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何为逍遥-《清瑶踏仙途》

  过了片刻,林清瑶才想起今天也是为凌玄疗伤的日子。

  或许是“红尘醉”初见成效给了她底气,又或是此刻殿内安宁的氛围让她放松,她走到凌玄面前时,步履平稳,神情是从未有过的从容。

  凌玄立刻察觉到了她的变化。他没有作声,只是静静站在原地,目光低垂,落在她脸上。

  林清瑶抬起头,毫无闪避地迎上他深邃的目光,轻声开口:

  “峰主,我要开始了。”

  话音落下,她轻轻踮起脚尖,主动贴上他的唇。动作依旧带着青涩,却比往日多了几分笃定。

  就在她靠近的刹那,凌玄的手臂已稳稳环住她的腰身,将她带入怀中。

  两人的气息顷刻交融,灵流随之流转。

  这一次,凌玄的回应格外不同。他的手掌温暖地贴合在她腰间,温热透过衣料传来,那力道既坚定又克制,带着令人安心的沉稳。

  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在无声地诉说着:

  别怕,有我在!

  林清瑶清晰地感受到,凌玄刻意放缓了灵力流转,好让她的清灵之气能更从容地涤荡他经脉中每一处曾被魔气侵蚀的角落。

  他的唇温热柔软,在轻柔的辗转间,时而极轻地吮吸,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安抚。

  这一次的灵力交融格外清晰。

  她的清灵之气刚一进入,就敏锐地察觉到变化,原本蚀骨的寒意明显减弱,更令她心弦微动的是,在他灵力深处,隐约萦绕着一缕极淡却真实的暖意。

  那是“红尘醉”留下的痕迹。

  这道暖意与她的清灵之气相互呼应,共同涤荡着残留的阴寒。

  疗伤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成了双向的滋养。

  她竟也能从他那磅礴的灵元中获得了某种道韵反馈。她对《净灵化元篇》的领悟越发深刻,清灵之气愈发凝练,连丹田内的《清灵道经》都轻轻颤动了一下。

  殿内静谧,唯有彼此的呼吸声与灵力流转的微光交织。

  不知过了多久,双唇轻分。

  林清瑶微微喘息,脸颊泛红,虽然目光清亮,却因灵力消耗而显出一丝虚弱,身子不由晃了晃。

  就在她身形不稳的刹那,凌玄已伸手扶住她的手臂。他指尖轻搭在她腕间,略一探查便低声道:

  “灵力消耗过大。”

  话音未落,他已低头再次吻住她略显苍白的唇。

  这一次不再是为了疗伤。

  他的吻温柔而坚定,一股温厚纯粹的灵元如暖流般缓缓涌入她体,磅礴却柔和,顺着她的经脉流淌,所过之处疲惫尽消,只留下融融暖意。

  林清瑶原本微凉的身体渐渐回暖,整个人软软地靠在他怀中。

  凌玄察觉她的变化,俯身将她横抱起来,轻轻放在一旁的云床上。他单膝跪在床边,一手始终没有离开她的手腕,持续将灵元渡入她体内。

  他凝视着她渐渐恢复血色的脸颊,目光深沉似水,其中翻涌着感激、怜惜,或许还有来不及深究的其他。

  精纯的灵元在她体内循环往复,不仅弥补了方才的消耗,更如春雨般滋润着她干涸的经脉。

  林清瑶只觉得浑身舒畅,仿佛沐浴在温暖的泉水中。

  月光透过窗棂,温柔地映照着凌玄守在床边的身影。

  直到确认她气息完全平稳,体内灵力比之前更加充盈,他才缓缓收回手。

  他细心为她整理衣襟,指尖不经意掠过她已恢复血色的唇,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

  “下次,不必勉强。”

  他的声音带着疗愈后的沙哑。

  “不过,你的灵力确实精进了。”

  林清瑶闻言,唇角不自觉扬起一抹笑意。这条疗愈之路确实可行,凌玄康复的希望又添了几分。

  凌玄的目光落在她含笑的嘴角,微微颔首:

  “‘红尘醉’于我有益,多谢。”

  这简单一句,已然认可了她的付出与方法。

  “那我以后常为您酿制!”

  她立即接话,眼中闪着期待的光,有用就好,早点治好凌玄,她也能早日去游历。

  望着她毫不掩饰的关切,凌玄沉默片刻,终是轻声应允:

  “……好。”

  林清瑶如常盘膝调息,凌玄仍立在窗边,却未像往日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目光不时掠过少女沉静的侧影。

  这一次疗伤与“红尘醉”的事先温养,让他体内纠缠的魔气被压制到了受伤以来的最低点。虽离根除尚远,但这真切的转机,已在他冰封的心湖中荡开了涟漪。

  希望的力量,竟如此真切。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再次落在林清瑶身上,停留的时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久。

  灵犀相通,或许不止在疗伤时刻,更在平日点滴的积累与共同的期盼中悄然生长。

  随着第二次疗伤顺利结束,“红尘醉”效果得到验证,林清瑶与凌玄之间也愈发默契。

  一切似乎都在好转。

  然而夜深人静,当林清瑶独自在偏殿打坐时,心绪却难得地纷乱起来。

  《清灵道经》在识海中静静悬浮,“逍遥”二字道韵流转——那曾是她最坚定的追求:

  无拘无束,踏遍山河,身心自在。

  可如今,凌玄的身影总在不经意间浮现心头。一种日益清晰的牵绊,如初生的藤蔓,正悄然缠绕。

  这份日渐生长的羁绊,与她的道……

  是否已然相悖?

  林清瑶想起道经所言:

  “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可如今,她心中分明有了牵挂。

  这份感觉与当初对楚师兄时截然不同。那时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