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方向,一片广阔的浅滩。
海风带着一股子浓得化不开的腥咸,扑面而来。
滩涂之上,满眼皆是忙碌的身影,像是一群不知疲倦的蚁。
有人将巨大的渔网摊开,在夕阳下暴晒,那网上还挂着零星的银色鳞片,闪着细碎的光。
有人蹲在船边,用桐油和麻绳修补着船身的裂缝,敲敲打打,声音沉闷而富有节奏。
还有些妇人与孩童,弯着腰,在退潮后的泥沙之中翻找着蛤蜊与海螺,不时传来一阵惊喜的低呼。
这便是南陵城渔家的生活,粗粝,却也鲜活。
小乙将那匹跟随他一路风尘的马,系在了一棵歪脖子海桑树上。
他拍了拍马颈,仿佛在安抚一个老友。
而后,他整了整衣衫,朝着人群走去。
他寻了个看起来面相和善的中年汉子,那汉子正将一筐海鱼倒在簸箕里,准备腌制。
小乙走上前,抱了抱拳,身姿站得笔直。
“这位大叔,向您打听个人。”
那汉子抬起头,露出一张被海风和烈日雕刻得沟壑纵横的脸,眼神浑浊却不失善意。
“后生,说吧。”
“请问您可认识一位叫裴疏鸿的渔夫?”
汉子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皱着眉头想了许久,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
“裴……疏……鸿?”
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那动作很是干脆。
“没听过,这滩上姓裴的倒是有几家,可没听过叫这个名的。”
小乙道了声谢,心中却并无多少波澜。
他转身,走向另一人。
他又问了一个正在织网的老者。
老者耳背,小乙不得不凑到他耳边,一字一句地大声重复。
那老者浑浊的眼珠转了半天,只是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知道。
他又问了一个刚刚从船上下来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一身鱼腥味,打量了小乙几眼,眼神里带着几分警惕。
“找他做甚?”
“一位故人,许久未见了。”
年轻人摇了摇头。
“不认识。”
小乙在这一片滩涂上,不急不缓地走着,问了一圈。
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
不认识。
没听过。
小乙停下脚步,望向那无边无际、被落日染成金红色的海面,眉头渐渐蹙起。
这不对劲。
按他得到的消息,裴疏鸿当年在南陵水师,也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即便如今落魄成了渔夫,也不该在这渔民扎堆的地方,没有一丝一毫的痕迹。
就好像,这个人凭空消失了一样。
是自己找错了地方?还是说……那条龙,早已不在这浅滩之中了?
百思不得其解。
线索在此处,戛然而止。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海风也变得阴冷。
小乙只好先寻个地方落脚,明日再做计议。
他牵着马,进了渔家聚落附近最大的一间客栈。
客栈的招牌在晚风中吱呀作响,透着一股陈旧的气息。
小乙也不挑剔,径直走到柜台前。
“一间上房。”
他随手从怀里摸出一小锭银子,扔在了柜台上。
银子与木柜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动,在这略显冷清的大堂里,格外悦耳。
那掌柜的本是耷拉着眼皮在打盹,听见这声音,瞬间便清醒了过来。
他一双精明的眼睛看见那银锭,立刻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了。
“好嘞!客官您楼上请!”
“掌柜的,送些好酒好菜到我房里。”
小乙丢下这句话,便自顾自上了楼。
很快,房门被敲响。
竟是那掌柜的亲自端着托盘,领着店小二,将酒菜送了进来。
这份殷勤,显然是看在那锭银子的份上。
小乙的目光落在桌上。
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那眉头一皱,房间里的气氛便似乎也跟着冷了几分。
掌柜的心头一跳,连忙赔着笑脸。
“客官,可是有什么不合胃口的地方?”
小乙抬起眼,眼神平淡地看着他。
“掌柜的,是我给的银钱不够么?”
这一句话问得不重,却让那掌柜的额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客官这是哪里话!”
“可是小店哪里伺候不周,您尽管说,小的一定给您办妥!”
小乙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我让你们上些好酒好菜。”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的菜肴。
“就这?”
桌上摆着四碟小菜,一壶酒。
一盘酱牛肉,一碟炒青蔬,一碗山菌汤,还有一盘精致的糕点。
不能说不好,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颇为用心。
可这与他心中所想,与他在午间那小酒馆里尝到的滋味,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要的,是那海的味道。
掌柜的见他神色,心中叫苦不迭,却也有些委屈。
“客官莫要嫌弃,这……这已经是本店能拿出的最好的菜色了!”
小乙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心里想着,这号称附近最好的客栈,竟还不如街边一个不起眼的小酒铺?
南陵城待客的规矩,当真如此奇怪?
这时,一旁的店小二悄悄给掌柜递了个眼色,又用口型比划了两个字。
掌柜的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一拍脑门。
“哦哦!瞧我这脑子!”
他脸上堆满了歉意的笑容。
“客官您是想吃那海里的东西吧?”
“自然。”
小…乙的回答简洁明了。
“哎呀!误会了,天大的误会!”
掌柜的连连作揖。
“客官您有所不知,在我们南陵城,这海货最是不值钱,那是喂饱肚子的东西,是给穷苦人家吃的。”
“您这样身份尊贵的客人,我们哪敢用那些粗鄙之物来怠慢您啊!”
“是小人想岔了,这就让人给您重新做去!”
说罢,便一叠声地吩咐那店小二,赶紧去后厨传话。
没过多久,房门再次被推开。
这一次,一股浓郁的鲜香,瞬间便充斥了整个房间。
一盘膏满黄肥的蒸红蟹。
一碗晶莹剔透的鱼生脍。
一盆热气腾腾的杂鱼汤。
还有几样螺、贝做的小菜。
满满当当,摆了一桌。
小乙看着这一桌的海味,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掌柜的见状,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他小心翼翼地开口,带着几分讨好。
“客官,您要是真
海风带着一股子浓得化不开的腥咸,扑面而来。
滩涂之上,满眼皆是忙碌的身影,像是一群不知疲倦的蚁。
有人将巨大的渔网摊开,在夕阳下暴晒,那网上还挂着零星的银色鳞片,闪着细碎的光。
有人蹲在船边,用桐油和麻绳修补着船身的裂缝,敲敲打打,声音沉闷而富有节奏。
还有些妇人与孩童,弯着腰,在退潮后的泥沙之中翻找着蛤蜊与海螺,不时传来一阵惊喜的低呼。
这便是南陵城渔家的生活,粗粝,却也鲜活。
小乙将那匹跟随他一路风尘的马,系在了一棵歪脖子海桑树上。
他拍了拍马颈,仿佛在安抚一个老友。
而后,他整了整衣衫,朝着人群走去。
他寻了个看起来面相和善的中年汉子,那汉子正将一筐海鱼倒在簸箕里,准备腌制。
小乙走上前,抱了抱拳,身姿站得笔直。
“这位大叔,向您打听个人。”
那汉子抬起头,露出一张被海风和烈日雕刻得沟壑纵横的脸,眼神浑浊却不失善意。
“后生,说吧。”
“请问您可认识一位叫裴疏鸿的渔夫?”
汉子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皱着眉头想了许久,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
“裴……疏……鸿?”
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那动作很是干脆。
“没听过,这滩上姓裴的倒是有几家,可没听过叫这个名的。”
小乙道了声谢,心中却并无多少波澜。
他转身,走向另一人。
他又问了一个正在织网的老者。
老者耳背,小乙不得不凑到他耳边,一字一句地大声重复。
那老者浑浊的眼珠转了半天,只是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知道。
他又问了一个刚刚从船上下来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一身鱼腥味,打量了小乙几眼,眼神里带着几分警惕。
“找他做甚?”
“一位故人,许久未见了。”
年轻人摇了摇头。
“不认识。”
小乙在这一片滩涂上,不急不缓地走着,问了一圈。
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
不认识。
没听过。
小乙停下脚步,望向那无边无际、被落日染成金红色的海面,眉头渐渐蹙起。
这不对劲。
按他得到的消息,裴疏鸿当年在南陵水师,也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即便如今落魄成了渔夫,也不该在这渔民扎堆的地方,没有一丝一毫的痕迹。
就好像,这个人凭空消失了一样。
是自己找错了地方?还是说……那条龙,早已不在这浅滩之中了?
百思不得其解。
线索在此处,戛然而止。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海风也变得阴冷。
小乙只好先寻个地方落脚,明日再做计议。
他牵着马,进了渔家聚落附近最大的一间客栈。
客栈的招牌在晚风中吱呀作响,透着一股陈旧的气息。
小乙也不挑剔,径直走到柜台前。
“一间上房。”
他随手从怀里摸出一小锭银子,扔在了柜台上。
银子与木柜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动,在这略显冷清的大堂里,格外悦耳。
那掌柜的本是耷拉着眼皮在打盹,听见这声音,瞬间便清醒了过来。
他一双精明的眼睛看见那银锭,立刻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了。
“好嘞!客官您楼上请!”
“掌柜的,送些好酒好菜到我房里。”
小乙丢下这句话,便自顾自上了楼。
很快,房门被敲响。
竟是那掌柜的亲自端着托盘,领着店小二,将酒菜送了进来。
这份殷勤,显然是看在那锭银子的份上。
小乙的目光落在桌上。
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那眉头一皱,房间里的气氛便似乎也跟着冷了几分。
掌柜的心头一跳,连忙赔着笑脸。
“客官,可是有什么不合胃口的地方?”
小乙抬起眼,眼神平淡地看着他。
“掌柜的,是我给的银钱不够么?”
这一句话问得不重,却让那掌柜的额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客官这是哪里话!”
“可是小店哪里伺候不周,您尽管说,小的一定给您办妥!”
小乙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我让你们上些好酒好菜。”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的菜肴。
“就这?”
桌上摆着四碟小菜,一壶酒。
一盘酱牛肉,一碟炒青蔬,一碗山菌汤,还有一盘精致的糕点。
不能说不好,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颇为用心。
可这与他心中所想,与他在午间那小酒馆里尝到的滋味,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要的,是那海的味道。
掌柜的见他神色,心中叫苦不迭,却也有些委屈。
“客官莫要嫌弃,这……这已经是本店能拿出的最好的菜色了!”
小乙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心里想着,这号称附近最好的客栈,竟还不如街边一个不起眼的小酒铺?
南陵城待客的规矩,当真如此奇怪?
这时,一旁的店小二悄悄给掌柜递了个眼色,又用口型比划了两个字。
掌柜的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一拍脑门。
“哦哦!瞧我这脑子!”
他脸上堆满了歉意的笑容。
“客官您是想吃那海里的东西吧?”
“自然。”
小…乙的回答简洁明了。
“哎呀!误会了,天大的误会!”
掌柜的连连作揖。
“客官您有所不知,在我们南陵城,这海货最是不值钱,那是喂饱肚子的东西,是给穷苦人家吃的。”
“您这样身份尊贵的客人,我们哪敢用那些粗鄙之物来怠慢您啊!”
“是小人想岔了,这就让人给您重新做去!”
说罢,便一叠声地吩咐那店小二,赶紧去后厨传话。
没过多久,房门再次被推开。
这一次,一股浓郁的鲜香,瞬间便充斥了整个房间。
一盘膏满黄肥的蒸红蟹。
一碗晶莹剔透的鱼生脍。
一盆热气腾腾的杂鱼汤。
还有几样螺、贝做的小菜。
满满当当,摆了一桌。
小乙看着这一桌的海味,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掌柜的见状,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他小心翼翼地开口,带着几分讨好。
“客官,您要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