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慎儿路遇欣吧唧,窦漪房气定神闲-《陵容慎儿互换,杀穿汉宫清宫》

  天幕右侧,日头西斜,暑气未消。

  雍正的御驾出了圆明园,一众妃嫔和皇子公主的马车紧随其后,往畅春园行去。

  离晚宴开始尚有些时候,众妃嫔不必提前入席,便三三两两在园中闲逛赏景。

  聂慎儿领着宝鹃和菊青,沿着一条青石小径缓步而行。

  畅春园不似圆明园那般处处透着精心雕琢的雅致,因着先帝驾崩后荒废了几年,反倒显出一种未经修饰的自然野趣,草木葳蕤,亭台半隐,别有一番清幽意境。

  行至一处开阔的荷塘边,荷叶田田,几乎探到了岸边,近得仿佛触手可及。

  聂慎儿抬袖遮了遮斜射过来的日光,“宝鹃,咱们过来时没带伞,这会儿虽然已近黄昏,但日头还是有些晒,你去摘些荷叶来,咱们挡挡。”

  “是,小主。”宝鹃应了一声,走到水边,小心翼翼地探身,伸手去够离岸最近的一片荷叶的茎杆。

  聂慎儿见她半个身子都探了出去,不放心地叮嘱道:“菊青,你去拉着她点儿,别掉下去了,荷塘里淤泥深的很。”

  菊青忙走到宝鹃身边,一手紧紧拉住她的袖子,一手去接宝鹃折下来的荷叶。

  两人配合着,竟也摘出了几分乐趣,专挑那又大又圆的碧绿荷叶下手,不一会儿竟摘了厚厚一小把。

  菊青用随身带的帕子仔细包住荷叶粗糙的茎杆,这才递给聂慎儿,“小主握着帕子,仔细茎上的小刺扎了手。”

  聂慎儿接过那沾着水汽和清香的荷叶,莞尔一笑,“哪里用得上这么多?你们两个也一人拿几支吧,省得晒着。”

  三人便这般举着碧绿的“荷叶伞”,行走在宫道树影之下,真有几分“青荷盖绿水”的雅趣,倒也别致。

  刚转过一道垂花拱门,迎面便碰上了欣常在,她正低着头,满眼慈爱地看着身边牵着的一个小女孩。

  那女孩约莫五六岁年纪,头上对称扎着两个小揪儿,用嫩黄的丝带系着,身上也穿着一身同色的精致旗装,小脸圆润,眼睛乌溜溜的,正是欣常在的女儿,淑和公主。

  欣常在满心满眼都是牵在手里的那个小人儿,仿佛怎么看也看不够似的,一时没注意前头有人。

  倒是淑和眼尖,伸出小手好奇地指着前方,声音清脆稚嫩:“额娘,快看,有仙女姐姐!”

  欣常在抬头看去,只见聂慎儿主仆三人手持碧荷,踏着斜阳的微光迤逦而来,荷叶边缘镀着一层金边,衬得走在中间的聂慎儿清新脱俗,确如画中走出的采荷仙娥。

  她扬起笑容,拉着淑和上前两步,福身行礼:“见过昭贵人。”

  聂慎儿含笑回了一礼,语气温和:“欣姐姐客气了。”

  她的目光落在淑和身上,“这就是淑和公主吧?真是可爱,今年几岁了?”

  欣常在蹲下身,将淑和往身前带了带,温柔地理了理她额前的碎发,“正是,我们淑和已经六岁了。”

  她柔声对女儿道:“淑和,这是昭娘娘,快叫人。”

  淑和自小不在母亲身边长大,说是养在太妃膝下接受教导,实际上与寄人篱下无异,小小年纪已是个小人精,很会看眼色。

  她见自家额娘对眼前的昭贵人态度亲近友好,便知是可信赖之人,立刻像模像样地福了福身,声音又甜又糯:“淑和给昭娘娘请安,昭娘娘万福。”

  因为欣常在曾经仗义执言,聂慎儿对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也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怜爱,歉意道:“昭娘娘初见淑和,本该给见面礼才是正理,但今日来畅春园,走得匆忙,是昭娘娘疏忽了,还请淑和公主勿怪。”

  淑和非但没有失望,反而咧嘴甜甜一笑,露出缺了一颗门牙的可爱豁口。

  她高高举起手中一个胖乎乎的磨喝乐玩偶晃了晃,眨着大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聂慎儿手中的荷叶,奶声奶气地请求,“那淑和斗胆,请昭娘娘把手上的荷叶送给淑和吧,这样淑和就和这个磨喝乐一样了!”

  那磨喝乐是个憨态可掬的小女娃造型,手里举了一片小小的荷叶,盘腿坐着,笑得见牙不见眼。

  这童言童语天真烂漫,又带着点小机灵,惹得聂慎儿和欣常在都笑了起来。

  “这点小小要求,我哪有不应的道理?”聂慎儿爽快地将自己手中的荷叶都递给了淑和,又摸了摸她的小脸,“依我看,我们淑和可比这磨喝乐还要可爱灵动百倍,皇上见了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