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豹……
再多的解释都不如事实更能让人信服。
看着这五个曾经奄奄一息的伤患,不少人心里动摇了……也许,人家就是天赋惊人呢?
张三豹当机立断,挤到前头,扑通一声跪下:“求神医收我为徒。”
秀宜静静地望着他,一语不发。
张三豹心里暗惊:这小姑娘如何生了这样一双利目?这双眼睛似要透过皮肉,看穿自己心里那点不为人知的小九九……
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漫延到全身,中衣湿漉漉的贴在脊背上,难受得紧。可张三豹一动也不敢动。
良久,秀宜才温和地问:“你为什么要学医?”
张三豹毫不犹豫地道:“为了治病救人。幼时家贫,家母缠绵病榻数年,去得很痛苦。那时候我就总是想——若是我会医就好了。后来入了伍,一有机会,我就选择了学医。”
秀宜温和地道:“起来吧,记住你学医的初衷。我虽不能收你为徒,却愿倾囊相授,就看你能领悟多少了。”
张三豹站起身来,满脸喜色,声音恳切:“谢谢张神医。我只愿天下百姓,都能看得起病。”声音越来越小,几至于听不见,“当然,也是为了学门手艺,日子能好过些。”
秀宜偏听清了他小小声的嘟囔。
看着他清澈的双眸,笑起来:“想学门手艺,让日子好过些,有什么不能见人的?倒不必觉得不好意思。”
张三豹诧异地抬起头来,目光晶亮:“我以为,张神医出身富贵,理解不了升斗小民心里的小九九……”
秀宜笑起来,温声道:“谁心里又没个小九九呢?只要不害人,凭本事让自己过得好些,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张三豹瘦削的脸上全是欢喜——神医说愿意教他,且并不嫌弃他。
余下众人也忙纷纷作揖,表示愿意真心求教。
李青竹看着这些前倨后恭的人,摇摇头——心胸太小,终难成大器。还不如李大牛几个,明明不敢奢求秀宜教导,却肯替她解围,倒让人另眼相看。
秀宜也不计较。
她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她担忧即将到来的战火。
若多一个本事扎实的军医,战火中能多救几个士兵,己方便多一份助力,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力量,聊胜于无不是?
此后秀宜每日用过早膳后便去军营,与众军医盘桓一天,倾囊相授。
众人与她接触越多,越是真切地了解到她的医术有多么高超,又见她毫不藏私,更加佩服她的人品,学得越发认真。
她一去,李大牛、马四、钱五就跟在她身边端茶倒水,挤得魏蜜和白菊都没事做了。
尤其是李大牛,嘴又甜,白姐姐长蜜姐姐短的,弄得两人一点脾气都没有,倒常常替他几个带些点心去吃。
三人每次吃点心眼睛就亮得像星星,每日里送他们回去时都要叮嘱:“师傅慢点走,姐姐们明儿可一定要来……”整得主仆三人哭笑不得。
魏蜜活泼些,偶尔会促狭地问李大牛:“你们到底是盼师傅呢?还是盼白菊姐姐的点心?”
“自然是盼师傅,”李大牛眉飞色舞,“点心也是盼的。”
惹得主仆三人哈哈大笑,银铃似的笑声映着满天红霞,飘荡在军营上空,经久不息。
张卫国父子两个,每日里陪着秀宜一起回将军府,常常听到秀宜快活的笑声。每每此时,父子俩便眉眼飞扬——没什么能比血脉相连的亲人高兴更让人欢喜的了。
只有李青竹,总是能从秀宜弯弯的眉眼中看出浅浅的忧色和……深深的惧意。
又是一个彩霞满天的黄昏,路两边的胡杨在晚霞中随风起舞,一辆马车在几匹马的护持下急驰。
车厢里,李青竹柔声问:“宜姐儿,你到底在忧惧什么?”
正揭开车帘朝外看的秀宜闻声回头,黑亮的双眸正正撞进一双幽深如寒潭的眸子。
那眸子里深切的担忧和……爱恋一览无余。
猝不及防下,秀宜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接着便如密集的鼓点,“咚咚咚”急跳起来,似要蹦出心口,脸颊也慢慢地,染上一点绯色。
“你到底,在怕什么?”李青竹软声问。
“自然是怕即将燃起的战火。”秀宜强装镇定,不着痕迹地往车壁上靠了靠,“我很怕战争,怕我血脉相连的亲人遭遇危险,怕这个世界,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
——像前世那样。
水汽浮上双眸,压抑在心底无人可以诉说的担忧惊惧,早已经发酵成又酸又涩的苦酒,淹没了五脏六腑,此刻面对李青竹诚挚的目光,终于倾泻而出。
“我把医术倾囊相授,也不过是想着一旦起战火,多救一个士兵,己方便多一点力量。纵使这力量微不足道,或许也可护得我父兄周全。可随着战争越来越近,我却越来越茫然,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
两个丫鬟面面相觑:小姐好像很笃定马上就会燃起战火?就算起了战争,以我大夏男儿之勇武,难道不应该是匈奴大败?可小姐怎么就怕成这样?
李青竹看着她颤抖的朱唇,眸中氤氲的水汽,心中的疼惜如海潮般一浪叠着一浪漫上来,不由伸出手,握住她冰凉的小手,郑重地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阿宜,你已经尽了力,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有遗憾。大不了,战争起时,我寸步不离地跟着你的父亲,总能保住他们的性命。”
秀宜怔怔地望着他,慢慢摇头:“不!我父亲是将军,不是需要人保护的……懦夫!”
李青竹的声音软和得不像话:“好,你父亲是将军!阿宜,不妨多信任你父亲一点,放松些,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糟。你的心像一根弦,绷得太紧了。再这样下去,战争未起,你自己便会先受不了了。”
秀宜往椅背上一靠,眨眨眼,泪珠子顺着脸颊滚落,紧绷的心弦却随着泪珠滚落而松弛下来。
再多的解释都不如事实更能让人信服。
看着这五个曾经奄奄一息的伤患,不少人心里动摇了……也许,人家就是天赋惊人呢?
张三豹当机立断,挤到前头,扑通一声跪下:“求神医收我为徒。”
秀宜静静地望着他,一语不发。
张三豹心里暗惊:这小姑娘如何生了这样一双利目?这双眼睛似要透过皮肉,看穿自己心里那点不为人知的小九九……
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漫延到全身,中衣湿漉漉的贴在脊背上,难受得紧。可张三豹一动也不敢动。
良久,秀宜才温和地问:“你为什么要学医?”
张三豹毫不犹豫地道:“为了治病救人。幼时家贫,家母缠绵病榻数年,去得很痛苦。那时候我就总是想——若是我会医就好了。后来入了伍,一有机会,我就选择了学医。”
秀宜温和地道:“起来吧,记住你学医的初衷。我虽不能收你为徒,却愿倾囊相授,就看你能领悟多少了。”
张三豹站起身来,满脸喜色,声音恳切:“谢谢张神医。我只愿天下百姓,都能看得起病。”声音越来越小,几至于听不见,“当然,也是为了学门手艺,日子能好过些。”
秀宜偏听清了他小小声的嘟囔。
看着他清澈的双眸,笑起来:“想学门手艺,让日子好过些,有什么不能见人的?倒不必觉得不好意思。”
张三豹诧异地抬起头来,目光晶亮:“我以为,张神医出身富贵,理解不了升斗小民心里的小九九……”
秀宜笑起来,温声道:“谁心里又没个小九九呢?只要不害人,凭本事让自己过得好些,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张三豹瘦削的脸上全是欢喜——神医说愿意教他,且并不嫌弃他。
余下众人也忙纷纷作揖,表示愿意真心求教。
李青竹看着这些前倨后恭的人,摇摇头——心胸太小,终难成大器。还不如李大牛几个,明明不敢奢求秀宜教导,却肯替她解围,倒让人另眼相看。
秀宜也不计较。
她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她担忧即将到来的战火。
若多一个本事扎实的军医,战火中能多救几个士兵,己方便多一份助力,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力量,聊胜于无不是?
此后秀宜每日用过早膳后便去军营,与众军医盘桓一天,倾囊相授。
众人与她接触越多,越是真切地了解到她的医术有多么高超,又见她毫不藏私,更加佩服她的人品,学得越发认真。
她一去,李大牛、马四、钱五就跟在她身边端茶倒水,挤得魏蜜和白菊都没事做了。
尤其是李大牛,嘴又甜,白姐姐长蜜姐姐短的,弄得两人一点脾气都没有,倒常常替他几个带些点心去吃。
三人每次吃点心眼睛就亮得像星星,每日里送他们回去时都要叮嘱:“师傅慢点走,姐姐们明儿可一定要来……”整得主仆三人哭笑不得。
魏蜜活泼些,偶尔会促狭地问李大牛:“你们到底是盼师傅呢?还是盼白菊姐姐的点心?”
“自然是盼师傅,”李大牛眉飞色舞,“点心也是盼的。”
惹得主仆三人哈哈大笑,银铃似的笑声映着满天红霞,飘荡在军营上空,经久不息。
张卫国父子两个,每日里陪着秀宜一起回将军府,常常听到秀宜快活的笑声。每每此时,父子俩便眉眼飞扬——没什么能比血脉相连的亲人高兴更让人欢喜的了。
只有李青竹,总是能从秀宜弯弯的眉眼中看出浅浅的忧色和……深深的惧意。
又是一个彩霞满天的黄昏,路两边的胡杨在晚霞中随风起舞,一辆马车在几匹马的护持下急驰。
车厢里,李青竹柔声问:“宜姐儿,你到底在忧惧什么?”
正揭开车帘朝外看的秀宜闻声回头,黑亮的双眸正正撞进一双幽深如寒潭的眸子。
那眸子里深切的担忧和……爱恋一览无余。
猝不及防下,秀宜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接着便如密集的鼓点,“咚咚咚”急跳起来,似要蹦出心口,脸颊也慢慢地,染上一点绯色。
“你到底,在怕什么?”李青竹软声问。
“自然是怕即将燃起的战火。”秀宜强装镇定,不着痕迹地往车壁上靠了靠,“我很怕战争,怕我血脉相连的亲人遭遇危险,怕这个世界,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
——像前世那样。
水汽浮上双眸,压抑在心底无人可以诉说的担忧惊惧,早已经发酵成又酸又涩的苦酒,淹没了五脏六腑,此刻面对李青竹诚挚的目光,终于倾泻而出。
“我把医术倾囊相授,也不过是想着一旦起战火,多救一个士兵,己方便多一点力量。纵使这力量微不足道,或许也可护得我父兄周全。可随着战争越来越近,我却越来越茫然,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
两个丫鬟面面相觑:小姐好像很笃定马上就会燃起战火?就算起了战争,以我大夏男儿之勇武,难道不应该是匈奴大败?可小姐怎么就怕成这样?
李青竹看着她颤抖的朱唇,眸中氤氲的水汽,心中的疼惜如海潮般一浪叠着一浪漫上来,不由伸出手,握住她冰凉的小手,郑重地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阿宜,你已经尽了力,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有遗憾。大不了,战争起时,我寸步不离地跟着你的父亲,总能保住他们的性命。”
秀宜怔怔地望着他,慢慢摇头:“不!我父亲是将军,不是需要人保护的……懦夫!”
李青竹的声音软和得不像话:“好,你父亲是将军!阿宜,不妨多信任你父亲一点,放松些,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糟。你的心像一根弦,绷得太紧了。再这样下去,战争未起,你自己便会先受不了了。”
秀宜往椅背上一靠,眨眨眼,泪珠子顺着脸颊滚落,紧绷的心弦却随着泪珠滚落而松弛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