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心法纳万象-《清瑶踏仙途》

  怀揣着三部新得的功法回到小院时,夕阳正好。金色的余晖透过竹叶的缝隙,在小院里洒下斑驳的光影,将整个院落渲染得温暖而宁静。

  林清瑶深吸一口气,压下立刻修炼《凌波逍遥步》和《春风化雨诀》的冲动,在院中的石凳上坐下。

  她很清楚,步法与术法固然诱人,但修行根本才是重中之重——

  《五灵问心诀》。

  她取出记载着功法的玉简,指腹轻轻摩挲着温凉的表面,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夜幕悄然降临,月华如水。

  林清瑶盘膝坐于蒲团上,屏息凝神,将玉简轻轻抵在额前。晦涩繁复的法诀如同溪流般缓缓涌入她的识海。

  与《凌霄引气诀》的直白迥然不同,《五灵问心诀》引导灵气在五脏六腑间依循五行轨迹流转,意在均衡与淬炼。

  “好奇妙的运行路线……”

  她心中暗忖,依言尝试引导体内那微弱的五色灵气。

  起初,灵气运行滞滞,如同老牛拉破车。但她心性坚韧,不急不躁,一遍遍尝试,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

  当第一缕按照《五灵问心诀》路线淬炼过的温润灵力,终于艰难地汇入丹田气旋时——

  异变陡生!

  丹田中央,那本一直安静悬浮、光华内敛的《蕴道经》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原本古朴的玉册仿佛瞬间活了过来,书页无风自动,发出“哗啦啦”的轻响,一股莫大的吸力从中传出!

  “怎么回事?”

  林清瑶心中大惊,还未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便感到手中那枚记载着《五灵问心诀》的玉简猛地变得滚烫。

  其中蕴含的法诀信息仿佛被一只无形大手强行抽取,化作一道绚丽的五色流光,瞬间脱离玉简,被《蕴道录》一口“吞”了进去!

  她手中的玉简“咔嚓”一声,光泽尽失,变得如同普通顽石。

  “我的功法!”

  林清瑶心疼得差点叫出声,心神立刻沉入丹田。

  只见《蕴道录》在“吞掉”《五灵问心诀》后,光芒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愈发炽盛,玉质的书册变得更加温润通透,表面的流光如同活物般蜿蜒游动。

  原本封面上的《琼浆玉液谱》字样旁,竟如同墨迹浸润般,缓缓浮现出四个更加古朴、道韵盎然的银色大字——

  《太虚闻道经》

  “《太虚闻道经》?”

  林清瑶心神剧震,这名字听起来就比《五灵问心诀》高了不知多少个层次!

  “难道……《五灵问心诀》被它……融合了?”

  她尝试用意识去触碰那崭新的《太虚闻道经》。

  玉册应念而开,书页翻动,停留在第一篇。

  她尝试用意识去触碰那崭新的《太虚闻道经》。

  玉册应念而开,书页翻动,停留在第一篇。

  然而,映入“眼帘”的内容却让她一愣——

  只有寥寥数百字,赫然是《太虚闻道经》的 “炼气初期部分心法”。

  其开篇便非同凡响,不直接阐述行气法门,而是直指心性根源,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超然物外又洞察世情的玄妙意境:

  “道涵虚实,心纳万象。居尘而出尘,在世而离世。

  心若系于物役,则灵台蒙尘,如镜沾埃,难照太虚之真;

  意若离境独悬,则神气枯寂,如木断根,失却生机之泉。

  故修行者,当于万丈红尘中炼心,品五味,历七情,观生老病死,察缘起缘灭,以此淬炼道心,明真我之性;

  亦须于静寂独处时守神,退藏于密,返观内照,听无声之音,观无象之形,以此契合太初,悟造化之玄。”

  “是故,入世愈深,出世愈真。不溺者方能渡人,不染者始得清明。灵气之行,亦复如是。

  循五行之轮转,经脏腑之宫阙,非为避世求独善,乃假红尘万景以磨砺;非为执象而沉溺,乃借天地正序以归真……”

  这开篇经义,其内容玄奥精深,远胜《五灵问心诀》。

  它虽依旧讲究五行均衡、淬炼灵力,但立意更为高远,将修行与心境、人世与超脱紧密相连,仿佛直指大道本源。

  后续的行功路线也更为精妙复杂,气息流转间,暗合着某种“于动静之间把握平衡,在有无之处探寻真谛”的至理。

  可偏偏,如此玄妙的经文,只有到炼气三层为止的修炼法门,后面部分一片空白。

  “这……这就没了?”

  林清瑶傻眼了。

  “我的《五灵问心诀》呢?真被它吃了?就换来这么点内容?”

  她不死心,一直在《蕴道录》上反复搜寻,却再也找不到《五灵问心诀》的半点痕迹。那部她寄予厚望的根本法,仿佛从未存在过。

  《蕴道录》静静悬浮,光华内敛,对她无声的质问没有任何回应。

  “……”

  林清瑶一阵无语。

  这玉册未免也太霸道了些!不问自取,还只给个“试用装”?

  她带着几分赌气和探究,又将《春风化雨诀》和《凌波逍遥步》的玉简拿起,小心翼翼地靠近丹田位置。

  然而,这一次,《蕴道录》毫无反应,如同沉睡了一般,对这两部“低级”功法不屑一顾。

  “好吧……”

  林清瑶算是明白了,这《蕴道录》眼光高得很,等闲功法根本入不了它的“眼”。

  《五灵问心诀》恐怕是恰好触发了它的某种融合机制。

  事已至此,懊恼也无用。

  她看着那篇崭新的《太虚闻道经》炼气篇,感受着其中蕴含的玄妙道韵,一咬牙:

  “吃都吃了,总不能浪费!我倒要试试,你这《太虚闻道经》有何不凡!”

  她收敛心神,摒弃杂念,开始按照《太虚闻道经》的法门重新引导灵气。

  甫一运转,她便感受到了天壤之别!

  灵气在全新的行功路线中奔腾,虽依旧因灵根所限不算迅猛,但其淬炼效果远超《五灵问心诀》!

  丹田内的气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凝实、纯粹,甚至连对周围天地灵气的感知都敏锐了一丝。

  那种仿佛在聆听大道纶音、与天地共鸣的奇异感觉,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好……好厉害!”

  林清瑶心中震撼莫名。

  这《太虚闻道经》的品阶,恐怕远超她的想象!虽然只有炼气初期的内容,前途未卜,但仅仅是这起始篇章,就已价值无量。

  失去《五灵问心诀》的肉痛,瞬间被这巨大的惊喜所冲淡。

  “看来,往后不仅要攒灵石买丹方、购术法,还得想办法‘喂饱’你这挑嘴的家伙了。”

  她对着丹田中那卷玉册低语,语气里半是无奈,半是期待。

  收拾心情,林清瑶重新凝神,开始专心修炼这部来之不易的《太虚闻道经》。她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修行之路,从此刻起已悄然改变。

  待到夜色深沉,她才缓缓从那玄奥的修炼境界中退出。凝神内视,丹田中那一缕灵力虽仍微弱,却远比以往精纯凝实。

  感受着这份切实的进步,她心中不由升起一丝复杂难言的感激。

  这份机缘,竟要归功于那本颇为“挑食”的《蕴道录》。

  “不仅能酿制灵酒,竟还能吞噬功法,孕育新法......”

  她轻声自语,眼中闪过思索之色。

  “如此灵性的道书,确实世间罕见。”

  也许,她真该多寻些合适的功法来喂养它?

  只是这个念头刚刚升起,现实的考量便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合适的功法要从何处得来?

  终究,还是绕不开灵石二字。

  夜色中,她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带着几分修仙路上必不可少的清醒与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