张伟用“课题研究”的惊天大忽悠暂时唬住了杨师傅,虽然险象环生,但效果拔群。不仅保住了自己摸鱼的节奏,更是在车间里留下了一个“深不可测(或许有病)”的传说。

  然而,他深知这种招数可一不可再。杨师傅那边只是暂时被绕晕,等老头回过味来,恐怕就不是批评那么简单了。必须得找个更稳妥、更长效的方法来应对越来越密集的“产量关怀”。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位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二大爷刘海中。

  刘海中自从上次被“工匠精神”和“时间辩证法”暴击之后,确实消停了两天。但他那颗官迷之心是不会轻易死去的。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捧着几本不知道从哪淘换来的、封皮都快掉了的《xx管理》、《如何当好班组长》之类的旧书,刻苦钻研,试图从理论上找到破解张伟“妖法”的方法。

  你还真别说,死读书有时候也能读出点歪理。刘海中看着书上写的什么“重视质量”、“精益求精”、“过程管理”之类的词句,再结合张伟那套说辞,他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悟了!

  张伟那小子,虽然讨厌,但他说的话,好像跟书上写的…有点不谋而合啊?难道他不是在瞎扯,而是真的…有点水平?只是方式方法比较…超前?

  一种“发现人才”、“领导要善于倾听不同声音”的错觉在刘海中心中滋生。他觉得自己之前可能太急躁了,光盯着产量数字,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他决定改变策略!不再单纯批判,而是要“引导”、“管理”张伟的这种“高质量倾向”,将其纳入自己“领导”的掌控之下,甚至…将其变成自己的政绩!

  于是,又一天下班,刘海中再次拦住了张伟。但这次,他脸上没有了之前的怒气和不耐烦,反而带着一种…故作深沉的和蔼?

  “小张啊,等一下。”刘海中的语气平和了许多。

  张伟心里一凛,哟?改套路了?笑面虎?

  “刘组长,您吩咐。”张伟保持警惕。

  “嗯。”刘海中背着手,酝酿了一下情绪,开口道:“我回去仔细思考了你上次说的那个…‘工匠精神’和‘时间…辩证法’。”

  他努力回想那两个拗口的词,差点咬到舌头。

  “我觉得呢,你的想法,虽然有点…特别,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重视质量,是对的!”刘海中先肯定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但是!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厂里的生产任务还是要完成的!你这个‘课题研究’,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得有个计划,有个目标!”

  张伟一听,心里乐了。这是想用管理的名义来给我套缰绳啊?

  他立刻露出“受教”的表情:“刘组长您说得太对了!还是您站得高看得远!我正愁一个人摸索方向不对,缺乏领导把关呢!您这一提醒,真是醍醐灌顶!”

  他一记马屁先拍过去,砸得刘海中微微颔首,颇为受用。

  “所以,”张伟顺势下套,表情“诚恳”地请教,“依您看,我这个‘低速精细操作法’的课题,该怎么制定研究计划?目标又该怎么定才既科学又符合实际?您是领导,经验丰富,还得您给指条明路!”

  他把皮球又巧妙地踢了回去,还再次强调了“领导”二字。

  刘海中一听“指条明路”,官瘾立刻被勾了起来,胸膛都不自觉地挺高了。他沉吟了一下,努力回想书上看来的东西,拿腔拿调地说:

  “这个嘛…首先,要明确研究阶段!比如…第一阶段,数据收集期,主要是摸索经验,产量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他艰难地说出“放宽要求”四个字,感觉有点违背他狠抓生产的本能。

  “第二阶段,总结归纳期,要形成初步的操作规范,效率要有所提升!”

  “第三阶段,实践验证期,要全面推广…呃,当然,先在你自己身上验证,看看效果!”

  他磕磕巴巴地编造着“研究计划”,感觉自己真的像个在指导科研项目的领导。

  张伟心里笑疯了,脸上却无比认真,甚至不知道从哪摸出个小本本(跟阎埠贵学的),装模作样地记录起来:“嗯嗯,第一阶段,放宽产量,收集数据…第二阶段,提升效率,形成规范…第三阶段,实践验证…刘组长您规划得太清晰了!太有水平了!”

  刘海中被夸得飘飘然,继续发挥:“至于目标!不能好高骛远!我看…第一阶段,你就先定个小目标!产量…就维持在现有水平!但合格率!必须给我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不!百分之九十九!”

  他本想说得更高,但怕太离谱,临时改了口。

  张伟心里简直要放鞭炮了!维持现有产量(倒数水平)?这他妈也叫目标?这简直是给他摸鱼发了一张官方许可证啊!

  他强压激动,表情“凝重”地点头:“百分之九十九的合格率!刘组长,您这目标定得有挑战性!有魄力!但我喜欢!我就喜欢这种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出成果!您放心!我一定严格按照您制定的研究计划来!绝不辜负您的期望和指导!”

  他一口一个“您制定的计划”、“您的指导”,把功劳和决策权全扣在了刘海中头上。

  刘海中听得心花怒放,感觉自己真的做了一项极其英明的领导决策,发现并培养了一个“高质量人才”(虽然方式古怪)。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因为这项“管理创新”而受到厂领导表扬的场景了!

  “好!好!年轻人就要有这股劲!”刘海中鼓励地拍了拍张伟的肩膀(差点把张伟拍散架),“好好干!拿出成果来!我看好你!”

  “是!保证完成任务!”张伟立正站好,就差敬个礼了。

  两人相视一笑(各怀鬼胎),气氛前所未有的“和谐”。

  从此,刘海中再也不追着张伟的产量不放了,甚至偶尔还会过来“关心”一下“课题进展”,并叮嘱他“不要有产量压力,专心搞质量”。

  张伟也乐得配合,时不时拿个锉得反光的废品零件去找刘海中“请教”,两人就“表面光洁度与疲劳强度的关系”等高大上话题进行一番驴唇不对马嘴的“学术探讨”,每次都能把刘海中侃得晕头转向又心满意足。

  车间里的工友们看着这诡异的一幕,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二大爷这是…被张伟同化了?”

  “他们俩整天嘀嘀咕咕研究啥呢?”

  “难道那张伟说的…是真的?”

  傻柱更是挠着头,百思不得其解:“这俩人咋还搞到一块去了?”

  许大茂则气得牙痒痒,他本想看刘海中收拾张伟,没想到反而让张伟多了层“护身符”!

  【叮!成功将二大爷忽悠上“质量”之路,并使其成为“摸鱼保护伞”!奖励:“刘海中的迷之自信” 100,“摸鱼自由度”大幅提升!当前技能点余额:3点!】旁白表示赞赏。

  张伟看着又一次被自己带偏的二大爷,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化解了危机,还给自己找了个挡箭牌。

  果然,对付官迷,就得给他编织一个能体现他“领导价值”的梦。

  让他觉得,你的摸鱼,是他领导有方的结果。

  这,大概就是忽悠的最高境界吧。

  张伟觉得,自己在“有素养的流氓”这条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