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力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雷师傅,辛苦大家了!等完工后,我除了之前说的奖金,再给大家每人加一斤肉,算是感谢大家的辛苦!”
徒弟们听到这话,都激动地欢呼起来。
一斤肉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家里吃好几天了!
雷师傅也笑着说:“陈同志,您太客气了!我们能提前完工,也是因为您大方,每天给我们吃肉,大家才有干劲。您放心,我们肯定把活干得漂漂亮亮的,保证您满意!”
陈大力点了点头,又在院子里转了转。
正房的墙面已经刷好了,雪白的墙面看起来很干净。
新打的家具也快做好了,有衣柜、桌子、椅子,都是用结实的木料做的。
卫生间的水管也已经接好了,就差挖化粪池了。
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子,陈大力心里充满了期待。
等装修完,他就能带着小花和小群搬进来住了,以后再也不用挤在老房子里了。
贾张氏虽然暂时忍了下来,但心里并没有放弃找他麻烦的念头。
她还在盘算着,等陈大力搬进来后,怎么才能从他手里弄到好处,最好能让陈大力借一间房子给贾家住。
而易中海,也在暗中观察着陈大力的一举一动,他怕陈大力哪天会把他和秦淮茹的奸情捅出去,所以一直在想办法,怎么才能让陈大力保守秘密,或者怎么才能除掉陈大力这个隐患。
................
贾东旭在家躺了大半天,胸口的痛感稍缓后,便撑着身子往易中海家走。
刚进门,就看到易中海坐在桌边喝茶,桌上还摆着一碟花生米。
“师傅。”
贾东旭声音还有些虚弱,拉了把椅子坐在对面。
易中海放下茶杯,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叹了口气:“东旭啊,你这身体可不能再这么熬了。每天吃那么点东西,还要干厂里的重活,早晚得垮掉。”
贾东旭低下头,沉默着没说话。
他也知道家里日子难,可贾张氏饭量又大,每月工资大半都用来买高价粮,根本不够吃。
易中海见他不吭声,继续说道:
“我琢磨着,要不把你妈送到老家去?
你老家不是还有几间老房子,还有些亲戚吗?
让她在老家住,至少能自己种点粮食,饿不着。
你每个月给她寄个三块五块的,也比现在买高价粮划算。”
“送我妈去老家?”
贾东旭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惊讶,“这不行啊,我妈肯定不愿意!她在城里住惯了,怎么可能去农村?”
“怎么不行?”
易中海放下茶杯,语气带着劝诱,“你想啊,你家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你妈走了,家里少一个大饭量的,你、淮茹还有三个孩子,日子能松快不少。小当也大了,淮茹一个人能照看过来;棒梗在学校读书,也不用人天天盯着。”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妈在农村,至少能有口饱饭吃。要是在城里继续待着,粮食一直这么紧张,你那点工资根本不够买高价粮,到时候全家都得饿肚子。你这身体要是垮了,贾家可就真完了。”
贾东旭皱着眉头,心里开始动摇。
易中海说得有道理,家里的粮食确实不够吃,每次分粮,贾张氏都要占一大半,孩子们经常吃不饱。
可他一想到贾张氏的脾气,又犯了难:“师傅,我也知道这是为了家里好,可我妈要是不同意怎么办?她要是闹起来,在院里指着我骂不孝,我这脸往哪搁?”
易中海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放心,这事我帮你想办法。只要你点头同意,剩下的我来安排,保证让你妈‘心甘情愿’去老家。”
贾东旭看着易中海胸有成竹的样子,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咬了咬牙:“行!师傅,我听你的!只要能让家里日子好过点,我妈那边,就拜托你了。”
“没问题。”
易中海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先回去吧,等我消息。”
贾东旭点点头,起身离开了易中海家。
等贾东旭走后,易中海脸上的笑容渐渐扩大。
贾张氏要是走了,院里不仅能清静不少,他和秦淮茹私会也少了个眼线,再也不用怕贾张氏突然闯进来。
而且,没了贾张氏在中间搅和,他跟秦淮茹的关系也能更亲近些。
他走到书桌前,拿出纸和笔,写了三封信。
信里内容大致相同,都是 “举报” 贾张氏在院里撒泼闹事、占用公共资源、影响邻里和睦,传播封建迷信。
还暗示贾张氏在城里没有正式工作,不如送回农村参与生产,既减轻城市负担,也能让她自食其力。
写完信,易中海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才把信折好,放进兜里。
等到夜深人静,他悄悄走出四合院,绕到街道办门口,趁着没人注意,把信从窗户缝里塞了进去,然后迅速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晚上,陈大力回到家,小花和小群已经放学回来了,正坐在桌边写作业。
看到陈大力进门,两人连忙放下笔,齐声喊:“哥!”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陈大力放下自行车,走过去坐在他们身边,拿起他们的作业本看了看。
小花先开口:“哥,没什么事,就是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作文写得好。”
小群也跟着说:“我数学测验得了满分,老师也夸我了!”
陈大力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不错,继续加油。对了,有没有看到棒梗?他在学校表现怎么样?”
提到棒梗,小花皱了皱眉头:“哥,棒梗最近在学校可调皮了,上课不认真听讲,还跟校外的几个孩子混在一起,经常抢比他矮、比他瘦的同学的东西吃,有个同学的馒头都被他抢了好几次。”
小群也点点头:“是啊,上次我还看到他把一个低年级同学的橡皮拿走了,那个同学哭了好久。”
陈大力听了,心里并不意外。
棒梗跟着贾张氏长大,贾张氏平时就爱占小便宜,还总把 “偷东西” 说成 “拿东西”,棒梗耳濡目染,怎么可能学好?
徒弟们听到这话,都激动地欢呼起来。
一斤肉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家里吃好几天了!
雷师傅也笑着说:“陈同志,您太客气了!我们能提前完工,也是因为您大方,每天给我们吃肉,大家才有干劲。您放心,我们肯定把活干得漂漂亮亮的,保证您满意!”
陈大力点了点头,又在院子里转了转。
正房的墙面已经刷好了,雪白的墙面看起来很干净。
新打的家具也快做好了,有衣柜、桌子、椅子,都是用结实的木料做的。
卫生间的水管也已经接好了,就差挖化粪池了。
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子,陈大力心里充满了期待。
等装修完,他就能带着小花和小群搬进来住了,以后再也不用挤在老房子里了。
贾张氏虽然暂时忍了下来,但心里并没有放弃找他麻烦的念头。
她还在盘算着,等陈大力搬进来后,怎么才能从他手里弄到好处,最好能让陈大力借一间房子给贾家住。
而易中海,也在暗中观察着陈大力的一举一动,他怕陈大力哪天会把他和秦淮茹的奸情捅出去,所以一直在想办法,怎么才能让陈大力保守秘密,或者怎么才能除掉陈大力这个隐患。
................
贾东旭在家躺了大半天,胸口的痛感稍缓后,便撑着身子往易中海家走。
刚进门,就看到易中海坐在桌边喝茶,桌上还摆着一碟花生米。
“师傅。”
贾东旭声音还有些虚弱,拉了把椅子坐在对面。
易中海放下茶杯,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叹了口气:“东旭啊,你这身体可不能再这么熬了。每天吃那么点东西,还要干厂里的重活,早晚得垮掉。”
贾东旭低下头,沉默着没说话。
他也知道家里日子难,可贾张氏饭量又大,每月工资大半都用来买高价粮,根本不够吃。
易中海见他不吭声,继续说道:
“我琢磨着,要不把你妈送到老家去?
你老家不是还有几间老房子,还有些亲戚吗?
让她在老家住,至少能自己种点粮食,饿不着。
你每个月给她寄个三块五块的,也比现在买高价粮划算。”
“送我妈去老家?”
贾东旭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惊讶,“这不行啊,我妈肯定不愿意!她在城里住惯了,怎么可能去农村?”
“怎么不行?”
易中海放下茶杯,语气带着劝诱,“你想啊,你家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你妈走了,家里少一个大饭量的,你、淮茹还有三个孩子,日子能松快不少。小当也大了,淮茹一个人能照看过来;棒梗在学校读书,也不用人天天盯着。”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妈在农村,至少能有口饱饭吃。要是在城里继续待着,粮食一直这么紧张,你那点工资根本不够买高价粮,到时候全家都得饿肚子。你这身体要是垮了,贾家可就真完了。”
贾东旭皱着眉头,心里开始动摇。
易中海说得有道理,家里的粮食确实不够吃,每次分粮,贾张氏都要占一大半,孩子们经常吃不饱。
可他一想到贾张氏的脾气,又犯了难:“师傅,我也知道这是为了家里好,可我妈要是不同意怎么办?她要是闹起来,在院里指着我骂不孝,我这脸往哪搁?”
易中海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放心,这事我帮你想办法。只要你点头同意,剩下的我来安排,保证让你妈‘心甘情愿’去老家。”
贾东旭看着易中海胸有成竹的样子,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咬了咬牙:“行!师傅,我听你的!只要能让家里日子好过点,我妈那边,就拜托你了。”
“没问题。”
易中海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先回去吧,等我消息。”
贾东旭点点头,起身离开了易中海家。
等贾东旭走后,易中海脸上的笑容渐渐扩大。
贾张氏要是走了,院里不仅能清静不少,他和秦淮茹私会也少了个眼线,再也不用怕贾张氏突然闯进来。
而且,没了贾张氏在中间搅和,他跟秦淮茹的关系也能更亲近些。
他走到书桌前,拿出纸和笔,写了三封信。
信里内容大致相同,都是 “举报” 贾张氏在院里撒泼闹事、占用公共资源、影响邻里和睦,传播封建迷信。
还暗示贾张氏在城里没有正式工作,不如送回农村参与生产,既减轻城市负担,也能让她自食其力。
写完信,易中海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才把信折好,放进兜里。
等到夜深人静,他悄悄走出四合院,绕到街道办门口,趁着没人注意,把信从窗户缝里塞了进去,然后迅速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晚上,陈大力回到家,小花和小群已经放学回来了,正坐在桌边写作业。
看到陈大力进门,两人连忙放下笔,齐声喊:“哥!”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陈大力放下自行车,走过去坐在他们身边,拿起他们的作业本看了看。
小花先开口:“哥,没什么事,就是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作文写得好。”
小群也跟着说:“我数学测验得了满分,老师也夸我了!”
陈大力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不错,继续加油。对了,有没有看到棒梗?他在学校表现怎么样?”
提到棒梗,小花皱了皱眉头:“哥,棒梗最近在学校可调皮了,上课不认真听讲,还跟校外的几个孩子混在一起,经常抢比他矮、比他瘦的同学的东西吃,有个同学的馒头都被他抢了好几次。”
小群也点点头:“是啊,上次我还看到他把一个低年级同学的橡皮拿走了,那个同学哭了好久。”
陈大力听了,心里并不意外。
棒梗跟着贾张氏长大,贾张氏平时就爱占小便宜,还总把 “偷东西” 说成 “拿东西”,棒梗耳濡目染,怎么可能学好?