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孕早期的相互扶持与挑战-《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

  科学的备孕计划见效很快。在经历了两个周期的尝试后,在一个寻常的清晨,苏念晴拿着验孕棒,看着上面清晰显示的两道杠,心跳骤然加速。她深吸一口气,走出浴室,将验孕棒递给刚刚晨跑回来的顾言澈。

  顾言澈接过,看清结果后,表情有瞬间的凝固,随即,一种极其复杂的神情掠过他向来平静的脸庞——惊讶、喜悦、确认,最后沉淀为一种异常郑重的神情。他抬起头,看向苏念晴,声音比平时低沉些许:“确定了?”

  “嗯。”苏念晴点头,眼眶微微发热。

  顾言澈上前一步,轻轻将她拥入怀中,手臂收紧。这个拥抱短暂却有力,胜过千言万语。“太好了。”他在她耳边低声说。

  喜悦是巨大的,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真实无比。孕早期(前三个月)被医学教科书描述为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孕妇妊娠反应最剧烈的阶段。苏念晴的身体很快给出了反应。持续的疲惫感袭来,让她在实验室站久了都觉得吃力。更糟糕的是,强烈的孕吐(晨吐变成了“随时吐”)开始折磨她,对气味变得异常敏感,连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水味、甚至顾言澈常用的那款薄荷洗发水的味道,都会引发一阵恶心。

  高强度、高压力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与孕期剧烈的生理反应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苏念晴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作为一名追求事业的女性,在生育这件事上需要付出的额外代价。她不甘心因为怀孕而放缓科研脚步,但身体的不适是客观存在的。

  这时,顾言澈的作用凸显了出来。他没有过多的言语安慰,而是迅速、高效地调整了两人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将支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工作上,他主动承担了更多。

  他接手了苏念晴负责的部分需要长时间站立或接触化学试剂的实验,将更多需要高度专注的数据分析工作安排在她精神状态较好的时段。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戴维的沟通、每周组会的组织,他更多地揽了过去,确保实验室的齿轮继续平稳运转。当苏念晴因为孕吐不得不提前离开实验室时,他总是平静地说:“你先回去休息,这里交给我。” 没有一丝抱怨,只有全然的支撑。

  生活上,他变得无比细心体贴。

  他查阅了大量缓解孕吐的食谱,学着煲清淡的汤粥,准备苏打饼干和柠檬水放在苏念晴触手可及的地方。他更换了自己用了多年的洗发水,确保公寓通风良好。每天督促苏念晴补充叶酸和水分,记录她的体重和身体状况。夜里,如果苏念晴因为不适醒来,他总是立刻清醒,递水、按摩背部,或者只是静静地陪着。

  情绪上,他给予最大的理解和包容。

  孕激素的影响让苏念晴的情绪有时像坐过山车,会莫名地焦虑或低落。一次,她因为一个实验数据不理想而格外沮丧,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在这个时候怀孕。顾言澈没有讲大道理,只是握住她的手,说:“数据波动是正常的,你的健康和孩子更重要。实验可以重做,或者交给我。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照顾好自己。” 他的话理性而温暖,有效地安抚了她的情绪。

  苏念晴也努力调整着自己。她接受身体的变化,不再强求自己和孕前一样拼。状态好时,她专注于文献阅读、论文撰写、数据分析这些可以坐着完成的工作。她开始穿着更宽松舒适的衣服和平底鞋出入实验室。她也学会了对顾言澈的付出表达感激,而不是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一天晚上,苏念晴孕吐特别厉害,几乎没吃下什么东西,疲惫地靠在沙发上。顾言澈收拾完厨房,坐到她身边,让她靠在自己肩上。

  “对不起,这段时间,让你这么辛苦。”苏念晴声音虚弱地说。

  顾言澈轻轻拍了拍她的背:“这是我们共同的项目,谈不上辛苦。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我们一起面对。”

  “感觉我成了团队的‘拖累’。”她有些自责。

  “你不是拖累,”顾言澈纠正她,“你是我们团队的核心,正在完成一项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任务。其他的,有我。”

  这句话,让苏念晴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不是委屈,是感动。在她最脆弱、最感觉自己“没用”的时候,他依然肯定着她的价值,并将孕育新生命视为一项崇高且共同的“任务”。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有力量。

  孕早期的三个月,在生理的极度不适和相互扶持的温暖中缓缓度过。每一次产检,顾言澈都必定陪同,仔细聆听医生的每一句嘱咐,记录关键数据。看着B超屏幕上那个小小的孕囊,逐渐变成有胎心搏动的小豆芽,两人都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神奇和激动。

  这个过程,像一次对两人关系和韧性的压力测试。它考验的不仅是爱情,更是责任、耐心和协同作战的能力。顾言澈用他特有的、理性而坚实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伴侣”二字的深意。而苏念晴,则在脆弱中展现了坚韧,在依赖中学会了更好地沟通和感恩。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共同迎接新生命的挑战中,悄然加深,从恋人与战友,更多了一层即将为人父母的、沉甸甸的羁绊。查尔斯河畔的公寓里,正在静静等待着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而这对年轻的父母,已经在这场预演中,变得更加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