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女儿顾苏的诞生与喜悦-《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

  预产期在温暖的五月悄然来临。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待产包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汽车加满了油,医院的路线熟记于心,父母的食宿安排妥当,工作也完成了阶段性交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期待。

  发动比预产期提前了三天。在一个凌晨,苏念晴感觉到了规律且逐渐加强的宫缩。她推醒身边浅眠的顾言澈,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好像要开始了。”

  顾言澈瞬间清醒,眼神锐利,他没有丝毫慌乱,像启动一个演练过无数次的预案。他先扶苏念晴坐起,计时宫缩频率和持续时间,确认是临产征兆后,立刻依次行动:叫醒隔壁房间的父母,告知情况,让他们在家等候消息;然后拎起早已准备好的待产包,扶苏念晴下楼,开车平稳地驶向预约好的哈佛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

  去医院的路上,夜色尚未褪去。顾言澈专注地开着车,一只手稳稳握着方向盘,另一只手紧紧握着苏念晴的手。苏念晴靠着车窗,忍受着一波强过一波的阵痛,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看着顾言澈坚毅冷静的侧脸,心里感到莫名的安定。

  到达医院,入住LDR产房(待产、分娩、恢复一体病房)。环境温馨,设备先进。护士和值班医生迅速到位,进行检查和监控。顾言澈始终陪在苏念晴身边,按照产前课学习的方法,帮她调整呼吸,按摩腰背部,用冷静的声音提醒她“放松,跟着节奏来”,成为她疼痛中最稳定的依靠。

  产程持续了十多个小时。这期间,顾言澈几乎寸步不离。他仔细听着监护仪里传出的、越来越有力的胎儿心跳声,那声音像战鼓,激励着他们。他根据护士的指导,协助苏念晴变换姿势,促进产程。当苏念晴因疼痛和疲惫几乎要放弃,要求无痛分娩时,顾言澈紧握着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清晰而有力地说:“坚持住,苏念晴。你可以的。我和宝宝都在这里陪着你。” 他的信任和鼓励,给了苏念晴最后冲刺的力量。

  终于,在经历了最后的竭尽全力后,一声响亮而清脆的婴儿啼哭,划破了产房的紧张空气!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恭喜!是一位健康的女宝宝!”助产士将一个小小的、浑身粉嫩、还带着胎脂的婴儿抱到苏念晴胸前。

  苏念晴虚脱地躺在那儿,看着胸前这个小小的人儿,泪水混合着汗水奔涌而出。她颤抖着伸出手,轻轻触摸着婴儿温热、柔软的小身体,一种排山倒海的、混合着巨大喜悦、如释重负和难以言喻的爱意瞬间将她淹没。这是她的女儿,她和顾言澈生命的延续。

  顾言澈站在床边,俯身看着这一幕。一向冷静自持的他,眼眶瞬间红了,他迅速眨了几下眼睛,试图逼回湿意,但未能成功。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指,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宝宝的小手,那小手竟本能地蜷缩起来,握住了他的手指。一股强大而原始的暖流瞬间击中他的心脏,让他喉头哽咽,几乎说不出话。他俯下身,在苏念晴汗湿的额头上印下深深的一吻,声音沙哑而充满感情:“辛苦了……谢谢你,念晴。” 然后,他看向那个小婴儿,目光里是前所未有的、近乎虔诚的温柔:“你好,我是爸爸。”

  护士为宝宝完成简单的清理、测量、戴上写有母亲名字和出生时间的手环后,将包裹好的小婴儿正式交到顾言澈手中。这个在实验室里操作精密仪器稳如泰山的手,此刻抱着这个轻飘飘、软绵绵的小生命时,却显得有些笨拙和紧张,但动作却异常轻柔,仿佛捧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物。

  他抱着女儿,走到苏念晴床边,一家三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同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笼罩着他们。疲惫、喜悦、感动、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交织在一起。顾言澈用手机拍下了这第一张全家福。

  消息第一时间传回了家。当顾言澈在家庭群里发出“母女平安,6斤8两,很健康”的简短信息和那张全家福时,电话那头的四位老人喜极而泣,激动不已。

  按照之前的约定,结合两人的姓氏,并为纪念他们相遇相知的A大和苏城,他们为女儿取名“顾苏”。这个小名“苏苏”的女孩,在万众期待中,平安降临人世。

  初为人父母的忙乱随即开始。喂奶、换尿布、拍嗝、应对新生儿哭闹……这些从未有过的体验,让两位学霸也手忙脚乱。但他们的高效协作模式再次发挥了作用。顾言澈负责数据记录(吃奶量、睡眠时间、大小便次数),苏念晴凭借母性本能和学习的知识负责主要照料,四位老人则提供全方位的后勤支援。他们很快摸索出了节奏,虽然睡眠严重不足,但看着小苏苏一天一个样,眼神越来越灵动,偶尔露出无意识的微笑,所有的疲惫都化为了巨大的幸福。

  顾言澈看着怀中熟睡的女儿,又看看身边即使疲惫也带着温柔笑意的苏念晴,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责任感。他们的世界,因为这个小生命的加入,变得更加完整,也开启了全新的、充满挑战与惊喜的篇章。E-707公寓,从此多了一个稚嫩的哭声和甜甜的奶香味,也多了无穷无尽的欢声笑语和温暖爱意。从“我们”到“我们仨”,这是一个圆满的终点,更是一个无比精彩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