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愤怒无助的赵宏-《荣国府,抱歉,不稀罕》

  麟德六年。

  腊月。

  一个捷报,传遍了神京城:“东胡、辽国兵马,被定国亲王败于河间府,数十万大军,降者二十万,斩首二十六万!”

  瞬间,这一个捷报,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天下传递。

  天下震动!

  神京城则已沸腾,到处都有人议论纷纷:“听说定国亲王传来捷报的时候,正在收拢兵马,即将出山海关灭辽!”

  灭辽啊。

  辽国本就是辽东部落,就是大宋朝廷,一步步放任辽国壮大,最终丢失辽东行都司之外,几乎所有的疆土。

  且,辽国总是犯边,在大宋边陲打草谷。

  制造一起又一起的惨案,辽东百姓纷纷内迁。

  神京城中,就有祖上曾是辽东的居民。

  此时,定国亲王即将灭辽,他情绪激动:“总算是等到这一天,王师出关山海关,不灭辽国誓不还。等到辽国灭了,我就可以祭祖,告诉我的祖父,我的父母...大仇得报!”

  也有人愤愤不平:“不愧是定国亲王,要是定国亲王早些时候复出,当初不是黄勋与乔离领兵抵御辽国与东胡,何至于整个中原沦陷,死伤无数?”

  神京城中,到处都是议论纷纷。

  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谈及天子御驾亲征,兵败于渑池的事情,更没有人提及,天子被困渑池城,召令天下勤王的事情。

  对于百姓来说,甚至是勋贵官宦来说,这都是禁忌。

  不可否认,天下百姓,对于定国亲王出兵,天下就没有敌手的印象,再一次加深到了骨子里,而这种印象,已经逐渐演变成崇拜...

  天下百姓,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这个时候起,忽然间天子可有可无,定国亲王却必须在,如此,才能安心一般。

  这种变化,并非潜移默化,而是天然如此这般一样。

  这是定国亲王,一次又一次的军功换来的。

  中原啊...

  神京城百万余人口,近半都是外地人。其中中原人不知多少,特别是商贾,天南地北都有,中原人同样不少...天子无能,致使辽国、东胡兵马肆虐于中原。

  而中原,有他们的根,有他们的亲朋好友与家人。

  辽国肆虐中原的时候,他们是度日如年。

  他们商道阻塞,书信不通不说,亲朋不知还在不在,不知是否遭殃,家里是否被抢,妻儿是否还活着根本无从知晓...这类人,对于天子失望透顶。

  再有就是官吏...麟德帝急功近利,强行推行田亩改革,商贾重税政策,士绅、豪强、官吏、地主利益大损。

  这群人为了自身利益,甚至在辽国与东胡进入中原之后,暗中资助辽国与东胡...对于朝廷早已经离心离德。

  所以,定国亲王再度威震天下,威望盖过天子,他们心里最舒坦。

  虽然不能确定,定国亲王的再度复出,再度威震天下,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至少天子受了屈辱,他们就心里高兴。

  与普通人一样,往日里欺压乡里的地主,忽然有一日,被匪盗劫掠,他们也会对匪盗心生感激,从而幸灾乐祸是一样的。

  百姓、天下商贾、官吏、豪绅等,都是一样的心态,没有人会例外。

  “定国亲王大败辽、东胡联军,当浮一大白。”

  无数人都在庆祝,究竟是庆祝着什么,兴许很多人自己都不清楚。

  “定国亲王贾珑,一战而灭东胡、辽国数十万兵马?”

  太极宫中,太上皇面色凝重...如果这一战打个几年,他也能够暗中部署,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力量。

  贾珑就算是坐拥天下兵权,但是天下百姓、官吏、商贾,最重要的是士林,才是真正的庞大力量。

  贾珑有了兵权,朝廷就要获得士林的全面支持...如此一来,贾珑就算是坐拥天下兵权,面对天下士林,也只能蛰伏。

  然后徐徐图之。

  而他,还没来得及部署,贾珑大败辽、东胡联军数十万,俘虏近二十万,斩首二十六万的捷报,就传入神京城。

  这对于他的部署,极为不利!

  太快了!

  印象中,贾珑无论大小战争,似乎从不拖延,都是极短的时间内,击败敌军,灭掉敌国。这一次,贾珑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战绩的速度之快,太上皇还是感觉不可思议。

  感到震撼。

  战场如此大捷,中原历代王朝,已经不知多少年未曾再见到过:“不出意外,没有了多少兵马的辽国,很快就要被灭了。”

  到时候,贾珑班师还朝,如此势大...太上皇面色沉凝。

  “太上皇,现在朝堂之上,九殿下与群臣,已经争执起来,不知道如何封赏定国亲王呢,有人主张,施恩定国亲王全族,定国亲王已经是亲王,封无可封。”

  “也有人主张,定国亲王晋爵一字王,不过哪个封号不确定,以国为封号的王爵,大宋极少出现...所以遭到了反对。”

  “另外一拨人认为,定国亲王现在还不能册封,定国亲王毕竟正在进军辽国,现在册封了,到时候灭了辽国的功劳又该如何册封?”

  戴权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太上皇:“九殿下...怒了,撂下一句改日再议,直接甩袖退朝了。”

  “没有了明德,九皇子也就是一个成熟一些,比较聪明一点的孩子罢了。”

  太上皇无法理解九皇子赵宏,为何这样成熟稳重,但是不可否认,他比一般的孩子聪明太多,懂得太多...

  据说,如今不摸乳无法入睡。

  完全一副...缺乏安全感,没有信心,又好色的的表现。

  但是想到明德曾是赵宏背后之人,太上皇一切又都明了...明德,就是一个有非凡手段的妖僧。

  九皇子小小年纪,有今日的聪明才智,就不难理解。

  妖孽祸国啊!

  如果赵宏当真如此聪慧,就算是手段狠辣了一些,太上皇也不是不可接受...所以,一开始九皇子受宠,太上皇并没有反对。

  甚至,是支持的态度。

  “现在不是说九皇子的事情。”

  太上皇心中,对于九皇子...已经否定了未来继承大统的资格评判...这个九皇子太危险,是一个极端的人物。

  太上皇有一种预感,九皇子要是登基,必然是大宋的不幸...现在年纪小小,就已经是这种脾气,在朝堂之上甩袖离开。

  非明君之相。

  等他长大,岂不是更加跋扈?

  太上皇对于九皇子赵宏,越来越是失望。

  “必须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太上皇想过很多问题,比如...挟定国亲王贾珑家眷,胁迫贾珑交出兵权...比如,更加极端,将贾珑一家子连根拔起。

  太上皇很清楚,贾珑直接离开神京城,对于家里不可能没有安排...必然有暗中力量,他决定试一试。

  “余一人,这都是为了天子擦屁股!”

  太上皇内心压抑,江山社稷与亲情之间,所谓君子圣德方面,不堪一击,不值一提,他只有一个目的,下去见列祖列宗的时候,可以告诉列祖列宗,大宋繁盛、威震四夷。

  而不是,大宋亡了:“我老了,所以骂名我来背负。”

  太上皇背着双手,看着夕阳,忽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落寞,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凉,这大宋天下,就如同这夕阳一般...

  即将消失。

  就算是明日再次升起,太阳还是那个太阳,看太阳的人,就已经不是今天的人:“选择什么时间?时机也很重要呐!”

  ......

  赵宏很是郁闷。

  明师怎么还不出现?

  现在他,很是需要明师,他很是头疼,贾珑再度执掌天下兵权,又取得了如此大捷...而他,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无法还击。

  而他,也仅仅只是一个监国皇子。

  不是皇帝,无法下旨,还要受到朝臣掣肘:“这群老迂腐,都是你们将贾珑喂养肥大的!”

  “必须要让我名望,天下悉知...”

  赵宏苦苦思索:“母妃,也该今年省亲了。”

  这个想法一落,就有小太监跑了过来:“殿下,随驾出征的勋贵,战死的已经收殓运来了神京城。”

  “其中,荣国府大老爷贾赦,宁国府大爷贾珍,棺椁已经运送到了府上!”

  赵宏顿时如遭雷击。

  天不假年呐!

  他刚刚有了母妃省亲一事,贾赦贾珍就薨了?

  棺椁运来了府中?

  还怎么省亲?

  此时的赵宏,是这样的愤怒与无助。

  他想明师了。

  明师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