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坚壁清野-《全球灾变:我在异界建立领地》

  翌日。

  雨后的华水领地,空气中仍弥漫着泥土的腥气与淡淡的血腥味。

  苏源与陈国民并肩站在破损的土围墙前,沉默地审视着一切。虽然受损部位的围墙,已经做了修复处理,但是那些划痕还在。

  尽管雨水冲刷走了大部分血迹,却冲不散那场夜袭留下的警示。

  “这墙,太薄了。”陈国民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他用手拍了拍墙体,泥土簌簌落下,“挡得住饿狼,挡不住疯狗。更别说,北边那些东西可能比疯狗还凶。”

  苏源的目光扫过领地外围那片广袤而未知的平原,最终落回墙内——那些刚刚经历过惊吓、脸上还带着些许惶恐,却已然开始忙碌起来的领民们。

  “不能再有下一次了。”苏源语气坚决,“我们不能指望每次运气都好,能把它它们挡在墙外。必须把围墙建得更高、更厚、更坚固!要把领地真正地保护起来。”

  扩建防御的计划立刻被提上日程。苏源、陈国民以及几位看起来最有建筑经验的领民聚在一起,用树枝在泥地上划出新的规划图。

  “现有的围墙不动,作为内墙。”苏源划出一个圈,“我们在外面,再扩一圈!把现在的农田、未来的民舍区、甚至一部分未来的工坊区,全都包进去!”

  这个计划雄心勃勃,意味着工程量将数倍于建造最初的土围子。

  “工程量太大,”一位老成些的领民面露难色,“光是挖土垒墙,就得耗上所有人一两个月的功夫,还啥也别干了。”

  “所以得讲究方法。”陈国民接口道,他用树枝点着地面,“不能用最开始那种胡乱堆土的办法。得用‘板筑法’。”

  他详细解释起来:先挖一道浅基,然后用两块厚实的木板夹成模具,向内填入潮湿的泥土,再用沉重的石夯一层层夯实。夯实一层,再往上加高模具,继续填土夯实。这样筑出的墙体虽然依然是土墙,但密度和强度远非简单堆砌可比。

  “还需要挖壕沟。”陈国民在规划线外又划了一道线,“深一丈,宽一丈五(约深3.3米,宽5米)。挖出来的土,正好用来筑墙!”

  此外,他还规划在扩建后的围墙四角,以及每隔一段距离,修建高出墙顶一截的木质了望塔,既能了望预警,也能让未来的弓箭手获得更好的射击角度。

  计划一经公布,整个领地都动员起来。苏源进行了分工:

  最强壮的三十人,由陈国民直接指挥,负责最耗费气力的挖壕沟和夯土。

  另外二十人,负责伐木,为了望塔和板筑模具提供木材。

  十人负责从河边运输卵石和沙土,用于加固墙基。

  剩下的劳力,则继续保证农田、渔猎和遗迹探索等日常作业的进行。

  【资源消耗:木材x300(用于模具和塔基)】

  【新建防御工事进度:壕沟5%,外墙地基0%】

  一时间,华水领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号子声、夯土声、伐木声、挖掘声交织在一起,热火朝天。

  陈国民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穿梭在各个工段之间。他亲自示范如何发力才能最省力地将土夯实,如何下镐才能最快地挖开泥土。他的作训服早已被汗水和泥土浸透,紧贴在身上,勾勒出依然精悍的体型。

  苏源也没有闲着。他协调着人力与物资的分配,确保各处进度均衡。偶尔,他也会跳下壕沟,接过领民手中的石夯,用力砸向泥土,体验着这份最原始的沉重劳动。每一下夯实,都让他感觉领地的根基更稳固了一分。

  进展并非一帆风顺。一场不大的夜雨就让未完工的壕沟变成了泥潭,耽误了半天的工;一段刚刚夯筑好的墙体因为地基处理不当发生了小幅滑坡,不得不推倒重来。

  但没有人抱怨。那夜豺狼人猩红的眼睛和疯狂的嘶吼,如同鞭子般抽在每个人的背上。所有人都明白,这道墙,这道沟,是在为谁而建。

  几天后,当一道深阔的壕沟雏形开始环绕领地,当第一段采用板筑法建起的新墙体露出地面,虽然只有半人高,却已显露出不同于以往的坚实质感时,一种踏实的安全感开始在领民心中滋生。

  然而,苏源和陈国民都清楚地看着每日剧减的粮食库存。新增的壕沟和外墙工程量巨大,意味着参与重体力劳动的人口增加了几乎一倍,粮食消耗速度远超预期。

  苏源站在那段新筑的矮墙旁,望着远处在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清泉湖。

  “墙要修,但饭也要吃。”他对身边的陈国民说,眉头微锁,“我们的粮食,撑不到这道完整的防线建成了。”

  陈国民抹了把脸上的汗,顺着苏源的目光望去:“湖里的鱼,林子的兽,该派上大用场了。明天,我带些人去湖边看看,得多弄些吃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