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三国:我,交州土皇帝!》

  “不知文和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想明白之后,蔡邕豁然开朗,主动询问起了贾诩。

  贾诩耸了耸肩膀:“你这不是问道于盲嘛,我也是第一次去交州,哪知道当地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交州的话最有钱的肯定是主公了。”吴福插嘴道。

  蔡邕闻言脸色立马黑了下来:“我问的是与我家文姬适合的贤婿人选,士燮再有钱跟我有什么关系?”

  吴福一愣,旋即连忙摆手解释:“伯喈兄误会了,我口中的主公指的是士颂,他今年才十七。”

  “嗯?”这下轮到蔡邕意外了:“士燮不是你主公?”

  “他算是老主公,我们交州的情况是这样的.......“吴福趁机把交州的情况简单跟蔡邕科普了一下。

  听完吴福的介绍,蔡邕面色有点古怪:“合着士燮只是名义上的交州之主,实际上交州全由士颂说了算的?”

  吴福挠挠头:“也不能这么说,他们本就是一家人,主公只是比较有远见,交州能有现在的发展他功不可没,所以他的建议一般老主公都会听的。”

  蔡邕轻抚胡须,喃喃自语:“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倒不失为一位佳婿人选。”

  “伯喈兄,这么好的女婿人选打着灯笼都不好找,你得抓住机会啊。”贾诩幽幽提醒。

  蔡邕本来想点头附和的,可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摇头苦笑:“我倒是想抓住机会,可是我家文姬的情况你也知道,怕是人家不同意啊。”

  贾诩摆摆手:“不就是嫁过一次人嘛,又没行夫妻之实,这算什么大事。”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这‘克夫’之名~”蔡邕有些犯愁。

  贾诩无语:“这事的原委大家都听说过,纯属无稽之谈,文姬出嫁前那个卫仲道就已经卧病在床了,说到底就是他自己命短,跟文姬有什么关系?”

  “就是,这事的前因后果大家都清楚,文姬的‘克夫’之名本就是卫家人泼的脏水,明明是卫仲道自己命短,还把责任归咎到文姬身上,这卫家人忒不是东西了。”吴福没忍住开始吐槽起来。

  “可是~”

  “行了,你别可是了。”

  没等蔡邕说完,贾诩打断了他的话头:“等到了交州,我去帮你探查一下士颂的心意,文姬与他年龄相仿,姿容秀丽又是个才女,想必他是不会拒绝的。”

  “那士燮那边?”蔡邕接着问道。

  这年头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担心士颂同意了,士燮那边会反对。

  “伯喈兄多虑了。”吴福摆了摆手:“婚姻大事上主公早就跟老主公言明了,一切皆由他自己做主,老主公也是同意的。”

  蔡邕瞪大眼睛:“这也行?”

  吴福耸耸肩:“没办法,谁让主公年纪小呢,以后的家主之位八成是由大公子继承的,所以老主公也只能在别的方面补偿一下主公了。”

  蔡邕恍然:“明白了,老父爱幺儿。”

  “伯喈兄,文姬和主公的事要是真的成了,那你就是父凭女贵了,说不定以后我和文和还有事求到你身上的,到时你可别推辞啊。”吴福笑着说道。

  蔡邕闻言瞪了他一眼:“你这叫什么话?什么叫父凭女贵?我现在好歹也是有侯爵在身的人,真要论身份,我比士燮都贵重,谁沾谁的光还不一定的。”

  贾诩摆了摆手:“行了,你那爵位是怎么来的心里没数啊,就别拿出来晃了。”

  “干嘛?我这爵位虽是董卓表奏的,但也是天子下旨钦封的,为什么不能说?”蔡邕不服气道。

  贾诩无语:“你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嘛,董卓表奏的和董卓敕封的有什么区别?天子还能反对不成?”

  “这话我就不乐意听了,照你这么说,现在全天下起码有一半诸侯的官职和爵位跟董卓有关了,难道他们的也不能算?”

  说到这里,蔡邕指了指贾诩,揶揄道:“我要是没记错,你现在这讨虏校尉的官职也是董卓封赏的吧?难道也不能算?”

  “呃......”

  贾诩顿时一噎,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玛德,蔡邕这个切入点找的太准了,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好的理由反驳。

  就当贾诩苦思冥想的之际,队伍后头不远处扬起一阵沙尘,察觉到状况,吴福果断下令:“所有人警戒!”

  听到命令,所有商队成员纷纷拿出武器,自觉的围绕成一圈,把贾诩等人护在中间。

  过了一会儿,等到‘来犯之敌’靠近,看清楚领头之人是谁后,贾诩等人纷纷松了口气,闹了半天是李儒追过来了。

  “文优,你这速度挺快啊,居然这么快就追上来了,我以为还要多等一段时间,等你把长安的事情处理好才会追赶过来的。”贾诩打趣道。

  李儒白了他一眼:“要说快哪比得过你们?我快马加鞭追了几天都没看见商队的影子,还以为你们半路遇到什么事更换路线了呢,害得我白担心一场。”

  贾诩挥了挥手:“行了,闲话少叙,你先去看看家人吧,看完了再聊。”

  一刻钟后,等到李儒看完家人,来到贾诩等人身边,聊起了长安发生的事情。

  “文优,你离开长安的时候没趁机把长安城给点了吧?”吴福好奇道。

  此言一出,贾诩、蔡邕也是一脸好奇的李儒,他们也想知道这个答案。

  见状,李儒嘴角一抽:“你们想什么呢?我又不是纵火狂魔,动不动就放火焚城,王允都死了,我还放火干嘛?”

  蔡邕闻言松了口气:“没放就好,你身为仲颖,想给他报仇我能理解,但是长安城的老百姓是无辜的,没必要找他们撒气。”

  李儒摆摆手:“放心吧,我这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王允和吕布,没对其他人下手。”

  “我安葬完岳丈离开长安的时候,城里还算平静,不过后面就说不好了。”

  贾诩嗯了一声:“早有预料,由李傕?、郭汜他们把持朝廷,长安不乱才怪的。”

  “对了,你离开的时候没被他们察觉吧?来的路上有没有人跟踪?”

  “我在你眼里就这么蠢吗?”李儒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贾诩微微摇头:“那倒不是,主要是问一下求个心安,我可不想赶路赶的好好的身后突然冒个一队追兵出来。”

  李儒无语:“你这也太怕死了吧?那帮家伙现在都忙着争权夺利的,谁有那个心思派兵追击?”

  “瞎说,我这明明是稳健。”贾诩当即反驳。

  李儒切了一声:“我还不知道你?怕死就直说,又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